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棟 李秀蓮 陳穩(wěn)良 史興海 秦秀珍
(1.山西農(nóng)業(yè)大學農(nóng)業(yè)基因資源研究中心 太原 030031;2.山西農(nóng)業(yè)大學農(nóng)學院 太原 030031)
蕎麥有很重要的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蛋白質(zhì)不僅豐富,而且人體必需的氨基酸種類齊全、數(shù)量多、比例合適。蕎麥與其他主糧比較,其蛋白質(zhì)、脂肪含量都高于小麥和大米,維生素B2高于大米、玉米粉的2~10倍,無機鹽、微量元素等也不同程度地高于其他糧食。蕎麥含有的蘆丁和葉綠素是禾谷類糧食籽粒中所沒有的。蘆丁具有擴張血管、抗栓塞降低血脂、降低血糖和膽固醇、防治心腦血管疾病的作用。人體中的葉綠素有解毒、防止感染、維持體液弱堿性防止痛風等作用,被譽為“人體的健康衛(wèi)士”[1-3]。
甜蕎是山西特色雜糧作物,約占全省蕎麥(苦蕎和甜蕎)面積的66%,其具有生育期短的特性,山西“十年九旱、年年春旱”的氣候特點,主產(chǎn)區(qū)人們的種植和生活習慣及外貿(mào)出口,使其在抗災救災、作為主產(chǎn)區(qū)人民的主糧及出口創(chuàng)匯方面的作用無可替代。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山西甜蕎新品種選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育成了5個新品種——晉蕎麥1號、晉蕎麥3號、品甜蕎1號、晉蕎麥7號和晉蕎麥8號。但近年來,蕎麥加工實踐表明,甜蕎原料出米率和出粉率低直接影響加工企業(yè)效益;蕎麥生產(chǎn)實踐證明,生產(chǎn)中多種植中粒甜蕎品種,并不受企業(yè)歡迎,價格低,影響蕎農(nóng)收入。中國甜蕎資源十分豐富,但入編《中國蕎麥品種資源目錄》(第一輯)的964份和入編《中國蕎麥遺傳資源目錄》(第二輯)的850份共計1 814份甜蕎資源中,未見1份四倍體甜蕎資源[4-5]。
據(jù)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鄭君君研究證明,蕎麥籽粒大小、直徑大小、千粒重與其出米率、出粉率呈顯著正相關(guān)[6];四倍體甜蕎根系發(fā)達、抗旱;莖稈粗壯、抗倒伏、適于機收,花期長、花大、鮮艷,觀賞價值不可小覷[7]。
前蘇聯(lián)在20世紀40年代,相繼育成了甜蕎四倍體品種Bolshevik4、Iskra和Minchanka。日本在20世紀80年代,育成四倍體甜蕎品種信州大蕎[8]。中國陜西榆林在20世紀80年代末育成四倍體甜蕎榆蕎1號[9],但種性退化,已退出市場。山西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作物研究所李秀蓮等2015年育成四倍體白花甜蕎品種晉蕎麥7號[10-11],是現(xiàn)在全國唯一一個在生產(chǎn)上應用的四倍體甜蕎品種。四倍體甜蕎品種(系)的短缺,不能滿足各類消費者(加工企業(yè)、蕎農(nóng)、育種研究人員、觀光農(nóng)業(yè)等)的需求。因此開展四倍體甜蕎新品種(系)選育研究尤為重要。
1.1.1 甜蕎品種品甜蕎1號和西農(nóng)9976。
1.1.2 試劑秋水仙素粉劑(上海試劑化工廠)、蒸餾水。
1.1.3 試驗器材顯微鏡、燒杯、量筒、滴管、棕色瓶、小燒杯、吸管、脫脂棉、鑷子等。
1.2.1 親本選擇對150份國內(nèi)外甜蕎種質(zhì)資源,通過多年田間種植和室內(nèi)考種鑒定、評價、篩選,從中選出40份具有不同優(yōu)異性狀的優(yōu)良資源,每年種植20份,根據(jù)生育期短、適應性強、白花、結(jié)實率高的優(yōu)異性狀,選擇由本單位育成的2014年通過山西省農(nóng)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的品甜蕎1號和由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農(nóng)學院育成的紅花甜蕎西農(nóng)9976為誘變親本。
1.2.2 秋水仙素誘變在80個長有甜蕎幼苗的大號花盆內(nèi),每盆均勻地留下6株健壯幼苗作為處理對象,拔除其余幼苗。當幼苗子葉展開時,將浸透0.2%秋水仙素水溶液的脫脂小棉球夾在兩葉柄中間的生長點頂端。早晚把藥液滴在小棉球上,濕透小棉球為止。如小棉球掉落,需重新將浸透藥液的小棉球夾在兩葉柄中間的生長點頂端。連續(xù)處理2~3 d。處理時氣溫在18~22℃。
1.2.3 后代選擇C1:選擇變異單株或嵌合體(既有二倍體籽粒又有四倍體籽粒的植株)上的變異大粒、混收;C2:點播,選擇大子葉、大真葉、大花、大粒(四倍體)單株,淘汰假多倍體單株;C3~C4:進一步選擇整齊一致不再分離的株行。C5:隔離繁殖多倍體株行,獲得多倍體新品系。
1.2.4 鑒定多倍體通過新品系與二倍體親本在田間比較生育期、葉片大小、葉色深淺、薄厚、花瓣大小,在室內(nèi)考種比較株高、莖粗(植株底部第一節(jié)間中部周長)、主莖分枝、千粒重等性狀鑒定多倍體;通過與二倍體親本在實驗室用顯微鏡測定花粉粒、保衛(wèi)細胞、氣孔密度的大小進行比較,最后用常規(guī)根尖壓片觀察染色體數(shù)目,鑒定多倍體。
以品甜蕎1號為誘變親本創(chuàng)制了QP1-1-1、QP1-2-3、QP1-3-5、QP1-7-8、QP1-8-6和QP1-8-9這6個四倍體甜蕎新品系;以西農(nóng)9976為誘變親本創(chuàng)制了QXN-3-2四倍體甜蕎新品系,田間鑒定結(jié)果見表1。
由表1可知,新品系QP1-1-1、QP1-2-3、QP1-3-5、QP1-7-8、QP1-8-6、QP1-8-9和QXN-3-2植株生長勢增強,株高分別比親本增高9.8 cm、12.7 cm、16.5 cm、19.9 cm、30.1 cm、29.8 cm和7.4 cm,莖稈分別增粗0.12 cm、0.14 cm、0.10 cm、0.15 cm、0.12 cm、0.10 cm和0.12 cm,葉面積分別增加(葉片變大)133.0 cm2、135.0 cm2、140.0 cm2、142.0 cm2、145.0 cm2、104.0 cm2和103.0 cm2,葉片變厚,葉色變深,葉片數(shù)分別減少14.9片、13.7片、10.1片、9.6片、8.9片、16.1片和16.0片,主莖分枝分別增加1.6個、1.7個、2.3個、1.3個、0.6個、1.7個和1.7個,生育期分別延長5 d、8 d、10 d、12 d、15 d、14 d和14 d,花朵、籽粒顯著變大,千粒重分別增加25.5 g、15.5 g、15.3 g、15.1 g、18.9 g、14.5 g和23.1 g,結(jié)實率分別下降了2.2%、2.5%、3.2%、2.4%、4.1%、5.2%和4.0%。田間鑒定顯示了多倍體特性。
表1 甜蕎四倍體品系和二倍體品種性狀比較(20株平均值)
由表2可知,新品系QP1-1-1、QP1-2-3、QP1-3-5、QP1-7-8、QP1-8-6、QP1-8-9和QXN-3-2的花粉粒、保衛(wèi)細胞比親本增大,氣孔密度比親本下降幅度大,室內(nèi)鑒定顯示了多倍體特性。
表2 甜蕎四倍體品系和二倍體品種花粉粒、保衛(wèi)細胞和氣孔密度
運用F-BSG法染色體Gimsa分帶技術(shù),進行染色體數(shù)目觀察,新品系QP1-1-1、QP1-2-3、QP1-3-5、QP1-7-8、QP1-8-6、QP1-8-9和QXN-3-2籽粒染色體數(shù)為2n=4X=32,而親本品甜蕎1號和西農(nóng)9976則為2n=2X=16,可以認為新品系QP1-1-1、QP1-2-3、QP1-3-5、QP1-7-8、QP1-8-6、QP1-8-9和QXN-3-2為四倍體甜蕎類型。
以四倍體甜蕎新品系QP1-1-1、QXN-3-2為例,與各自親本比較,花器明顯變大、籽粒顯著增大,染色體增加了1倍(圖1、圖2)。
圖1 QP1-1-1(4X)與品甜蕎1號(2X)比較
圖2 QXN-3-2(4X)與西農(nóng)9976(2X)比較
2019-2020年QP1-1-1、QP1-2-3、QP1-3-5、QP1-7-8、QP1-8-6、QP1-8-9和QXN-3-2四倍體新品系在東陽基地參加中心甜蕎品種比較試驗,以品甜蕎1號為對照,平均折合畝產(chǎn)分別為120.0 kg、108.0 kg、109.3 kg、113.3 kg、100.7 kg、101.8 kg和83.3 kg,分別比對照增產(chǎn)8.4%、-2.4%、-1.4%、2.4%、-9.0%、8.0%和-24.8%,其中新品系QP1-1-1(暫命名品甜蕎3號)表現(xiàn)突出,2021年參加山西省甜蕎品種自主聯(lián)合區(qū)域試驗。
將隔離繁殖的7個四倍體甜蕎新品系QP1-1-1、QP1-2-3、QP1-3-5、QP1-7-8、QP1-8-6、QP1-8-9和QXN-3-2各0.5 kg入國家農(nóng)作物品種資源種質(zhì)庫(太原)中,豐富了蕎麥資源新類型。
秋水仙素處理二倍體甜蕎幼苗生長點是創(chuàng)制同源四倍體甜蕎新種質(zhì)和選育同源四倍體甜蕎新品種的有效方法;由于四倍體比原來二倍體甜蕎生育期延長、株高增高、結(jié)實率下降,誘變處理時應選擇早熟、矮稈、結(jié)實率較高的親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