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潔
文|張 蔚
教材中選編的插圖種類眾多,有國畫、油畫、水彩畫,也有漫畫、版畫、宣傳畫等。這些插圖作為助學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閱讀理解方面有著重要作用,還是對學生進行審美能力培養(yǎng)的有效素材。在教學中,教師要能夠依據(jù)這些插圖的類型特點,對學生進行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以提升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
統(tǒng)編本教材中選編了不少童話作品,旁邊大都配有精美的插圖,這些插圖對放飛學生想象、促進學生理解故事內容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師可借助這些插圖讓學生進行想象說話,以使學生從中感受到創(chuàng)作之美。
四年級下冊《巨人的花園》是英國作家王爾德寫的一篇意蘊深刻的童話,充滿了語言美、意境美與思想美。課文中的插圖充滿了夢幻般的感覺,給人以無盡的想象空間。課文中巨人的花園發(fā)生了哪些變化?巨人又有什么轉變呢?這些都可以讓學生借助插圖來想象文本所描述的情境。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意識,教師可讓學生思考:編者為什么要特意選擇這兩幅插圖?你從這兩幅插圖中發(fā)現(xiàn)了什么?如果你是編者,你會選擇怎樣的插圖?教師讓學生借助插圖想象孩子們在巨人的花園里盡情玩耍的樣子并寫一寫。這樣教學,在看圖創(chuàng)編中學生也從中感受到了創(chuàng)作之樂。
在教學中,教師以插圖入手,引導學生觀察、想象、創(chuàng)作,可以使學生從中感受創(chuàng)作之趣、創(chuàng)作之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能力。
統(tǒng)編本教材中一些寫人類的文章大都附有與這些人物相關的插圖,這些插圖形神兼?zhèn)?,較好地展示了人物的外貌與內心世界,為學生感受人物形象起了重要作用。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這些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衣著等,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洞察其性格特征與內心世界,使學生從中感受到人格之美。
六年級上冊《少年閏土》一文配了一幅少年閏土的畫面,畫中的少年手捏一柄鋼叉,正向一匹猹盡力的刺去。從圖中可以看出閏土目光專注,姿勢優(yōu)美,呈現(xiàn)出一個聰明機靈的孩童形象。引導學生從圖中讀意品情,可以讓學生在物我合一的自由狀態(tài)中獲得視覺美感與美學享受,促進學生對閏土形象的理解與感悟,為學生新課的學習奠定基礎。
在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插圖中閏土的動作、神態(tài),讓學生對閏土的形象有了較為清晰的感知,促進了學生對人物形象之美的感知,提升了學生的審美能力。
統(tǒng)編本教材中事件場景類插圖的特點比較鮮明,主要以場景化、形象化的畫面來還原真實的事件,以促進學生對事件內涵的理解與把握,拉近了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教師可借助這些插圖來讓學生感受文本內涵之美。
五年級上冊《慈母情深》是我國著名作家梁曉聲所作,是一篇關于親情的文章,主要講了母親不顧同事勸阻,毫不猶豫給錢讓“我”買書的一件事。在這篇課文旁邊配備了一幅“我”去母親工作車間找母親要錢的插圖,怎樣才能讓學生借助插圖感受到母親的深明大義呢?教師可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插圖,從插圖的燈光、戴著的口罩、一臺臺縫紉機以及工人們埋頭工作的情景,讓學生想象一下文中所描寫的昏暗的燈光、震耳欲聾的轟鳴聲等?!拔摇钡哪赣H就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工作,所以每一分錢都來之不易,但盡管這樣,母親仍然愿意花錢讓“我”買書看。這是一種怎樣的精神?又是一種怎樣的情感?借助插圖學生也更容易感受到文本的內涵之美,真正體會到母子情深。
在《母子情深》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借助插圖可以讓學生對課文描寫的環(huán)境有深刻的認識,學生對文本情感的領悟也會更加深刻,提升了閱讀教學效果。
統(tǒng)編本教材中事物說明類的插圖主要是對文本中所描寫事物的解釋說明,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這個事物的本質特征。這些實物主要包括動植物、自然現(xiàn)象、世界名畫、現(xiàn)代科技產(chǎn)品等。教師要能夠借助這些插圖,讓學生發(fā)現(xiàn)萬物之美。
五年級上冊《松鼠》是一篇文藝性說明文,作者主要通過精心細致的觀察、精練準確的說明以及生動傳神的描寫把松鼠的外貌、習性等清晰地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課文旁邊,編者特意配了一幅關于松鼠的插圖,插圖中松鼠玲瓏的面孔,美麗的長尾巴,不僅可以喚醒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拉近學生與松鼠的距離,還很容易激發(fā)學生對松鼠的喜愛之情。教學時教師可以圖文對照的形式引導學生仔細閱讀課文第1 自然段的內容,以使學生感受到作者筆下的松鼠之美,使學生能夠與動物和諧相處。
在教學中,為了促進學生對說明對象的感知,教師依托教材中的插圖引導學生感受松鼠的外形之美,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審美能力,提升了學生的美學素養(yǎng)。
統(tǒng)編本教材中編排的許多古詩詞大都配有精美的插圖,借助這些插圖可以促進學生對詩詞內容的理解,感受到詩詞所表現(xiàn)出的意境之美,提升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
四年級上冊《古詩三首》中的《暮江吟》一詩旁,編者為學生配備了與“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這句詩相符的插圖,整幅插圖給人以意境幽遠、無盡之美之感。教學這首詩的時候,教師可借助插圖讓學生感受詩句意思,體會情感,以使學生從朗讀和觀察插圖中感受到作者的輕松愉悅以及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這樣教學,可以使學生自然受到美的熏陶,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統(tǒng)編本教材中有許多古詩詞旁邊的插圖都充滿了意境之美,教師借助這些插圖引導學生體會意境感受詩情,可以促進學生審美素養(yǎng)的提升。
統(tǒng)編本教材中有許多關于國內外風景名勝的課文,在課文旁邊大都配有精美的插圖。這些插圖可以有效拉近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彌補學生生活閱歷的不足,為學生感受美、鑒賞美、培養(yǎng)美等奠定基礎。
六年級上冊《故宮博物院》是一篇介紹我國名勝景觀之美的文章,對于許多沒有去過故宮博物院的學生來說,在閱讀這篇說明性文章的時候,難免會感到枯燥無味。基于學生的閱讀需要,編者為學生配備了兩幅插圖,一幅插圖是關于太和殿的全景圖,一幅是關于故宮博物院的整體平面示意圖,直觀形象地再現(xiàn)了課文內容,為學生的閱讀提供了很多方便。這兩張圖一實一虛,優(yōu)勢互補,對文本抽象的描述、概念的說明與邏輯思維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教學這篇說明文的時候,教師可引導學生一邊讀課文一邊對照課文插圖,厘清課文的脈絡,以使學生對故宮博物院各殿間的情況有一個較為清晰深刻的認知。這樣教學,不僅降低了學生的閱讀難度,學生對故宮博物院的布局美、人文美等感受也更為深刻。
在教學中,教師讓學生以圖文結合的形式,邊閱讀,邊觀察,邊學文,促進了學生對故宮博物院的直觀感知,使學生頭腦中留下了故宮博物院的鮮活畫面,促進了文字美與圖畫美的和諧統(tǒng)一,促進了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
綜上所述,在課堂教學中,借助插圖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需要與學生的觀察能力、言語能力、思維能力等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需要引導學生在插圖與文字間穿行才能實現(xiàn)。因此,教師要能夠以“以圖解文、以圖賞文”的形式幫助學生實現(xiàn)圖文之間的有機結合,從而使學生的語文學習成為一次尋美體驗的過程,也成為審美能力提升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