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蓉,胡崢,高志超,魏筱,劉裴,馬榮靜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是冠心病危重類型,冠狀動脈急性閉塞是其主要病理特征[1]。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再灌注治療是挽救STEMI患者缺血心肌、恢復心肌灌注的首選治療方式,但受梗死冠狀動脈遠端微循環(huán)障礙、再灌注損傷等因素的影響,PCI后院內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時有發(fā)生[2]。因此,MACE的早期篩查及預防是臨床重點。網膜素是一種特異性表達于網膜脂肪組織的細胞因子,循環(huán)血中主要成分為網膜素-1,其可通過促進葡萄糖轉運而提高機體胰島素敏感性,進而引起糖類、脂質代謝紊亂[3]。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與機體脂質代謝紊亂密切相關,據此推測網膜素-1可能參與了冠狀動脈病變的發(fā)生發(fā)展,但相關研究鮮有報道。鑒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血清網膜素-1對STEMI患者PCI后發(fā)生院內MACE的預測價值,以期為改善患者預后提供幫助。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于河北醫(yī)科大學第二醫(yī)院行PCI的STEMI患者180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首次診斷的STEMI,符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4]中的STEMI診斷標準;(2)發(fā)病時間<12 h;(3)既往無慢性心肌梗死病史。排除標準:(1)有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史;(2)入院前接受溶栓治療;(3)合并心臟瓣膜病、心肌病、心力衰竭等其他類型心臟??;(4)合并嚴重的肝腎功能不全、惡性腫瘤、血液系統(tǒng)疾病、免疫系統(tǒng)疾病。本研究已經獲得河北醫(yī)科大學第二醫(yī)院倫理委員會的審批,入組患者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患者入院當日予以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300 mg)、肝素(100 μg/kg)治療,后經橈動脈路徑行冠狀動脈造影,確定梗死冠狀動脈,后參照血管和支架直徑1∶1.1的比例選取并置入支架,術后應用心肌梗死溶栓試驗(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分級標準[5]評估冠狀動脈血流分級。次日給予雙聯(lián)抗血小板治療(阿司匹林100 mg+氯吡格雷75 mg),并配合他汀類藥物、硝酸酯類藥物、抗凝藥物、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以及β-受體阻滯劑進行治療。
1.3 觀察指標
1.3.1 一般資料 統(tǒng)計患者臨床資料,包括性別、年齡、體質指數(body mass index,BMI)、吸煙史、飲酒史、高血壓病史、糖尿病病史、高脂血癥病史、入院時心率、入院時收縮壓、入院時舒張壓、冠狀動脈病變類型、支架置入數目、術后TIMI分級。
1.3.2 血清網膜素-1及其他生化指標 所有患者于術前采集清晨空腹靜脈血10 ml,室溫靜置0.5 h,3 000 r/min離心10 min(離心半徑9.5 cm),取上清液置于-60 ℃冷藏器中備用。(1)嚴格按照檢測試劑盒操作說明,使用雙抗體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檢測血清網膜素-1、超敏C反應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網膜素-1檢測試劑盒購于上海酶聯(lián)生物科技有限公司,hs-CRP檢測試劑盒購于上海榮盛生物藥業(yè)有限公司。(2)使用AU58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貝克曼)檢測心肌肌鈣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腦鈉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
1.3.3 院內MACE評估 院內MACE定義為: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再次急性心肌梗死及靶血管再次血運重建、心力衰竭、心源性死亡。根據患者PCI后是否發(fā)生院內MACE將其分為MACE組〔51例(包括心力衰竭20例、再次急性心肌梗死及靶血管再次血運重建15例、非致死性心肌梗死11例、心源性死亡5例),占28.3%〕和非MACE組(129例,占71.7%)。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使用SPSS 23.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符合正態(tài)分布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相對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STEMI患者PCI后發(fā)生院內MACE的影響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繪制受試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線以評估血清網膜素-1對STEMI患者PCI后發(fā)生院內MACE的預測價值。雙側檢驗水準α=0.05。
2.1 STEMI患者PCI后發(fā)生院內MACE的單因素分析 兩組患者性別、BMI、入院時心率、入院時收縮壓、入院時舒張壓、cTnI、BNP、TG、TC、LDL、HDL及有吸煙史、飲酒史、高血壓病史、糖尿病病史、高脂血癥病史者所占比例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MACE組患者年齡、冠狀動脈病變類型為多支病變者所占比例、hs-CRP、CK-MB高于非MACE組,支架置入數目多于非MACE組,術后TIMI分級、血清網膜素-1低于非MACE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STEMI患者PCI后發(fā)生院內MACE的單因素分析Table 1 Univariate analysis of in-hospital MACE after PCI in STEMI patients
2.2 STEMI患者PCI后發(fā)生院內MACE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以STEMI患者PCI后是否發(fā)生院內MACE作為因變量(賦值:是=1,否=0),以年齡(賦值:實測值)、冠狀動脈病變類型(賦值:多支病變=1,單支病變=0)、支架置入數目(賦值:實測值)、術后TIMI分級(賦值:實測值)、血清網膜素-1(賦值:實測值)、hs-CRP(賦值:實測值)、CK-MB(賦值:實測值)為自變量,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進入法),結果顯示,年齡、支架置入數目、術后TIMI分級、血清網膜素-1是STEMI患者PCI后發(fā)生院內MACE的影響因素(P<0.05),見表2。
2.3 血清網膜素-1對STEMI患者PCI后發(fā)生院內MACE的預測價值 血清網膜素-1預測STEMI患者PCI后發(fā)生院內MACE的ROC曲線下面積為0.839〔95%CI(0.733,0.905),P<0.001〕,最佳截斷值為39.21 μg/L,靈敏度和特異度分別為79.87%、76.32%,約登指數為0.562,見圖1。
圖1 血清網膜素-1預測STEMI患者PCI后發(fā)生院內MACE的ROC曲線Figure 1 ROC curve of serum omentin-1 for predicting in-hospital MACE after PCI in STEMI patients
PCI是STEMI患者發(fā)病12 h內的最佳治療方式,其可有效再通梗死冠狀動脈,使缺血心肌重獲血流灌注,進而減輕心肌缺血缺氧損傷,但PCI后STEMI的危險因素依然存在,院內不良心腦血管事件發(fā)生風險仍較高[6]。有報道顯示,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PCI后短期內MACE發(fā)生率可達20%左右,這與本研究中MACE的發(fā)生率(28.3%)相近[7]。近年來,PCI后MACE的發(fā)生逐漸被臨床重視,有效、準確地識別MACE高危人群成為研究重點。目前,臨床應用較多的評估患者病情進展的指標包括TIMI分級、hs-CRP、CK-MB等,但此類指標特異度較差,且較為滯后[8]。因此,STEMI患者PCI后院內MACE的預測評估仍處于探索階段。
目前,關于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PCI后發(fā)生MACE的眾多研究證實,MACE的發(fā)生與患者合并疾病、心肌梗死程度及PCI療效密切相關[9-10]。本研究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MACE組患者年齡、冠狀動脈病變類型為多支病變者所占比例、hs-CRP、CK-MB高于非MACE組,支架置入數目多于非MACE組,術后TIMI分級低于非MACE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年齡、支架置入數目、術后TIMI分級是STEMI患者PCI后發(fā)生院內MACE的影響因素;與既往研究結果[9-10]相似。高齡是心血管疾病公認的獨立危險因素,此類患者治療依從性差,且各器官功能退化嚴重,機體受疾病本身及PCI的影響較大,術后MACE的發(fā)生風險也較高[11]。支架置入數目越多,冠狀動脈病變程度及范圍越廣,而術后TIMI分級越低,預示著PCI效果越差,梗死冠狀動脈血流灌注不足,這均會導致患者術后MACE的發(fā)生風險極大提升,臨床中應據此制定相應措施來改善患者預后,但由于此類指標缺乏特異性,應用價值有限。
炎性反應激活是心腦血管疾病發(fā)生發(fā)展的重要病理變化,與炎性細胞的激活浸潤、炎性因子的釋放與血栓形成、斑塊破裂、心肌細胞損傷、血管內皮細胞損傷及支架植入后再灌注損傷等過程密切相關[12-13]。網膜素-1是機體脂肪組織細胞分泌的一種脂肪細胞因子,其具有多種生理功能,包括調節(jié)糖脂代謝、通過各種信號通路抑制炎性因子的釋放而減輕炎性反應,還可以介導血管內皮功能來調節(jié)血管鈣化等過程[14-15]。STEMI的發(fā)生發(fā)展及PCI后MACE的發(fā)生與炎性反應、糖脂代謝異常及鈣磷代謝異常密切相關,網膜素-1亦可能參與其中。有研究顯示,網膜素-1具有胰島增敏作用,而胰島素抵抗可導致血管內皮細胞功能紊亂,血管舒張功能減退,進而導致動脈粥樣硬化,故網膜素-1可通過抑制機體胰島素抵抗而抑制冠狀動脈病變進展[16]。網膜素-1亦是一種新型抗炎因子,其可通過抑制白介素6、腫瘤壞死因子α的分泌而抑制動脈粥樣硬化[17],還可通過促進一氧化氮的產生,進而抑制環(huán)氧合酶2的產生并發(fā)揮抗炎作用[18]。還有研究顯示,網膜素-1可促進一氧化氮合成,進而舒張血管,還可通過核因子к B(nuclear factor-kappa B,NF-кB)受體活化因子途徑而減輕動脈鈣化[19-20]。上述研究均說明網膜素-1與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密切相關,但具體量化關系并不清楚。本研究結果顯示,MACE組患者血清網膜素-1低于非MACE組,且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血清網膜素-1是STEMI患者PCI后發(fā)生院內MACE的影響因素,即血清網膜素-1越低,患者PCI后院內MACE的發(fā)生風險越高。本研究不僅對既往研究結果[12-18]進行了證實,且具體量化了網膜素-1與PCI后院內MACE的關系,臨床指導意義重大。此外,本研究進一步分析顯示,血清網膜素-1預測STEMI患者PCI后發(fā)生院內MACE的ROC曲線下面積為0.839〔95%CI(0.733,0.905),P<0.001〕,最佳截斷值為39.21 μg/L,靈敏度和特異度分別為79.87%、76.32%,約登指數為0.562,這進一步證實了網膜素-1與MACE的發(fā)生密切相關。根據既往研究結果[16-20]及本研究結果,筆者推測網膜素-1通過抗炎、調節(jié)血管紊亂、改善胰島素抵抗、抑制冠狀動脈鈣化等多方面抑制冠狀動脈病變,進而減少MACE的發(fā)生,而MACE組患者血清網膜素-1下降可能是其發(fā)揮生物學作用而出現(xiàn)消耗性下降所致。
綜上所述,血清網膜素-1降低(<39.21 μg/L)對STEMI患者PCI后院內MACE具有中等預測價值,可指導臨床制定有效措施以改善患者預后。但本研究為單中心研究,且樣本量較小,可能造成一定偏倚,未來應該設計多中心隨機對照研究來證實及補充本研究結果。
作者貢獻:楊蓉進行文章的構思與設計,撰寫論文,負責文章的質量控制及審校,對文章整體負責、監(jiān)督管理;胡崢進行研究的實施與可行性分析;劉裴進行數據收集;馬榮靜進行數據整理;高志超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英文的修訂;魏筱進行結果的分析與解釋、論文的修訂。
本文無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