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雙
摘 要:一節(jié)生物課堂需要呈現(xiàn)很多重要概念,一一羅列灌輸這些概念不利于學生思維的發(fā)展,故厘清概念間的邏輯關系,以此為教學主線展開教學,有助于課堂教學活動的有序開展,層層遞進,有利于學生概念的建構、思維的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本文主要闡述筆者利用概念間邏輯關系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主線,展開“植物的生殖(第一課時)”這一節(jié)課的教學。
關鍵詞:概念;邏輯關系;教學主線
《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概念是對事物的抽象或概括。生物學概念是生物學課程內容的基本組成?!泵恳徽鹿?jié)的生物學概念不是孤立的,概念與概念之間存在一定的邏輯關系。每一個概念在生物學知識網(wǎng)絡中都是一個節(jié)點,以這些概念間的層級關系和邏輯結構為教學主線,學生腦海中的知識體系會像樹苗一樣慢慢茁壯成長,枝繁葉茂。
一、學情分析
“植物的生殖”是蘇科版《生物學》八年級上冊第十九章“植物的生殖和發(fā)育”的第一節(jié)內容。對標課程標準,植物的生殖具體內容包括三個方面: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列舉植物的無性生殖,嘗試植物的扦插或嫁接??蓪⒈竟?jié)內容分為兩課時,第一課時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第二課時列舉植物的無性生殖并嘗試植物的扦插或嫁接。本文主要討論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植物的有性生殖過程主要包括開花、傳粉、受精、結出果實和種子?!盎ǖ慕Y構”和“果實的結構”在蘇科版七年級下冊第11章第一節(jié)地面上的植物中就已經(jīng)學習過,所以本節(jié)課可以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出發(fā),將“植物的有性生殖”這一知識點建構到已有的體系上。
二、課堂導入
課堂導入從學生已有的知識點“果實”出發(fā),通過判斷蘿卜的食用部分是不是果實,正確理解“果實”的定義,即被子植物具有果皮及種子的器官。展示七下教材中桃果實示意圖,如此學生可以更好地回憶和理解果實的結構這一概念,還能觸發(fā)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桃果實是由桃花發(fā)育而來的,很自然引出問題“花是如何發(fā)育成果實的”?從而引出課題“植物的有性生殖”。
三、植物的有性生殖過程
大多數(shù)教學設計都是視頻播放植物有性生殖的過程,或者動畫演示,說出植物有性生殖的過程:開花——傳粉——受精——結出果實和種子,接著再一個個講解每一個過程,如此,就將連續(xù)的知識點割裂開來,學生學完就忘,更不能很好地將新概念建構到已有的知識體系中。
其實學生對“有性生殖”這一概念還是比較了解的,由精子和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發(fā)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叫有性生殖。所以,本節(jié)課的教學主線可以抓住這一邏輯關系展開教學,即:
可以將上述五個問題寫在黑板最左邊,學生可以帶著問題去學習。
解決第前兩個問題,就需要回憶花的結構,展示桃花的結構示意圖,結合書本,找到精子和卵細胞的位置,在此過程中,完成了“開花”這一過程的教學。
花粉內的精子和胚珠內的卵細胞又是如何相遇受精的呢?在哪完成受精呢?這兩個問題的解決,需要學習“傳粉”“雙受精”這兩個概念。傳粉:花粉從花藥里散發(fā)出來,落到雌蕊柱頭上的過程。傳粉的方式有多樣,可先讓學生舉例,再總結。
綠色開花植物的雙受精過程對于初中學生來說是一個抽象的過程,可用圖片、視頻、動畫一一突破。比如,柱頭提取液浸泡一段時間后的花粉粒顯微圖片,可以很好地解決“在柱頭分泌黏液的刺激下,花粉開始萌發(fā),長出花粉管”這一抽象概念,帶著花粉管這一概念,學生在雌蕊結構圖上,用筆畫出花粉管萌發(fā)后的生長路線,最后視頻動畫完整演示這一過程。
綠色開花植物完成雙受精后,發(fā)育情況如何呢?形成果實和種子,這一內容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首先通過構建概念圖了解子房各結構的發(fā)育情況,最后,出示三張花生圖片,第一張:只有一粒花生種子,第二張:有多?;ㄉN子,第三張:多?;ㄉN子,但有空?;虬T粒,小組討論闡述原因。通過三個不同的花生果實,學生知道了一個胚珠發(fā)育成一粒種子,多粒種子的原因是子房內有多粒胚珠,空粒和癟粒的原因是該胚珠沒有受精,無法發(fā)育成種子。學以致用,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一節(jié)生物課,學生需要掌握很多概念,建構這些概念,就需要厘清這些概念間的邏輯關系,將概念間的邏輯關系作為課堂教學主線,有助于學生概念的建構、思維的發(fā)展。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通過深入分析挖掘生物學重要概念間的層級關系和邏輯結構關系幫助學生全面深入地理解生物學重要概念。
參考文獻:
[1]金燕.按認知規(guī)律設計教學主線的原則和方法[J].中學生物教學,2014(7):37-38.
[2]楊秀梅.在高中生物學教學中用主線串起高效課堂[J].生物學教學,2012,37(12):24-25.
[3]崔允漷.新課標新高考如何建構“新教學”.中國教育報[N],2019-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