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慧梅
摘 ?要:黨史是我黨和人民群眾歷經艱苦奮斗所積淀的精神財富,將黨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引導廣大師生積極接受黨史教育,學習革命精神、傳承紅色精神至關重要。文章從實現中國夢的需要、思政課學習的基本需要、提升高校學生政治素養(yǎng)的客觀要求三方面解讀了黨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的價值意蘊,并圍繞摒棄固化教育理念:黨史教育貫穿高校思政課內容體系,打造師資強隊:黨史教育融入師資隊伍建設,優(yōu)化教學考核制度:黨史教育引進思政課保障機制三個方面深度分析了實現路徑,以期通過黨史教育加強思政課教育質量,推動當代大學生成為知黨愛黨的棟梁之材。
關鍵詞:黨史教育;高校思政課;價值意蘊;實現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1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2)03-0010-04
建黨百年之際,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提出,黨史是極具說服力的生動教材,應積極引導青少年學習黨史,著力講好先烈事跡、革命故事,根植愛國愛民情感,讓紅色精神代代相傳。高校思政課作為思政教育的主陣地,是將立德樹人落到實處的重要課程。以黨史教育為導向引入高校思政課,是提高當代大學生黨史教育質量的關鍵所在,所以黨史教育融入思政課教學至關重要。
一、黨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的價值意蘊
(一)實現中國夢的需求
當前階段,西方不良風氣侵襲而來,主流意識形態(tài)情況多變且復雜,否定、抹黑我國共產黨是西方敵對勢力,對我國實施分化的關鍵手段,從而不承認我黨的領導,否定我國方針路線。當代大學生是家庭的寄托與未來,也是國家快速進步、社會高質量發(fā)展的希望,其思想觀念、政治信念、價值追求與黨的建設和發(fā)展密切相關。黨史是開展思政課、堅定民族自信、引領價值追求的生動教科書。所以,帶領大學生深度了解學習我黨領導人民群眾艱苦的奮斗史,有助于大學生樹立穩(wěn)固的理想信念,自覺弘揚我黨在長期奮斗史中形成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從而緊跟黨的領導,堅定對黨領導的信任,為中國夢的早日實現貢獻一份力量[1]。
(二)思政課學習的基本需要
從本質上看,黨史教育與高校思政課具有一定內在聯(lián)系。思政課設置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涉及的根本目的和任務,黨史教育是其所涉及的重要內容、資源。帶領大學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秉持共產主義偉大理想、自覺承擔民族偉大復興重擔、樹立科學三觀是高校思政課的目的。我黨在長期發(fā)展中所形成的深厚影響力,是推動社會主義事業(yè)發(fā)展的動力源泉。將黨史教育引進高校思政課,開展多元化黨史教育工作,有利于弘揚黨的優(yōu)良作風,使當代大學生加入社會主義建設的熱情得以提升。
(三)提高大學生政治素養(yǎng)的客觀要求
立足于實際發(fā)揮黨史教育的基本作用并展開深層次分析,不斷提高黨史教育工作的效率和質量,是高校推動當代大學生建立正確三觀、補足學生精神之鈣的客觀要求。以黨史內容為重要引領開展相關學習活動,為高校思政課提供了豐富、生動的教育資源。對于高校學生來講,如何精準掌握黨史核心內容和重要價值,是形成科學馬克思主義信仰的關鍵所在,高校教育者應幫助學生建立正確政治方向,從而使其學習、成長得以高效進步[2]。
二、黨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的實現路徑
(一)擯棄固化教育理念:黨史教育貫穿高校思政課內容體系
高校須將黨史理論、黨史素材加以充分融合,并引進思政課全過程。
1. 打破傳統(tǒng)思維壁壘
高校思政課是將立德樹人落到實處的關鍵?,F階段高校思政課建設依舊存在諸多弊病,如課堂教學質量、效率有待提高,授課內容單一等。主要因為大學生學習積極性低下,教師授課方式過于滯后、傳統(tǒng),教學內容老套乏味,難以有效喚醒大學生的學習求知欲、盤活學生固化思維。如何改變此現狀,突破固化思維桎梏,關注學生需求,加強師生之間良性互動,實現教學相長。高校思政課教育者不僅承擔著傳道受業(yè)解惑之重任,亦肩負著育人鑄魂之光榮使命。教學中須擯棄傳統(tǒng)理念糟粕部分,不斷學習先進、前沿教育理念,將教學重點轉移到學生自身所思所想,將黨史背后蘊藏的育人元素引進思政課教學全過程,多關注學生的進步。高校思政課需使“教”與“學”密切聯(lián)系,突出學生“主角”地位,并非教育者一個人的“獨角戲”,若離開學生“學”和教師“教”,思政課教學將會毫無意義。學史、論史、讀史、評史長期以來皆為大眾喜歡的學習形式,站在當代大學生角度而言,其本身具備一定的史學基礎,可以對部分歷史事件、人物進行客觀理性品評。高校思政課教學實踐中應多留意學生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思想動態(tài),深入了解其關注點、興趣點,以對學生有吸引力的歷史事件、名人軼事為基礎,營造有趣、輕松的學習氛圍,將黨史教育有效引進高校思政課[3]。
2. 彰顯教育者主導作用
高校思政課教育者須遵循以生為主體、師為主導的基本準繩。為了進一步加強思政教育的思想性、親和力、有效性,教師須做到先學、先知、先行;還應積極進行自主學習、集體學習,利用碎片時間閱讀學習歷史文獻、書籍等,深層次了解歷史內部結構,多角度尋找極具育人價值的紅色文化與革命精神,將自身學習所悟所想加以升華,以學生喜愛的形式進行分享,切實加強教學的生動性,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教師還要貫穿終身學習理念,不斷學習新知識,從而改變教學“以師為主角”的舊理念,使自身業(yè)務能力、育人水平得以提升。
3. 擴大課堂教學范圍
當前階段的大學生思維跳躍、個性突出,具有顯著的時代特征,高校思政課教育者應以學生實際特點、具體需求為核心開展豐富多元的“黨史+思政”實踐課,有效改變其學習興趣低下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弘揚革命精神、傳承紅色基因、根植愛國情懷。如何將黨史教育滲入思政課,開展高效的實踐活動尤為重要。其一,開展多樣化的黨史實踐活動作為高校思政課的補充與延伸,是推動黨史教育與思政課雙向結合的必要途徑。重視發(fā)揮實踐基地的價值,營造育人氣氛。利用好革命先烈故居、紀念館、革命基地等紅色資源,讓學生身臨其境體會我黨艱辛的革命歷史。強烈的體驗感可促進當代大學生明白現在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從而好好學習、主動學習,堅定理想信念。黨史教育與高校思政課深度融合須多維度挖掘紅色資源的育人元素,了解黨史的奮斗歲月,通過弘揚傳遞紅色精神,尋找紅色初心,最大程度上彰顯其教育價值。其二,合理利用重要時間節(jié)點、寒暑假、歷史紀念日等。在國慶節(jié)、建軍節(jié)、建黨節(jié)等重大節(jié)日進行獨具特色的實踐活動。依托實踐講思政,帶領當代大學生深刻了解、感受黨的百年征程,高校思政課教師應立足學生關注點,以實踐為核心,找準“黨史+思政”的契合點,做到個性化教學、因勢利導;以我國重大紀念日為導向有指向性地進行主題活動,以保證革命精神、優(yōu)良作風得到弘揚傳承。最后教師要開展各種各樣的主題活動,不僅要注重學生知識理論的學習,還要注重學生理論層次的科學提升,牢牢把握住思想意識的重要堡壘。例如通過思政課比賽和制作黨史視頻等不同的教學方式,不斷提高學生學習的參與度。
4. 把握思政工作主陣地
為了使黨史教育能夠在高校思政課程中充分發(fā)揮應用的價值,在班級教育時,教師要充分把握教育主陣地,充分發(fā)揮課程教育的優(yōu)勢,以此來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將黨史融入思政課程中,通過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的結合,構建一體化的教育模式,把握實踐教育和文化知識滲透的不同環(huán)節(jié),以此來提高整體教育效果。在班級教育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當前的理解能力和認知能力,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模式,積極探索新型的教學方式,例如通過體驗和互動式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積極配合教師完成內容的學習,以此提高課堂教學水平。在黨史教育中,教師要堅持科學唯物史觀,將政治性和理論性相統(tǒng)一,科學布局整體的教學安排,提升整體教育效果。在主體布局方面要注重規(guī)范性和動態(tài)性,根據學生的理解能力,開展對應的愛國主題教育,不斷深化當時的印象以及理解,以此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在實際教育中,教師需要注重黨史知識和不同知識之間的相互結合,注重教育目標的層次性管理,融入思政課程之前,要做好學習情況的科學分析,有針對性地為學生融入相適應的教育內容,并且設定課堂教學范圍和教學目標,設計完善的教育過程,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例如融入學生最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不斷深化學生對知識內容的印象,從而使課堂教學效率能夠得到全面提高,保證黨史教育的順利進行。
(二)打造師資強隊:黨史教育融入師資隊伍建設
為促進高校思政教育者高效開展黨史教育工作,對師資團隊的建設要嚴格。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教育者并非單純的教書匠,應主動成為塑造學生崇高品質的“大先生”。教師是黨史教育的主力軍,黨史教育也應貫穿于師資培訓的各個階段。
1. 黨史教育引進師德師風建設
高校須重視教育者師德、師風建設,加大其建設力度,使教育者堅定自身政治立場,利用新時代思想武裝頭腦、做到知行合一,擺正教學思想、端正授課態(tài)度;借助校園廣播、官微等提高教育者黨史理論知識、黨性修養(yǎng),提高對黨史培訓的重視程度,切實加強教育者黨史育人能力;重視發(fā)揮教學名師、骨干教師的示范作用,將教育者培育成前沿思想理念的弘揚者、科學三觀的引導者,肩負起學生前進道路上領路人的職責;知悉自身育人使命,協(xié)調好教書、教人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做到言傳身教,通過提高自身綜合素養(yǎng),引領學生價值觀念、道德素養(yǎng)的形成。
2. 切實加強黨史教育水平
高校打造思政教育師資隊伍須緊跟時代要求,與國家政策方針保持高度一致;積極開展有關黨史理論學習活動,不定時開展專題講座、交流會等,將黨史學習多角度推進。每一個高校思政教育者都應不斷提高自身黨史理論修養(yǎng),夯實黨史教育基礎[4]。高校應以團隊為基礎統(tǒng)整師資隊伍,加強師資隊伍整體教育實效,通過學科交流、專業(yè)知識學習加強自身黨史教育水平;嚴格把控教育者崗位準入關,全面實行黨史類專業(yè)人才引進方案、骨干教師進修計劃,多角度考察思政教育者黨史教育能力。高校思政教育者除了具備扎實學科理論知識外,還須具備傳播黨史知識的能力,弘揚新時代前沿思想文化,真正發(fā)揮自身引導作用。
3. 重視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教師教學始終遵循“以生為核心”的理念,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中國共產黨發(fā)展史中包含著諸多名人軼事、英雄人物等,高校思政教育者可借助講故事的形式傳遞給學生。教育者在教學中須做到有激情、有順序、有層次、有組織、有紀律,做到關心愛護學生,依托與學生談心等形式加強與產生的溝通交流,在講授黨史相關知識的過程中引導學生主動談論自身感悟,在思想碰撞中與學生產生共鳴,拉進彼此間心理上的距離;還要注意語言表達、言行舉止,話語應和藹可親,富有感情地講授黨史故事、知識,不斷調整語言表達風格,加深學生對黨史知識的印象;用生活話語、新時代話語講黨史、抒黨情,使得大學生也能夠積極弘揚傳承革命精神、黨史文化。
(三)優(yōu)化教學考核制度:黨史教育引進思政課保障機制
黨史教育與高校思政課的融合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一項系統(tǒng)且長期的工程,需要以制度保障為重要根基。制度即被設計、制定出來的標準和規(guī)則,可產生約束效應。黨史教育須從以下幾點健全、優(yōu)化保障制度。
1. 形成正確的黨史觀、責任意識
高校教育者應不斷完善聽課機制、提高授課質量、推進教學整改,設計擬定個性化學習制度,定時進行理論知識學習活動、政策方針解讀活動等,利用課余時間積極學習黨的政策方針、黨史,落實“兩學一做”主體活動,自覺建立黨史教育理念;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主旨明確辦學方向,確保高校肩負起教書育人、輸送優(yōu)秀人的職責義務[5]。
2. 創(chuàng)建協(xié)同配合機制
黨史教育滲入思政課需高校內部加以合作配合。團委、教師、教學部等都應協(xié)作互助、通力協(xié)作、形成育人合力,齊心協(xié)力為大學生營造校園黨史學習氛圍。黨史教育教師之間應互幫互助、相互促進,不定時開展集體備課活動,借助黨史專業(yè)教育者資源優(yōu)勢,有規(guī)劃地制定學習標準,使黨史教育規(guī)范化、常態(tài)化、科學化,為思政教育與黨史教育的完美結合做好鋪墊。
3. 構建資源統(tǒng)整制度
高校需重視黨史學習活動對師生的價值,加大財力、物力、精力、人力的投入;鼓勵教育者深入挖掘身邊生活中的黨史教育元素,并加以歸納總結;高校應開展黨史教學研究活動,并予以適當財力支持;鼓勵教師積極參加黨史專業(yè)交流會,開展黨史專題講座等。結合黨史教學發(fā)展要求對資源進行延伸、拓展、更新,根據黨史學科實際發(fā)展優(yōu)化黨史教育引進思政課體系。
4. 建立教育質量評估制度
將黨史教育質量、授課效果以及黨史教育資源使用狀況作為質量評估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黨史教育和思政教育并行和高質量發(fā)展的強力支撐。通過對黨史教育的改革創(chuàng)新促進其走向科學化、系統(tǒng)化。以學生是否滿意為基礎指標制定評估標準,切實加強黨史教育有效性。教育者黨史教育中須將責任義務落到實處,明確具體工作內容,責任到人[6]。通過聘請黨史教育名家、專家參與課堂教學評估,加強課堂教學評估系統(tǒng)化、指向性、專業(yè)化,為黨史教育效果提供強有力支撐。另外,高校應完善績效考核體系,要求多元主體加入評估過程,形成開放、多元的評估制度,真正推動黨史教育有效融入。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將黨史教育滲入高校思政課全過程,凸顯出中國共產黨歷來注重借助歷史教育黨員、青少年,依托高校思政課作為黨史教育主陣地,是歷史的延續(xù);也是中國共產黨加強理論基礎建設、將黨史教育貫穿于高校思政課各階段,實現對當代大學生開展思政教育的重要舉措;還是中國共產黨強調理論聯(lián)系實際、推動黨史教育與思政課并行發(fā)展,促進當代大學生將知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關鍵方略,揭示了黨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的育人價值,旨在為我國高質量發(fā)展輸送一批又一批優(yōu)秀人才。
參考文獻:
[1] 黃蓉生,胡紅梅. 黨史學習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探析[J]. 中國大學教學,2021(08):21-27.
[2] 鐘慧容,胡咚.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研究[J]. 教育觀察,2021,10(29):55-58.
[3] 陶日貴. 黨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的三重邏輯[J]. 中國德育,2021(13):5-9.
[4] 馬曼曼,李方. 黨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研究[J]. 決策探索(下),2021(06):62-63.
[5] 劉玲,韓美群. 知史愛黨知史愛國——黨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的思考[J]. 學習與實踐,2021(04):25-31.
[6] 操菊華,陳薇. 黨史教育精準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探究[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1(21):62-64.
(薦稿人:張引,保定學院教育學院教育專業(yè)副教授)
(責任編輯:莫唯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