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汝弟
摘要? 有效的提問才能達到有效的教學目標,才有助于積極開展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實現(xiàn)高效的生物品質(zhì)課堂。在教學中,常常遇到學生難以理解某個知識點,這樣的知識點就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如何采用有效提問策略突破重、難點,值得進一步探討。本文以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為例,舉例說明在品質(zhì)課堂中如何以有效提問引領學生學習,從而達到突破難點,包括微觀內(nèi)容、普遍原理、抽象概念、新知識等。
關鍵詞? 初中生物? ? 品質(zhì)課堂? ? 有效提問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一、什么是有效提問
自問自答——無趣;有問無答——尷尬;有問少答——平淡;有問爭答——活躍;有問巧答——精彩。問與答是課堂教學的一種重要表現(xiàn)形式。要實現(xiàn)品質(zhì)課堂的有效教學,首先要實現(xiàn)“有效提問”?!坝行釂枴笔侵冈谡n堂教學過程中提出的問題能引發(fā)學生的心理活動,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發(fā)展,實現(xiàn)教學目標,并通過師生互動,動態(tài)生成新的問題的一種教學活動方式。[1]初中生物教材中有大量的知識點成為學生的學習難點,直接向他們灌輸或回避,不僅不利于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還會挫傷學習積極性,降低學習興趣,違背了品質(zhì)課堂的樂學標準。
二、初中生物品質(zhì)課堂中有效提問的特點
第一,有效提問要求問題保持大眾性,提問能引起大多數(shù)同學的思維共鳴,這就必須要求所提問題具有大眾性。提問之后要留有時間給學生思考,可以適當增加提問的難度,但難度不可過高,教師可以適時相應地引導。
第二,有效提問要求問題有一定的價值,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在教材中找出標準答案的問題是常見的。有效提問要求教師盡可能多地提出有價值的問題,讓問題提有所用,有學習的價值。這些問題的設計,有助于提高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第三,有效提問要求避免“滿堂問”,要以學生為體,把課堂還給學生,從根本上變革學生被動接受的教育模式。
最后,課堂教學中還要力求做到有效傾聽。教師可以通過追問、補充學生的回答,讓學生感覺到教師一直在關注問題的回答進展,這樣會自然而然地激勵學習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
三、例談初中生物品質(zhì)課堂中如何實施有效提問
1、以有效提問引領學生感悟微觀世界
七年級第二單元中“小羊多莉的身世”就是一個經(jīng)典的、直觀的圖解。如果直接讓學生回答“克隆羊多莉的培育過程說明了什么”,這樣的問題會讓學生無從下手,增加了學生的學習難度。教師可以將該問題轉(zhuǎn)化為幾個具體、簡明的小問題引領學生進行感悟。①克隆羊多莉的形成與哪幾只羊有關?②母羊A為多莉提供了什么?③母羊B為多莉提供了什么?④母羊C為多莉提供了什么?⑤多莉與哪只母羊的長相最像?它為多莉提供了什么?這說明決定長相的物質(zhì)一定位于細胞哪種結(jié)構中?⑥猜一猜,多莉除長相與那只母羊相似,它們的運動能力會相似嗎?性別會相同嗎?
通過對上述有效問題的思考和回答后,學生對抽象的問題也就具體化了,學生不理解的難點問題也就能夠理解了。同時,由于問題的相對梯度較小,較易解決,成了大眾性問題,從而增強了大多數(shù)學生的學習自信心。
2、以有效提問引領學生體會普遍原理
例如在理解“器官”這個定義時,可以借助學生熟悉的某一個實物設計情景,就較為容易和深刻。觀察番茄果實,回答問題:①番茄果實最外一層表皮的結(jié)構上有何特點?有何功能?屬于什么組織?②番茄果實里面果肉的結(jié)構上有何特點?有何功能?屬于什么組織?③你能在番茄果實中找到脈絡狀的結(jié)構嗎?想一想,它有何功能?有哪些組織構成?④蕃茄果實的上述幾種組織的排列順序能夠顛倒嗎?⑤番茄果實有何功能?單獨一種或少數(shù)幾種組織能具有該功能嗎?⑥像番茄果實這樣的結(jié)構就是一個器官,你能根據(jù)上面的分析給器官下個定義嗎?⑦你還能夠說出哪些植物器官和動物器官的名稱?通過上述的有效問題引領學生不僅能夠加深對器官概念的理解,而且讓學生感悟到概念形成的過程,學會從現(xiàn)象中歸納出概念和原理。
3、以有效提問引領學生理解抽象概念
“能量”一詞在初中生物中出現(xiàn)的頻率較高,是一個重要概念;但由于“能量”看不見、摸不到,很難用語言向?qū)W生表達清楚,所以學生常感到困惑。可以通過讓學生自我體驗人的生命活動與“能量”的關系來感悟“能量”。有效問題引領:我們每天都要吃飯(當然也有很多同學經(jīng)常不吃早餐),請同學們想一想:①假如你一天或幾天不吃飯,你的體力會有什么變化?你的精力會有什么變化?②人的心臟時刻不停地跳動的動力從何而來?③寒冷的冬天,我們?yōu)槭裁催€會有較高的體溫?熱量從何而來?通過這些問題的思考,學生雖然不能給能量下個確切的定義,但是卻可以感受到能量的存在,并對能量有一個相對清晰的認識。
4、以有效提問引領學生關注社會熱點問題
例如在講授模擬實驗的定義,教師舉例2007年9月25日,“神舟七號”搭載我國3名宇航員發(fā)射升空。同時投影展示宇航員在失重下訓練,在模擬太空的失重實驗中,嘗試吃東西、喝水、穿脫衣服等運動。問題引領:①宇航員是怎樣做到在太空失重的環(huán)境下生活,并且順利出艙的?②這種模擬實驗比演示實驗有什么優(yōu)點和不足?③宇航員的這種模擬太空環(huán)境的訓練可以不進行嗎?[2]通過這些問題,學生很容易對教材中的模擬實驗產(chǎn)生了深刻印象,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內(nèi)不知不覺地就感悟了新知識,接受了這個新內(nèi)容。
教師若能根據(jù)學生的實際采用上述相應的策略達到有效提問的目的,則能夠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啟發(fā)學生積極、主動的展開思維活動,從而突破學生的學習難點,使生物課堂在不斷地動態(tài)生成中產(chǎn)生新的問題。[3]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fā)揮有效提問的真正功效,促進學生科學思維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實現(xiàn)高效的生物品質(zhì)課堂。
參考文獻
[1] 周云.2018.淺談如何有效提問[J].社會科學論壇.20(4):20~21
[2] 何燕清.2019.社會熱點問題在初中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J].生物學教學.34(5):15~16
[3] 賀燕青.2017.生物學有效課堂討論的策略探究[J].生物學教學.35(3):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