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芹
語文是學生教育生涯中最重要的三大主科之一,是提升學生文化素養(yǎng)的關鍵。小學階段是語文教學的黃金啟蒙時期,對培養(yǎng)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形成學習熱情具有重要意義。而閱讀是提升語文綜合能力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之一,只有積累足夠的閱讀量,才能形成質(zhì)的飛躍。因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試著主動探索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加強學生的閱讀興致,讓學生在當下繁雜的信息時代,能夠?qū)W會辨別篩選有價值的資源,并加以閱讀內(nèi)化,開闊自身知識視野,增加自身知識儲存量。
近年來,我國語文教學教材也在不斷改革優(yōu)化,但無論教材如何改革,閱讀教學始終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傳統(tǒng)應試教育下,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一般慣用教師范讀、學生自由閱讀、總結拓展的標準教學流程。而隨著語文教材的不斷深化,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無法深刻凸顯教材預設的根本內(nèi)涵,很多教學目標沒有在教學中得以體現(xiàn)。其中,語文教材中比較明顯的就是主題設置方面,很多教材在編排的過程中會以單元主題為模塊,逐漸鋪展語文教學知識點,而這種教材的設置也是自有其深意所在,主題教學法就是最好的適應這種主題模塊內(nèi)容設置的教學方法。
一方面,這種主題教學方法,能夠讓教師將閱讀教學用主題這條主線加以串聯(lián),各部分知識如珠子一般得到合理串接,形成有效的教學橋梁。同時,這種主題式教學方法,教師還能在閱讀教學中遵循主題原則,適當拓寬閱讀范圍,開闊學生的閱讀視野,強化閱讀質(zhì)量與數(shù)量。另一方面,主題教學方法更能滿足學生學習的認知規(guī)律。如果語文學習呈現(xiàn)零碎化,對思維能力還較弱的小學低年級學生而言,無法將所有知識靈活運用、強化學習。雖然也能達到一定的教學成效,但也降低了閱讀教學的根本質(zhì)量。而主題式閱讀教學正是讓學生在閱讀中逐漸串聯(lián)各類知識內(nèi)容,并內(nèi)化成自己的知識存量,為后續(xù)語文讀寫能力及閱讀能力的提升做好鋪墊。
主題式教學的第一原則就是整合性原則。所謂整合原則,顧名思義就是教師在開展主題式閱讀教學時,要將各種教學資源有機整合,如教學教材、文本主題、課外資源,以及學生自身學習特點、能力水平等。而且近年來我國信息技術的高速發(fā)展也為語文閱讀教學提供了全新的契機,網(wǎng)絡上豐富的信息資源,不僅豐富了教師的閱讀教學素材,也進一步擴大了學生可閱讀的文本選擇,讓學生充分根據(jù)自身喜好選擇合理的閱讀讀本。繁雜的網(wǎng)絡資源,加上教材已有的文本資源、學生已有的文化知識等,一系列內(nèi)容需要教師加以篩選、優(yōu)化,并合理整合,促進資源效率最大化。也唯有如此,才能讓語文閱讀教學突破時間、空間的限制,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作用,幫助學生提升語文素養(yǎng),增加知識儲存量。
我國素質(zhì)教育要求教學活動著重培養(yǎng)學生各項綜合能力,而動手實踐操作能力是學生學習生涯中不能忽略的重要能力之一,這也是將教學活動充分落到實處的關鍵。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也必須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而主題教學法本質(zhì)上也是要求教師綜合利用預設的教學主題,加強資源的綜合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形成主動閱讀思考并感悟的能力。因而主題閱讀教學法也相應地遵循著實踐性教學原則。教師必須要在該種教學方法中加大實踐學習的時間占比。針對某一教學主題,可以設置語文閱讀知識競賽活動,也可以圍繞教學主題,開展演講比賽、文學比賽、征文比賽等。同時在課后作業(yè)設計中,教師也可以為學生預設一些以主題為核心的教學作業(yè),著重培養(yǎng)學生課后動手操作實踐的根本能力。比如以“感恩”為主題,讓學生在課后通過課外閱讀,摘抄一定數(shù)量的描寫感恩的優(yōu)美語句,并且主動分析探究感恩之情主要存在于哪些人之間,除了學生對父母的感恩之情以外,還有學生對陌生人幫助的感恩之情、對教師教學的感恩之情等。
另外,小學語文主題式閱讀教學還要遵循開放性原則。教師是學生學習之路的明燈,必須要帶領學生共同探索文學世界的魅力,做好學生的引路人,將教學觀念放大,不必單一局限在語文教材之內(nèi)。開放性的閱讀教學思想,是學生語文學習路上的最佳進階之路。當然教師也不能一味地根據(jù)自身喜好擴大閱讀教學范圍,要充分結合學生當下的學情,并且圍繞教材預設的教學主題,有針對性地加以拓寬。唯有適合學生閱讀的教學素材才能充分促進學生提升語文素養(yǎng),并且拓寬知識量,也能有效避免在閱讀中產(chǎn)生畏難情緒,最終抵觸閱讀學習。最后,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主題式教學法,也要與時俱進,及時革新教學理念和方法,將主題式教學法與其他多種類型的教學方法相結合,以促進教學成效最大化。提高學生閱讀學習中的情感體驗,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學習習慣,點燃閱讀熱情,為后續(xù)語文閱讀夯實基礎。
1. 參照人文主題合理劃分
在主題式教學中,教學主題的設計是極為關鍵的因素之一。合理的閱讀主題能更好地強化學生的閱讀習慣,調(diào)動學生的閱讀熱情,并且與其他教學方法搭配使用還能實現(xiàn)更大的教學實效。在主題設計時,教師要以教材為參考依據(jù)。我國語文教材大部分都將語文知識以單元模塊化鋪設,就如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其中的人文主題板塊正是對知識主題化教學的最好詮釋。教師完全可以參考該板塊合理設計閱讀主題。例如: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四年級下冊中,預設的單元模塊主題范圍廣闊,包括田園生活、現(xiàn)代詩、動物朋友、兒童成長、人物品質(zhì)、科普知識等,各個主題板塊都有其代表文章。教師在閱讀教學時,充分結合教材因材施教。一般來說,具體教學中可以從每一單元的導讀頁著手,深刻理解該主題下,單元中各篇選文的內(nèi)在關聯(lián),深化主題學習成效。像在“田園生活”主題下,該單元主要擇選了《古詩詞三首》《鄉(xiāng)下人家》《天窗》《三月桃花水》四篇文章,主要彰顯出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向?qū)W生展示自然之美,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對自然的熱愛之情,也能讓學生更好地串聯(lián)起同類知識內(nèi)容。
2. 參照選文情感劃分主題
語言的魅力,不僅體現(xiàn)在其博大精深層面,更因為其對人類思想感情的承載能力。每一篇著作、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思想情感的傳達,也是一個時代的背景印記。而時代、人物角色可能不同,但人類的感情卻是共同的,這也為小學語文的主題式閱讀教學提供了參考依據(jù)。教師可以按照不同情感進行主題分類閱讀教學,將不同情感類型加以分類匯總,整合閱讀資源,從而讓學生通過集中式閱讀學習,體會同一種情感的不同呈現(xiàn)方式。這種教學方法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表達能力以及創(chuàng)造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六年級上冊的語文教材中,按照文章傳達的思想感情將教材進行分類,大體可以分為三類情感,包括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以及人與人之間。這些情感的表現(xiàn)都有其具體的代表作品,像描寫人與自然之情的文章在教材中主要有《故宮博物院》《只有一個地球》《江南春》《三黑與土地》。而描寫人與人的情感的選文大概是從矛盾主題、成長主題以及歌頌主題等角度展開敘述。教師在以情感為主題開展閱讀教學時,要著重注意學生情感的體驗,盡量選擇可以引起學生情感共鳴的閱讀主題,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成效。
3. 參照表現(xiàn)手法劃分主題
語文閱讀教學,還會涉及作者寫作手法,這也是一個重要的主題劃分依據(jù)。不同文章的作者不同,表達的情感也有所差異,其表現(xiàn)手法自然而然千差萬別。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可以適當以作者的寫作手法為劃分依據(jù),對教材內(nèi)的各類文章加以劃分。一般而言,一篇文章會應用到多種表現(xiàn)手法和寫作技巧,這要視作者的寫作能力和寫作習慣而定。教師要在主題設計階段便充分解讀不同文章的主要寫作手法,從而依據(jù)寫作技巧科學劃分主題。例如: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白樺》一文,教師在教學分析中可以發(fā)現(xiàn)該篇文章主要運用了象征的寫作方法,借白樺這一實物的特點和形象,來象征外國國民的優(yōu)秀品質(zhì)。當然這篇著作也可以從人與自然的熱愛之情劃分主題。而以寫作手法為主題的教學中,教師則可以同時選取另一篇文章《白楊禮贊》,這篇文章與《白樺》在寫作技巧上面有異曲同工之妙,可以同類教學。另外,同類表現(xiàn)手法的文章還有《金色的魚鉤》,都是運用象征手法加以描述展開,教師要著重利用該類主題,提高學生閱讀寫作能力,一舉多得。
4. 參照選文作者劃分主題
每一篇閱讀文章的作者都有其自身的時代背景和人生經(jīng)歷,這也是閱讀中要加以感受并融入閱讀理解中的關鍵。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就可以以此為依據(jù),劃分另類教學主題。根據(jù)不同作者選取主題教學模式。這種劃分依據(jù)有其根本的教學道理,不同的文章可能內(nèi)容不同,情感不同,但是同一作者的文章必有共通之處,學生可以緊抓這一共通點,針對性學習。而且以作者為閱讀教學主題,還能夠讓學生集中閱讀多篇該作者的著作內(nèi)容,更好地理解作者的閱歷,并加深對不同文章背后的深意理解。例如:以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材為例,其中的選文也可以從作者進行主題劃分。比如《繁星》《海上日出》均為巴金的作品,《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海的女兒》都是安徒生的作品,《出塞》《芙蓉樓送辛漸》都是王昌齡的作品。每一個作者的作品所傳達的思想感情,或是表現(xiàn)手法都有所相同,能夠讓學生在主題式閱讀學習中深化對該作者同類作品的認知。當然,教師也可以根據(jù)教材中已有的選文篇目,適當拓展課外閱讀題材,將該作者的其他文章增加到教學活動中來。
1. 課前教學準備,合理預設閱讀主題
主題閱讀教學只有當主題確定之后,教師才可以在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充分應用各種教學資源、多元化教學方法,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充分激發(fā)學生閱讀學習的熱情,從而實現(xiàn)主題式教學的理想成效。而想要充分實現(xiàn)課上教學的根本目標,教師還要合理做好教學準備工作,做到有備而無患。備課環(huán)節(jié)也正是為了實現(xiàn)教學效果最大化而強調(diào)開展的。每一位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前都要進行課前準備,對即將在課堂上教學的文本內(nèi)容加以閱讀預習,整理教學思路。尤其主題式教學方法,教師更要提前做好教學準備工作,分析并選擇合適的教學主題,構思不同主題教學的主要教學方法,預設教學目標。如此,才能在教學過程中,思緒清晰地直奔教學目標,有條不紊地向?qū)W生展示語文知識。
例如:在《騎鵝旅行記》一文教學時,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會讓學生課前加以預習,范讀課文。而小學生缺乏合理的預習方法,就會使得預習淪為查字典、找生僻字、讀順文章,草草了事,無法真正實現(xiàn)課前預習的作用,也就很難提高閱讀教學的實際成效。而主題教學法,強調(diào)教師在教學中,圍繞主題展開各項教學活動,即使在課前預習環(huán)節(jié),教師也應充分考慮主題元素,讓學生深刻了解該篇文章傳達的思想感情,并以此為主題展開閱讀教學。如,教師在布置課后預習任務時,可以為學生提出以下幾個問題,讓學生在預習過程中,能夠感受本篇文章的主題,為課上教學鋪墊?!巴瑢W們,當你們預習完這篇課文時,請思考下本篇文章的主題是什么,傳達的思想感情又如何,我們所學習的其他文章有與其類似的嗎?”這些教學問題能夠讓課前預習更有成效,也能讓學生更好地抓住文章的思想主線,形成主體意識。例如通過本篇文章,實現(xiàn)以文帶文的教學宗旨,讓學生時刻思考該篇教學主題,同時與同類型題材加以對比,形成知識串聯(lián),夯實基礎。
2. 教師共同學習,有效展開閱讀主題
教育教學倡導師生共學,主張教師與學生共同學習進步。而主題閱讀教學法的應用過程中,也要充分體現(xiàn)師生共同學習的根本理念,以促進教師和學生獲得共同進步。并在共同學習的過程中展開教學主題,讓教學內(nèi)容得以延伸。因而,在主題閱讀教學中,為了能夠促進學生與教師、同學之間達成高效的交流效果,要重視課前預習,唯有在課前提前范讀并掌握文章大意,提出一定的思考問題,才能在共同學習中更好地發(fā)表感言,解答疑惑的同時取得知識的進步。另外,在語文閱讀課堂上想要實現(xiàn)共同學習,還有極為重要的一點,便是找到能讓師生情感共通的點。類似地,教師還要在情感鋪墊下,引導并鼓勵學生積極尋找教學文章與其他課內(nèi)外文章的共同之處,這種引導學生自主尋找主題的教學模式,正如授人以漁一般,讓學生充分掌握閱讀技巧,獲得更深刻的閱讀理解感受。
例如:在教學小學五年級上冊《落花生》一文時,教師在預習環(huán)節(jié),便通過對比閱讀的方法,讓學生試著找到教學主題。而本篇文章中主人公得到父親的教誨,在生活、學習以及未來的工作中,都要向花生學習,做一個有用且沉穩(wěn)內(nèi)斂的人。結合這種表現(xiàn)手法,教師試著將《白楊》這篇選文推薦給學生自主閱讀,并思考這篇文章與《落花生》的共同之處。學生在課前預習過程中要著重體會這個關鍵問題,并且試著找出答案。課堂上,學生在經(jīng)過課前預習后,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思考。隨后教師將學生分成三組,分小組探討文章與《白楊》一文的相似之處。最后同學們經(jīng)過反復閱讀、交流,最終形成答案?!栋讞睢芬晃闹校踩缥恼乱粯?,利用實物來表達人的志向?!栋讞睢分校赣H通過白楊的品質(zhì),來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期盼之情,希望孩子在未來能夠為祖國效力,扎根邊疆。這兩篇文章主要是以作者表現(xiàn)手法來展開的,搭配小組合作探究、課前預習等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深刻掌握文章的重點內(nèi)容,以此加深情感認知。除此以外,想要在課堂上拓展主題,還可以選取其他閱讀方法,如角色表演、邊讀邊理解文中人物的情感特色,以及作者傳達的思想及作品表現(xiàn)手法等。
3. 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培養(yǎng)主題閱讀興趣
與其他教學方法類似,主題閱讀教學也要注重教學情境的打造。一般而言,每一堂的教學情境,教師在教案設計的過程中就已經(jīng)做好了安排,或是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或是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再或是翻轉教學課堂等,主要目的還是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與熱情。尤其對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興趣才是學習最好的催化劑,唯有在學習中激發(fā)出良好的學習興趣,才能在課上開展良好的教學活動,這也是興趣教學法最為關鍵的點。而教師在進行情境創(chuàng)設的過程中,也要注意與預設的教學主題相融合,避免情境與主題不符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
例如:教師在開展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教學任務時,結合本單元主題“民間故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預習過程中,首先要范讀教學文章,隨后回憶與該篇文章類似的同類選文。空閑時間可以結合閱讀,并形成感悟。由于小學生喜愛新奇的事物,對民間神話題材的故事內(nèi)容尤為感興趣,所以學生在閱讀預習中會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從而在課上跟隨教師教學節(jié)奏,主動探索同類題材文章的共同之處。像民間題材的故事,小學生認知范圍內(nèi)主要有《三郎尋母》《神奇的戒指》《大禹治水》等。在課堂上,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更深層次地融入閱讀氛圍中來。比如在教學《大禹治水》這篇文章時,教師就可以適當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大禹治水的同類動漫片段或影視作品,讓學生通過觀看視頻的方式加深了解,隨后再閱讀課文,體會作者的表現(xiàn)手法及思想感情,成效更為明顯。
4. 閱讀技巧教學,鼓勵應用主題閱讀
古語說道:“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苯處焸魇谥R固然重要,但是知識掌握的技巧才是關鍵。主題閱讀教學也是如此,教師除了讓學生根據(jù)課文掌握基礎知識以外,還應及時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探究學習的學習技能,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讀書技巧眾多,一般對小學階段的學生,可以著重采用主題批注閱讀、經(jīng)典誦讀兩種方式。這兩種閱讀方法能夠讓學生在閱讀中最大限度地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并且形成情感共鳴,也能更好地掌握文中重要的知識內(nèi)容。
我們以主題經(jīng)典閱讀為例,這種閱讀方法一般來說需要學生先主動誦讀一遍,隨后對文章的大意加以掌握理解,并在此基礎上,運用各種學習工具自主探索并鉆研,加深對文本的理解程度。也從根本上確定本篇文章的閱讀主題,在閱讀中尋找同類經(jīng)典題材進行閱讀。這種經(jīng)典誦讀的方法,還要求學生具有充分的自主閱讀意識和能力,并且能夠在學習過程中精準找到同類型題材加以對比閱讀,深化文章主題,也能與作者思想感情達到共通。如果對小學生而言,無法實現(xiàn)自主尋找經(jīng)典篇目閱讀的目標,就可以鼓勵學生自主閱讀《世界經(jīng)典名著》這本書,然后從中尋找同類的自己感興趣的名著,這也是一種精準的定向閱讀方法。另外,教師也要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學會找到適合自己的獨特閱讀方法和技巧,不斷實踐并掌握精髓。當然,主題閱讀方法也是一種經(jīng)過實踐的科學閱讀方式,學生應該努力掌握并學會靈活應用,如此才能更好地達到個性閱讀的效果。
總而言之,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nèi)容,教師應該主動根據(jù)不同教學主題,選取合適的教學方法,進行搭配教學,從而發(fā)揮出主題教學法的重要作用。同時,教師除了在課前備課環(huán)節(jié)注重主題的選擇、課上主題的展開以外,還要注意在課后教學評價中的策略應用,適當完善主題教學法的評價標準和方式,全面優(yōu)化教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