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民
(惠州市第二人民醫(yī)院二區(qū)成人精神科,廣東 惠州 516001)
抑郁癥患者可表現(xiàn)出明顯且持續(xù)的情緒低落,是抑郁障礙的一種典型情況,長期嚴重抑郁癥狀可使患者產生自殺傾向,造成嚴重后果。臨床治療抑郁癥主要分為藥物、心理及物理療法,藥物治療推薦使用的抗抑郁藥物有選擇性5- 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如氟西汀,但該類藥物可能使患者產生惡心嘔吐、性功能障礙等不良反應,不宜長期服用,且對部分患者效果有限[1]。無抽搐電休克(MECT)是應用于電生理神經層面上的一種治療手段,其通過釋放短暫的電流刺激大腦,導致患者短時間內失去意識,大腦皮質廣泛性腦電發(fā)放,全身性抽搐,調整大腦內部的中樞神經遞質,使其達到相對平衡穩(wěn)定;另外,該療法在電擊前注入麻醉藥和肌肉松弛藥,可以避免骨折、關節(jié)脫位等并發(fā)癥,更為安全可靠[2-3]。本研究旨在探討MECT聯(lián)合氟西汀對抑郁障礙患者認知功能與血清C- 反應蛋白(CRP)水平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惠州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收治的60例抑郁障礙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齡23~45歲,平均(35.24±6.52)歲;復發(fā)1~5次,平均(2.71±0.82)次;病程8~30個月,平均(21.71±5.43)個月。觀察組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齡22~43歲,平均(34.91±6.36)歲;復發(fā)2~5次,平均(3.04±0.63)次;病程9~31個月,平均(22.17±5.64)個月。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診斷標準:參照《中國精神疾病分類方案與診斷標準(CCMD- Ⅲ)》[4]中的相關診斷標準。納入標準:符合上述診斷標準者;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5]評分≥?17分,自殺意念自評量表(SIOSS)[6]評分≥?12分者;無先天性腦部疾病者;無癲癇病史者等。排除標準:近6個月行MECT治療或使用三環(huán)類抗抑郁劑者;伴有需外科手術治療的軀體疾病或腦外傷等疾病者;肝腎功能異常者;對研究藥物過敏者等。本研究經惠州市第二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患者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采用鹽酸氟西汀膠囊(太極集團重慶涪陵制藥廠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4152,規(guī)格:20 mg/粒)治療,起始劑量為20 mg/次,1次/d,晨服,服用2周后可根據具體情況調整劑量為20~40 mg/次,2次/d,于早、午口服。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lián)合應用MECT治療,治療過程如下:①患者處于仰臥位,松解衣物,并給予保護性約束。②采用丙泊酚乳狀注射液(廣東嘉博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63406,規(guī)格:10 mL∶200 mg)誘導麻醉,2 mg/kg體質量緩慢靜脈推注,等待至患者熟睡,睫毛反射消失;采用氯化琥珀膽堿注射液(華潤雙鶴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1021581,規(guī)格:1 mL∶50 mg)作肌肉松弛劑,1 mg/kg體質量靜脈注射,速度需緩慢,直至患者胸式呼吸停止轉為腹式呼吸時立即停止給藥。③根據患者年齡設置電痙攣治療儀所用電量,按治療鍵開始放電,患者面部、眼部、四肢肌肉表現(xiàn)出痙攣即為有效治療。④通電停止后,通過加壓人工呼吸幫助患者恢復自主呼吸,等待患者意識恢復。治療頻率為3次/周,分別于每周二、四、六固定時間進行,2周為1個療程,兩組患者均治療3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①對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6周后HAMD、SIOSS評分進行對比,HAMD評定患者的抑郁狀態(tài),采用17項版本,多數(shù)項目采用0~4分的5級評分法:0分表示無,1分表示輕度,2分表示中度,3分表示重度,4分表示極重度;少數(shù)項目采用0~2分的3級評分法:0分表示無,1分表示輕 ~ 中度,2分表示重度,總分<7分表示正常,7~17表示可能有抑郁癥;18~23表示肯定有抑郁癥, ≥?24分表示重度,分數(shù)越高,抑郁癥狀越嚴重;SIOSS用以評定患者的心理焦慮抑郁與自殺意念程度,共有26個項目,包括正向和反向計分,正向計分中“是”計0分,“否”計1分,反向計分與之相反,均以是或否回答記分,自殺意念總分由4個因子(絕望、樂觀、睡眠、掩飾)分相加,SIOSS評分分值范圍為0~26分,得分越高,自殺意念越高。②對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6周后威斯康辛卡片分類測驗(WCST)評分[7]進行對比,WCST測驗由4張模板與128張卡片組成,對患者進行測驗時不要將分類原則告知患者,只將其每次的選擇正確與否告知患者,主要選用2個指標進行分析,即持續(xù)性錯誤應答數(shù)(PE)、完成第一個分類所需應答數(shù)(TFC),對上述兩項次數(sh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次數(shù)即為分值,PE得分越低表示認知功能越好,TFC得分越高則表示認知功能越好。③視覺P300與血清CRP水平:對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6周后視覺P300進行對比分析,采用多導腦誘發(fā)電位檢測儀檢測P300潛伏期和波幅,視覺P300和事件相關電位呈正相關,是用以評定患者認知加工能力的神經生理指標,潛伏期越長和波幅越低表示患者認知能力越差;另抽取兩組患者治療前和治療6周后的空腹靜脈血約5 mL,進行離心操作(3 000 r/min,10 min)后取血清,采用免疫投射比濁法檢測CRP水平。
1.4 統(tǒng)計學方法應用SPSS 22.0統(tǒng)計軟件處理數(shù)據,計數(shù)資料與計量資料分別以[例(%)]、(±s)表示,分別采用χ2與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HAMD、SIOSS評分與治療前比較,治療6周后兩組患者HAMD和SIOSS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HAMD、SIOSS評分比較(?±s, 分)
表1 兩組患者HAMD、SIOSS評分比較(?±s, 分)
注:與治療前比,*P<0.05。HAMD:漢密爾頓抑郁量表;SIOSS:自殺意念自評量表。
組別 例數(shù) HAMD評分 SIOSS評分治療前 治療6周后 治療前 治療6周后對照組 30 32.63±5.84 16.57±3.64*19.85±1.43 7.35±2.48*觀察組 30 32.97±5.28 11.67±2.72*19.67±1.58 4.64±1.79*t值 0.237 5.906 0.463 4.853 P值 >0.05 <0.05 >0.05 <0.05
2.2 WCST評分與治療前比較,治療6周后兩組患者WCST評分中的PE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TFC均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WCST評分比較(?±s, 分)
表2 兩組患者WCST評分比較(?±s, 分)
注:與治療前比,*P<0.05。WCST:威斯康辛卡片分類測驗;PE:持續(xù)性錯誤應答數(shù);TFC:完成第一個分類所需應答數(shù)。
組別 例數(shù) PE TFC治療前 治療6周后 治療前 治療6周后對照組 30 34.33±3.41 26.53±4.82*51.87±5.53 56.35±6.57*觀察組 30 33.39±3.34 21.94±4.63*51.65±5.68 61.33±6.85*t值 1.079 3.762 0.152 2.874 P值 >0.05 <0.05 >0.05 <0.05
2.3 視覺P300和血清CRP水平與治療前比較,治療后兩組患者視覺P300潛伏期均縮短,且觀察組短于對照組;視覺P300波幅均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血清CRP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視覺P300和血清CRP水平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視覺P300和血清CRP水平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P<0.05。CRP:C- 反應蛋白。
組別 例數(shù) P300潛伏期(ms) P300波幅(μV) CRP(mg/L)治療前 治療6周后 治療前 治療6周后 治療前 治療6周后對照組 30 348.57±24.62 339.67±21.06* 1.80±0.67 2.60±1.07* 11.87±2.54 8.35±1.57*觀察組 30 349.67±23.55 315.63±20.53* 1.75±0.50 4.13±0.95* 12.05±2.68 6.64±1.85*t值 0.177 4.477 0.328 5.857 0.267 3.860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抑郁障礙屬于臨床常見的一類心理障礙,病因較為多樣,特征為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意志逐漸消沉,產生自卑、抑郁的心理,甚至悲觀厭世,表現(xiàn)為有自殺企圖或行為。目前抑郁障礙的發(fā)病和自殺事件已開始出現(xiàn)低齡化趨勢,應給予重視及時治療。氟西汀是臨床廣泛應用的SSRI,其作用機制為通過選擇性地抑制5- 羥色胺(5-HT)轉運體,阻斷突觸前膜再攝取5-HT的過程,延長和增加5-HT的作用,從而產生抗抑郁效果,但該藥見效較慢,抗抑郁作用一般在4周后才顯現(xiàn)出來,且用藥初期多發(fā)生失眠惡心、易激動、頭痛、運動性焦慮等不良反應,若長期使用還可能發(fā)生食欲減退或性功能下降等癥狀[8]。
MECT治療在藥物治療無效且無其他更優(yōu)治療方案時,可作為補充治療,效果更佳。但MECT對腦內神經遞質的調節(jié)作用機制尚不明確,目前多數(shù)研究認為,腦內單胺類神經遞質紊與抑郁障礙的發(fā)生密切相關[9-10]。MECT通過皮層廣泛放電,抑制大腦異常活動,促進機體合成與攝取去甲腎上腺素,提高對5-HT能神經元的敏感性,也可影響多巴胺能遞質系統(tǒng);該方法在電休克治療的基礎上有所改良,在通電治療前,先注射適量的肌肉松弛劑,再利用一定量的電流刺激大腦,大腦內部受到電流刺激從而改變腦電生理異常狀態(tài),影響原有的物質平衡,促使機體重新調節(jié)中樞神經遞質達到新的穩(wěn)態(tài);治療后患者反應力、思維速度、注意力均有所提升,抑郁癥狀和自殺意念有所減輕,認知功能得到一定改善,可進一步提高治愈率[11-12]。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HAMD和SIOS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且觀察組患者的WCST評分中TFC、視覺P300波幅均高于對照組,PE低于對照組,視覺P300潛伏期短于對照組,提示MECT聯(lián)合氟西汀治療可以有效緩解抑郁障礙患者的抑郁癥狀,減輕患者自殺意念,一定程度上恢復認知功能,提高治愈率。
炎癥相關蛋白質CRP與抑郁障礙發(fā)病風險成正相關,炎性因子的過度分泌可導致去甲腎上腺素(NE)與5-HT系統(tǒng)功能障礙,故而引發(fā)抑郁障礙[13]。另外,神經精神性疾病的發(fā)病機制之一為色氨酸 - 犬尿氨酸途徑及其代謝物水平的改變,色氨酸主要通過犬尿氨酸途徑被代謝,此途徑產生多種具有生物活性的代謝產物,參與機體多種生理過程,與抑郁癥的發(fā)生、發(fā)展有密切關系,MECT可以通過影響該途徑所合成的多種生物活性物質水平,從而參與相關病理、生理過程,這些活性代謝物具有神經保護抗炎作用,可清除神經元間質成分異常病理性蛋白沉積,降低血清CRP水平,提高治療效果[14]。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血清CRP水平低于對照組,提示MECT聯(lián)合氟西汀治療可以有效降低抑郁障礙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患者抑郁癥狀。
綜上,MECT聯(lián)合氟西汀治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恢復抑郁障礙患者的認知功能,降低患者的血清CRP水平,改善抑郁癥狀,臨床效果顯著,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