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佳璽
(黑龍江大學,黑龍江哈爾濱 150080)
王季愚(1908—1981),是我國杰出的女教育家之一。人民教育家王季愚的一生,是堅定的共產主義信仰和對人民教育事業(yè)的忠誠之心的真實寫照。2021 年正逢黑龍江大學建校80 周年,在深切緬懷我們可敬可愛的王季愚老校長的同時,更為重要的是研究老校長的教育遺產,其高等教育理念在今時今日仍然是我們取之不盡的寶藏。海內外校友相見時說的最多的就是“在他們青年時代,在哈爾濱外國語??茖W校、在哈爾濱外國語學院、在黑龍江大學、在上海外國語學院,王季愚校長思想政治教育為其確立的人生觀,是自己一生受用不盡的精神財富”[1]5。文章就從王季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入手,探尋可供我們學習和借鑒的經(jīng)驗。
中國共產黨辦教育一直以來都要求全面培養(yǎng)人才,也就是既要讓學生掌握專業(yè)課的知識和技能,又要讓學生掌握政治理論和提高思想意識,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因此,無論任何時期,在王季愚看來堅持黨的領導是辦學治校的成功經(jīng)驗之一,而這其中她最為看重的就是人才培養(yǎng)的主陣地——思想政治教育。在其看來,“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加強政治思想工作,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他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2]。只有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培養(yǎng)出全面發(fā)展的人才,也就是其經(jīng)常講到的“又紅又?!钡娜瞬?。
早在擔任東北民主聯(lián)軍總司令部附設外國語學校政治處主任時,王季愚就依據(jù)當時學校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獨特性,提出了必須要對所有專業(yè)的學生都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張。當時學校培養(yǎng)的學生畢業(yè)后主要從事的工作是軍政翻譯,而這一工作在當時事關革命建設等重大問題。根據(jù)這樣的特殊情況,王季愚親自為學生擬定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計劃,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王季愚提出,在學生接受專業(yè)課教育前,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幫助他們了解中國革命、了解抗日戰(zhàn)爭、了解中國共產黨,以破除頭腦中的舊觀念,但是在教學過程中不能采用急風驟雨的方法,只能用和風細雨的方式,從正面入手,使學生自愿接受革命思想。在王季愚看來開設思想政治理論課,并不是忽視專業(yè)教育,而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進行專業(yè)課的學習。在專業(yè)教育方面,王季愚主張將長遠的人才培養(yǎng)與國家急需的速成教育相結合,將緊急任務同學校長遠的正規(guī)建設相結合。為了讓學生可以隨時隨地練習口語和聽力,王季愚團結了大批的本地蘇僑教師和教學輔助人員,并且利用哈爾濱獨特的區(qū)域優(yōu)勢,就連學校的清掃員都請的是蘇僑人員。學校的墻上張貼著俄國的名人名言,廣播里播放的也是俄語節(jié)目,形成了濃厚的俄語學習氛圍,使得學生只要進入學校就不得不開口說俄語。
王季愚在教學過程中并沒有把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專業(yè)教育割裂,而是通過思想政治教育這個主陣地把握好人才培養(yǎng)的方向。只有方向把握好,才能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同專業(yè)教育的辯證統(tǒng)一,進而實現(xiàn)“又紅又專”的培養(yǎng)目標。在王季愚幾十年的教育生涯中,她既反對單純的業(yè)務觀點,又反對搞“空頭政治”。為了能夠讓學生在學習專業(yè)課的同時又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課,她開創(chuàng)了俄語教學和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教學模式。在王季愚看來,不能把俄語單純視為純粹的工具課或者是一項單純的技能,應該把它作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強大武器?;谶@樣的認知,王季愚提出不能單純地學習俄語的聽說讀寫,更為重要的是要把俄語應用于實踐之中,通過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學習建設社會主義的先進經(jīng)驗,學習世界各國的先進思想和理論,投身于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之中,學以致用。這樣使學生在俄語聽說讀寫訓練的同時,也加強了思想政治理論的學習。
思想政治教育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就是“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而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就在于對學生進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教育。在新中國成立初期,數(shù)以千計的莘莘學子從全國各地奔赴到哈爾濱外國語??茖W校追求革命,尋求知識。王季愚為他們選擇的第一堂課就是思想政治理論課。在授課的過程中,她形象地比喻說:“汽車方向盤就像一個人的人生觀,是勇往直前,或者左轉右轉,就靠這個方向盤。”[1]92在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教育上,王季愚從不敢懈怠,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牢記使命,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廣大師生頭腦,在各種場合不失時機地加強對學生“三觀”的教育。王季愚曾經(jīng)對思想政治教育進行過簡單的定義,在其看來“政治思想和品德教育”就是德育。她說“信念是一個革命者的靈魂”,她經(jīng)常對學生講,“既要懂俄語,又要有共產主義理想”“要樹立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3]。從王季愚一直以來的教學實踐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德育的主要內容就是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品德。無論是在哈爾濱外國語??茖W校,還是哈爾濱外國語學院,或是黑龍江大學,王季愚所堅持進行的德育都是一種系統(tǒng)的理論教育工程,日常結合形勢進行的時事政策教育以及無處不在的思想品德教育,構成了其所堅持的德育的基本內容。
王季愚出生于1908 年,經(jīng)歷了中國革命、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幾個階段。她在日偽和國民黨的黑暗統(tǒng)治下生活和斗爭過,參加過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以及新中國成立之后的各項政治活動。在其看來,“政治工作是一切經(jīng)濟工作的生命線”。因此,她特別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反復強調培養(yǎng)學生馬克思主義世界觀的根本方法就是系統(tǒng)地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務。在她當時任教的學校,每周都要有一天專門講授政治課,而政治課的主要內容就是學習社會發(fā)展史、時事政策和進行人生觀方面的教育。這使得學生的政治覺悟有了很大的提高,更為重要的是使學生進一步樹立了正確的人生目標。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之一,如何講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方法是關鍵。
馬克思曾經(jīng)說過:“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盵4]如何去展現(xiàn)理論的徹底性,在王季愚看來最簡單明了的方法就是要用理論去實踐,去解釋現(xiàn)實的問題。因此,王季愚親自站在講臺上為學生講授思想政治理論課,其先后講述過“社會發(fā)展史”“哲學”“政治經(jīng)濟學”等課程。她講課生動,重點突出,既有理論高度,又能夠密切聯(lián)系實際。在講授思想政治理論課過程中,她善于應用古今中外具有代表性的事實來論證原理,具有極大的說服力,但是她又從不滿足于僅僅只是引經(jīng)據(jù)典,在她看來不應該把馬克思主義當作理應如此的教條,而應該結合學生的思想實際和生活實際,結合當前國內形勢和國際形勢,結合自身所經(jīng)歷的革命斗爭經(jīng)歷,有的放矢地講授思想政治理論課。正如有校友回憶“每當她講課時,整個上午白樓小禮堂總是擠得滿滿的。我聽完她的每次講課,都有一種豁然開朗之感,好像步入了一個過去不曾認識的新的廣闊天地”[5]。王季愚還反復強調,思想政治理論課要讓學生生動活潑地學習,而不是死板教條地背,在學習的過程中要突出理解、領會和應用,把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作為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的方法之一。王季愚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還在于她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過程不應該是教師的單向輸出,而是教師與學生之間雙向交流的過程。在王季愚看來,思想政治教育要從實際出發(fā),而其最大的實際就是它所面對的授課對象是活生生的人,是有感情的人,想要講好思想政治理論課就要同學生廣泛接觸和深入交流。王季愚非常重視學生的日常思想動態(tài),在她看來,一把鑰匙開一把鎖,鎖鎖都不同,鑰匙也各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以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單純地從理論到理論,從書本到書本,而是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同學生產生共鳴。
王季愚認識到辦學治校最大的政治優(yōu)勢就是毫不動搖地堅持黨的領導,思想政治教育必須要得到高度重視,講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既不會沖擊專業(yè)課的教學與科研,相反,還會促進學生更好地掌握專業(yè)知識和技能,投身社會主義建設這個偉大工程。如何講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一個歷久彌新的問題,回顧王季愚等老一輩人民教育家的教育經(jīng)驗,有利于我們在未來的道路上銳意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