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華
每個人都渴望自己飽讀詩書,經(jīng)綸滿腹。
自古以來,“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帶給我們無盡的遐想。當(dāng)時空穿越了遙遠的地平線,“鑿壁借光”“程門立雪”“懸梁刺股”“聞雞起舞”“孫康映雪”“手不釋卷”“囊螢映雪”“牛角掛書”所關(guān)涉的人和事,我們依然在懷想,依然在敬佩。
青燈黃卷,永遠是我們讀書場景中最純凈的定格。那種撲面而來的、濃郁的書卷氣息,那種精神遨游的愉悅感,只有沉醉于書籍世界里的心靈才能感受得到。
這樣一個喧囂的時代,那些被物質(zhì)異化的心靈,總在飄蕩無定,居無定所。精神的故鄉(xiāng)在哪兒,也無從而知。
書齋,因此變得陌生而又奢侈,這個曾經(jīng)讓多少心靈心馳神往的故土,這個曾經(jīng)構(gòu)筑了美麗庭院的凈地,在日趨物化的時代漸行漸遠。而獨立教師蔡朝陽卻說,書房是宇宙的中心。偏安住宅一隅,卻居于精神宇宙的核心。輕啟書櫥,打開一本書,就是打開一扇窗,似是微風(fēng)拂面,陽光傾灑,心曠神怡,豈不樂哉?
節(jié)奏的快速,讓人們在繁忙緊張之中無暇顧及,只是匆促地追趕。也許,前方是什么,我們無從知道;心靈的節(jié)奏總在快速地跳躍,靈魂在哪里,我們也無從知曉。軀殼與靈魂形同陌路,什么時候,靈魂才能追趕上?
快的時代,也許只有步履匆匆的人群,人們無從潛下心去品讀那些有著精神拷問、深刻思想和終極價值的書籍。快餐文化,只會成為人們疲憊之中的心靈慰藉,滿足于人們暫時的快感。
可靜下心來,我們依然是荒蕪路上的一個過客,外表華麗之下卻是風(fēng)景的蒼涼。在這個時代,讀書也會成為人們裝點門面的一個奢侈品,偶爾,拿出來把玩,旁若無人地證明我也與眾不同,我也還是一個有文化的人,悲哉!我們可以用奢侈品來裝飾自己的外表,但不可用它來裝飾自己的心靈。我常常害怕,當(dāng)書籍囫圇吞棗的時候,再美的世界也都會成為精神的“杯盤狼藉”。
卞之琳的“你站在橋上看風(fēng)景,看風(fēng)景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帶給讀書人許多無盡的想象,當(dāng)讀書真正成為人們的精神星空時,我們就能在黑夜中平和性靈,穿越藩籬,走向更遙遠的璀璨星空。
魯迅先生說:“無窮的遠方,無數(shù)的人們,都與我有關(guān)?!贝┰綍膮擦?,憧憬“無窮的遠方”,相遇無數(shù)有趣的靈魂,生命在詩意之中演繹成燦爛的華章。
讓讀書真正成為靈魂的渴望,成為“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的深深吸引,那樣,我們才能安頓靈魂,讓心靜如水的心靈,對遇澄澈如水的書籍,完成超越時空的精神對話。
讓讀書真正滋養(yǎng)我們的靈魂,讓思考真正成為人類精神獨立的支撐!
(作者單位: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qū)杏壇中學(xué))
責(zé)任編輯 廖宇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