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振 黃葉敏
2021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要“統籌推進知識產權領域國際合作和競爭。……要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堅持開放包容、平衡普惠的原則,深度參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框架下的全球知識產權治理,推動完善知識產權及相關國際貿易、國際投資等國際規(guī)則和標準,推動全球知識產權治理體制向著更加公正合理方向發(fā)展”①習近平.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激發(fā)創(chuàng)新活力推動構建新發(fā)展格局[J].求是,2021(3):4-8.。邊境作為國與國之間的相鄰地帶,是知識產權領域國際合作和競爭的前沿陣地。因此,知識產權邊境保護制度的完善是加強國際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內容。隨著中國對外貿易的不斷發(fā)展,邊境貿易往來日益增加,特別是隨著《區(qū)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romic Partnership,以下簡稱 RCEP)的正式生效,中國與越南的貿易往來將會更加密切。在實施原產地累積規(guī)則過程中,中越邊境地區(qū)的貿易轉移效應會愈發(fā)凸顯,邊境涉及知識產權的糾紛也將隨之增多。圍繞RCEP有關知識產權保護的規(guī)定,提高知識產權保護國際化水平,創(chuàng)新知識產權國際爭端解決機制,促進中越邊境地區(qū)經貿深入發(fā)展成為當務之急。本文以中國和越南的知識產權邊境問題展開研究,分析RCEP給中越邊境知識產權保護帶來的新挑戰(zhàn),結合實際,嘗試性提出相應的完善對策。
中越兩國陸海相鄰,有著發(fā)展邊境貿易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yōu)勢。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中越兩國的邊境口岸貿易量增長迅速,中越邊境成為中國與東盟開放發(fā)展的前沿地帶。中越兩國邊貿的商品也逐漸從原來的香煙、拖鞋等,向高端科技產品、汽車、服裝、新能源等轉變。這種發(fā)展和轉變,也給邊境貿易管理帶來新的挑戰(zhàn),知識產權邊境保護成為一個新的突出問題。
隨著中越兩國貿易往來的不斷加深,中越兩國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互認不足,容易引發(fā)知識產權風險。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布的專利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在越南的專利申請公開量共計571件,在“一帶一路”國家中排名第二①蔡中華.2019年我國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知識產權布局保持良好發(fā)展勢頭[EB/OL].(2020-04-17)[2022-05-01].http://www.cnipa.gov.cm/20200417144011733485.pdf.。由此可見,隨著貿易往來的逐步擴大,中越雙方日益重視境外知識產權保護。但就目前的情形而言,中越知識產權邊境保護合作依然存在有待加強的方面。比如,中越邊境知識產權保護制度難以滿足中越邊境貿易快速發(fā)展的需要,存在著中越雙方的知識產權互認不足的問題。2011—2015年,中國在越南的專利儲備量占比僅有3.6%②陳玉沖,陳趕林,溫國泉,等.越南在華知識產權布局分析及我國知識產權戰(zhàn)略對策[J].中國熱帶農業(yè),2020(1):84-88.,總體規(guī)模較小,這反映出中國在越南的境外知識產權保護還不夠完善,中越兩國專利申請與兩國貿易現狀不相適應。
1.中越海關在知識產權國際協作上仍需加強
目前,中國和越南兩國在海關國際協作上和知識產權執(zhí)法上缺乏聯動。根據中國海關總署2007年3月14日公布的中國與外國(地區(qū))海關簽署和談判雙邊協議情況來看,中國與蒙古國、俄羅斯、韓國等18個國家簽署了《政府間海關互助合作協議》,越南并不在此列。中國與越南目前僅簽署了兩個部門間協議,分別是簽訂于1993年11月26日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海關總局關于合作與互助的協議》(以下簡稱《互助合作協議》)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海關總局關于緝私合作的協議》(以下簡稱《緝私合作協議》)。在《互助合作協議》《緝私合作協議》中海關合作的范圍較窄。根據《互助合作協議》,中越兩國海關部門僅在監(jiān)管技術、機構設置、人員培訓等領域進行交流;《緝私合作協議》則側重于對走私犯罪的打擊,約定了中越兩國關于走私行為情報交換、監(jiān)視報告以及海關合作的一些程序性事項。這兩個協議的履行可能會覆蓋知識產權邊境保護的一些領域,但總體而言針對性不足,因而對于知識產權侵權行為的聯合打擊力度不夠。
2.中越邊境知識產權侵權案件增多
近年來,中國海關積極開展中越邊境知識產權海關保護工作。南寧海關發(fā)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1—7月,僅友誼關海關就查扣了共計310批次的知識產權侵權商品,同比增長了6.21倍③友誼關海關扎實推進“龍騰行動2021”為出口商品知識產權保護工作保駕護航[EB/OL].(2021-08-16)[2022-05-01].http://taiyuan.customs.gov.cn/nanning_customs/600328/600329/3817059/index.html.。廣西南寧手扶拖拉機廠制造的“桂花”牌農用拖拉機因其物美價廉且實用性強而在越南多地廣受歡迎,但隨之也出現該品牌農用拖拉機在越南被假冒和仿冒的現象,造成該廠的可得收益減少及其品牌聲譽價值受損。除了應防范假冒、仿冒注冊商標等傳統的知識產權價值損失風險,還應警惕中越邊境地區(qū)傳統醫(yī)藥知識的知識產權價值受損。中國的廣西和云南與越南接壤,且是少數民族聚居的省份。這些少數民族在經年累月的發(fā)展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少數民族傳統醫(yī)學,其中壯醫(yī)、瑤醫(yī)最具有代表性。隨著中越邊境地區(qū)兩國邊民的密切往來,在交往過程中注重加強對傳統中醫(yī)藥知識的法律保護至關重要。
3.知識產權邊境保護體系仍需完善
(1)跨國取證難度較大。在中越邊境的知識產權侵權案件中,由于有來自第三國的當事人,或是侵權事實和訴訟標的在第三國,因此涉案證據不可避免地會在第三國形成,這就給調查取證工作造成了一定難度。尤其自2020年以來,受到疫情的影響,出入邊境受到疫情防治要求的限制,這更增加了境外取證的難度。除了出入境造成的阻礙,中越邊境知識產權保護還面臨著新型交易方式所帶來的取證障礙。由于通信工具和電子支付的飛速發(fā)展,在中越邊境地區(qū),小額貿易的交易方式產生了新的轉變,即時通信功能的電子支付成為中越邊境上邊民開展小額貿易的新方式。然而,這些便捷的平臺也帶來了一些問題。譬如,利用微信等電子支付進行小額貿易的弊端就是缺乏對對方身份認識的準確性。一旦脫離了微信等即時通信工具,遭受損失的當事人甚至說不出對方的姓名或名稱、地址等可以確認當事人的詳細信息,調查取證變得十分困難。
(2)跨國送達程序耗時較長。自2016年越南加入《關于向國外送達民事或商事司法文書和司法外文書的公約》(以下簡稱《海牙送達公約》),中國與越南的民商事司法協助有了新的發(fā)展,中越兩國可以通過共同加入的民商事司法協助國際公約進行送達。此外,中越兩國還可以通過1998年簽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關于民事和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以下簡稱《司法協助條約》)開展民商事送達司法協助。但無論是通過《海牙送達公約》還是通過《司法協助條約》開展送達工作,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請求提供司法協助與被請求提供司法協助的兩國法院之間不允許直接開展聯系,要通過兩國各自的中央機關進行對接。具體而言,中國法院請求越南法院提供協助的流程為:送達協助須經基層法院層層遞送至最高人民法院,由最高人民法院轉遞至司法部,由司法部通過外交部將送達協助請求送達越南中央機關,再由越南中央機關分發(fā)到越南國內送達;反之既為越南法院請求中國法院提供協助的流程。由此可見,送達協助程序所設置的中轉環(huán)節(jié)過多,加上層層審查,導致送達周期過長①秦建榮.中越邊境地區(qū)涉外民商事送達司法協助機制構建之探析[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6):9-13.。送達所花費的時間較長,送達的成功率也不高。由此而延伸出來的問題是,中越邊境地區(qū)的法院已將案件結案了,但糾紛卻仍未得到有效的解決。因此,為了有效地化解糾紛,中越邊境地區(qū)的法院雖然也是當判則判,但更傾向于調解結案。
在RCEP生效后,由于貨物的進口成本會進一步降低,中越邊境地區(qū)的產品將面臨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在中越邊境地區(qū),相似的知識產權產品的市場競爭主要集中在地理標志產品上。中國和越南的陸上邊境線較長,邊境地區(qū)具有相似的地理環(huán)境,中越兩國的地理標志產品面臨的市場競爭也時有發(fā)生。根據東盟地理標志數據庫數據統計,截至2019年,越南注冊的地理標志共有69個。此外,越南還與歐盟簽署了《歐盟—越南自由貿易協定》,該自由貿易協定于2020年8月1日正式生效后,越南共有39個地理標志在歐盟市場上受到保護,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地理標志有越南平順火龍果、黑婆釋迦鳳梨、和平省高峰橙、端雄縣柚子、陸岸縣荔枝、七山縣香米和福澤柚子等。由于產品與產地相關的質量、信譽等與該地區(qū)的自然因素與人文因素相關聯,獲得地理標志認證的產品更容易打開市場,因而這些產品在獲得地理標志注冊后價格呈現上漲的趨勢。這也使中越邊境地區(qū)地理標志產品的競爭問題變得更加復雜化。目前,與越南接壤的中國廣西擁有的地理標志認證主要集中在農產品上,比如田東香芒、容縣沙田柚、上林香米、凌云白毫茶、靈山荔枝、大新苦丁茶等。廣西的地理標志產品與越南的地理標志產品有一部分為同類產品,特別是水果。中國海關總署公布的《獲得我國檢驗檢疫準入的新鮮水果種類及輸出國家/地區(qū)名錄》顯示,越南共有芒果、荔枝、龍眼、香蕉等9項水果被批準進口,這些被批準進入中國市場的越南水果,與廣西本土產出的優(yōu)質水果品種大部分存在重合。廣西本土的水果在市場上不可避免地要面臨來自他國的同樣類型的地理標志商品的競爭。在國家給予的各項邊境貿易優(yōu)惠政策下,本土地理標志產品并不具有明顯的價格優(yōu)勢。
除此之外,以次充好、假冒地理標志的行為時有發(fā)生。譬如,廣西憑祥市擁有中國最大的陸路水果進口口岸,這里進口的水果以越南產的為主,但許多來自東南亞地區(qū)其他國家的水果也通過越南進入中國。地理標志侵權是憑祥市較為常見的知識產權侵權形式,偽造產地證的情況時有發(fā)生。筆者在邊境調研時了解到,中國海關總署對于產自泰國的紅心柚進行了準入批準,而產自越南的紅心柚并未獲得中國海關總署的進口批準,有的水果經銷商通過偽造泰國的產地證將產自越南的紅心柚銷往中國市場。無論是產自泰國的紅心柚,還是產自越南的紅心柚,它們在外觀上具有相似的特征,肉眼難以辨別,因而偽造產地證的侵權行為時有發(fā)生。
隨著區(qū)域經濟一體化不斷深入推進,RCEP于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這成為目前全球范圍內規(guī)模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RCEP成員國的GDP總和突破25萬億美元,是《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的4.5倍,覆蓋全球30%的人口。RCEP的實施為中國深度參與區(qū)域分工合作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有利于中國更高水平的開放,構建新的發(fā)展格局。同時,RCEP的議題順應了時代的潮流,涉及貨物貿易、原產地規(guī)則、知識產權等在內的多方面內容,具有高包容性、高質量、非歧視性的特點,其所倡導的共享共贏理念有助于實現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其所涉及的多項邊境措施對于維護亞太地區(qū)的和平穩(wěn)定、促進亞太地區(qū)的發(fā)展繁榮具有重要意義。但是,機遇往往與挑戰(zhàn)并存,RCEP在為成員國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挑戰(zhàn)。
首先,進出口量的提升進一步增加了海關的工作量。中國—東盟商務理事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對其他14個RCEP成員國貿易總額占同期中國貿易總額的31.7%,增長了3.7%,東盟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①中國對RCEP其他14個國家貿易近況[EB/OL].(2021-02-20)[2022-02-21].http://www.rcep.com.cn/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10&id=353.。實現貿易便利化是RCEP組建的主要目的之一。隨著RCEP互惠政策的實施,貿易進出口規(guī)模不斷擴大,貨物進出口效率要求進一步提升,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海關執(zhí)法的壓力。
其次,RCEP并未對微量放行作出例外規(guī)定。微量放行是指允許個人攜帶微量貨物出入境?!吨腥A人民共和國海關法》(以下簡稱《海關法》)第四十六條以及《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Agreement on Trade-Related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以下簡稱TRIPS)第六十條均對此作了例外規(guī)定,只不過對于微量貨物的定義有所不同。如表1所示,《海關法》將“自用”“數量合理”的個人攜帶物品、TRIPS將“非商業(yè)性的”“少量”個人攜帶物品排除在海關的執(zhí)法范圍之外,這些規(guī)定減輕了海關執(zhí)法的部分壓力,但是RCEP對此未作出明確規(guī)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海關的工作量。
表1 《海關法》、TRIPS和RCEP對微量放行的規(guī)定
知識產權邊境保護制度,是指知識產權邊境執(zhí)法機關在貨物或物品進出口的過程中,對受關境內法律保護的有關知識產權的貨物或物品提供相應的保護和監(jiān)督的制度體系的總和①朱秋沅.知識產權邊境保護制度理論與實務[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6:7.。在中國,知識產權邊境執(zhí)法機關以海關為主,中國海關可以依職權或者依申請在知識產權貨物的進出口環(huán)節(jié)進行知識產權執(zhí)法。中國的知識產權邊境保護制度構建較為完善,民事法律、行政法律以及刑事法律均有所涉及,對于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由輕到重、由違法到犯罪均有所約束。由于海關是主要的執(zhí)法機關,有關中國知識產權邊境保護執(zhí)法的規(guī)定主要集中在《海關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知識產權國海關保護條例》(以下簡稱《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條例》)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關于知識產權保護的實施辦法》等法律法規(guī)。
RCEP在海關進出口環(huán)節(jié)的執(zhí)法規(guī)定與中越兩國國內法的規(guī)定均有所不同。如表2所示,中越兩國的國內法對于海關執(zhí)法環(huán)節(jié)的規(guī)定涵蓋進口環(huán)節(jié)與出口環(huán)節(jié),比RCEP規(guī)定得更加全面。在發(fā)展中國家中涉嫌知識產權侵權商品在出口環(huán)節(jié)查獲數量往往高于進口環(huán)節(jié)查獲數量。中國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海關在出口環(huán)節(jié)查獲了2439.13萬件知識產權侵權貨物,相較于僅有40.89萬件的在進口環(huán)節(jié)被查獲的知識產權侵權貨物,出口環(huán)節(jié)查獲的知識產權侵權貨物占比高達98.35%。在此情形之下,RCEP無論是依申請還是依職權均只設置進口執(zhí)法環(huán)節(jié),這是對知識產權貨物出口環(huán)節(jié)保護的不足。RCEP的這一規(guī)定,降低了成員國在出口環(huán)節(jié)判斷知識產權貨物是否構成侵權的可預見性,增加了該貨物被外國海關執(zhí)法的可能性,增加了貨物出口商的成本風險。
表2 RCEP與中越兩國對不同啟動方式下進出口環(huán)節(jié)的規(guī)定
根據《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條例》第二條的規(guī)定,知識產權海關保護里指海關對與進出口貨物有關并受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行政法規(guī)保護的商標專用權、著作權以及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專利權實施保護。越南《知識產權法》第216條規(guī)定,對于假冒商標貨物,海關可以采取控制其進出口的措施(見表3)。RCEP在第11章第65條、第69條規(guī)定,不論是在依職權還是在依申請的情形之下,只能對進口的盜版貨物或假冒商標貨物行使海關措施。越南《知識產權法》和RCEP的規(guī)定過于籠統,并且將知識產權侵權行為限縮在盜版、假冒之中,不利于嚴格保護知識產權。因為隨著海關的打擊力度不斷加大,不法分子的侵權行為已經由顯現的盜版、假冒,轉向仿冒、翻新等更為隱蔽、更難辨別的方式發(fā)展,過于籠統的規(guī)定缺乏可操作性,不利于海關在執(zhí)法中作出結論。
表3 RCEP與中越兩國對知識產權海關執(zhí)法客體的規(guī)定
2019年11月,習近平主席在向中國法治國際論壇的致信中強調:“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需要法治進行保障。中國愿同各國一道,營造良好法治環(huán)境,構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國際經貿規(guī)則體系,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fā)展,更好造福各國人民?!雹倭暯?論堅持全面依法治國[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268.在中國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進程中,中國知識產權的“外向化”和外國知識產權的“內向化”不可避免地帶來知識產權的跨國保護問題②黃志慧.我國涉外知識產權侵權法律適用規(guī)則的檢視與完善[J].法商研究,2020(5):184-196.。當前,RCEP規(guī)則已經落地實施,在實際執(zhí)法中可能會就RCEP的適用問題而要求各成員國逐步修改其國內法以保障RCEP的良好運行。目前,中國通過多年的邊境知識產權保護實踐,制定了基本符合中國國情的邊境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因而應當立足中國國情審慎修改國內法。在RCEP背景下,中越知識產權邊境保護需要以合作為途徑,積極促進相關法律制度的完善。
1.加強中越兩國知識產權的互認。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強化知識產權標準化策略發(fā)展。深化中越兩國政府間知識產權的交流與合作,提高知識產權領域信息公開和信息交換水平,加強中越兩國間知識產權互認。積極提供關于知識產權的公共服務,如通過設置與知識產權相關的政策咨詢平臺、組織開展企業(yè)座談會等方式增進企業(yè)對于兩國知識產權政策的認識。
2.注重知識產權保護知識的普及。在知識產權的邊境保護中,注重實施“誰執(zhí)法,誰普法”工作責任制。中國海關應針對本土企業(yè)進行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政策及其運用的講解,督促企業(yè)及時對其知識產權在中越兩國間進行備案③熱米拉·熱杰甫.“一帶一路”建設中的新疆邊貿知識產權保護[J].新疆職業(yè)大學學報,2017(3):25-30.,以此來提高中國在越南的知識產權申請通過率,形成知識產權保護體系,減少中國企業(yè)在越南投資的知識產權風險。
3.強化“科技興關”建設。加大科研投入,為海關執(zhí)法提供科技支撐。加大科技設備支持力度,建立高效的信息收集、處理、交換機制,通過“大數據+人工”方式進行精準風險布控,保障海關檢驗檢疫作業(yè)的安全,提升海關的執(zhí)法效率和準確率。通過提高海關執(zhí)法的智能化水平,實現貿易便利化與嚴格保護知識產權之間的平衡。
4.提高執(zhí)法人員的辦案水平。海關執(zhí)法效率和執(zhí)法水平的提升,離不開海關執(zhí)法人員水平的提高。為了應對不法分子愈發(fā)隱蔽和愈發(fā)高超的知識產權侵權手段,海關執(zhí)法人員的專業(yè)知識也需要與時俱進、不斷更新。應當定期開展對海關執(zhí)法人員的業(yè)務培訓,提升其對合法貿易與知識產權侵權進行判斷的速度和準確度,提高邊境知識產權保護執(zhí)法隊伍的整體素養(yǎng)。
5.達成中越兩國在邊境知識產權保護問題上的共識。在中越知識產權邊境保護的問題上要積極應對新技術、新經濟、新形勢對知識產權制度變革提出的挑戰(zhàn)。知識產權是世界性的規(guī)則,而非少數幾個發(fā)達國家之間的博弈。隨著全球范圍內的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知識產權在國際競爭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各國政府和企業(yè)都紛紛制定自己的知識產權戰(zhàn)略來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知識產權保護規(guī)則構建凝結了世界各國在經濟全球化、貿易自由化和投資便利化等方面所追求的目標。目前,在國際范圍內已初步確立了為各方面廣泛認可的TRIPS知識產權國際規(guī)則體系,從法律上有效保持這一規(guī)則體系的連續(xù)性和穩(wěn)定性至關重要。RCEP是在TRIPS的基礎上,對區(qū)域內知識產權的整體保護水平作了全面的提升,我們應牢牢把握RCEP所帶來的機遇,建立起中越邊境地區(qū)重點產業(yè)的RCEP關稅減讓清單,加強RCEP政策宣傳和風險預警,以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為突破口,大力發(fā)展服務貿易和數字貿易,擴大中越邊境地區(qū)服務貿易的規(guī)模,充分發(fā)揮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qū)的聚集效應。
在知識產權邊境保護中,既要把握好RCEP新制度,也要用好既有的國際知識產權保護規(guī)制。從《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和《反假冒貿易協定》(Anti-Counterfeiting Trade Agreement,以下簡稱ACTA)的產生與發(fā)展來看,發(fā)達國家在知識產權國際保護的規(guī)則制定中依然占據著主導,TRIPS-Plus在將來一段時間內仍會不可避免地擴大。為了應對這一局勢,中國應當堅定抵制發(fā)達國家“知識霸權”的擴張,構建完善的內部制度以提升涉外法治水平,并積極融入知識產權國際規(guī)則的制定中去。隨著締結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ment,以下簡稱FTA)的熱潮在全球范圍內興起,美國和歐盟打造其全球FTA網絡的對抗局面逐步形成①楊耀源,翟崑.越南與歐盟締結自貿協議的考量和影響[J].東南亞研究,2020(1):112-133,157-158.。中國應當重視FTA對于推動雙邊貿易自由化、便利化的影響,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FTA知識產權規(guī)則范本,為知識產權的國際規(guī)則制定貢獻中國智慧。在知識產權的國際保護中,中國要高舉和平、發(fā)展、合作、共贏的旗幟,旗幟鮮明地反對發(fā)達國家的“知識霸權”,協調好知識產權與反壟斷的關系。既要維系良好的鄰邦關系,也要對ACTA的擴張保持警惕。中越兩國都是發(fā)展中國家,應提倡通過對話磋商來解決知識產權領域中出現的種種問題,從而更好地為兩國正常經貿、科技及文化交流服務,反對借保護知識產權之名而行保護貿易之實。
在當今世界全球化的背景之下,知識產權貨物侵權問題成為一個全球性的問題,只有增強國家之間的海關合作,才能斬斷知識產權侵權的國際交易鏈條。加強中越海關執(zhí)法合作,提高信息交換的速度,有助于提升兩國海關的執(zhí)法效率。中國應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重視開展與越南的知識產權的雙邊合作。一是要盡快完善中越兩國在知識產權邊境保護國際合作上的不足,積極促進中越兩國海關行政互助協定的簽署,提升中越雙方的海關合作水平,提高兩國海關在貨物進口、出口或轉運等環(huán)節(jié)的執(zhí)法效率,實現對知識產權中越邊境保護的有效管控。二是要加強中越知識產權信息化合作,塑造知識產權“同保護”優(yōu)越環(huán)境,加速推進技術與創(chuàng)新支持中心(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Support Center)項目建設實施,全面融入知識產權國際保護網絡②高莉.把準時代脈搏 強化知識產權保護[J].群眾,2020(21):59-60.。
中越兩國應共同致力于營造邊境地區(qū)良好的知識產權環(huán)境,共同努力以提升邊境地區(qū)的知識產權執(zhí)法水平,為兩國間的貿易發(fā)展保駕護航。針對中越兩國知識產權環(huán)境,應及時開展中越兩國之間的海關合作,對于跨國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進行共同打擊。在尊重差異的基礎上尋求認同,營造良好的知識產權邊境保護環(huán)境,共同維護中越邊境秩序的穩(wěn)定。建立口岸間的網絡互聯機制,加快兩國知識產權侵權案件的數據交換,提升聯合打擊行動的反應和效率。在中越兩國產業(yè)聚集區(qū)設置知識產權援助平臺,鼓勵企業(yè)積極維權。推動建設中越知識產權專家顧問制度,為應對知識產權的新問題、新形勢提供理論支撐。注重中越兩國間知識產權人才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助力于區(qū)域知識產權制度差異性的融合與發(fā)展。
此外,建立對話平臺和合作機制也是中越兩國強化知識產權邊境保護的重要舉措。就保護的內容、程序、時限以及執(zhí)法主體達成雙方共識,加強法律和技術上的對接③蘇悅娟,孔瓔紅,孔令孜.越南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制度概況及中越農產品合作探討[J].南方農業(yè)學報,2014(1):160-164.。譬如,在中越邊境地區(qū)地理標志保護的問題上,應當從占據地理標志認證絕大多數的農產品開始著手,雙方主管部門應就出口至對方國家的地理標志農產品提供認定標準、鑒別依據等信息,為執(zhí)法部門在甄別地理標志侵權產品時提供便利。針對地理標志農產品偽造產地證問題,中越兩國應加強地理標志農產品在追本溯源上的合作,規(guī)范產地證書的獲取方式,加強產地證書的防偽保護。
1.將調解機制引入邊境知識產權保護執(zhí)法。在中越知識產權邊境保護中,要注重多元化解糾紛解決機制的構建。通過訴訟解決糾紛本身并不利于社會關系的修復①付俊偉.論“一帶一路”建設中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建構:以人民法院調解為中心[J].蘭州學刊,2019(3):52-65.,當事方很容易把訴訟期間的對峙持續(xù)到隨后的生活和貿易往來中。在中越邊境地區(qū),邊民間的小額貿易是重要的貿易類型,由于邊民的小額貿易而產生的糾紛往往爭議較小,通過訴訟程序解決糾紛不利于雙方邊民良好貿易伙伴關系的維系,而且由于取證難、送達耗時長等涉外訴訟程序問題,造成通過訴訟程序解決糾紛的成本較高而效率較低。因此,在中越邊境地區(qū),通過調解可以達到較好的糾紛化解效果,調解制度的引入能夠在海關、知識產權所有人及進出口貨物的收發(fā)人之間找到平衡點。相較于訴訟程序,調解機制具有其獨特優(yōu)勢:一是能夠及時化解糾紛,提高工作效率;二是能夠綜合運用法、理、情來化解矛盾,有助于維系當事人事后的往來,對于維護中越邊境地區(qū)的穩(wěn)定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三是人民調解對于當事人而言沒有費用負擔;四是人民調解員多來自群眾,有利于及時發(fā)現和化解糾紛。在中越邊境地區(qū),應因地制宜,吸納中越雙方的熟悉邊境地區(qū)風土人情、貿易習慣、法律制度的人才,以此來化解各類涉外糾紛,維護中越雙方的合法權益,維護邊貿區(qū)的社會穩(wěn)定與和諧,促進中越邊境地區(qū)經濟繁榮發(fā)展。
2.完善知識產權邊境保護體系。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知識產權邊境保護成為一種新的邊境社會治理問題,關乎邊境民生和國家安全。中國和越南是山水相連的友好鄰邦,隨著“一帶一路”建設深入和RCEP落地實施,中越邊境貿易迎來了新的發(fā)展機遇,兩國的邊境貿易總量不斷增長。2021年,中共中央印發(fā)的《法治中國建設規(guī)劃(2020—2025年)》提出,要“加強科技和信息化保障。充分運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現代科技手段,全面建設‘智慧法治’”②中共中央印發(fā)《法治中國建設規(guī)劃(2020—2025年)》[N].光明日報,2021-01-11(1).。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的《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年)》則提出要“構建門類齊全、結構嚴密、內外協調的法律體系”,“深入推進知識產權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審判機制改革,構建案件審理專門化、管轄集中化和程序集約化的審判體系”。③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年)[N].人民日報,2021-09-23(1).這些重要規(guī)劃對于構建和完善中國邊境地區(qū)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為了應對發(fā)展過程中的一系列新挑戰(zhàn),應當加強對越南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的認識,充分運用現代科技和信息技術,以此來提高兩國知識產權邊境保護力度,減少中越邊境貿易中的知識產權風險。知識產權保護工作關系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構建完善的知識產權邊境保護體系至關重要。知識產權邊境保護體系建設應重視知識產權保護頂層設計和加強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建立以“一帶一路”倡議為引領,與相關國家開展全方位合作的知識產權戰(zhàn)略格局。形成有效的知識產權國際風險預警與應急機制,構建知識產權涉外風險防控體系。推動中國知識產權相關法律規(guī)定的域外適用和跨境司法協作安排的完善。在全球知識產權治理中發(fā)揮積極作用,提升中國企業(yè)在知識產權領域的話語權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