程艷麗 ,金鶴
1.齊齊哈爾市中醫(yī)醫(yī)院病案質量控制辦公室,黑龍江齊齊哈爾 161000;2.齊齊哈爾市中醫(yī)醫(yī)院心血管內科,黑龍江齊齊哈爾 161000
高尿酸血癥屬于臨床上一種較為常見的代謝性疾病,主要特點為嘌呤代謝紊亂。嘌呤代謝終末端產(chǎn)物是尿酸,當尿酸水平較高時,會引起高尿酸血癥的出現(xiàn),而持續(xù)性的高尿酸水平會使尿酸形成結晶,進而在腎臟與關節(jié)等位置沉積, 引發(fā)身體不同器官和組織的病變,導致多種并發(fā)癥[1]。 高尿酸血癥臨床治療以藥物降低尿酸水平為主,但根據(jù)相關數(shù)據(jù)顯示,引起嘌呤代謝紊亂的重要因素為不良的生活習慣,因而在對患者尿酸水平進行調控時, 應積極對患者生活習慣進行干預, 讓患者在護理人員協(xié)助下獲得優(yōu)質的護理服務,進而配合臨床治療的實施[2-3]。鑒于此,該研究隨機抽選2019 年10 月—2021 年2 月期間在該院開展臨床治療的60 例高尿酸血癥患者,分析高尿酸血癥患者應用個性化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并探討對其血脂和血尿酸水平的影響。 現(xiàn)報道如下。
隨機選取在該院開展臨床治療的60 例高尿酸血癥患者, 借助奇偶數(shù)分組方式對研究對象進行分組,組別分別命名為參照組與觀察組。 其中,參照組30 例, 男 16 例、 女 14 例; 年齡 31~69 歲, 平均(44.25±3.76)歲;體質量 42 ~91 kg,平 均(69.15±5.68)kg。 研究組 30 例,男 18 例、女 12 例;年齡 30~67 歲,平均(44.17±3.64)歲;體質量 43~90 kg,平均(69.21±5.72)kg。 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研究內容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納入標準: 所有患者均經(jīng)臨床檢查確診為高尿酸血癥,符合 《實用內科學》[4]中的相關臨床診斷標準;患者經(jīng)不同日期空腹血尿酸水平檢測,男性數(shù)值均超過 420 μmol/L,女性數(shù)值均超過 360 μmol/L;患者對研究內容知情,且自愿參與研究,在研究知情同意書上簽字。
排除標準:心肝腎肺器官功能嚴重衰竭者;精神疾病史者; 妊娠期或者哺乳女性; 存在明顯痛風石者;長期服藥者;慢性疾病者;中途退出研究者;依從性較差者。
參照組對患者施以常規(guī)護理,具體操作:護理人員收集患者信息并記錄; 告知患者住院期間的相關注意事項,叮囑患者不能食用高嘌呤與中嘌呤食物,注意對體質量進行控制,如過度肥胖則需減肥,根據(jù)醫(yī)囑對患者進行藥物指導,將藥物使用方法、治療效果以及可能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告知患者及其家屬。
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對患者施以個性化護理干預,具體操作:①組建個性化護理干預小組。 邀請營養(yǎng)科、康復治療科、中醫(yī)科以及健康體檢中心的專業(yè)人員對護理人員進行培訓, 提升護理人員專業(yè)技能和綜合素質, 在統(tǒng)一培訓后對患者進行調查問卷的發(fā)放,調查患者飲食習慣、運動習慣以及生活習慣等相關信息,根據(jù)調查問卷內容,在專業(yè)人員的指導下為患者制訂個性化的護理干預方案。 ②飲食指導。為患者制訂飲食計劃,每天飲水量不低于1 500 mL,其中睡前和夜間排尿后續(xù)飲水250 mL;明確高嘌呤食物,為患者設計飲食手冊,便于患者及其家屬隨時查閱;對患者在脂肪、蛋白質以及鹽的攝取數(shù)量進行控制,如脂肪控制在40~50 g/d,蛋白質控制在0.8~1.09/ g, 鹽控制在≤6 g/d; 明確有效預防高尿酸食物,建議以利尿和堿性食物為主,如芹菜、海帶和水果,以此加快患者尿酸排泄。 ③健康教育。 調查患者在疾病方面的認知和理解, 獲取患者相關信息后對患者進行統(tǒng)一的培訓, 詳細對日常飲食行為重要性進行說明,利用影音方式介紹高尿酸血癥,提升患者對病癥的認知程度和重視程度, 對于患者不良習慣予以糾正和指導,對治療過程進行介紹,使患者掌握疾病治療情況,加強患者臨床治療依從性。④心理干預。 患者在長期治療下,會出現(xiàn)焦慮、煩躁和緊張的情緒, 護理人員應叮囑患者家屬與患者保持積極的溝通和交流,從家庭方面給予患者照顧與關愛,使患者獲得溫暖;同時,護理人員應觀察患者情緒變化,保持熱情、親切的態(tài)度與患者進行溝通,了解患者情緒變化的原因, 對于負性情緒較為嚴重的施以針對性疏導, 利用以往治療成功案例激發(fā)患者臨床治療的信心,增強患者對醫(yī)護人員的信任感,使其能夠配合醫(yī)護人員的工作,并按照醫(yī)囑進行用藥。⑤運動指導。根據(jù)患者治療情況為其安排合理的運動計劃,堅持長期有氧運動,但注意避免過度運動和劇烈運動,運動過程中避免對關節(jié)造成損傷, 如日常活動以八段錦、太極拳、騎車、慢跑或者快走等運動為主,運動時間為餐后 1 h,1 次/d,5 次/周。
對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進行對比;同時,對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與心理狀態(tài)的變化予以分析對比。 其中護理滿意度借助醫(yī)院自制的患者護理服務滿意程度問卷調查表實施評估,問卷評分為百分制,按照分數(shù)劃分為非常滿意(>85 分)、滿意(60~85 分)以及不滿意(<60 分),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率+滿意率。生活質量借助Barthel 指數(shù)進行評估, 分數(shù)為0~100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質量越好;心理狀態(tài)分別借助SAS 焦慮自量表和SDS 抑郁自量表進行評估,分數(shù)臨界值均為50 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患者焦慮或者抑郁的程度越嚴重。此外,對兩組患者血脂水平與血尿水平進行比較, 血脂水平利用化學試劑法對患者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C)與低密度蛋白膽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進行檢測。血尿酸(blood uric acid,BUA)水平檢測需在患者空腹12 h后采集其靜脈血,采集3 mL,對其進行離心操作,速度為3 000 r/min,離心時間為10 min,并利用對應的試劑盒進行檢測。
采用SPSS 22.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的表達方式為(),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的表達方式為[n(%)],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93.3%,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n(%)]Table 1 Comparison of nursing satisfa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護理前,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與心理狀態(tài)經(jīng)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Barthel 指數(shù)與參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患者SAS 評分與SDS 評分均明顯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 2。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與心理狀態(tài)比較[(),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mental st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points]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與心理狀態(tài)比較[(),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mental st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points]
組別Barthel 指數(shù)護理前 護理后SAS 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SDS 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參照組(n=30)觀察組(n=30)t 值P 值59.97±2.84 59.99±2.62 0.028 0.977 77.78±5.73 85.51±5.36 5.396<0.001 49.95±2.46 49.96±2.49 0.015 0.987 38.99±2.34 32.29±2.25 11.304<0.001 49.12±4.28 48.79±4.31 0.297 0.767 37.29±3.16 31.46±3.08 7.236<0.001
護理前,兩組患者血脂與血尿酸水平經(jīng)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TG、LDL-C 以及BUA 水平與參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 3。
表3 兩組患者血脂與血尿酸水平比較()Table 3 Comparison of blood lipids and blood uric acid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表3 兩組患者血脂與血尿酸水平比較()Table 3 Comparison of blood lipids and blood uric acid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參照組(n=30)觀察組(n=30)t 值P 值TG(mmol/L)護理前 護理后LDL-C(mmol/L)護理前 護理后BUA(μmol/L)護理前 護理后2.97±0.84 2.99±0.62 0.104 0.916 2.78±0.73 1.51±0.36 8.546<0.001 3.95±0.46 3.96±0.49 0.081 0.935 2.99±0.34 2.29±0.25 9.085<0.001 479.52±4.28 480.39±4.31 0.784 0.435 449.29±4.16 401.46±4.08 44.960<0.001
高尿酸血癥與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癥以及痛風等多種病癥的存在具有密切關系, 不僅對患者身體健康造成影響, 而且會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5-6]。近幾年,高尿酸血癥發(fā)病率呈現(xiàn)逐年增加的趨勢,如何對高尿酸血癥病情進行控制,積極預防和高尿酸血癥相關慢性病成為社會與臨床關注的熱點問題[7-9]。根據(jù)相關研究顯示,高尿酸血癥患者應強化日常護理,禁止飲酒并加大飲水量,保證每日最低飲水量為1 500 mL,飲用水的pH 值應在6.5~8.5 范圍內,且日常飲食應以堿性食物與蔬菜為主,禁食攝入海鮮、動物內臟等嘌呤較高食物,并保持適量的運動,加快身體新陳代謝[10-12]。 常規(guī)護理的重點是工作的完成度,以患者病情為基礎進行護理干預,而患者在長期藥物治療下極易出現(xiàn)負性情緒, 在統(tǒng)一的護理服務干預下,其情緒得不到宣泄與調節(jié),極易對臨床治療產(chǎn)生抵抗心理, 影響臨床治療的依從性與效果[13-15]。個性化護理通過對護理人員施以多學科護理專業(yè)技能培訓,提升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在組建護理干預小組后對患者性格愛好與飲食習慣進行調查, 基于調查問卷的結果為患者設計個性化的護理干預方案,在提供護理服務的同時,積極滿足患者關于護理的需求,從心理、飲食、健康以及運動等方面給予患者多維度的護理干預, 降低患者在臨床治療中產(chǎn)生的負性情緒,增強患者對于臨床治療的信心,使其可以積極配合醫(yī)護人員工作[16-18];此外,護理人員在個性化護理干預中, 能夠及時糾正患者的不良行為,幫助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與飲食習慣,進而有效控制血尿酸水平[19-22]。 陳艷[23]研究中表明對高尿酸血癥患者經(jīng)個性化飲食護理后,其TG 為(1.47±0.55)mmol/L、LDL-C 為 (2.31±0.27)mmol/L、BUA 為(403.28±18.96)μmol/L,各項數(shù)據(jù)均明顯優(yōu)于常規(guī)護理組;該次研究中,護理后,觀察組患者TG、LDL 以及 BUA 指標分別為 (1.51±0.36)mmol/L、(2.29±0.25)mmol/L、(401.46±4.08)μmol/L; 該研究血脂與血尿酸水平數(shù)據(jù)與陳艷研究結果具有一致性, 說明個性化護理有助于調控患者血尿酸水平, 降低患者TG 與LDL-C 水平,對患者臨床治療具有積極意義。
綜上所述, 應用個性化護理方式對高尿酸血癥患者施以護理操作,可改善患者血脂與血尿酸水平,降低患者炎癥因子情況, 對于提升患者護理滿意度具有積極意義,可在臨床上大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