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紅文
巴馬“候鳥老人”體育活動方式研究*
蔣紅文
(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 體育系,廣西 南寧 530003)
巴馬得天獨厚的自然環(huán)境優(yōu)勢和長壽之鄉(xiāng)美譽,吸引了國內(nèi)外的“候鳥人”前來度假、養(yǎng)生??茖W合理的體育鍛煉,可以提高新陳代謝、延緩器官衰老、預防疾病、促進身心健康。文章以年齡在60歲以上的巴馬“候鳥人”為研究對象,采用文獻資料法、訪談法、問卷調(diào)查法、數(shù)理統(tǒng)計法,圍繞巴馬“候鳥老人”體育活動方式及影響因素調(diào)查研究。目的在于完善“候鳥老人”聚集地公共體育服務體系,滿足他們體育活動需求,為當?shù)卣块T制訂公共體育服務決策提供參考和依據(jù)。
巴馬;“候鳥老人”;體育活動方式
“候鳥老人”現(xiàn)象最早出現(xiàn)在20世紀70年代的歐美國家。隨著我國經(jīng)濟發(fā)展,老年人可支配收入增加,閑暇時間增多[1]。高鐵時代的到來,村村通工程的完善所帶來的交通便捷,我國也出現(xiàn)了季節(jié)性移居鄉(xiāng)村旅游養(yǎng)老的“候鳥老人”。“候鳥老人”是指為了獲取舒適的居住環(huán)境,效仿候鳥隨季節(jié)變化遷徙的老人-[2]。
巴馬瑤族自治縣(以下簡稱:巴馬)有“世界第五大長壽之鄉(xiāng)”的美譽。這里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20.7℃,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水充足,日照時間長,森林覆蓋率高達70.9%,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極高,是“天然的氧吧”。巴馬得天獨厚的自然環(huán)境優(yōu)勢和長壽之鄉(xiāng)美譽,吸引了國內(nèi)外的“候鳥人”前來度假、養(yǎng)生-[3]。生命在于運動,科學合理的體育鍛煉,可以提高新陳代謝,延緩器官衰老,預防疾病,促進身心健康。本調(diào)查結果顯示,61.1%的“候鳥老人”非常同意科學的體育鍛煉能更好地促進健康養(yǎng)生。筆者對巴馬“候鳥老人”體育活動方式的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進行調(diào)查研究,目的在于完善“候鳥老人”公共體育服務體系,為當?shù)卣块T制訂公共體育服務決策提供參考和依據(jù)。
本文以年齡在60歲以上的巴馬“候鳥人”為研究對象。
采用訪談法、問卷調(diào)查法、數(shù)理統(tǒng)計法,圍繞巴馬“候鳥老人”體育活動方式進行調(diào)查研究。課題組成員于2020年1月,到巴馬縣文體、巴馬國際候鳥人協(xié)會進行調(diào)研訪談,對“候鳥人”聚集地的“候鳥老人”隨機發(fā)放并回收調(diào)查問卷229份,其中女性138份,占60.3%,男性91份,占39.7%。
巴馬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0.7℃,最低氣溫11.7℃,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研究表明人體感到舒適的氣溫是:夏季19~24℃;冬季12~22℃[4],舒適的環(huán)境溫度是吸引“候鳥老人”在此聚集的主要因素。巴馬地處低緯高壓強區(qū),年平均氣壓值983.6hPa,年氣壓差為16.7hPa,大氣壓與人的身體狀況處于平衡狀態(tài)[5]。大氣壓是影響人們健康的一個因素,過高或過低的大氣壓都會引起身體不適,甚至引發(fā)疾病。巴馬有一條地幔層的斷裂帶,斷裂帶使地磁強度增強,巴馬地磁強度是正常地區(qū)的2倍。經(jīng)科學研究表明:高地磁強度能提高機體免疫力、增強血液自身清潔能力、降低心腦血管發(fā)病率,尤其是對高血壓有很好的治療作用。巴馬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極高,研究數(shù)據(jù)顯示巴馬空氣中平均負氧離子含量為10110個/m3,個別地區(qū)空氣負離子含量達到30000個/m3以上[6],這一數(shù)據(jù)明顯高于內(nèi)陸一般地區(qū)。負氧離子具有促進新陳代謝、提高免疫能力的功效,有“長壽素”之稱,當空氣中負氧離子達到2000個/m3時可以達到調(diào)節(jié)人體機能的做用。
巴馬舒適的環(huán)境溫度、與人體處于平衡的大氣壓、高地磁強度、高負氧離子等得天獨厚的氣候環(huán)境特點,許多“候鳥老人”到巴馬來不僅是過冬、避暑,追求舒適的居住環(huán)境,更多的是為了健康和養(yǎng)生。
2.2.1每年在巴馬居住時長
巴馬“候鳥老人”每年在巴馬居住時長在6個月以上的有111人,占總人數(shù)48.5%,從性別上來看女性比例略高于男性。每年居住時長在3個月以上的有165人,占總人數(shù)72.5%人(如表1)?!昂蝤B老人”喜歡長期在巴馬居住,與溫度有很大關系,巴馬年平均氣溫20.7℃,全年有4個月是人體感到舒適的氣溫。
表1 每年在巴馬居住時長(N=229)
時長1個月以內(nèi)1—3個月3—6個月6個月以上合計 男計數(shù)719234391 比例(%)7.720.925.346.2100 女計數(shù)7303269138 比例(%)5.121.723.250.0100.0 合計計數(shù)144955111229 比例(%)6.121.424.048.5100.0
2.2.2體育鍛煉的次數(shù)和時長
表2 在巴馬每周進行體育鍛煉的次數(shù)(N=229)
次數(shù)1—2次3—4次5—6次7次以上合計 男計數(shù)820362791 比例(%)8.822.039.629.7100.0 女計數(shù)12404838138 比例(%)8.729.034.827.5100.0 合計計數(shù)20608465229 比例(%)8.726.236.728.4100.0
表3 在巴馬每次進行體育鍛煉時長(N=229)
時長30分鐘以內(nèi)31—60分鐘61—90分鐘91-120 分鐘120 分鐘以上合計 男計數(shù)72321202091 比例(%)7.725.323.122.022.0100.0 女計數(shù)744382821138 比例(%)5.131.927.520.315.2100.0 合計計數(shù)1467594841229 比例(%)6.129.325.821.017.9100.0
巴馬“候鳥老人”有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每周鍛煉7次以上的有65人,占總人數(shù)28.4%。每周鍛煉5次以上男性有63人,占男性總人數(shù)的69.3%;女性86人,占女性總人數(shù)的62.3%,從性別上來看,男性高于女性。每周鍛煉5次以上總人數(shù)為149人,占總人數(shù)65.1%(如表2)。每次體育鍛煉時長在31—60分鐘的有67人,占總人數(shù)29.3%;60分鐘以上的有148人,占總人數(shù)64.7%。從每周進行體育鍛煉的次數(shù)和每次時長分析,大多數(shù)巴馬“候鳥老人”有長期堅持體育生活的習慣。
2.2.3參加的體育項目
巴馬“候鳥老人”體育鍛煉項目呈多樣化趨勢,以普及較廣符合老年人健身特點的健身走、廣場舞、乒乓球、太極拳為主(如圖1)。在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巴馬“候鳥老人”除了經(jīng)常參加的體育項目外,還有意愿學習其它一些體育項目,如抖空竹、門球和廣西地方民族體統(tǒng)傳育項目竹竿舞、拋繡球。
圖1 巴馬“候鳥老人”健身項目特點(n=229)
2.2.4體育鍛煉場所和組織形式
巴馬“候鳥老人”體育鍛煉場所以廣場、公園和全民健身路徑為主,選擇這些場所的占90%以上,有少部分人選擇在居住庭院進行鍛煉,只有33.1%的“候鳥老人”對體育鍛煉場所表示很滿意和滿意。參加體育鍛煉組織形式以候鳥人協(xié)會組織、自發(fā)組織體育鍛煉和自己組織并存的體育鍛煉形式,4.8%的“候鳥老人”參與文體站組織的體育鍛煉(如表4),只有38.4%的“候鳥老人”對體育活動組織表示很滿意和滿意。
表4 巴馬“候鳥老人”參加體育鍛煉的組織形式(N=229)
組織形式自己自發(fā)文體站候鳥人協(xié)會其他 計數(shù)7687119615 總數(shù)的%33.2%38%4.8%41.9%6.6%
2.2.5接受社會體育指導情況
科學合理的體育鍛煉能促進“候鳥老人”身心健康。調(diào)查數(shù)據(jù)顯示,46.7%的巴馬“候鳥老人”在參加體育鍛煉時沒有體育健身指導員給予指導。有122人在體育鍛煉時有人進行指導,指導者的身份是鍛煉經(jīng)驗豐富的候鳥人,這類指導員占77.9%,社會體育指導員占12.3%,體育工作志愿占9%(如圖2),只有36.7%的“候鳥老人”對體育指導表示很滿意和滿意??茖W鍛煉知識和運動技術指導是進行科學合理的體育鍛煉保障,從科學鍛煉知識、運動技術指導、運動損傷康復、鍛煉計劃制定四個維度對巴馬“候鳥老人”體育健身指導內(nèi)容的需求程度進行調(diào)查。調(diào)查數(shù)據(jù)顯示,科學鍛煉知識選擇很需要和需要的分別是91人和113人,共204人,占總人數(shù)的89.1%;運動技術指導選擇很需要和需要的分別是75人和120人,共195人,占總人數(shù)的85.1%(如表5)。巴馬“候鳥老人”在體育鍛煉時缺乏專業(yè)的體育健身指導。
圖2 體育健身指導人員身份(n=122)
表5 巴馬“候鳥老人”對體育健身指導內(nèi)容的需求程度(n=229)
題目選項很需要需要一般不需要很不需要 科學鍛煉知識91(39.74%)113(49.34%)22(9.61%)2(0.87%)1(0.44%) 運動技術指導75(32.75%)120(52.4%)31(13.54%)3(1.31%)0(0%) 運動損傷康復51(22.27%)113(49.34%)56(24.45%)9(3.93%)0(0%) 鍛煉計劃制定60(26.2%)105(45.85%)56(24.45%)8(3.49%)0(0%)
2.2.6體育信息服務的需求程度
體育信息是影響“候鳥老人”參與體育活動的一個重要因素。在體育信息需求程度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體育鍛煉知識需求程度最高,選擇很需要和需要的高達86%,其次是運動營養(yǎng)知識80.1%和體育政策法規(guī)77.3%(如表6)。但是只有6.6%的“候鳥老人”在巴馬“候鳥人”聚居地收到過體育信息。
表6 體育信息服務的需求程度(n=229)
題目選項很需要需要一般不需要很不需要 體育政策法規(guī)59(25.76%)109(47.6%)50(21.83%)11(4.8%)0(0%) 體育消費指南35(15.28%)115(50.22%)62(27.07%)17(7.42%)0(0%) 體育鍛煉知識73(31.88%)124(54.15%)29(12.66%)3(1.31%)0(0%) 體育賽事新聞36(15.72%)107(46.72%)68(29.69%)18(7.86%)0(0%) 特色體育宣傳40(17.47%)105(45.85%)71(31%)13(5.68%)0(0%) 運動營養(yǎng)知識73(31.88%)112(48.91%)36(15.72%)8(3.49%)0(0%)
許多“候鳥老人”到巴馬來不僅是過冬、避暑,追求舒適的居住環(huán)境,更多的是為了健康和養(yǎng)生。研究結果顯示大多數(shù)“候鳥老人”在巴馬居住時間在3個月以上,體育活動參與率高,體育鍛煉項目以健身走、廣場舞為主,健身地點集中在公園、廣場。巴馬體育鍛煉場所滿意度低,體育指導員缺乏和對體育指導員的滿意度不高,缺少體育信息供給等公共體育服務體系不完善,不能滿足“候鳥老人”體育鍛煉多樣化需求,影響其參與體育活動。
3.2.1完善巴馬“候鳥人”聚集地公共體育基礎設施建設,改造和維護好現(xiàn)有的公共體育基設施,為“候鳥老人”參與體育活動提供體育設施保障。
3.2.2加大對健身知識宣傳和普及力度,拓寬體育信息發(fā)布渠道。第一、在“候鳥老人”經(jīng)常參與體育活動的場所建立體育信息公告欄,定期發(fā)布體育信息。第二、構建網(wǎng)絡服務平臺,如建立微信公眾號,運用網(wǎng)絡平臺向“候鳥老人”提供體育信息。體育信息的內(nèi)容重點是需求度高的體育鍛煉知識、運動營養(yǎng)知識、體育政策法規(guī)等相關信息。
3.2.3建立“候鳥人”數(shù)據(jù)庫,數(shù)據(jù)可存儲和傳輸,全面了解不同年齡、性別、地區(qū)“候鳥老人”體育需求的差異和身體健康情況,為科學指導體育活動提供保障。
3.2.4建立為“候鳥老人”提供指導的民間體育組織??梢云刚埥∩斫?jīng)驗豐富的“候鳥老人”擔任指導員,如體育教師、體育工作者等相關人員,從而加強體育活動組織程度和緩解體育指導員缺乏問題。
“候鳥老人”已成為現(xiàn)代老年人的一種生活方式,體育鍛煉作為最高效和最節(jié)約醫(yī)療成本的生活方式[7],應引起社會和政府的重視,當?shù)卣畱峁﹥?yōu)質(zhì)的公共體育服務,盡量滿足他們的體育需求。
[1]張引,鄭遠偉.鄉(xiāng)村養(yǎng)老“候鳥人”客群特征與需求研究:以廣西巴馬盤陽河流域的7個長壽村為例[J].農(nóng)村經(jīng)濟與科技,2018,29(2):6-8.
[2]周凱,等.候鳥人群體社會管理模式——以廣西巴馬瑤族自治縣為例[J].宜春學院學報,2012,35(11):49-51.
[3]潘才寶.候鳥人”對長壽鄉(xiāng)“遷徙”造成的生態(tài)倫理困境及對策:以廣西巴馬瑤族自治縣為例[J].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學報(會科學版),2017,8(8):6-10.
[4]宗禾.氣候與健康[J].醫(yī)藥保健雜志,2004(10):46-48.
[5]程愛珍,等.廣西巴馬長壽之鄉(xiāng)氣候環(huán)境特征分析[J].氣象研究與應用,2010(3):50-52.
[6]梁兆得,等.巴馬長壽現(xiàn)象與地下河有關:從歷次人口普查看巴馬長壽現(xiàn)象與地下河的關系[J].廣西統(tǒng)計,2003(4):40-41.
[7]蔣紅文.人口老齡化背景下中國老年人體育發(fā)展回顧與優(yōu)化[J].湖北體育科技,2019(2):117-119.
A Study of the Forms of Sports for the Elders Migrating to Bama Yao Autonomous County
JIAN Hongwen
(XingJian College of Science and Liberal Arts of Guangxi University, Nanning 530003, Guangxi, China)
2020年度廣西高校中青年教師科研基礎能力提升項目(2020KY54005),項目名稱:“巴馬候鳥人”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建設研究。
蔣紅文(1981—),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民族傳統(tǒng)體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