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英 徐慶梅 張磊
1濟寧醫(yī)學院附屬滕州市中心人民醫(yī)院重癥醫(yī)學科,滕州 277500;2濟寧醫(yī)學院附屬滕州市中心人民醫(yī)院冠心病監(jiān)護病房,滕州 277500;3濟寧醫(yī)學院附屬滕州市中心人民醫(yī)院急診重癥監(jiān)護病房,滕州 277500
重癥監(jiān)護病房(ICU)是救治重癥患者的重要場所,為重癥患者提供全方位的監(jiān)護和生命支持技術[1]。ICU中有全院最先進的搶救設備和儀器,同樣隨著重癥醫(yī)學的水平不斷提高,重癥患者的救治理念也在不斷改變,各種指南不斷更新,各種新技術新項目在重癥醫(yī)學中不斷推廣應用,這就要求重癥護理人員要不斷學習重癥醫(yī)學的新知識、新技術、新理念,這樣才能跟上重癥醫(yī)學的新步伐。但是由于ICU護士工作年限、學歷、職稱等不同,護士對重癥護理的培訓持有不同的態(tài)度,有的護士積極上進,培訓中積極學習,對新技術掌握得很快;而有的年資比較長的護士由于工作時間長,資歷高,逐漸產(chǎn)生了倦怠的情緒,對新技術的培訓不上心[2]。而一些年輕新入職的護士,雖然學習態(tài)度積極,理論知識掌握比較好,但是缺乏實際經(jīng)驗,對新技術畏手畏腳,不敢操作?;谀壳俺霈F(xiàn)的新技術培訓問題,我們將目前比較流行的培訓模式即基于問題的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及 研 討 會(Seminar)相 結 合的 教 學 模 式(PBL-Seminar)應用在重癥醫(yī)學臨床護理新技術培訓中,充分激發(fā)護士對新技術的學習興趣、提高護士的主觀能動性,使護士對新技術盡快地掌握并深入理解[3]。但是臨床護理中更加注重實踐,而有些護士對新技術理論知識學習得非常好,但是在實踐操作中不敢接觸新技術,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理論知識扎實而崗位勝任力不足,鑒于此,我們引進了著名的鯰魚效應激勵護士,激發(fā)護士的潛能。鯰魚效應是一種通過在一個低效能群體中培訓產(chǎn)生或引入具有高自我實現(xiàn)型人員(鯰魚型人才),激發(fā)群體潛能及活力的管理手段[4]。鯰魚效應的中心思想是通過適當給予外部刺激,進而達到“激活一群”的效果。為了避免護理人員的工作氛圍缺乏競爭性,進而對工作產(chǎn)生倦怠性,我們采用PBL-Seminar結合鯰魚效應的模式對ICU護士進行新技術培訓和能力的培養(yǎng),收獲比較滿意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濟寧醫(yī)學院附屬滕州市中心人民醫(yī)院ICU 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月1日全崗勝任的60名臨床護士為研究對象。本研究通過濟寧醫(yī)學院附屬滕州市中心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1)納入標準:①在ICU工作的正式臨床護理人員;②具有1年及以上工作經(jīng)驗,可以獨立值班的護士。(2)排除標準:①妊娠期人員;②產(chǎn)假、外出進修、病假等不能全程參加本次研究的人員。簡單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30名,其中女24名、男6名,年齡(33.63±1.2)歲,學歷:大專12名、本科17名、研究生1名,職稱:護師16名、主管護師13名、副主任護士1名。觀察組30名,其中女24名、男6名,年齡(34.95±1.2)歲,學歷:大專13名、本科17名,職稱:護師16名、主管護師13名、主任護士1名。兩組護士基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
2.1、對照組即PBL-Seminar組(1)培訓教師確定培訓的新技術、新項目,設計討論問題,并根據(jù)新技術的特點設計每周的Seminar主題。(2)護士學員每6名1個小組,每組選組長1名,分組展開討論、發(fā)現(xiàn)問題,查閱資料、收集資料。(3)學員反饋總結,學員分組討論,針對新技術的原理、操作規(guī)范、儀器使用、應急預案及實際操作中遇到的問題進行總結,對于PBL中涉及的臨床指南及治療的最新進展做Seminar主題討論。
2.2、觀察組即PBL-Seminar結合鯰魚效應組 在PBL-Seminar組培訓的基礎上,引入鯰魚效應以增強學員的積極性,鯰魚效應原理是通過在沙丁魚群里放入鯰魚以保證沙丁魚保持活性,其理念就是樹立“鯰魚”榜樣,激勵“沙丁魚”。在該組培訓主要方法如下:在該組中的學員分為5個小組,每組6名學員,每組選出1名護士為“鯰魚護士”,其余為“沙丁魚護士”。這名護士要具備“鯰魚護士”的標準,即業(yè)務基礎扎實、可塑性較強,在各項考核中脫穎而出,能影響團隊競爭力的護士,熟練掌握科室新技術新項目并有能力對本組學員進行培訓,從而帶動本組人員對新技術新項目的學習與使用;每組“沙丁魚護士”學習“鯰魚護士”,灌輸鯰魚效應管理理念。使每組護士都爭當“鯰魚護士”,從而帶動全組人員積極學習科室最近開展的新技術、新項目。
2.2.1、制定長期鯰魚效應管理制度“鯰魚護士”選拔標準:已取得護士執(zhí)業(yè)資格,按規(guī)定完成本年度護士培訓所有內(nèi)容,在年度末考核中總成績排名在前5位,能夠勝任ICU各個崗位,對科室開展的新技術、新項目能夠熟練掌握,具備培訓學員的能力,能夠按照國內(nèi)外最新標準進行培訓?!蚌T魚護士”能夠?qū)π氯肼氉o士進行操作技能指導。選拔“鯰魚護士”采取優(yōu)勝劣汰的辦法,“鯰魚護士”若平時考核成績不佳或護理工作表現(xiàn)不佳,將取消資格。
2.2.2、發(fā)揮“鯰魚護士”作用(1)選拔的“鯰魚護士”優(yōu)先選派進修學習新技術,進修學習回來定期開展護理??浦R講課、新技術新技能培訓、考核、科研指導等工作。(2)根據(jù)自身的專科特長,成立??菩〗M,負責科室??萍寄艿奶嵘托录夹g的開展。5個小組各1名“鯰魚護士”,這5名“鯰魚護士”對本年度要培訓的4大新技術,包括體外膜肺氧合(ECMO)管理技術、鼻空腸管置入技術、雙重血漿分子吸附系統(tǒng)(DPMAS)技術、重癥超聲護理技術均能夠熟練掌握,并具備培訓和指導資質(zhì)。(3)對每組人員開展新技術的培訓工作后,要定期開展對組員的考核工作,并向總帶教和護士長每月進行培訓質(zhì)量的反饋。
2.2.3、激勵“鯰魚護士”“鯰魚護士”將在科室樹立榜樣標桿的作用,目的是激發(fā)其余護士的積極進取之心,向“鯰魚護士”靠攏、學習、取經(jīng)。(1)對于“鯰魚護士”在年終評先樹優(yōu)考核中適當加分,優(yōu)先派出進修學習新技術新項目。(2)科室對“鯰魚護士”在科內(nèi)開展的新項目、新技術提供各方面的支持,使他們大膽去改革創(chuàng)新。(3)在每月的績效考核中,對于科室“鯰魚護士”通過增加獎金系數(shù)的形式給予獎勵。(4)“鯰魚護士”在參加各種比賽、職稱晉升、進修學習、年度評優(yōu)等方面優(yōu)先考慮。
3.1、護士對近1年科室開展的4項新技術掌握情況制定ICU護士對4項新技術掌握情況的評價標準(表1),分為ECMO管理技術、鼻空腸管置入技術、DPMAS技術、重癥護理超聲技術,25個子項目,每項0~4分,不能掌握為0分、基本掌握為1分、可以掌握為2分、較好掌握為3分、完全掌握為4分。每月由護士長、帶教老師、“鯰魚護士”、護士自評各1次,評分各占25%,最后取全年12個月的平均值。
表1 重癥監(jiān)護病房護士對科室新開展的4項新技術掌握情況評價表(分)
3.2、護士崗位勝任力 參照Li等[5]的完成注冊護士能力量表(CIRN),制定適合ICU護士崗位勝任力評價標準(表2),分為重癥患者的基礎護理勝任能力、??评碚撆c實踐勝任力、安全管理勝任能力、質(zhì)量控制勝任能力、應急與協(xié)調(diào)勝任能力、感染控制管理勝任能力、教學科研勝任能力、其他勝任能力8大類,24個項目,每項0~4分,不能勝任為0分、基本勝任為1分、可以勝任為2分、較好勝任為3分、完全勝任為4分。每月由護士長、帶教老師、“鯰魚護士”、護士自評各1次,評分各占25%,最后取全年12個月的平均值。
表2 ICU護士崗位勝任力評價表(分)
3.3、ICU醫(yī)生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評分 滿意度評價由病情觀察能力、搶救配合能力、溝通合作能力、應急處理能力4項構成,每項25分,總計100分。通過發(fā)放問卷調(diào)查的形式,每月發(fā)放問卷給ICU醫(yī)生,隨機對觀察組和對照組的護士進行評分然后匯總。
研究過程中產(chǎn)生的多種數(shù)據(jù)均統(tǒng)一錄入計算機中,并使用計算機統(tǒng)計學軟件SPSS23.0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和處理,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護士對4項新技術的掌握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01),具體見表3。
表3 兩組重癥監(jiān)護病房護士對科室近1年開展的4項新技術掌握情況評分比較(分,±s)
表3 兩組重癥監(jiān)護病房護士對科室近1年開展的4項新技術掌握情況評分比較(分,±s)
注:對照組實施基于問題的學習(PBL)-研討會(Seminar)培訓方法,觀察組實施PBL-Seminar結合鯰魚效應的培訓方法
組別對照組觀察組t值P值人數(shù)30 30體外膜肺氧合技術管理16.08±2.32 22.16±1.06 13.056<0.001鼻空腸管置入技術15.78±1.96 21.94±1.16 14.814<0.001雙重血漿分子吸附系統(tǒng)技術14.84±2.18 20.66±1.86 11.124<0.001重癥護理超聲技術18.92±1.04 24.08±2.22 11.529<0.001
觀察組護士崗位勝任力的各項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01),具體見表4。
表4 兩組重癥監(jiān)護病房護士崗位勝任力評分比較(分,±s)
表4 兩組重癥監(jiān)護病房護士崗位勝任力評分比較(分,±s)
注:對照組實施基于問題的學習(PBL)-研討會(Seminar)培訓方法,觀察組實施PBL-Seminar結合鯰魚效應的培訓方法
組別對照組觀察組t值P值人數(shù)30 30基礎護理勝任能力6.12±1.84 10.06±0.76 10.840<0.001??评碚撆c實踐勝任力5.86±2.10 9.88±0.75 9.874<0.001安全管理勝任能力9.22±2.12 14.56±0.82 12.867<0.001質(zhì)量控制勝任能力3.66±1.96 6.12±0.85 6.307<0.001應急協(xié)調(diào)勝任能力10.06±2.15 14.32±0.65 10.388<0.001感染控制管理勝任能力7.45±1.00 9.87±1.55 7.186<0.001教學科研勝任能力5.01±0.71 8.95±1.76 11.371<0.001其他勝任能力5.21±0.92 7.00±1.25 6.371<0.001
醫(yī)生對觀察組護士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01),具體見表5。
表5 醫(yī)生對兩組重癥監(jiān)護病房護士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評分比較(分,±s)
表5 醫(yī)生對兩組重癥監(jiān)護病房護士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評分比較(分,±s)
注:對照組實施基于問題的學習(PBL)-研討會(Seminar)培訓方法,觀察組實施PBL-Seminar結合鯰魚效應的培訓方法
組別對照組觀察組t值P值人數(shù)30 30病情觀察能力17.8±2.6 22.8±1.6 8.971<0.001搶救配合能力18.2±2.4 23.2±1.5 9.676<0.001溝通合作能力18.0±2.9 23.5±1.6 9.095<0.001應急處理能力17.4±3.0 22.4±1.5 8.165<0.001
ICU在患者的救治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而且重癥醫(yī)學各種先進的救治理念、各種先進的救治儀器更新發(fā)展的速度很快,需要我們不斷的去學習,這樣才能跟上時代步伐。ICU的工作環(huán)境要求護士在技術性越來越強、責任越來越大的工作環(huán)境中提供人性化的護理[6]。ICU護士面臨著嚴重的職業(yè)壓力,工作量過大、工作要求高、溝通不暢、監(jiān)管不力;與醫(yī)生、同齡人、患者或患者家屬發(fā)生沖突;以及與臨終問題相關的道德和精神困擾[7-8]。護士在ICU工作的職業(yè)生涯中,隨著時間的增長,難免會產(chǎn)生一些倦怠,對一些救治的新理念不理解,對一些新技術、新項目的抵觸,這需要我們運用一些方法去調(diào)整,去激發(fā)他們。所有這些方面都要求ICU護士保持專業(yè)的知識和先進技能,以評估、監(jiān)測和有效滿足患者的需求。ICU由于其特殊性,科室護士床位配比要求比較高,所以ICU的護士數(shù)量在醫(yī)院一般也是比較多的,這樣護士的能力就會有差異,要想患者得到同質(zhì)的服務,就要縮小這種差異。無論是傳統(tǒng)的PBL教學培訓法還是PBL-Seminar教學培訓法,都只能提升學員的理論成績,對實踐操作能力效果不佳[9]。而作為重癥醫(yī)學,要求更高,更嚴格,不僅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還要有熟練的操作技能,更要有較強的崗位勝任力,從本研究可以看出在ICU運用PBL-Seminar培訓方法結合鯰魚效應,不僅可提高學習效率,增強思維能力,而且可以消除護士在新技術學習過程中的恐懼感和抵觸感[10]。讓“鯰魚護士”帶動其他護士,激發(fā)他們的崗位勝任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避免職業(yè)倦怠感,從而使ICU的護士具有職業(yè)成就感,這樣才能提高護理整體滿意度,提高護理質(zhì)量,提高患者搶救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