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進富
敦化市醫(yī)院心血管內科,吉林敦化 133700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臨床常發(fā)于老年人群的高危疾病,具有較高的病死率,且隨著我國老齡化問題的加劇,該疾病的臨床病發(fā)率逐年上升,嚴重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1]。而直接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是有效預防心肌梗死病情進展,降低STEMI 病死率的有效措施。 而發(fā)生STEMI 的患者相關冠狀動脈常含有血栓, 給予PCI 治療可增加血栓滑落與冠脈末端微循環(huán)栓塞的可能性[2]。但某些條件下, 開通血管后缺血組織動脈血流卻無法進行再次灌注,即發(fā)生無復流情況,繼而使院內死亡、心力衰竭與惡性心律失常等情況發(fā)生率增加,對STEMI 患者接受PCI 的治療效果有嚴重的負面影響。 同時無復流區(qū)域的大小與心臟收縮功能、心源性休克、室性心律失常、 住院期間病死率與隨訪時惡化結果有密切關系,但針對該現象臨床尚無有效的干預措施,而隨著深入研究, 發(fā)現硝普鈉可作為短時血管擴張藥物,經注射后可立即起效,但臨床數據不足[3-4]。 故為進一步分析冠狀動脈內注射硝普鈉對預防STEMI患者在PCI 術中出現無復流現象的影響, 該研究以該院 2018 年 9 月—2020 年 11 月收治的 108 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對比分析硝普鈉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便利選取該院收治的STEMI 患者108 例為研究對象,均接受PCI 治療,隨機分為兩組,各54 例。參照組男 30 例,女 24 例;年齡 48~76 歲,平均年齡(58.26±3.64)歲;文化水平:高中與高中以下文化22例,大專文化21 例,大專以上文化11 例。 硝普鈉組男 29 例,女 25 例;年齡 47~77 歲,平均年齡(58.46±3.66)歲;文化水平:高中與高中以下文化20 例,大專文化20 例,大專以上文化14 例。兩組上述資料均衡,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對比。 研究內容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納入標準:①經診斷均符合《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5]中的相關標準,并經冠狀動脈造影檢查確診;②血壓水平穩(wěn)定,并簽署知情同意書;③年齡、病情等基本資料完善。
排除標準:①患有嚴重全身性感染、重要臟器功能缺損者;②存在凝血功能障礙、出血性血液疾病史者;③對該次治療藥物過敏者;④對該次研究或冠狀動脈造影檢查較排斥者;⑤有冠脈內膜夾層、冠脈痙攣或急性血栓形成者;⑥有精神疾病、溝通或認知障礙者;⑦臨床資料缺損或丟失者。
患者入院后均進行心電圖、血常規(guī)、凝血時間與血液分析等多項檢查,控制患者血壓在160/110 mmHg以下,同時給予鎮(zhèn)靜、心電監(jiān)護、吸氧等處理。 均行PCI 治療,術前口服300 mg 阿司匹林(國藥準字J20171021)、40 mg 阿托伐他?。▏帨首?H2005 1407)與 180 mg 替格瑞洛(國藥準字 J20171077)治療,以橈動脈為穿刺點,行PCI 治療。 參照組在冠脈內注射200 μg 生理鹽水;而硝普鈉組在冠脈內注射硝普鈉(國藥準字 H20058958)200 μg,全程操作均由經驗豐富且高年資醫(yī)師進行介入治療。 術后常規(guī)應用低分子肝素5 000 U。
①術后由醫(yī)師采用Gensini 評分與SYNTAX 評分法評估患者冠狀動脈病變情況。評分標準:Gensini評分共包含狹窄程度與病變部位兩個部分, 對每支冠狀動脈病變狹窄程度進行定量評定,若狹窄直徑<25%為 1 分,25%≤狹窄直徑<50%為 2 分,50%≤狹窄直徑<75%為4 分,75%≤狹窄直徑<90%為8 分,90%≤狹窄直徑<99%為 l6 分,99%~100%為 32 分;依據不同冠脈分支確定相應系數, 即左主干病變?yōu)? 分;左前降支病變近段為2.5 分,中段為1.5 分,遠段為 1 分; 對角支病變 D1 為 1 分,D2 為 0.5 分;左回旋支病變近段為2.5 分,鈍緣支為1 分,遠段為1分,后降支為1 分,后側支為0.5 分;右冠狀動脈病變近、中、遠和后降支均為1 分。 以每一冠狀動脈的狹窄基本評分乘以該病變部位的系數, 即為該病變血管的評分, 各病變血管得分總和即為該患者冠狀動脈病變狹窄程度的總評分。病變積分=狹窄程度評分×病變部位評分;總積分為所有病變積分的總和[6]。SYNTAX 評分主要依據冠脈造影結果評估, 根據病變位置、嚴重程度、分叉、鈣化等解剖特點定量評價冠脈病變的復雜程度,滿分33 分。
②記錄患者術后 24 h 肌鈣蛋白 T (cTnT)、C 反應蛋白(CRP)、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射血分數(EF)。
③記錄患者冠狀動脈病變支數與支架植入數量。
④對患者1 年內發(fā)生的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7]進行記錄,包含再發(fā)心肌梗死、靶血管血運重建、非致死性心力衰竭與心源性猝死。
⑤無復流判定標準[8]:依據TIMI 血流分級標準:無灌注為0 級;進行造影劑穿過,并伴有微量灌注為1 級;部分灌注為2 級;完全灌注為3 級。 術后心肌灌注分級(TMPG):患者IRA 供血區(qū)域的心肌無造影劑染色情況為0 級;其區(qū)域的心肌緩慢出現染色,且無法完全排空為1 級;其區(qū)域心肌迅速染色,且排空延遲為2 級;其區(qū)域心肌迅速染色,可完全排空為3 級。若患者 TIMI 血流分級<3 級,TMPG 分級<2 級,且無血栓、痙攣與夾層等情況,判定為無復流。
采用SPSS 23.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符合正態(tài)分布,采用()表示,進行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進行 χ2檢驗。 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硝普鈉組 LVEF、EF 均高于參照組, 而 cTnT、CRP 水平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相關指標檢驗結果對比()Table 1 Comparison of postoperative related index test resul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表1 兩組患者術后相關指標檢驗結果對比()Table 1 Comparison of postoperative related index test resul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組別 LVEF(%) EF(%) cTnT(μg/L) CRP(mg/L)參照組(n=54)硝普鈉組(n=54)t 值P 值52.23±7.23 58.22±6.32 4.584<0.05 53.26±7.23 59.62±7.21 4.577<0.05 3.65±0.42 2.31±0.32 18.649<0.05 29.65±6.21 17.56±4.23 11.824<0.05
硝普鈉組支架植入數目低于參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兩組的冠脈病變支數、Gensini評分與SYNTAX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2 兩組患者造影結果對比()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angiographic resul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表2 兩組患者造影結果對比()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angiographic resul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組別 支架植入數目(個)冠脈病變支數(支)Gensini 評分(分)SYNTAX評分(分)參照組(n=54)硝普鈉組(n=54)t 值P 值1.53±0.23 1.12±0.16 10.753<0.001 2.35±0.71 2.46±0.76 0.777 0.439 80.65±11.32 79.65±12.32 0.439 0.661 21.23±7.42 19.85±6.32 1.040 0.301
隨訪1 年硝普鈉組MACE 的總發(fā)生率均低于參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兩組住院期間的MACE 總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3。
表3 兩組患者MACE 總發(fā)生率比較[n(%)]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total incidence of MA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n(%)]
硝普鈉組無復流患者3 例, 其發(fā)生率為5.56%(3/54), 而參照組無復流患者 13 例, 其發(fā)生率為24.07%(13/54),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7.337,P<0.05)。
近年來我國STEMI 的病發(fā)率逐年上升,及時開展介入治療,可有效開通狹窄或閉塞的冠狀動脈,促使心肌血液灌注恢復,對縮小心肌壞死范圍,改善預后有顯著的積極作用。而PCI 治療是臨床常用措施,但隨著深入研究發(fā)現,雖及時開通冠狀動脈治療,但仍有部分患者心肌血液灌注情況無法完全恢復,即發(fā)生了無復流情況[9-10]。 無復流可造成患者梗死區(qū)再灌注不良與左心室重構, 繼而增加充血性心力衰竭與死亡的可能性,顯著增加MACE 的發(fā)生率,對患者預后改善有嚴重的負面影響。 因此在患者PCI 治療中及時進行藥物干預, 積極改善患者微循環(huán)再灌注,減少無復流發(fā)生是其關鍵[11-12]。
患者在進行PCI 術中,一旦出現無復流情況,若不及時控制,其病情發(fā)展迅速,嚴重者可迅速出現休克情況,故術中立即處理是治療的關鍵。冠狀動脈無復流的具體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 考慮多與微循環(huán)損傷或功能障礙,繼而造成微血管水平血流受阻所致。近年來研究其發(fā)病機制,可能為:①冠狀動脈的血管遠端出現栓塞;②間質與細胞內發(fā)生水腫;③冠狀動脈痙攣或毛細血管塌陷等;④高血脂、機械壓迫與高血糖等因素[13-14]。 故積極維持患者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擴張冠狀動脈微血管, 促使心肌微血管再灌注快速恢復是治療的關鍵,同時有效的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是改善預后的有效措施。 而給予患者硝普鈉干預,可有效達到血管擴張作用,藥物進入體內后可促使血管內皮細胞釋放NO,從而激活血管平滑肌中的鳥苷酸環(huán)化酶, 繼而細胞內的環(huán)化核苷酸水平增加,對于冠脈血管擴張有顯著效果[15-16]。 作為一種強效的血管擴張劑, 可對動脈與靜脈平滑肌進行同時擴張,且用藥后短時間內起效,可快速擴張阻力微小動脈,促使冠脈微循環(huán)的恢復。同時硝普鈉可使心肌與肺動靜脈分流增加,從而增加總血流量,顯著改善患者灌注情況[17-18]。
該次研究結果中,硝普鈉組LVEF、EF 均高于參照組,而cTnT、CRP 水平低于參照組,支架植入數目少于參照組,MACE 與無復流總發(fā)生率低于參照組(P<0.05), 表明在患者 PCI 治療過程中注射硝普鈉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肌血液再灌注情況, 減少支架植入,且術后隨訪的MACE 發(fā)生率較少,有效預防無復流情況發(fā)生。
綜上所述,PCI 治療的STEMI 患者術中易出現無復流事件,繼而影響治療效果與預后,故盡早給予有效干預, 積極預防其發(fā)生是有效保障患者治療效果的關鍵, 而硝普鈉注射治療可有效降低無復流的發(fā)生率,顯著改善患者心功能,且經隨訪1 年MACE發(fā)生率較低,其安全性較高,值得臨床大范圍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