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憲珍
棗莊市口腔醫(yī)院口腔科,山東棗莊 277100
急性牙髓炎屬牙髓疾病, 在臨床口腔科疾病中較為常見, 該疾病成因是由細菌或毒素侵蝕牙髓組織, 造成其出現急性炎癥感染所致, 多發(fā)于牙冠折斷、齲齒、牙齒發(fā)育異常、患牙周炎疾病等人群,于發(fā)病后可在短時間內引發(fā)口腔局部間歇性疼痛, 易在進食生冷、刺激性食物后,疼痛加劇,且夜間仰臥是疼痛尤為明顯,由此對患者日常進食、工作生活等方面均可造成較大影響[1-2]。 臨床上對急性牙髓炎的治療以根管治療作為首選措施, 原因在于根管治療能夠有效清除病變牙體組織中腐敗物, 處置后實施封堵填充,能夠使患者牙體咀嚼功能得以恢復,同時維持口腔結構穩(wěn)定,延長牙體使用時長,具有顯著治療作用[3]。 一次性根管治療的開展,在一定程度彌補了多次根管治療所存不足及弊端,在治療過程中,以一次性治療方式,對患者病變牙體進行處置,治療后除促進患者疾病快速康復外, 還可避免并發(fā)癥發(fā)病及預后疾病復發(fā),相比多次根管治療,一次性根管治療具有明顯優(yōu)勢性[4-5]。 基于此,方便選擇2019 年 4月—2020 年3 月選取106 例急性牙髓炎患者為研究對象,在急性牙髓炎治療中,對一次性根管與多次根管治療臨床療效進行比對分析,現報道如下。
方便選擇相關樣本106 例急性牙髓炎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配至兩組,組別資料:常規(guī)組53 例,男 27 例,女 26 例,平均年齡(45.15±3.43)歲。研究組53 例,男 29 例,女 24 例,平均年齡(45.26±3.27)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經檢測,確診為急性牙髓炎患者;②屬首次發(fā)病,就診前未采取治療;③患者無溝通障礙,個人意愿表述清晰;④為合并其他口腔疾??; ⑤患者及其家屬均在納入課題研究前對課題內容做詳細了解,自愿同意加入。
排除標準:①患有全身性代謝疾病;②既往存用藥過敏史;③處特殊生理時期,如妊娠、哺乳;④合并慢性疾病或組織器官功能障礙; ⑤患者無自理能力或精神狀態(tài)異常。
治療前兩組均采用X 線對患者口腔進行檢查,了解其病變病變牙體所在位置及病情情況, 給予藥物做抗感染治療。
常規(guī)組開展多次根管治療:開髓,對病變牙體中所存腐敗物做清除處理,探查其根管深度,置入失活劑后封堵;一周后,做根管預備處置,以甲醛甲酚棉封堵根管;間隔一周后,復查病變牙體狀態(tài),如符合填充要求, 即可實施永久填充; 如牙髓失活情況不佳,需進一步治療后,做根管永久填充。
研究組開展一次性根管治療: 根據治療前檢查結果,實施局部麻醉,至麻醉起效后,拔除活髓,定位根管深度后,行根管清洗、消毒并清除根管內水分,在干燥狀態(tài)下, 置入牙尖膠及根管糊劑進行填充處理,至填充劑凝固后,牙冠處做適度打磨,提高患者治療后口腔舒適度,治療結束。
治療后叮囑患者定期回院復查,監(jiān)測行治療后牙體狀態(tài)及口腔功能恢復情況, 如患者預后出現并發(fā)癥,應及時采取有效處置措施或做進一步治療,指導其正確清潔口腔,保持口腔良好衛(wèi)生情況,以此抑制致病菌滋生,影響口腔健康,從而促進患者疾病康復。
組別間療效對比,評定治療顯效、有效、無效標準:因急性牙髓炎所致癥狀反應消失,咀嚼功能基本恢復正常,患者無不適感受;癥狀緩解,基本恢復正常進食,存部分不適感受;未見改善。
咀嚼功能評測:篩分稱重法檢驗咀嚼效率,咬合力測試儀檢測患者病變牙體咬合能力;疼痛評測:視覺模擬疼痛量表評測,總分10 分,高分表示疼痛明顯,評測開展時間:治療前、治療7 d 后。
炎性因子水平統(tǒng)計項為白介素-6、白介素-4、腫瘤壞死因子、C 反應蛋白等項目,采集時間:治療前、治療6 個月后。
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統(tǒng)計咬合不良、進食時牙體疼痛、牙周腫脹、牙周出血等。
預后復發(fā)概率統(tǒng)計行治療后12 個月內,急性牙髓炎復發(fā)患者例數。
采用SPSS 21.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所得數據進行計算分析,計量資料符合正態(tài)分布,以()表示,組間差異比較以t 檢驗, 計數資料以頻數及百分比(%)表示,組間差異比較以 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后兩組療效統(tǒng)計,以研究組有效率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的療效對比[n(%)]Table 1 Comparison of curative effect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n(%)]
經測試評估, 組別中以研究組指標項改善更為顯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2 兩組患者咀嚼功能、疼痛情況對比()Table 2 Comparison of masticatory function and pain evalu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表2 兩組患者咀嚼功能、疼痛情況對比()Table 2 Comparison of masticatory function and pain evalu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組別 咀嚼效率(%)治療前 治療7 d 后咬合力(lbs)治療前 治療7 d 后疼痛(分)治療前 治療7 d 后常規(guī)組(n=53)研究組(n=53)t 值P 值62.09±4.78 62.13±4.64 0.043 0.965 78.57±3.21 94.05±2.63 27.156<0.001 85.60±12.11 85.73±11.94 0.055 0.955 120.35±8.79 137.46±5.33 12.117<0.001 7.93±0.68 7.75±0.82 1.230 0.221 1.33±0.25 0.41±0.05 26.270<0.001
經臨床采集血液樣本進行檢測,行治療后,研究組指標項較為良好,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對比()Table 3 Comparison of inflammatory factor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表3 兩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對比()Table 3 Comparison of inflammatory factor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組別 白介素-6(pg/mL)治療前 治療6 個月后白介素-4(pg/mL)治療前 治療6 個月后腫瘤壞死因子(pg/mL)治療前 治療6 個月后C 反應蛋白(ng/mL)治療前 治療6 個月后常規(guī)組(n=53)研究組(n=53)t 值P 值52.27±6.82 52.34±7.12 0.051 0.958 40.65±5.53 28.42±3.57 13.526<0.001 35.32±5.07 35.54±5.76 0.208 0.835 32.47±4.99 28.05±2.20 5.900<0.001 82.72±2.11 82.67±2.39 0.114 0.909 77.93±3.40 62.18±2.74 26.258<0.001 10.42±2.18 10.56±2.21 0.328 0.743 6.59±1.32 3.92±0.64 13.250<0.001
行治療后并發(fā)癥發(fā)病情況匯總, 研究組發(fā)生率較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4。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對比[n(%)]Table 4 Comparison of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n(%)]
經為期12 個月跟蹤回訪,研究組預后疾病復發(fā)概率較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5。
表5 兩組患者預后復發(fā)概率對比[n(%)]Table 5 Comparison of prognostic recurrence probabilit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牙髓是指牙體組織中所存軟組織部分, 內部包含神經、血管、淋巴及接地組織,具有形成牙本質、為牙體提供營養(yǎng)、感知、防御其病變等功能,在保持牙體結構穩(wěn)定及其咀嚼功能中具有重要存在意義[6-8]。牙髓炎屬臨床常見口腔疾病,易在病源刺激物、人體免疫功能減退等情況下, 導致牙髓組織感染細菌或受毒素侵入,從而引發(fā)炎癥反應,造成患者疼痛感受,如不及時治療,影響牙周袋、牙髓、根尖、牙槽骨等部位及臨近牙體,破壞口腔結構穩(wěn)定性,縮短牙體使用時長, 對患者口腔健康及其咀嚼功能等均可造成危害性,影響患者日常進食量,嚴重干擾患者機體營養(yǎng)攝入,影響其機體健康水平[9-10]。 因此,極早開展有效治療,對病變牙體實施臨床處置,可抑制牙髓炎病情進展,減少其影響性,從而使患者得以康復。
根管治療又稱牙髓治療,其優(yōu)勢在于通過對病變牙體進行處置,可保持牙齒完整,恢復牙齒咀嚼功能,因此在臨床口腔疾病治療中,適用于多種疾病類型,治療效果及預后牙體功能恢復情況均較為理想[11]。當前臨床上根管治療可分為多次根管治療和一次性根管治療兩種,多次根管治療在實施中,患者需多次就診,依次行處置、封堵、根管預備、根管永久填充等操作,經處置后,病變牙體中腐敗物得以有效清除,炎癥反應得以緩解, 可使患者病變牙體組織結構穩(wěn)定性得以恢復,從而達到治療目的[12-13]。 但在既往治療中發(fā)現,多次根管治療的實施,易導致感染、牙周過敏等情況,造成患者痛苦感受的同時,對其恢復存在影響性,且預后疾病復發(fā)概率較高,干擾治療實施效果,嚴重干擾患者身心狀態(tài),因此在口腔疾病治療中,多次根管治療臨床療效存明顯不足[14-15]。 一次性根管治療則是在一次治療中,對病變牙體實施處置、治療,實施后,能夠使患者所患口腔疾病得到有效救治,因該方式可避免治療期間反復開髓,因此行治療后能夠降低口腔感染概率, 并且對患者疾病癥狀反應能夠做到有效抑制, 從而使其在短時間內得到緩解[16-17]。此外,一次性根管治療相比多次根管治療,具有操作時間短、預后疾病復發(fā)概率低等特點,因此患者行治療期間耐受度較為良好,依從性較高,可顯著減少患者痛苦感受,臨床療效確切,在口腔疾病治療中具有顯著優(yōu)勢性[18-19]。
一次性根管與多次根管治療對急性牙髓炎均具有治療作用,但二者療效相比,一次性根管治療效果更為理想,患者經治療后,因疾病所致疼痛情況能夠快速得到緩解,且預后炎癥反應可以得到有效抑制,對患者牙體咀嚼功能恢復存在顯著促進作用[20]。 該研究共納入患者106 例, 分組后分別采取一次性根管治療、多次根管治療,開展后,行一次性根管治療患者咀嚼功能、疼痛評測所得結果顯著優(yōu)于治療前,白介素-6、白介素-4、腫瘤壞死因子、C 反應蛋白等炎癥因子指標項改善明顯, 預后復發(fā)概率等均得到有效管控,比對采取多次根管治療患者,臨床療效極為顯著。 此外,行一次性根管治療患者治療有效率、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分別為 96.23%(51/53)、1.89%(1/53),治療效果可得到預期。 這與劉明等[21]學者在相關研究中得出“研究組給予一次性根管治療后,有效率為96.00%(48/50),并發(fā)癥發(fā)病概率為 6.00%(3/50),均較對照組良好”等結果存相似性。 由此可見,相比多次根管治療, 一次性根管治療對急性牙髓炎具有良好治療作用,原因在于一次性根管治療創(chuàng)傷性小,于治療中可降低髓腔與外界環(huán)境接觸概率, 從而使髓腔感染概率得到有效控制,且根管處置、封堵、根管預備、根管永久填充等操作均在一次治療中完成,可減少患者疾病痛苦感受,促進其術后恢復,因此開展后,能夠有效管控患者病情進展,抑制其對周邊牙體及組織結構影響性,因此患者接受治療后,使其疾病得到有效治療[22-24]。
綜上所述,急性牙髓炎治療中,一次性根管治療臨床療效明顯優(yōu)于多次根管治療, 術后能夠使患者咀嚼功能得以恢復,預后可減少疾病復發(fā)概率,治療作用顯著,建議在急性牙髓炎治療中,使用推廣一次性根管治療,以此使患者疾病康復概率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