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新波,陳寅欽,江永富,左海梅,王山林
1.南方醫(yī)科大學南方醫(yī)院骨科,廣東廣州 510515;2.南方醫(yī)院太和分院骨科,廣東廣州 510440
糖尿病為老年人群中高發(fā)的一種基礎性疾病,系由于血糖長期處于高水平而未得到有效控制,進而出現(xiàn)一系列并發(fā)癥的代謝性疾病[1]。臨床上,糖尿病逐漸被稱為 “萬惡之源”,這不僅是因為其無法徹底治愈,還因為其會引發(fā)很多并發(fā)癥,涵蓋腎臟、眼底等多個部位和器官,糖尿病足是其中較為典型的并發(fā)癥之一[2]。患者的血糖長期處于過高狀態(tài),使得足部自身感覺神經(jīng)和運動神經(jīng)病變,從而形成自主神經(jīng)功能障礙,誘發(fā)潰瘍,使足部失去調節(jié)功能。 臨床上對于糖尿病足的治療,要根據(jù)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水平選擇合理降糖方案,必要時采用多種藥物聯(lián)合治療[3]。補陽還五湯聯(lián)合脛骨橫向骨搬移治是將中醫(yī)的理念運用到治療當中,因此效果較為顯著。 現(xiàn)對2018 年9 月—2020 年9 月在該院進行治療的120例糖尿病足患者,探討補陽還五湯聯(lián)合脛骨橫向骨搬移治療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隨機選擇于該院進行治療的120例糖尿病足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平均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 對照組年齡58~76 歲,平均(61.32±2.20)歲;男性37例,女性23例;病程8~20 年,平均(13.05±1.89)年;Wagner 分級:3 級30例、4 級18例、5 級12例。研究組年齡61~77 歲,平均(61.47±2.14)歲;男性34例,女性26例;病程7~17 年,平均(12.46±2.22)年;Wagner 分級:3級29例、4 級19例、5 級12例。兩組年齡、病程、疾病分級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研究調查的過程已經(jīng)得到院方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和患者及患者家屬的同意和支持。
篩選標準:①符合糖尿病足的診斷標準,且Wagner 分級≥3 級者;②患者不存在精神及溝通障礙,能夠配合醫(yī)護人員完成調查。
排除標準:①患者存在嚴重心肺功能損害、肝腎功能障礙、嚴重凝血功能異常等不能耐受手術治療的基礎疾病者;②下肢血管造影提示腘動脈、股動脈狹窄、血栓形成者。
1.2.1對照組對照組采取藥物口服保守治療: 以合理的餐次分配及適量的運動治療為基礎,用胰島素控制血糖,同時應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療。常規(guī)外科換藥,1 次/d。 采用頭孢哌鈉粉針劑(國藥準字H20023144)均勻涂抹于潰瘍面,再用普通胰島素(國藥準字H10890001),劑量為4~8 U,注射。
1.2.2研究組研究組應用補陽還五湯聯(lián)合脛骨橫向骨搬移治療方式:以合理的餐次分配及適量的運動治療為基礎。 ①術前準備:完善相關檢查,無禁忌證(下肢動脈造影顯示腘動脈及股動脈通暢),有適應證(糖尿病足wagner 3 級及以上),術前應積極控制血糖,穩(wěn)定空腹血糖于8 mmol/L,餐后2 h 血糖<10 mmol/L。 ②手術過程:充分暴露患側脛骨側皮膚,常規(guī)消毒鋪單。選擇脛骨中1/3 為搬移骨位置,作脛骨內側弧形切口,約15 cm,逐步分離皮下組織到達骨膜層面,縱行切開骨膜并向兩側推開,形成一個寬2 cm、長12 cm的骨窗,在兩端植入兩顆牽引針便于橫向移動,按照計劃好的截骨范圍用擺鋸切開骨皮質,注意避免損害骨髓,然后在脛骨近端、遠端分別植入兩顆固定針用于固定支架,在支架上安裝牽引器,連接牽引針對脛骨作橫向牽引。 清洗創(chuàng)面,逐步縫合,紗布覆蓋,繃帶包扎[4]。 聯(lián)合外用補陽還五湯濕敷皮膚潰瘍處:黃芪120 g,當歸尾6 g,赤芍5 g,地龍、川芎、紅花、桃仁各3 g(該院自行配伍),加水2 000 mL,浸泡1 h,溫火煎煮2 h,取汁裝瓶,消毒后濕敷應用[5]。 將藥劑浸透紗布,濕敷1 h,3 次/d。 ③術后處理:術后抬高患者,促進血液循環(huán),防止水腫,術后1 周復查脛腓骨X 線,評估情況后考慮開始橫向搬移,每次移動1 mm,3 周后停止再復查脛腓骨X 線,反向搬移脛骨,每次搬移1 mm,直至將脛骨骨窗放回原位。 治療期間嚴格控制血糖、抗生素抗感染[6]。
對比兩組患者潰瘍的愈合時間、局部的皮膚溫度和疼痛程度、生活質量。 疼痛程度采取視覺模擬評分方法評價,分為0~10 分,10 分疼痛程度較高,0 分為無疼痛感,分數(shù)越高,疼痛程度越高。 生活質量采用SF-36(簡明健康測量量表)進行評測,分數(shù)越高越好。
采用SPSS 19.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比較采用t 檢驗。 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患者潰瘍的愈合的時間較對照組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潰瘍的愈合時間比較[(±s),周]
組別潰瘍愈合時間對照組(n=60)研究組(n=60)t 值P 值15.22±2.22 11.89±1.78 9.065<0.001
研究組聯(lián)合治療方案能夠明顯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患側足因血液恢復供應使局部皮溫升高,較對照組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局部的皮膚溫度和疼痛程度比較(±s)
注:* 與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局部皮膚溫度(℃)治療前 治療后疼痛程度(分)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n=60)研究組(n=60)t 值P 值26.45±2.22 26.56±1.98 0.290 0.780 27.23±3.10(31.05±2.74)*7.150<0.001 6.20±0.58 6.01±1.00 1.270 0.210(4.31±1.20)*(0.98±0.08)*21.450<0.001
研究組聯(lián)合治療方案能夠明顯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SF-36 各項評分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s),分]
表3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s),分]
注:* 與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生理功能對照組(n=60)治療前治療后研究組(n=60)治療前治療后t 值(組間治療前)P 值(組間治療前)t 值(組間治療后)P 值(組間治療后)20.52±1.03(26.12±1.35)*20.63±1.00(33.21±2.24)*0.410 0.683 15.143 0.001生理職能21.36±1.63(27.10±2.31)*21.43±1.53(32.86±2.64)*0.198 0.844 12.435 0.001生命活力22.37±1.04(24.10±1.33)*22.41±1.08(30.97±2.74)*0.169 0.866 13.134 0.001社會功能20.86±1.31(25.86±1.62)*20.81±1.30(33.12±2.14)*0.171 0.864 13.654 0.001角色功能21.91±1.01(26.11±1.10)*21.87±1.02(33.21±2.53)*0.176 0.861 16.543 0.001認知功能21.11±1.12(24.67±1.22)*21.16±1.16(34.58±1.98)*0.196 0.845 15.318 0.001心理健康 總生活質量22.57±1.15(25.87±1.55)*24.87±1.43(32.33±1.99)*22.66±1.12(35.66±2.05)*0.355 0.724 16.765 0.001 24.81±1.42(40.27±2.32)*0.188 0.851 16.428 0.001
糖尿病的慢性并發(fā)癥導致微血管病變,影響腎臟及視網(wǎng)膜,嚴重者可出現(xiàn)腎臟失代償及視網(wǎng)膜脫離、失明;大血管病變影響循環(huán)系統(tǒng)[8],糖尿病患者動脈粥樣硬化的患病率較高,發(fā)病更早,病情進展較快[9];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并發(fā)癥病因較為復雜,主要表現(xiàn)為肢端的麻木,累及自主神經(jīng)時可發(fā)生胃腸道反應、直立性低血壓等臨床表現(xiàn)[10];糖尿病足為糖尿病非外傷性截肢的主要原因,輕者表現(xiàn)為足部皮膚的干燥和發(fā)涼、足部畸形,嚴重者可發(fā)生壞疽[11]。糖尿病足是由于神經(jīng)和血管病變共同導致下肢遠端缺血,出現(xiàn)相關的足部潰瘍、感染和(或)深層組織的破壞[7],是目前糖尿病并發(fā)癥中最嚴重和治療費用最多的慢性并發(fā)癥之一[12-14]。中西醫(yī)結合方式治療是一種新型有效的方式,補陽還五湯內含黃芪能夠補元氣,氣旺以促血運[9];當歸尾、赤芍、川芎、紅花可活血化瘀,地龍通絡經(jīng)脈,諸藥并用,具有補氣、活血、通絡之功效[15]。 西醫(yī)治療解決近端血運狀況,脛骨橫向骨搬移治療運用張力-應力原則,生物組織被牽拉時會產(chǎn)生一定的張力,刺激組織再生和活躍生長,骨骼、上皮組織及結締組織具有很強的再生能力,研究認為給予骨骼一個牽拉性的張力,可引起附著于骨表面的肌肉、筋膜和血管發(fā)生再生以達到同步生長[16-17],其原理與骨折后血管再生機制相符,骨折斷端發(fā)生血腫,產(chǎn)生新的毛細血管、成纖維細胞,逐漸形成肉芽組織,利用其再生的毛細血管網(wǎng)灌注遠端缺血的足部,從而緩解局部組織的潰瘍、壞死[18-19]。 該次研究中,挑選60例糖尿病足患者,觀察補陽還五湯聯(lián)合脛骨橫向骨搬移治療糖尿病足的有效性,調查結果如下:研究組患者末端皮膚潰瘍愈合時間短于對照組,研究組患者潰瘍愈合時間為(11.89±1.78)周,較對照組縮短(P<0.05);研究組患者經(jīng)治療后,末端血液灌注情況恢復,其皮膚表面溫度明顯高于治療前(P<0.05),此外,糖尿病足患者因神經(jīng)及缺血可出現(xiàn)局部疼痛,研究組患者疼痛程度輕于對照組(P<0.05),與中藥劑外敷化瘀止痛及血液再通有關。同類研究中一篇文章《脛骨橫向骨搬移技術治療糖尿病足的療效分析》[20]顯示:潰瘍平均愈合時間為(13.21±1.32)周;患者患足感染、麻木、疼痛等癥狀均逐步消失,脛骨搬移骨窗中位愈合時間(18.23±2.22)周,明顯縮短潰瘍愈合時間,與該文結論相符。
綜上所述,補陽還五湯聯(lián)合脛骨橫向骨搬移治療糖尿病足的療效明顯,患者癥狀明顯緩解,糖尿病足潰瘍愈合時間縮短,有效縮短的治療周期,一定程度上降低截肢的可能,提升患者預后,改善日后的生活質量,臨床應予以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