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崇耀
摘要:在學生的學習生涯中,初中數學教學的意義重大,其中,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以及探究能力進行培育更是難以忽視的重點。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在課堂上要更加關注對學生創(chuàng)新探究能力的培育,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良好的推動力。本文主要研究了如今初中數學教學中面臨的困境與問題,并對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的方式進行了探索,期望可以助力有關初中數學教師的實際教育工作。
關鍵詞:初中數學;探究能力;培養(yǎng)
引言
培育學生的創(chuàng)新探究能力,可以為學生學習數學課程提供諸多助益,因此,教師在傳授數學課程期間,應當對上述能力的培養(yǎng)給予高度重視,采取科學有效的方式來落實教學計劃,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保證學生的創(chuàng)新探究能力可以獲得大幅優(yōu)化,為學生將來學習數學課程提供對應的支撐條件,確保數學教學能夠符合新時期初中數學課程教學要求。
一、當前初中數學教學面臨的不足問題
(一)不夠重視對學生創(chuàng)新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
總結與分析初中數學教學實際狀況可以得知,在現(xiàn)實進行教學期間,教師往往并未對學生創(chuàng)新探究能力的培育給予足夠的關注,致使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意識無法獲得有效優(yōu)化,學生在學習數學課程內容時應用的方法較為刻板,難以盡快解決其中面臨的問題,無法提升學生學習數學課程內容的效率。
(二)數學教學方法單調
初中數學教師在教授數學課程時,往往存在教學方式單調的問題,無法有效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難以提升數學教學質量。如果教師繼續(xù)沿用以往所使用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則難以與學生在數學學習方面的需要相符合,在新時期內,教師的數學教學工作效果無法達成相應的標準不利于培育學生的創(chuàng)新探究能力,會降低學生將來學習數學課程的主動意識以及質量。
二、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
(一)創(chuàng)設恰當的問題情境
教師想要在教學過程當中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就要充分提升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使其能夠充分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其對學習這件事情產生濃厚的興趣,并產生獨到的見解。初中學生當前所處的年齡階段,在自主性方面尚有欠缺,教師需要適當的在教學過程當中為學生設立一定的情境,幫助學生激發(fā)其探究課程內容與問題的主動性。當前,初中數學課本當中有諸多的應用型題目,教師可以適當的將其進行改寫,并引導學生對教師所設定的問題進行探討。例如,“已知一系列條件a,對a進行推測,并得出相應的結論”,也可以設立“將a的其中一個條件增加或者減少,并進行相應的推測,得出一些有可能的結論”這些類似的問題,并與實際生活相關聯(lián),讓學生對一些問題進行探究,并設定相應的情境,達到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探究能力的目標。
(二)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氛圍,關注學生思維過程
初中數學教師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探究能力時,主要是為了充分鍛煉學生學習數學的思維能力,使學生意識到自身在學習過程當中的主體地位,提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探究能力,使學生在遇到問題時可以獨立思考,并找出答案。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時,要對課堂氛圍有足夠的重視,使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能夠感到舒適、輕松。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要有一定的耐心和方法,不要過于快速的將答案告知學生,要為學生留出一定時間和空間,使其對問題進行相應的思考,引導學生自己針對自己所提出的問題開展一些探究活動,提升學生的自信心,鼓勵學生將自身的想法大膽的說出來。與此同時,教師要尊重學生想法的差異性,即使一些學生的想法并不正確,教師也不要嚴厲的給予其批評。教師要重視學生思維方式的變化,提升學生對問題的動手解決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當一部分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當中遇到困難時,教師要及時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幫助,不斷對學生進行啟迪。
(三)重視課堂實踐性教學,提高學生探究能動性
數學與生活之間有著不可分割的重要聯(lián)系,對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有著重要作用。教師在進行數學這門學科的教學工作時,要充分結合生活中的實踐案例,讓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當中了解到數學和人們生活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并提升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并使學生主動對數學知識進行分析和探討,并應用與實際問題的解決過程當中。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提高學生探究能力,并靈活運用數學知識。例如,學生在學習《角》這一章的數學知識時,可以將實際生活中的物體引入課堂,比如教室內的墻角,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測量教室內時鐘各個指針之間的夾角,并引入數學知識概念幫助學生進行理解。再如,初中數學教師講解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條件之后,可以在黑板上寫下這一問題:一所學校想要在學校內的空地上修建一座三角形的涼亭,并要求涼亭的形狀與附近的三角形灌叢林相似,二者之間的比例要求是4:1,涼亭的一邊要與校內的正方形花叢共邊,那么,該怎樣建造這一涼亭呢?此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分組探究與測量工作,并引導各組分別計算出相應的數值,提出合理方案。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對“相似三角形”知識概念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知識應用能力以及探究能力。
(四)結合實際生活開展教學工作,提高學生生活探究積極性
當前,數學這門學問在人們的生產生活當中有著較為普遍的應用,因此,數學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活動時要重視實踐的作用,讓學生將學過的數學知識應用于實踐當中。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時,要將所講的數學知識與現(xiàn)實相對照,使數學這門理性科目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加入感性的元素,幫助學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其中的概念。并靈活使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比如,當學習了《平行四邊形》這部分數學知識后,教師可以向學生進行提問:“大家觀察一下,我們的教室里,有哪些物品是平行四邊形?。俊庇纱丝梢钥闯鰜?,通過科學合理的方法來開展數學教學工作,可以使學生在對數學問題進行思考時脫離書本,從自己的實際經驗中尋找答案,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數學,再將數學應用于生活,并從中獲得樂趣。再比如,學習了“勾股定理”這一部分數學知識之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找出生活中存在的直角三角形,并利用勾股定理計算邊長,通過與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并主動進行探究,使學生能夠更好的理解數學知識,達到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探究能力的教學目標。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詳細分析當前初中數學課程教學開展實際狀況可以得知,如今教師并未對學生創(chuàng)新探究能力的提高缺乏重視,不利于學生未來的學習與發(fā)展。因此,教師要對此有充分的認知,采取合適的方法來引導學生探究數學課程與問題,達到提高學生探究能力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陳炳玉.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主動提問能力的途徑探尋[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1(26):37-39.
[2]彭貴榮.關注個性成長提升初中生的數學探究能力[J].名師在線,2021(24):42-43.
[3]陳平生.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對策分析[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1(23):2-3.
[4]張學梅.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J].遼寧教育,2021(17):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