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藝慶,付亞偉,張晨曦,曹艷芳,宋素芳,馬 翔,孫桂榮,蔣瑞瑞,李轉見,田亞東,康相濤,李東華*
(1.河南農業(yè)大學牧醫(yī)工程學院,河南省家禽種質資源創(chuàng)新工程研究中心,河南鄭州 450046;2.河南牧業(yè)經濟學院動物科技學院,河南鄭州 450046;3.河南三高農牧股份有限公司固始第二育種場,河南信陽 465299)
固始土雞是在固始縣獨特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氣候環(huán)境下經過歷史上長期閉鎖繁衍而形成的具有特殊性能和優(yōu)良品質的地方雞種,具有耐粗飼、抗逆性強、肉美湯鮮、風味獨特等優(yōu)點,但存在生產性能低、生長周期長等問題[1-2]。為提高地方雞的生產性能、肉品質等,我國加強了培育優(yōu)良雜交配套組合方面的研究。趙松等[3]研究發(fā)現,以固始雞♂G 系× ♀AH 系獲得的GAH 配套組合能夠顯著提高固始雞的生長速度,降低料重比,且雞肉品質更佳,肉用價值高。曹明月等[4]以青脛快大黃麻羽為父本與固始雞進行雜交,顯著提高了固始雞的生產性能,且改善了肉質風味。陳青[5]研究表明,GA(固始雞和矮小雞雜交得到的黃麻羽青脛矮小雞)和YG(廣西瑤雞與固始雞雜交得到的青脛黃麻羽雞)組合能夠促進固始雞冠的發(fā)育,提高生產性能,降低固始雞肌纖維密度并改善肉品質,但對產肉性能沒有顯著促進作用。比較固始雞♂Y 系×♀AH 系[6]和固始雞♂G 系×♀AH 系[3],發(fā)現AH 系做母本能夠遺傳良好的外貌特征,且雜交后代肉品質等綜合水平較高。為更好地提升固始雞的生產性能、屠宰性能以及肉用價值,本研究開展了5 個雜交組合試驗,并對雜交組合的體重、體尺、屠宰性能及肉品質進行測定,以期篩選出符合目標市場需求的配套組合,為黃麻羽肉雞企業(yè)的育種制種提供技術支撐。
1.1 實驗動物 實驗雞由河南三高農牧股份有限公司固始第二育種場提供,E1H2(♂E1× ♀H2)、H2MG(♂H2M×♀G)、H2 新楊黑(♂H2×♀新楊黑)、YGA(♂YG×♀A)、YMG(♂YM×♀G)5 個雜交組合,其中,固始雞A 系由固始雞與矮小型黃麻RQ 系及快大雞雜交選育而成,具有矮小、體重增重快等特點;固始雞G 系是固始雞原種,以固始雞純系為基礎進行選育而得,在提高飼料轉化率、均勻度、性成熟、體尺性狀等方面有優(yōu)勢;固始雞M 系是慢羽系,體型修長,性成熟早;Y 系具有瘦肉多、皮下脂肪少、肉質鮮美、性成熟早等特點;H 系是河南農業(yè)大學培育的含蘆花基因的高產蛋雞系[6]。
1.2 飼養(yǎng)管理 選取各個配套組合健康初雛400~500 只(公、母各半)進行立體三層籠養(yǎng)。飼喂17 周,在此期間5 組配套組合采取分階段飼喂的方式,自由采食和飲水,并進行常規(guī)免疫。
1.3 指標測定及方法
1.3.1 體重和體尺測定 稱量并記錄試驗雞的初生重,第2 周對試驗雞進行一次體重測定,之后每3 周測一次體重。在第17 周時對試驗雞的體尺發(fā)育情況進行測定,從每個配套組合中隨機抽取公、母各5 只,測量體斜長、龍骨長、脛圍、脛長、胸寬、胸深、胸角,各項指標測量參照《家禽生產學》[7]進行。
1.3.2 屠宰性能和肉品質測定 飼養(yǎng)到17 周齡,從每個配套組合中隨機抽取公、母雞各5 只進行屠宰,測定屠宰性能和肉品質。宰殺之前12 h 禁止飲食,正常飲水。屠宰性能指標包括屠宰率、半凈膛率、全凈膛率、胸肌率、腿肌率以及活重;肉品質指標包括pH、肌間脂肪寬、腿肌和胸肌的剪切力及滴水損失,具體測量參照《家禽生產性能名稱術語和度量統計方法》[8]進行。
1.4 統計分析 數據采用SPSS22.0 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采用Duncan 多重比較進行差異顯著性檢驗,結果以平均值±標準誤差表示,以P<0.05 作為差異顯著性判斷標準,P<0.01 作為差異極顯著性判斷標準。
2.1 不同配套組的平均體重結果分析 由表1 可知,第8 周E1H2 的母雞體重顯著高于其他各組;第10 周E1H2 母雞體重顯著高于YMG、H2MG,但與YGA、H2 新楊黑差異不顯著;第14 周E1H2 與H2MG 差異不顯著,但顯著高于其他3 組。飼養(yǎng)至17 周齡時,E1H2的公雞體重顯著高于其他各組,母雞體重中H2MG 組處于最高水平。
表1 各品系各周公、母雞體重結果分析 g
2.2 不同配套組體尺性狀結果分析 由表2 可知,各組的體斜長、脛圍、脛長差異不顯著;E1H2 的龍骨長顯著高于其他組;H2 新楊黑的胸寬顯著高于E1H2、H2MG,但與另外2 組差異不顯著;YMG 胸深顯著高于E1H2,但與其他組差異不顯著;H2 新楊黑的胸角顯著高于YMG、H2MG,但與另外2 組差異不顯著。
表2 各個配套組體尺性狀結果分析
2.3 不同配套組屠宰性能結果分析 由表3 可知,H2新楊黑的屠宰率顯著高于YMG,但與其他組差異不顯著;H2 新楊黑的半凈膛率顯著高于H2MG,但與其他組差異不顯著;全凈膛率各組差異不顯著;YMG 的胸肌率顯著高于YGA 組,但與其他組差異不顯著;各組的腿肌率和活重差異不顯著。
表3 各個配套組屠宰性能結果分析
2.4 不同配套組肉品質結果分析 由表4 可知,pH 和腿肌剪切力各組差異不顯著;YMG 組的肌間脂肪寬與H2 新楊黑組差異不顯著,但顯著高于其他組;YMG 組的胸肌剪切力顯著低于E1H2 組,但與其他配套組差異不顯著;H2 新楊黑組的胸肌滴水損失顯著低于YMG 組、H2MG 組,但與E1H2 組、YGA 組差異不顯著;H2 新楊黑組的腿肌滴水損失顯著低于H2MG 組,但與其他組差異不顯著。
表4 各個配套組肉品質結果分析
對于肉用家禽,體重始終是主要的育種目標,它是衡量家禽生長性能的重要指標[9-10]。本研究結果顯示,第8 周E1H2 的母雞體重顯著高于其他各組;第10 周E1H2 母雞體重顯著高于YMG、H2MG,但與YGA、H2 新楊黑差異不顯著;第14 周E1H2 與H2MG 差異不顯著,但顯著高于其他3 組。飼養(yǎng)至17 周齡時,E1H2 的公雞體重顯著高于其他各組,但母雞體重中H2MG 組處于最高水平。由此可見,E1H2 在生產性能方面更具優(yōu)勢。
體尺是反映家禽機體生長發(fā)育的重要表觀性狀,與經濟性狀密切相關[11]。本實驗中各組的體斜長差異不顯著;H2MG 的龍骨長顯著高于其他組;各組的脛圍、脛長差異不顯著;H2 新楊黑的胸寬顯著高于E1H2、H2MG,但是與另外2 組差異不顯著;YMG 胸深顯著高于E1H2,但與其他組差異不顯著;H2 新楊黑的胸角顯著高于YGA、H2MG,但與另外2 組差異不顯著。由以上分析可知,H2 新楊黑的體尺性狀較好于其他組,表明通過品系雜交可顯著提高固始雞的生長性能,因此,雜交是改良固始雞體尺性狀的有效途徑。
屠宰率和全凈膛率是評判家禽屠宰性能的主要指標,一般情況下優(yōu)質雞屠宰率大于80%,全凈膛率大于60% 是產肉性能良好的標志[12]。本實驗5 個雜交組合中屠宰率最低的為YMG 組,大于80%,全凈膛率最低的為E1H2 組,大于60%,表明該實驗5 個雜交組合均達到優(yōu)質雞標準。其中H2 新楊黑的屠宰率和半凈膛率均最高,表現出良好的產肉性能,但是各個配套組的全凈膛率沒有顯著差異。胸肌和腿肌是最主要的用食部分,胸肌是肉雞肌肉中價值最大的一部分,腿肌率則是衡評判家禽瘦肉性能的重要指標[13-14]。本研究中,YMG 的胸肌率顯著高于YGA,但與H2 新楊黑以及其他組差異不顯著;各組的腿肌率和活重也沒有顯著差異。綜合分析可知,H2 新楊黑的屠宰性能好于其他組。
pH 和剪切力是衡量肉品質的重要指標,pH 越低,肉品質越好,剪切力越低,肉嫩度就越高,肉品質就越好[15]。本實驗中,各組的pH 和腿肌剪切力差異不顯著,但YMG 的胸肌剪切力顯著低于E1H2,但與其他組差異不顯著;YMG 肌間脂肪寬顯著高于其他各組,但與H2 新楊黑差異不顯著。滴水損失也是一項重要的肉品質性狀指標,反映肌肉保持原有水分的能力,滴水損失越小,表明肌肉的系水能力越好,肉品質越好[16]。本研究中,H2 新楊黑的胸肌滴水損失顯著低于YMG 組、H2MG,但與E1H2、YGA 差異不顯著;H2 新楊黑的腿肌滴水損失顯著低于H2MG 組,但與其他組差異不顯著。本研究結果表明,不同品系雜交組合肉品質以H2 新楊黑最為理想。
通過固始雞不同雜交組合性能測定發(fā)現,E1H2 組能夠顯著提高生長性能,H2 新楊黑組具有良好的屠宰性能及肉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