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韓冬堯
由于螺桿泵采油具有占地少、噪聲小、投資低等特點,特別對含氣量較大油井,適應性好于常規(guī)抽油泵,在油田迅速推廣應用。與常規(guī)抽油機舉升相似,螺桿泵舉升一般由地面和地下設備兩部分組成,地下設備主要由油管、抽油桿和螺桿泵等組成,地面驅動設備俗稱驅動頭(如圖1),主要由電機、皮帶、減速器構成。
圖1 螺桿泵地面驅動
由于螺桿泵井停機后產生的馬達效應,致使光桿反轉,帶動皮帶輪加速反向旋轉,容易誘發(fā)光桿飛出、防護罩被撞碎飛出、皮帶輪甩飛或甩碎飛出傷人等生產安全事故。圖2 展示了一口因光桿反轉失控致使皮帶輪飛出的事故現(xiàn)場。
圖2 皮帶輪甩飛現(xiàn)場
針對失控問題,現(xiàn)場一般采用如圖3、圖4 所示的棘輪棘爪反轉控制技術對光桿進行反轉控制,棘輪通過制動轂與減速器固定,一般呈靜止狀態(tài)。皮帶輪工作時,棘爪一起轉動并受離心力向外甩出,與棘輪脫開;皮帶輪靜止后,棘爪受彈簧拉力回到初始位置,與棘輪齒嚙合,制止反轉。
圖3 制動轂
圖4 棘輪棘爪配合
當井口需要施工時,需要對反轉扭矩進行釋放,此時需要緩慢放開制動轂上的制動螺栓,使制動轂的兩轂片緩慢張開,使棘輪緩慢旋轉,釋放扭力。如果制動轂放開幅度過大,棘輪快速旋轉,再次通過人工緊固螺栓較慢,及時使制動轂抱緊的動作很難實現(xiàn),光桿反轉將失去控制,誘發(fā)安全事故。
針對制動轂上的制動螺栓在失控時難上緊,及上緊時間較長容易發(fā)生安全事故的問題,對制動器結構進行了改進。如圖5,新裝置主要是由棘爪盤、棘輪盤總成和制動機構由3 部分構成。當減速箱輸入軸呈正轉運行時,在離心力作用下,棘爪克服扭簧彈力向外甩開與棘齒分開,當減速箱輸入軸的大皮帶輪停轉時,在扭簧作用下,棘爪回彈被棘齒卡住,實現(xiàn)制動。
圖5 改進制動器結構
該工藝的突出特點是采用彈簧常閉式結構(圖6),釋放時用杠桿頂彈簧拉桿的最下端,此時彈簧受到外力而收縮,上頂力通過拉板和連扳傳至制動瓦,使其向外張開,制動瓦不再抱緊棘輪盤,此時棘輪盤帶動其上的棘齒和卡在棘齒上的棘爪,緩慢反向旋轉,緩慢釋放。如果上頂力過大,釋放速度過快,可通過減小對彈簧拉桿的上頂力使制動瓦收緊,從而降低釋放速度。當速度達到失控風險出現(xiàn)時,可迅速抽離彈簧拉桿底部的杠桿,此時制動瓦在彈簧預緊力的作用下迅速收緊,制動瓦迅速恢復鎖緊狀態(tài),從而防止了危險發(fā)生。
圖6 改進制動器實物
截至目前,共推廣應用該螺桿泵井口自鎖安全機構90 套,主要在故障檢修、井口維護、機械部件檢查、作業(yè)等停機時發(fā)揮作用,對90 套設備累計停機次數(shù)進行了調查,停機次數(shù)少的5 次,多的達13 次,90 口井年合計停機次數(shù)達738 次,單井平均年停機8.2 次,均能安全停機。其中,有320 次停機后實施了釋放反轉工作,用杠桿頂升彈簧拉桿壓縮彈簧施工順暢,抽離杠桿彈簧能迅速復位,制動瓦能立即卡緊棘輪盤,實現(xiàn)制動,過程中未發(fā)現(xiàn)任何一次失控問題,說明該工藝適應性良好,滿足現(xiàn)場安全需要。
應用的預緊型制動器,通過彈簧常閉式設計,利用彈簧預緊力實現(xiàn)了在發(fā)現(xiàn)棘輪盤轉速過快時,快速實現(xiàn)自動鎖緊功能,與原技術對比具有制動轂響應速度快、工藝可靠性高等優(yōu)點。降低了螺桿泵井施工風險,現(xiàn)場安全得到保障。
為保障該設備正常運轉,制定了檢查及維護制度:一是每半年檢查一次釋放反轉系統(tǒng)是否有松動部位,每年檢查一次棘輪、棘爪及扭簧是否有卡阻現(xiàn)象;二是根據(jù)使用頻次釋放反轉多的情況,隨時檢查剎車和磨擦片是否磨損嚴重情況,發(fā)現(xiàn)磨損嚴重的要及時更換;三是每年定期檢查保養(yǎng)一次,對整個防反轉裝置要進行全面細致檢查,發(fā)現(xiàn)問題要及時維修或更換;四是雨雪天氣及冬天重啟驅動裝置時,在重新啟機前及時檢查棘爪及制動系統(tǒng)是否被凍住,如果存在凍住或卡死情況,需要及時處理保證運轉靈活。(本文作者單位系大慶鉆探工程公司鉆井工程技術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