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露云
摘要:在幼兒園家園共育工作當中,正面臨著一些急需解決的問題,例如資源推送事倍功半,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的效果不夠理想,家長教師缺少溝通等等。以往幼兒園家園共育的效果不盡人意,其中的根本原因就是幼兒園沒有把握兒童發(fā)展與新時代背景的正確關系,缺少對家長教育方法的引導,導致家長和幼兒園在育兒方面存在了偏差,幼兒園的“小學化”教育越來越明顯,為此,幼兒園需要以互聯網+為基礎,為傳統家園共育教學模式提供科學的指導方案。
關鍵詞:互聯網+;幼兒園;家園共育;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近年來,我國對學校教育格外重視,全社會也普遍關注幼兒的身心發(fā)展,所以家園共育模式已經成為了學前教育改革的核心內容,為幼兒園和家庭搭建了良好的溝通合作橋梁,不僅能促進家長與教師的配合,還能共同助力幼兒的身心成長。在互聯網+背景下,家園共育是學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要從多角度、多方面進行創(chuàng)新,提升教育水平,解決學前教育面對的實際問題,促進幼兒的良好發(fā)展。
1.家園共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1家園共育策略不盡人意
家園共育的途徑一般都是幼兒園通過宣傳欄、一日活動、或者大型活動來進行的。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幼兒園可以嘗試著通過微信、小程序、公眾號等推送方式加強與家長的溝通。但是實際上都是幼兒園向家長們布置作業(yè),發(fā)布幼兒在校園內的照片,以自我為主體展示教育效果,缺少以互聯網為背景的指導。
1.2缺少良好的溝通
在進行家園共育的過程中,幼兒園往往會向家長們推薦一些課程,這些課程活動準備和實踐起來是比較麻煩的,很多家長無法接受,針對幼兒園提供的一些辦法,家長也是表示不認同的。由于家長們傳統教育思想比較根深蒂固,所以他們認為幼兒期間的學生應該背古詩、背單詞、做數學計算題這些傾向小學的知識內容,所以家園共育沒有達成一致,理念很難落實。
1.3單純依靠推動資源
在家園共育的過程當中,一般都會由教師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尋找家校共育的視頻、活動、親子運動、手工課等等,還會銜接一些小游戲和小實驗,甚至家庭教育的作息時間也是由幼兒園去安排的。教師在家園共育的過程當中,把家長當成了觀眾,向家長推薦一些認為適合家園共育的教育資源,沒有留給家長發(fā)揮和思考的時間與空間,沒有考慮幼兒的家庭環(huán)境是否適宜幼兒園引薦的活動,家長只能被動的去接受幼兒園的安排。
2.“互聯網+”背景下幼兒園進行家園共育的策略
2.1明確家園共育中的角色定位
在學前階段的教育中,幼兒的發(fā)展與家長、教師、幼兒園等因素有著互相的影響作用,所以要想促進幼兒的發(fā)展,那么就必須要結合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發(fā)揮教育結合的積極作用,然而對于家庭教育來說,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是始終無法代替的。在家園共育的教學模式當中,家長不能出現:“孩子進入幼兒園,所有的教育和成長就應該有幼兒園負責”這樣的心態(tài),要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幼兒教師都是受過專業(yè)訓練的,掌握專業(yè)的幼兒教育技能,但是教師往往沒有家長更了解幼兒這一群體的特征,所以需要從幼兒的生活習慣、心理健康等各個方面與家長達成良好的交流。
2.2豐富線上家園共育模式
當前,在學前教育的家園聯系上一般主要圍繞著兩種形式開展,第一種是互相之間傳遞每日的教學情況,另外一種是方便幼兒的家長向幼兒園提出一些意見和要求。家長會時長召開,但是一般都是教師站在前面講,家長坐在座位上聽,所以家長會的表面形式比較嚴重,這種家長會開展方式也只是走個形式。因此,幼兒園要擅長利用狐貍王,與幼兒家長進行情感上的溝通和交流,了解每一名幼兒的成長環(huán)境和家庭情況,激發(fā)起家長與幼兒園進行共同教育的積極性。由于受到時間和地點的影響,一些家長可以選擇線上的方式與教師分享教學。例如,在講解到不同職業(yè)與社會之間的關系時,家長們就可以借助自己的社會資源來幫助孩子們完成一些小任務,并帶動其他家長增強參與度,獲得家校共育的自信心,找到自身的教育價值感。同時,還可以借助互聯網+背景錄制一些小視頻,與其他幼兒進行分享。在這一刻,幼兒與家長不僅是家園共育中的主體,也是知識的主體,這種教育方式更是幼兒認知生活和知識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2.3建立良好的家園共育監(jiān)管機制
對于家園共育這項教育工作來說,必須要構建良好的模式,才能讓每一名幼兒都受到最為科學的教育。首先,家園共育平臺需要由家長和幼兒園共同來完善一套合理的監(jiān)督管理機制。以互聯網+時代為背景,可以通過微信群聊、QQ群聊、釘釘等社交軟件進行互動,互動內容可以是各自的教育方法、教育觀念、家庭環(huán)境、家校共育的需求等,但是在以往,互動內容的針對性不強,可能還會被一些互聯網中的廣告、網頁刷屏,影響家長和教師精準的去接受信息。因此,家長與幼兒園可以制定線上的交流規(guī)則,維護線上的家校共育環(huán)境。另外,幼兒園還可以借助互聯網+的背景,定期以電子調查的方式了解家長對家校共育的滿意程度,根據家長們的反饋去調整教育方法,共同促進,滿足幼兒的成長需求和發(fā)展需求。
結語
我國目前僅對義務教育階段家長的權利和義務有相關約束和規(guī)定,而對于學前教育的關注還不夠?!盎ヂ摼W +”時代,學前教育的家園共育模式只有在法規(guī)政策的保駕護航下,才能為家長參與學前教育機構的管理和幼兒的學習提供保障,才具有更強的實踐性。
參考文獻
[1]韓景娥.“互聯網+”背景下的家園共育策略研究[J].絲路視野,2018,000 (019):P.83-83.
[2]于愛科.學前教育中家園共育模式實施策略探析[J].神州,2020,(20):110.
[3]葉美艷.”互聯網+”背景下的幼兒園家園共育實踐探索[J].赤子,2019,(35):198.
[4]施怡倩.基于”互聯網+”背景下的幼兒園家校共育策略探究[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6):33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