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曉寒 吳松起 付悅 費文玲 馬媛媛 王國棟 吳彩琴
1上海中醫(yī)藥大學護理學院,上海 201203;2中國醫(yī)科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沈陽110001;3同濟大學附屬第十人民醫(yī)院護理部,上海 200072;4新鄉(xiāng)醫(yī)學院護理學院,新鄉(xiāng) 453004
睡眠-覺醒模式,作為人類最明顯的晝夜節(jié)律[1],可協調生物的行為和生理節(jié)律與環(huán)境的日常變化之間的關系,使生物體能夠維持機體正常生理功能,從而適應環(huán)境[2]。一旦晝夜節(jié)律紊亂,機體可增加睡眠障礙、認知障礙、精神疾病等的風險[3]。研究發(fā)現,晝夜節(jié)律有明顯的個體差異性[4],識別此差異既可以幫助個體減少晝夜節(jié)律紊亂所致的健康問題,也可以幫助管理者評估受試者晝夜節(jié)律特征并篩選出適合輪班工作的對象。晝夜節(jié)律類型量表(Circadian Type Inventory,CTI)最初是于1979年由Folkard等[5]通過評估夜班護士晝夜節(jié)律的穩(wěn)定性和幅度而構建,目的是評估受試者改變自身晝夜節(jié)律的能力[6]。該量表最初包含30個條目,將晝夜節(jié)律穩(wěn)定性(flexible/rigid,FR)即睡眠習慣,分為彈性型或剛性型;將晝夜節(jié)律幅度(languid/vigorous,LV)即克服困倦的能力,分為慵懶型或活力型。且該量表表明活力型和彈性型的人會表現出更好的晝夜節(jié)律調節(jié)能力,并經歷了多次修訂以改善其心理測量特性。其中Milia等[7-8]修訂的11條目的最新版本被驗證性能最佳[8];該量表在國外已被廣泛應用,但在國內應用較少。因此,本研究旨在漢化最新的11條目CTI,并在醫(yī)學生中檢驗其信效度,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選擇2018年1月至6月通過方便抽樣法選取上海中醫(yī)藥大學各專業(yè)本科生308名(樣本1)及新鄉(xiāng)醫(yī)學院本科生224名(樣本2)進行調查。納入標準:在讀醫(yī)學本科生;長期居住于學生宿舍(平均每周住校4 d及以上);知情并同意參加此研究。排除標準:患有抑郁癥、焦慮癥等精神疾病以及正在服用影響睡眠的藥物。
征得原作者的同意后,采用改良Brislin翻譯模型[9]對CTI進行漢化,具體過程如下。(1)由2名母語為中文、博士學歷,有國外求學經歷的雙語護理學專家分別獨立將量表翻譯成中文,2人協商后初步形成中文版CTI;(2)請1名碩士學歷、有臨床經驗和國外留學經驗的雙語護理學專家將中文版CTI回譯成英文;(3)將回譯后的版本請1名母語為英文且具有博士學歷的醫(yī)學教授,評價回譯版本與原始版本的一致性,若不一致,向3名雙語譯者提供分歧條目的解釋說明,幫助雙語譯者了解條目具體含義;(4)3名雙語譯者共同商討,達成一致意見,并翻譯為中文。經文化調試后形成量表最終版本,保留原11條目,包含FR(5個條目)與LV(6個條目)2個維度,Likert 5級記分法(1=幾乎從不,2=很少,3=有時,4=通常,5=幾乎總是)。
按照符合納入與排除標準,選取20名醫(yī)學生進行預試驗。問卷回收率100.0%,平均填寫時間5 min,表明量表方便可行。同時收集學生對于一般資料和量表各條目的反應及建議,所有參與預調查的對象均認為該量表簡明清晰、易于理解,表示其適用性較好。
(1)樣本1:采用紙質版問卷調查,用于CTI的項目分析、內容效度、結構效度與信度分析。按照樣本量為條目數5~10倍的原則[10],且考慮存在使回收問卷無效的因素,將樣本量擴大20.0%;經知情同意后,采用方便抽樣法對上海中醫(yī)藥大學各專業(yè)本科生進行調查。調查中研究者統(tǒng)一指導符合納入標準的對象,問卷當場發(fā)放并回收,對回收后的問卷進行嚴格的篩查,若填寫的答案存在漏填、顯著規(guī)律性或多數選項一致等則視為無效問卷,應去除。同時在有效樣本中隨機抽取50份,間隔7周后再次進行評估,以檢驗重測信度。(2)樣本2:通過問卷星平臺進行調查,用于驗證性因子分析。在取得知情同意后,向新鄉(xiāng)醫(yī)學院學生發(fā)送問卷鏈接并指導同學填寫,問卷前言對此次調查的目的、意義及注意事項等進行了詳細說明。
使用Epidata 3.1軟件雙人錄入數據,應用SPSS 24.0和Amos 24.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1)項目分析:使用臨界比率值法和相關分析法來檢驗條目的鑒別度和同質性。(2)效度分析:使用專家咨詢法檢驗量表的內容效度;使用探索性因子分析(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EFA)和驗證性因子分析(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CFA)檢驗結構效度[11]。(3)信度分析:量表的信度采用克朗巴赫系數、折半信度和重測信度檢驗。評價水準α=0.05。計量資料符合正態(tài)分布,采用(±s)表示,行獨立樣本t檢驗;相關分析法采用Pearson相關性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樣本1:發(fā)放問卷308份,回收308份,有效問卷288份,有效回收率93.5%;其中,男76名,女207名,缺失5名;年齡為18~24歲,平均年齡20.45歲;專業(yè)分布:護理學101例(35.1%)、中西醫(yī)結合29例(10.1%)、藥學26例(9.0%)、衛(wèi)生管理25例(8.7%),其他專業(yè)107例(37.2%)。(2)樣本2:224名調查對象中,男27名,女197名;年齡為17~23歲,平均年齡19.80歲;調查對象專業(yè)均為護理學。
2.1、條目鑒別度檢驗 中文版晝夜節(jié)律類型量表(Chinese version of CTI,C-CTI)條目之間的鑒別度使用臨界比率值法檢驗,將量表的總分按照降序排列,前27.1%(78/288)為高分組,后27.1%(78/288)為低分組,進行兩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高低分兩組各條目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01),具體見表1。
表1 高低分組醫(yī)學生CTI各條目得分比較(分,±s)
表1 高低分組醫(yī)學生CTI各條目得分比較(分,±s)
注:CTI為晝夜節(jié)律類型量表
條目CTI1 CTI2 CTI3 CTI4 CTI5 CTI6 CTI7 CTI8 CTI9 CTI10 CTI11低分組(78例)2.22±1.08 2.13±1.02 2.74±1.14 2.03±1.08 2.85±1.19 1.82±0.85 2.86±1.00 1.96±1.00 2.67±0.96 1.64±0.84 3.17±1.33高分組(78例)3.51±1.27 3.92±1.10 3.36±1.15 3.36±1.15 3.99±1.05 3.29±1.22 4.12±0.81 4.01±0.85 3.69±1.10 3.49±1.15 4.47±0.95 t值-6.879-10.537-3.349-7.459-6.363-8.771-8.626-13.843-6.208-11.476-7.056 P值<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
2.2、條目同質性檢驗 采用相關分析法檢驗C-CTI條目同質性,Pearson相關系數結果顯示各條目與C-CTI總分有較好的相關性,CTI1~11相關系數(r=0.410、0.564、0.265、0.468、0.415、0.463、0.491、0.684、0.400、0.634、0.458,均P<0.001)。
3.1、內容效度 采取專家咨詢評價C-CTI內容效度指數(Content Validity Index,CVI),內容效度采用4分法,即將不太相關、一般相關、比較相關和很相關按照1~4分賦值。本研究邀請的6名護理學專家測定的問卷評價一致性(Interrater Agreement,IR)為0.73,這表示評價者間對同一條目的一致性較好,可進一步計算CVI。問卷條目水平的內容效度指數(Item-level Content Validity Index,I-CVI)在0.83~1.00之間,量表水平的內容效度指數均值(The average of Scale-level Content Validity Index,S-CVI/Ave)為0.95。
3.2、結構效度 (1)探索性因子分析:本項目對288份有效樣本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量表KMO值為0.791,Bartlett’s球形檢驗χ2值為760.056,df為55,且P<0.001,適合進行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對探索性因子進行分析,選用最大方差法進行直交轉軸對量表提取公因子。將特征值>1.00且因子負荷量≥0.40作為選取條件[12],提取出2個公因子,符合原作者構建的假設模型,具體結果見表2。因子1包含條目1、3、5、7、9、11,命名為:LV;因子2命名為FR,包含條目2、4、6、8、10。2個因子可解釋總變異的48.109%,其中FR占27.178%,LV占20.930%。(2)驗證性因子分析:對樣本2(224名)作驗證性因子分析,將11個條目作為觀察變量,以FR、LV的2個因子為潛變量繪制路徑圖,具體見圖1。結果顯示模型各擬合指數均達到良好水平,這表明C-CTI具有良好的結構效度,具體見表3。
表3 224名新鄉(xiāng)醫(yī)學院本科生晝夜節(jié)律類型量表驗證性因子分析擬合指數
圖1 CTI模型的標準化路徑圖
表2 晝夜節(jié)律類型量表的因子載荷
C-CTI的FR和LV 2個維度的Cronbach′sα系數、折半信度和重測信度結果見表4。
表4 晝夜節(jié)律類型量表信度檢驗結果
CTI通過測量睡眠習慣的彈性/剛性和克服困倦的能力2個維度反映FR和LV 2個特征。FR主要反映個體在非正常工作時間內進行工作和睡眠的調節(jié)能力;而LV主要反映個體克服困倦并應對睡眠時間減少的恢復能力。
作為生命活動的基本特征之一,晝夜節(jié)律是生物與自然環(huán)境變化相適應的內源性節(jié)律[1]。早期關于晝夜節(jié)律的測量主要集中在其時相特征上,例如Horne和Ostberg[13]編制的清晨型-夜晚型量表(Morningness-Eveningness Questionnaire,MEQ),以及Smith等[14]編制的復合清晨型量表。而國內對LV和FR的2個特征的研究仍相對較少。僅祁海穎等[15]已檢驗了CTI在倒班護士中的信效度。相較于工作人群,在校學生作息較為規(guī)律,受到社會化作息制度影響較小,可以更充分體現其晝夜節(jié)律傾向[16]。故本研究以晝夜節(jié)律特性表現得更為充分的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可在一定程度上補充祁海穎等[15]的研究,不僅體現為擴大了CTI的應用人群,也可為日后的晝夜節(jié)律類型相關研究提供參考。
2.1、項目分析 各條目高低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1),這表明C-CTI所有條目的鑒別度良好。各條目與C-CTI的總分有較好的相關性(均P<0.001),這說明各條目與總體量表之間具有較高的同質性;問卷條目未有刪除。
2.2、量表的效度 I-CVI為0.83~1.00,S-CVI/Ave為0.95,這表明C-CTI的內容效度較好。探索性因子分析顯示C-CTI共有2個公因子,累積方差貢獻率為48.109%,結果與原量表相似,這表明C-CTI能夠較好反映期望評估的內容。驗證性因子分析顯示,各擬合指數都達到了良好的水平,即C-CTI的結構效度較好。結構效度能科學、客觀衡量問卷的設計與測量結果的數據結構是否相符[17],本研究的EFA和CFA結果與原作者結果一致,這說明漢化后的版本符合研究者所設計的理論關系。
2.3、量表的信度 本研究從Cronbach′sα系數、折半信度和重測信度3個方面進行信度測評,結果表明FR和LV的Cronbach′sα系數分別為0.817和0.654。該結果與英文原量表及祁海穎等[15]研究相比,FR結果更高,而LV結果較低[8,15]。研究表明Cronbach′sα系數>0.6是可接受的[18-20]。正如Eunseong和Seonghoon[21]研究指出0.7并不是一個必須要遵循的標準,研究本身設計的嚴謹程度更為重要,即量表的各條目必須具備理論和邏輯基礎,而不應機械地依賴軟件輸出或盲目追求過高的α系數。本研究嚴格按照改良Brislin翻譯模型流程,最終的內容效度和結構效度均較為理想,足夠反映出原量表的理論關系。另外,FR和LV的重測信度與原量表相比較低,但仍處于0.4~0.7之間,這表明量表重測信度可以接受[22]。2個量表的Spearman Brown分半信度分別為0.842(FR)和0.620(LV),分別處于良好和可接受的水平[23],這表明量表具有較好的內部關聯性。因此,本漢化的量表內部一致性較高,性能穩(wěn)定。
本研究嚴格遵循量表的漢化原則對C-CTI進行翻譯,并在醫(yī)學院校本科學生中檢驗其信效度,結果表明C-CTI的信效度良好,可以作為晝夜節(jié)律類型的評估工具。但該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1)研究樣本的代表性不足,僅選取了醫(yī)學院校本科生,缺乏其他特征如不同職業(yè)的樣本,因此今后需擴大樣本人群進一步驗證;(2)沒有納入褪黑素或皮質醇等生物學指標作為晝夜節(jié)律的客觀性校標;(3)在研究開展時還未有晝夜節(jié)律相關的評估工具,因此未能評價效標效度;(4)本研究重測信度較低,有待將來研究對其進行重新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