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燕芳 張萬新
摘要:嘗試用融入日常工作情境的校本研修活動,將堅定的實踐、深沉的反思與扎實的教研緊密結合,來喚醒和點燃教師參與專業(yè)成長的激情,引導教師轉(zhuǎn)變教育觀念、苦練內(nèi)功,促進教師素質(zhì)提升、專業(yè)發(fā)展。其有效提升了每一位教師的素質(zhì)和學校的教學品質(zhì),促進了教育內(nèi)涵發(fā)展,真正實現(xiàn)優(yōu)質(zhì)教育。
關鍵詞:校本研修活動 教師成長 內(nèi)涵發(fā)展
高素質(zhì)的教師隊伍是學校發(fā)展、學生成長最為重要的基礎和資源,是推動學校內(nèi)涵發(fā)展的保障??稍趯W校工作中我們依然不難看到單一、枯燥的老、舊教育方式,常能聽見諸如學生難教、家長不管、工作難做的教師抱怨的聲音,依舊存在部分教師知識結構不全和經(jīng)驗不足等問題。最讓人焦心的是不少教師缺乏學習意識、研究反思習慣和對職業(yè)的追求。如何引導教師轉(zhuǎn)變教育觀念、苦練內(nèi)功、提高綜合素質(zhì),適應現(xiàn)代學校發(fā)展的需要呢?我校嘗試用豐富的校本研修活動來喚醒、點燃教師自我成長的激情,促進教師素質(zhì)提升、專業(yè)成長,提升其職業(yè)幸福感。以下談談我們的思考和實踐。
一、“每日一句”學“為師”
優(yōu)秀教師的專業(yè)成長一定是從思想成長開始的?!坝惺裁礃拥慕逃^念,就有什么樣的教育活動。”確立正確的教育觀和人才觀,由關注知識向關注學生健康成長轉(zhuǎn)變體現(xiàn)教師成長的重要內(nèi)容。為此,學校開展了“每日一句”活動。教師每天輪流挑選一句古今中外教育大家的名言警句,或寓意深刻的哲語妙句,用心板書在學校進門處的黑板上。每天早晨和中午,當老師們邁進大門,他們駐足欣賞,用心品味,默默沉思,仿佛在與智者交流對話,常會有醍醐灌頂之嘆,抑或若有所思之悟。一句句古今中外大家的教育智慧語錄像一顆顆火種在教師心里慢慢積攢匯聚成強大的正能量,成為照亮教師實踐前行的思想之燈,不斷豐盈著教師們的教育思想和人文精神,使他們漸漸堅信,只有不斷學習豐富自己,才能真正成為“學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導師和道德的引路人”。
二、由“閱讀”走向廣博
如何將教師們的興趣慢慢引向閱讀,培養(yǎng)起閱讀興趣和習慣?學校想方設法搭建起平臺。每周三的政治學習結束后用二十分鐘開展抽簽“沙龍”活動,按照預定的程序抽簽確定交流讀書感受人選,被抽到的教師說說自己近期讀了什么書、書中講了什么內(nèi)容、有什么吸引人之處等。長期堅持,由開始的“被讀書”,到漸漸培養(yǎng)起閱讀習慣,教師們能夠理解這種被“逼”成長的真關愛。我校還堅持開展“一月一主題”教師讀書沙龍活動——美文誦讀。老師們展示、交流、欣賞和朗讀美文,感受高雅、美好的讀書生活,將真情融入閱讀生活中。更多時候,大家人手一書圍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語,聊聊與書的故事,談談讀書的感悟與思考,沉浸書香中,咀嚼書味,品味書情。精心營造的濃郁讀書氛圍,極力倡導的讀書風氣,激起教師讀書興趣,充實了其空閑時光,豐富了教師的學校生活。走進教師辦公室,在房間里隨處都可以見到書籍,隨時都可以看到老師在讀書。隨時隨處都有愛書、看書、讀書的氛圍,老師們自然會養(yǎng)成閱讀習慣,享受閱讀的樂趣。
三、“脫口秀”,秀出來的能力
通過傾聽與表達幫助教師從狹隘走向廣闊,擴展教師的視域,鍛煉教師的口才和演說等能力,提高教師自信心,這些都是開展“脫口秀”活動的初衷。活動于每周三教師政治學習會前進行,每期有三四位教師組織策劃,安排一位主持人,大家圍繞一個主題,或說說奇人、軼事、新聞,或談談音樂、體育、電影,或話話家事、校事、國事,或講講流行、搭配、美食,或談談自己、家人、朋友……老師們說的“那些事”“那些人”或新奇有趣;或看似平淡,卻質(zhì)樸感人。有生活感言,有人生體悟,有態(tài)度觀點……常常引發(fā)傾聽者的思考和共鳴。有位老師說:“有了‘脫口秀就有了一個傾聽與表達的平臺,一扇拓寬視野和開闊胸襟的大門,一所舒展和凝聚的家園……”是的,“脫口秀”就是鍛煉教師成長的小舞臺,人人參與其中,在傾聽與表達中增長了學問,鍛煉了能力。
四、寫“博”,學反思
教師的專業(yè)成長過程離不開積極、有效的反思過程,因此,“博客群”應運而生。為引導教師“寫博、讀博、回博”,學校組織校內(nèi)45歲以下的教師加入廬陽教育“博客群”中,制定了具體的博客寫作規(guī)定,要求教師每兩周至少寫一篇博文,每個月學校都會做統(tǒng)計和公示,每學期開展一次“博客之星”評比,慢慢引導教師走上邊教、邊思、邊研、邊寫、邊賞的專業(yè)成長之路。僅一年多時間,老師們在“博客群”中發(fā)表博文一千多篇,記錄下一路走來的點點印跡,有教學中的收獲與思考,有生活中的故事與感悟,有師生間的溫情與碰撞,有閱讀中的迷醉與頓悟……那縷縷清香,那片片春色,那份份感動,那一串串鮮活的故事,那一篇篇質(zhì)樸溫暖的文字,記錄的是心靈的對白,迸射的是思想的火花、智慧的光芒……老師們一致認為,是“博客群”讓他們學著駐足停留,學著回望深思,寫博集聚著教育的能量。
五、“細胞式研評課”,練出來的教科研本領
如何提高教師教學研究的興趣,提升教師團隊的教學研究能力?深入思考之后,學校決定建立新的校本教研模式,使用“細胞式研評課”的教研活動方式,開展團隊合作教研,教研水平整體得到提升。每周一節(jié)課題研究課,每位實驗老師都會帶著一個問題或一個任務走進課堂,通過收集數(shù)據(jù),記錄課堂實際情況,分析課堂中出現(xiàn)的問題,提出改進建議。在評議課時,老師們交流收集的數(shù)據(jù)和課堂觀察情況,用事實說話,作定量和定性結合評析。也可以從教學目標的達成、教學重難點的解決、學科教學的把握、學生學習效果等情況進行評價,最后組長再對整個研評課活動做總結,提出課題組進一步研究的問題。到位的觀察,透徹的分析,用詞準確的表達,簡練的語言評議,這些“細胞式研評課”要求教師不斷地去學習教育理念和教育資訊。可喜的是,用“細胞式研評課”方式開展教研活動后,教師教科研的意識漸濃,問題意識更強,在反思、研究、解決一個個問題的同時,往往又會有新的問題與思考,漸漸地,養(yǎng)成了勤于研究的好習慣。
融入日常工作情境的校本研修活動,將堅定的實踐、深沉的反思與扎實的教研緊密結合,提升了教師隊伍素質(zhì),提高了學校教學品質(zhì),提升了教育內(nèi)涵的發(fā)展水平,為優(yōu)質(zhì)教育打下扎實基礎。
責任編輯:唐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