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穎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的發(fā)展,堅持立德樹人的教育方式已經(jīng)成為教育實踐中不可缺少的一環(huán)。因此,在小學美術課堂中,德育的參與及滲透顯得尤為重要。那么,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作為教育者應如何實踐德育教學,這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本文從課堂教學實踐案例出發(fā),探索德育與小學美術教育的有機結合。
【關鍵詞】德育;美育;立德樹人;小學美術;課堂實踐
一、德育融入美育
在談論美術課堂的德育前,我們首先要明確美育與德育的概念。教育學家凱洛夫說:“美育是學生全面發(fā)展的一個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本質在于理解自然和社會的美,理解人與人的相互關系的美,在于以藝術眼光來認識周圍現(xiàn)實,也在于培養(yǎng)藝術上的美的創(chuàng)造力?!泵烙侵概囵B(yǎng)學生認識美、愛好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稱美感教育或審美教育,是全面發(fā)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小學美術課程標準》也明確規(guī)定:“我國社會主義學校的美育是為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培養(yǎng)學生心靈美、行為美服務的?!蓖ㄟ^美育可以促進學生的德、智、體的發(fā)展。
而德育包括:愛國主義教育,理想教育,集體主義教育,勞動教育,人道主義與社會公德教育,自覺紀律教育,民主與法制觀念的教育,科學世界觀和人生觀教育,心理健康,可見涵蓋面很大?!睹佬g課程標準》指出,美術課中要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正直的、明辨是非的、具有愛國情懷的、熱愛生活的、積極向上的小學階段價值觀。由此可見,在美術課堂的教學實踐中,美育和德育是相互獨立、相互并存、彼此依托并可以相互滲透的關系。
同時,我們的時代也在不斷提倡立德樹人,將德育融入教育實踐中。2018年9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要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huán)節(jié),貫穿基礎教育、職業(yè)教育、高等教育各領域,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要圍繞這個目標來設計,教師要圍繞這個目標來教,學生要圍繞這個目標來學。凡是不利于實現(xiàn)這個目標的做法都要堅決改過來。” 深圳市教育局局長陳秋明說:“美育是學生全面發(fā)展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手段?!?/p>
那么,在提倡立德樹人,德育融入教育的大環(huán)境下,美術課作為美育的主場,必然肩負著立德樹人、提升綜合素養(yǎng)方面的重要作用。這對教師和教學都提出了要求。那么,美術課堂作為美育的重要陣地,應該怎樣進行德育滲透教學活動呢?下面,筆者根據(jù)多年來對美術課中德育滲透的教學經(jīng)驗進行探討。
二、在專題美術教學中滲透德育
我校歷來重視美育,在日常課堂教學之外,一直在開展各種美術專題活動。每年開展的藝術節(jié)活動主題和社會各方面熱點話題緊密相關,讓學生始終保持對社會生活的熱情和關注;同時,通過個性化的引導和教學,學生的美術作品形成了各具年齡特色、個人特色的表現(xiàn)手法,總體上呈現(xiàn)出異彩紛呈的效果,體現(xiàn)了當代小學生的精神面貌。我們開展了“我愛祖國”“我愛學?!薄拔覑劾蠋煛薄皠趧幼蠲馈薄敖煌ò踩逃钡葘n}教學活動。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高峰的三月、四月,我們開展了線上的“抗疫主題書法繪畫展”,以及題為“指尖流淌的愛,向逆行者獻禮”的美術手工活動。美術教師帶領學生,以畫筆為武器,積極行動起來,讓學生對抗疫人員有具體的認知和情感上的認同。學生制作了手工花束和款式各樣的感謝卡,把心目中的“最美逆行者”——醫(yī)生、護士、警察等形象畫在感謝卡內(nèi),并寫下了自己想對他們說的話,以獻花的方式來表達對逆行者的尊敬。這些無不表現(xiàn)了學生對奮戰(zhàn)在抗疫一線的英雄的感動、祝福和支持,為疫情防控工作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在五月勞動節(jié)期間,教師圍繞著“勞動最美”的主題,組織了主題教學活動,宣傳勞動最美、勞動最光榮、勞動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思想;同時結合學生父母的職業(yè),了解到勞動者的各種職業(yè)都是在為人民服務,從而使學生從小樹立愛勞動、以勞動為榮的觀念。
通過專題學習,學生創(chuàng)作了很多優(yōu)秀作品,一系列與之配套的展覽活動讓學生的創(chuàng)作得到充分的展示和交流?!瓣柟庀鲁砷L”系列展覽活動是我校已經(jīng)持續(xù)了近二十年的“兒童節(jié)”特色校園文化建設項目,也是對年度系列專題美術教學的集中展示,每年都吸引了全體師生和家長的關注,成為學校的年度盛典。另外,我們還組織學生積極參加省、市、區(qū)各級作品展覽,讓有美術特長的學生得到更大平臺的肯定和鼓勵。其中,我校學生方鶴潼在2021年參加“美麗校園”活動中的作品《校園 樂園》獲深圳市藝術展演一等獎,還有其他學生作品在南山區(qū)內(nèi)也獲得眾多獎項。
多年來,通過持續(xù)不斷地結合時事進行專題教學,我們?nèi)〉昧讼喈敳诲e的教學成果。學生在專題學習活動中,不僅在美術創(chuàng)作上有了深入的學習和提高,同時也切實地受到了德育熏陶。在專題活動的實踐中,我們證明了德育的滲透是可行的,而且是有效的。
三、在日常美術課堂中的滲透德育
以上的案例,有一個共性:這些德育都是被植入專題、被設計的教育過程。固然,作為全日制義務教育,這些教育思想是必須認真貫徹落實的。但是,除專題教育這種具有明確德育定位的手段外,在日常的美術課堂教學中,德育又該如何立足和跟進呢?實際的情況是:誰都不會否認德育的重要性,但在平時的美術課堂中,因為對“美育”的要求更加具體,德育往往容易被忽視。
正是基于這一認識,我們從很早就開始對這方面進行思考,并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嘗試。在這里,我們要將日常課堂分為兩種情況討論:
1.在美術課程中的滲透教學
在日常美術課程中,我們根據(jù)課標,常常將課程與具體生活情景、具體社會問題結合,使課堂得到延伸。比如,在母親節(jié)期間的手工課,我們依據(jù)教材,指導學生動手制作“手表”,并要求學生把自己制作的小作品作為母親節(jié)禮物送給媽媽;在端午節(jié)前,指導學生在課堂上制作粽子,一方面進行傳統(tǒng)文化教育,另一方面強化家庭觀念的培養(yǎng)。這些精心準備的課堂訓練,讓學生有了很強的參與意識和創(chuàng)作意愿;同時,這些看似小小的作品,也讓家長深感欣慰。家長都表示,這是孩子給他們的珍貴禮物,值得永久收藏。
在這些日常課程中,我們都有意將課堂與現(xiàn)實生活相聯(lián)系,而非單純地進行美術技術教學和空洞的美育。這種日常熏陶和影響,對學生的德育培養(yǎng)達到了潛移默化的效果。
2.抓住課堂上隨機突發(fā)事件進行及時教育、表揚和糾正
在這里舉幾個具體的案例。當紙飛機制作課結束后,學生都迫不及待地嘗試放飛。這時,有的學生會到較高的樓層投放,有的會互相投擲,這顯然是不安全的行為。教師會抓住這個機會,在勸阻、制止學生這些行為的同時,告訴他們這種行為可能會對他人造成的危害,并明確指出這些屬于“高空拋物”“意外傷害”等有違社會公德的行為,應引起高度重視并杜絕發(fā)生。同時提出一些正確且不妨礙他人的游戲方法,比如,在無人的場地、空曠的操場,學生站在一條線上朝同一個方向放飛。教師在制止學生不恰當行為的同時,需要讓他們理解原因,從而更有效地進行安全教育。
除了及時教育,對于有示范作用的行為也應當及時表揚。如,在班級人數(shù)過多、座椅數(shù)量不夠或是高低不一時,有的學生會為矮個子學生著想,主動提出交換座椅,這種行為就應當及時發(fā)現(xiàn)、及時表揚,讓學生認識到禮讓、為他人著想是值得夸贊的行為。又如,主動幫助打掃美術課堂產(chǎn)生的垃圾、為花草澆水等為集體做貢獻的行為,都會及時表揚。漸漸地,我們的課堂就形成了向善風氣。
類似的案例還有很多,比如,在校外的公園寫生,學生有摘花的行為,首先應肯定其對美的敏感,同時也應該指出應以不損壞花草公物為前提。在這些日常行為中,我們的德育才能完成真正的滲透,完成對學生的生命教育、公德教育。
四、結語
綜上所述,從教育的大格局來看,德育和美育是相互滲透的。通過諸多的實踐案例,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德育和美育一直是相輔相成、無處不在的。如何讓二者有機結合,則是考驗每一個教師的終身課題。從人生發(fā)展的大策略來看,學校在進行美育時,應當將學生的品德教育和審美素養(yǎng)放在前面,并貫穿始終。德育是品質教育和培養(yǎng),德育是美育發(fā)展的基礎和平臺,這是每一個美術教師必須首先明確的。另一方面,美育具有不可替代的感染力,為德育注入精神的內(nèi)涵,為德育提供強有力的精神動力,讓學生在認知美、追求美的情況下提升自身素養(yǎng),推動社會文明的發(fā)展。
德育與美育是相互并存、彼此依托、相互滲透、互為補充的關系。傳統(tǒng)的德育往往比較籠統(tǒng)和枯燥,而美育獨有的情感優(yōu)勢和感染力,恰恰彌補了這個短板。美育靠情感引導,靠美的形式和美的感悟打動人。學生在美的感悟中潛移默化地接受德育。
參考文獻:
[1]李雪英.對小學美術教育中加強德育滲透的幾點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9(15):66.
[2]付榮華.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思考與實踐[J].學周刊,2021(23):166.
責任編輯? 溫鐵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