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潤桃
【摘要】革命紅色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傳承,對小學生的成長發(fā)展影響巨大,是當代學校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有效途徑。在教學中融入紅色文化,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指引學生成長道路;閱讀紅色文章,讓英雄人物、英雄事跡伴讀一生;語文課堂寫感受,讓英雄人物、英雄事跡活在心中;語文課堂唱紅歌,讓英雄人物、英雄事跡永唱心間,從而增強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
【關鍵詞】紅色文化;小學語文課堂;熱愛祖國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課程應該重視語文課對學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課程內(nèi)容的價值取向,要繼承和發(fā)揚中華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和革命傳統(tǒng),體現(xiàn)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引領作用,突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培養(yǎng)良好思想道德風尚?!?/p>
2021年,正值中國共產(chǎn)黨建黨100周年,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傳承紅色基因、培養(yǎng)時代人的重要論述。廣州是一座紅色之城、英雄之城。教育教學致力于充分利用當?shù)丶t色資源,發(fā)揚紅色傳統(tǒng),那么,紅色文化如何在語文課堂融合進行呢?下面,筆者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一、語文課堂學習英雄人物、英雄事跡,紅色文化指引成長道路
小學語文課堂滲透紅色文化教育,充分利用小學語文教材中描寫英雄人物、英雄故事的文章,讓語文課堂為學生的生長發(fā)展服務,更好地體現(xiàn)語文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我們倡導教師成為課堂改革的引領者,引領學生跨越時空與作者、讀者對話,以作者呼應讀者,以作品中英雄人物、英雄故事培育學生的人品,讓課堂教學成為培育時代新人的主陣地。
我國語文教育向來注重革命傳統(tǒng)教育,通過紅色英雄人物、英雄事跡的學習,達到傳承紅色文化經(jīng)典的作用。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小學語文教材中描寫“紅色基因”的英雄人物、英雄故事的文章,讓學生認識紅色文化,學習紅色文化。如,寫毛澤東的《吃水不忘挖井人》,寫朱德的《朱德的扁擔》,寫周恩來的《為中華崛起而讀書》,寫李大釗的《十六年前的回憶》;也有反映特殊時期革命英雄人物事跡的篇目,如,小學教材的《狼牙山五壯士》《手術臺就是陣地》《金色的魚鉤》等這些優(yōu)秀紅色文化傳統(tǒng)課文。語文課程的特殊性、工具性,決定了語文課程對繼承和弘揚中國紅色文化和革命傳統(tǒng),增強民族文化自豪感,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chuàng)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優(yōu)勢。有了這些紅色文化基因的教材,有了教師精心的課堂設計,這些“紅色基因”的英雄人物和英雄故事就能潛移默化地進入到學生的心中了。挖掘教材體現(xiàn)紅色文化內(nèi)容,讓學生了解革命先賢的偉大功績,感受革命先烈激勵人心、感人肺腑的英雄故事。通過學習課文,使學生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異于常人的感觸,使學生感受偉人心系百姓的高貴品質(zhì),感受先賢、先輩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并進一步由此產(chǎn)生敬意;激發(fā)學生學習偉人故事的興趣,知道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珍惜現(xiàn)在美好的生活環(huán)境,好好學習,學會學習文化知識,學會學習人物的優(yōu)秀品質(zhì)。初步滲透革命傳統(tǒng)教育,弘揚愛國主義,逐步使學生形成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人生觀。
二、語文課堂閱讀紅色文章,讓英雄人物、英雄事跡伴讀一生
語文閱讀教學課堂倡導“以讀為本”。要讓學生有時間充分地讀文本內(nèi)容,在讀中整體感知文章的人物和事跡,在讀中有自己的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讀書的語感,在讀中受到人物、故事情感的熏陶。力求讓閱讀成為培育時代新人的立足點,讓閱讀成為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的“金色橋梁”,讓閱讀成為推動課堂改革的“快速道”。在教學時現(xiàn)實告訴我們,紅色文化教育從書中人物、故事到學生內(nèi)心的故事形象轉(zhuǎn)化過程還是會有很大區(qū)別的,畢竟紅色文化與小學生有一定的時間、空間的距離。怎樣能更好地跨越時間的距離,讓離我們已經(jīng)遙遠的英雄人物、英雄事跡來到身邊?怎樣才能做到入情入境地體會到英雄人物的英雄之處呢?我們要用到語文教學中的“以讀為本”,讓學生在閱讀中生疑,在閱讀中有所領悟,在閱讀中與書中人物、故事產(chǎn)生情感,引起情感上的共鳴,培植紅色基因。
1.語文課堂誦讀紅色篇章
教學紅色文化時由課本中的紅色文化,引導學生閱讀更多的課外紅色閱讀文化。閱讀是人類獲取知識最簡易、最有效的重要方法之一,是一個國家文化、精神、文明傳承的重要途徑,也是一個民族凝聚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重要源泉。讀中感悟,讀中發(fā)現(xiàn)。教師把學生曾經(jīng)在小學語文課本中學過的一些紅色文化經(jīng)典課文擇選出來,和學生一起朗讀、誦讀。在讀的過程中,通過文章語調(diào)和語氣的變化,感受文章情感的起伏,入情入境,從片言只語中體會人物和事件的偉大力量。
2.校外延讀紅色書籍
國家要全面貫徹和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要求,把“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目的。這就要求我們在開展校園閱讀工作時,須要引導學生讀“好書”。讀能幫助學生堅定理想信念的書,讀能增強學生愛國主義情懷的書,讀能培育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書,讀能培養(yǎng)學生奮斗精神的書,讀能健全學生人格品質(zhì)的書。通過將“立德樹人”貫穿在閱讀教育的全過程,以讀育德、以讀啟智、以讀陶美、以讀健體,讀書與勞動相結(jié)合,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fā)展。
3.學校開展多種形式的課外紅色閱讀活動
在學校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紅色閱讀活動。學校的課外閱讀重方法指導,促進學生讀書的積極性,讓學生閱讀紅色經(jīng)典文化延伸進每個角落。學校要為學生的紅色閱讀搭建共同學習、展示分享的交流平臺,以推動紅色閱讀活動的深入開展,激發(fā)學生的課外閱讀熱情,促進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英雄意識;要舉行講紅色經(jīng)典人物、英雄事跡比賽,給學生設置“故事大王”獎項,提高學生學習紅色文化的熱情。
4.借力班級學習特色活動
在班級進行紅色美文誦讀,借力班級學習特色活動,把紅色文化滲透到班級的每個學生。并且,各個小組進行誦讀比賽,增進學生對紅色人物、故事的學習熱情。以“小手牽大手”的模式,把這個活動帶進家里,讓學生跟家里的親人們一起學習,一起分享閱讀成果。以班級活動為載體,激發(fā)學生的紅色情懷,推進區(qū)域紅色文化融入課堂,從而切實地提升小學語文課程的教學質(zhì)量,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讓紅色文化中的英雄人物、英雄故事,伴隨著學生的學習、生活,終生受益。
三、語文課堂寫感受,讓英雄人物、英雄事跡活在心中
讀寫結(jié)合,及時寫下個人感受、收獲,是學習語文教學的好方法。培植學生紅色文化的不斷成長,寫是最好的途徑之一。學習紅色英雄人物、故事會喚起學生新的認識,產(chǎn)生新的情感。學生學習后,往往容易產(chǎn)生情感的火花,有話可寫。樂寫愿寫是讀書的最高境界。讓學生把自己對心中的英雄、心中的英雄故事的感觸寫下來,這樣,對于書中的人物、故事,學生便有了自己的感受。在課堂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寫作動機,讓學生通過學習英雄事跡,體會愛國情感與革命樂觀主義精神;讓學生寫出自己心中的紅色故事,讓英雄人物、英雄故事活在學生的心中。
四、語文課堂唱紅歌,讓英雄人物、英雄事跡永唱心間
在語文課堂上唱響紅色歌曲是加強紅色文化教育的好辦法。紅歌的歌詞簡潔押韻,朗朗上口,音律優(yōu)美。而且,一首紅歌就是一段學生從未參與過的歷史故事。唱紅歌不僅美好心靈,還使學生受到紅色文化教育,一舉多得。讓英雄人物、故事永遠在學生的心中唱響。
我國許多紅歌的歌詞健康向上,音樂旋律優(yōu)美動聽、鏗鏘有力。如,一年級語文上冊中《我是中國人》就讓學生知道我國的首都是北京,國歌是《義勇軍進行曲》。當筆者播放國歌時,學生十分激動,也會跟著唱上幾句。聽唱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感染了學生思想,使他們的思想發(fā)生微妙的變化,使學生的愛國情愫在不覺中得以形成、升華。教學《吃水不忘挖井人》這篇課文時,筆者帶頭傳唱《吃水不忘挖井人》。隨著旋律的起伏和歌詞的傳唱,學生的心靈受到了紅色歌曲潛移默化的教育。教學《七律·長征》這篇課文時,很多學生對于詩中的很多內(nèi)容難以想象長征過程中的種種困難與艱辛。恰好,歌曲中也有同名曲《七律長征》。教學時,筆者播放了這首歌曲的視頻,視頻中風雪、高山、沼澤把學生帶到了當年的那個場景。隨著曲中的調(diào)子,詩詞中的情感竟然迸發(fā)出來了,學生們也跟著哼唱起來。紅歌教育人們熱愛中國共產(chǎn)黨和祖國,啟發(fā)學生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為了發(fā)揚革命傳統(tǒng),傳承中國紅色文化,教學時教師可以適時唱響紅歌,既活躍了教學課堂氣氛,又在音樂中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紅歌是燦爛的歷史文化的一部分,有一定的教育性。
列寧說過:“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小學語文課堂,永遠是紅色文化傳統(tǒng)教育的主陣地。將紅色文化與語文教學相結(jié)合,發(fā)揮教師的組織能力與創(chuàng)造能力,在語文課堂充分挖掘紅色文化的教育意義,厚植學生愛國情懷,增強民族自豪感,并以此為基石,逐步培植學生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人生觀,達到立德樹人的教育目的。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義務教育教科書教師教學用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責任編輯? 鐘? 蕓
2817501705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