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廣元
摘 要:想象是人腦對已有表象進行加工改造而創(chuàng)造新形象的過程,它可以激發(fā)人們大膽探索,鼓勵人們勇于創(chuàng)造。文章主要從語文教學的角度,結合課堂教學實際,從四個方面論述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的方法。語文作為各學科中的基礎學科,在培養(yǎng)學生想象能力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教師可利用語文教學,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地對學生的想象力進行全面的、深層次的訓練和培養(yǎng)。
關鍵詞:語文教學;想象力;培養(yǎng)
想象是以記憶中的表象為基礎,對于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它的具體形象。因此,想象的水平是以一個人所具有的表象的數(shù)量和質(zhì)量的情況為轉(zhuǎn)移的。表象越貧乏,其想象越狹窄、膚淺;表象越豐富,其想象越開闊、深刻。因此,要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必須使學生頭腦中有可供“加工改造”的表象。在語文教學中,要求學生認識、理解課文反映的想象世界,領會文章中的聯(lián)想和想象,并激活學生的想象力。筆者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有以下實踐:
一、拓展學生知識,豐富學生想象力
(一)充分利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增強學生的想象力
素質(zhì)教育、創(chuàng)新教育等適應時代精神的教育思想的確立,必然要有一些與之相適應的教育手段。在目前眾多教育教學手段中,以多媒體為代表的現(xiàn)代化教育手段當屬教育的前沿科技手段,教師在課堂中有效地利用多媒體教學,不但能借助媒體更好地完成教學內(nèi)容,而且使用多媒體本身,就是教師教學過程的創(chuàng)新體現(xiàn),對學生有言傳身教的影響。因此,我們要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盡可能多地運用視聽、音像等多媒體輔助教學,使課堂真正成為師生各種知識積累、釋放、組合、撞擊的舞臺。
如筆者在教學《看云識天氣》時,配以掛圖幫助學生認識云的種類、形狀;教學《望天門山》,借助幻燈投影圖像,讓學生真切感受到“天門中斷楚江開”的雄偉景象和“孤帆一片日邊來”的壯麗景色。值得注意的是,多媒體等現(xiàn)代化教育手段的運用,在直觀化、形象化方面,它所營造的由形象、色彩、聲音等構成的綜合氛圍,能使學生身臨其境,可以大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增強學生的想象力。
(二)重視課內(nèi)外材料的聯(lián)系組合,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
在語文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教材,通過多種途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體味、觀察、比較,以幫助學生儲備豐富的表象,給學生留下深刻而完整的印象。如學了“碧水東流至此回”“春來江水綠如藍”“黃河流水鳴濺濺”“桃花流水鱖魚肥”等詩句后,筆者要求學生進行比較閱讀,領會詩人借助流水表達出不同的感情。通過比較閱讀,學生意識到,正是由于詩人對水有了整體、充分的認識,才能從大小、冷暖、顏色、氣勢、速度等方面來塑造文學形象,表達不同的感情,使學生的想象力得到很好的發(fā)揮。
二、訓練學生聽讀能力,邊聽邊想象
文學是形象思維的結晶,文字之妙,妙在“意會”。正是這種“意會”也就成了激發(fā)學生想象力的一種手段?!奥牎笔侨藗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學生唯有通過“聽”方能逐步培養(yǎng)捕捉信息、篩選信息、儲存信息的能力。教學中可選擇一些散文、詩歌、文言文等,讓學生多“聽”。時間安排上,可在導入新課后即讓學生“聽”,使學生對課文有一個整體感覺?;蛟谑谡n結束時再讓學生“聽”,讓學生陶醉在語言美的韻律之中,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奥牎蹦軓浹a閱讀的不足,使語言更形象化,還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想象能力。如學習劉禹錫的《陋室銘》,用一段低沉幽雅的古箏配上朗讀,這時可及時啟發(fā)學生在美妙的聽讀聲中去想象山間那幽靜古樸的陋室,陋室內(nèi)高雅之士的活動。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對文章內(nèi)容進行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
三、訓練學生語言,增強學生想象力
學生的想象活動是在語言的調(diào)節(jié)下進行的,在語文教學中,要著力訓練學生語言,以增強學生的想象力。
(一)運用優(yōu)美的語言感染、熏陶學生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品味語言,準確體會遣詞造句的表現(xiàn)力量,使學生在優(yōu)美的語言感染下,精神得到熏陶。如“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一句,可引導學生對“偷偷、鉆、嫩嫩的、綠綠的”等細加咀嚼、推敲,讓學生意識到生動而傳神的語言的精妙之處。
(二)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提升學生的想象力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對學生進行用語言描述想象內(nèi)容的訓練。教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時,筆者讓學生結合中國古老的神話傳說,想象“美麗的街市”中牛郎和織女是怎樣生活的?學習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裝》時,筆者讓學生想象“若皇帝沒聽到小孩的話或沒人說真話的情景”,以及“皇帝回宮后的情景”等等,并且要求學生根據(jù)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流暢地、準確地表達出來,給學生提供想象的空間,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了學習的效率。通過再造想象,學生不但鍛煉了想象能力,而且由于語言的調(diào)節(jié)而提高了想象的水平。
(三)在說話訓練中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
在語文教學中穿插說話訓練,為此教師應為學生創(chuàng)設更多的說話環(huán)境,引導學生自覺地在這些活動中發(fā)揮自我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以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如在學完《我的叔叔于勒》后,可以要求學生想象:如果菲利普夫婦在船上發(fā)現(xiàn)一位百萬富翁像于勒,他們的表情將如何?他們會有怎樣的語言和行動?這樣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也培養(yǎng)和發(fā)展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的創(chuàng)造性。
四、學生自讀課文,在創(chuàng)設情景中提升想象力
課文是文質(zhì)兼美的典范文,為學生理解域的擴展提供了廣闊的天地。海明威曾說:“作者想寫的東西心里有數(shù),那么他可以省略他知道的東西。讀者呢?只要作者寫得真實,會強烈地感受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經(jīng)寫出來似的。冰山在海里移動很莊嚴宏偉,這是因為它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边@就是著名的冰山原則。學生不僅要認識“露在水面”的八分之一,更重要的是了解沒有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七,而要了解它,就可以讓學生在默讀、精讀、反復讀的過程中通過想象去領會作者的意境和表達的主旨。如學習朱自清的《春》,可讓學生在默讀背誦大段優(yōu)美文段,閉眼領略那大地回春、萬物復蘇、生機勃發(fā)、草木花卉爭榮的景象,在想象中隨作者一起穿梭在香氣四溢、蜜蜂紛飛的花叢中,去聆聽鳥兒那動人的音律。
五、訓練學生寫作,激發(fā)學生想象力
想象是一種嚴格的構思過程,受思維活動的控制、調(diào)節(jié)、支配,與敏銳的觀察力密不可分。因此,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可從訓練學生寫作入手,進而分析,再進行想象。如詩歌教學中,由于詩歌局限于篇幅,往往是點到為止,不能展開而留下空白,即所謂“言有盡而意無窮”,體會這“意無窮”,必須引導學生進行合理想象,加以補充。如杜甫的《石壕吏》,寫到“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就結束了,詩人并沒有寫出老嫗、老翁的結局。這時可引導學生想象老翁可能產(chǎn)生的言行和思想活動,進行續(xù)寫,也可對敘事詩進行全文改寫,寫盡老翁的辛酸、悲苦。小說有時也會留下耐人尋味的結局,如《我的叔叔于勒》中,我們一家旅游回來時換乘了船,為什么?于勒究竟回來了沒有?這時可引導學生想象于勒回來后的情景,想象一下菲利普夫婦見到于勒時的神態(tài)和言行,通過續(xù)寫,進一步揭露資本主義社會中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系。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抓住時機啟發(fā)學生想象,不失時機創(chuàng)設情境,提供聯(lián)想線索,這不僅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所學文章的內(nèi)容及其表現(xiàn)方法,而且能夠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品質(zhì)和較強的創(chuàng)造能力。
參考文獻
[1]蘇立康.中學語文教學研究[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3.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周慶元.中學語文教育心理研究[M].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4]韋志成.語文教學情境論[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