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容,周冬梅,王麗文,趙 晨,盧玉文
結直腸癌是高齡患者最常見的因腸占位致機械性腸梗阻的病因之一,有報道顯示7%~29%的結直腸癌患者會以急性腸梗阻就診[1]。急性腸梗阻病因多、診斷難、病情發(fā)展快,尤其是高齡患者大多生理功能減弱,應激能力減退,若未得到及時有效治療,常危及生命。傳統(tǒng)解決方法以外科手術造口為主,創(chuàng)傷及痛苦大,同時分期手術可能增加腫瘤的擴散機會[2],影響生存。臨床上腸道支架功能越來越豐富,X線下引導腸鏡置入腸道支架能在患者清醒狀態(tài)下操作,在低麻醉風險的情況下迅速解除梗阻[3],作為一項新技術具有創(chuàng)傷小、患者易耐受的優(yōu)點。我院內鏡中心2020年為1例高齡腸梗阻患者在X線引導下經內鏡置入腸道支架獲得成功,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患者,男,81歲,既往有高血壓病史,2020年7月15日無明顯誘因下出現(xiàn)右下腹疼痛間斷性發(fā)作,偶有排氣排便,于7月19日至我院急診就診。查體:體溫36.5 ℃,脈搏82次/min,呼吸15次/min,血壓172/84 mmHg;腹部CT示:結腸明顯積氣擴張,糞石形成,直乙交界處腸壁略增厚,腸腔狹窄,伴腸周少許滲出及小淋巴結,結腸癌不排除,初步診斷為乙狀結腸占位和不全性腸梗阻,建議內鏡檢查。為進一步治療,于7月21日收治入我院普通外科,患者身高174 cm,體重61 kg,體質量指數(shù)(BMI) 20.1 kg/m2,白蛋白35.2 g/L,NRS2002營養(yǎng)風險篩查評分3分,存在營養(yǎng)風險,行血氣分析示,PO267.6 mmHg,氧合指數(shù)202.8 mmHg,提示呼吸功能減退,入科后停止進食并給予腸外營養(yǎng)、胃腸減壓、抗感染、吸氧等治療,于7月22日行X線引導下經內鏡腸道支架置入術。
1.2 操作方法①腸鏡經肛到達病灶遠心端,觀察病變性質,將帶有超滑導絲的乳頭切開刀沿活檢孔道置入腸道,利用切開刀注入造影劑,顯示病灶近心端、結腸狹窄段;②依據(jù)X線下的造影顯示和腸鏡位置,觀察狹窄段長度及位置,確定支架長度和類型,經乳頭切開刀置入斑馬導絲,退出乳頭切開刀;③經斑馬導絲送入腸支架,在X線透視和腸鏡直視下釋放支架,觀察梗阻通暢情況。
患者腸鏡下示腸道直乙交界處不全性梗阻,取檢并放置腸道支架進行擴張,解除梗阻,為后續(xù)治療提供幫助。腸道支架成功置入后見大量糞便流出,有效緩解梗阻,肛門排便、排氣通暢,無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術后病理示:直腸(環(huán)腔生長新生物),活檢組織:高-中分化腺癌。腸道支架置入術后2 d,患者恢復經口飲食,每日加服腸內營養(yǎng)粉(能全素)320 g予以營養(yǎng)支持,術后5 d出院。出院3周后腸道情況好轉再次入院行乙狀結腸癌根治術,術前血氣分析等相關檢查提示水電解質平衡恢復,全身功能改善,NRS2002營養(yǎng)風險篩查評分1分,無營養(yǎng)風險,患者白蛋白38.8 g/L,體質量指數(shù)(BMI) 21.3 kg/m2,一般狀態(tài)好,能耐受手術。8月19日行乙狀結腸癌根治術,術后一般情況良好,各項生命體征平穩(wěn),于9月23日出院。
3.1 術前護理
3.1.1 加強風險評估落實干預措施急性腸梗阻患者營養(yǎng)攝入不足,術前護士、手術醫(yī)師、麻醉醫(yī)師行三方核查,充分評估病情后選擇手術鎮(zhèn)靜方式,清醒狀態(tài)下進行手術,可避免在麻醉狀態(tài)下出現(xiàn)誤吸等不良反應[4],輔助實施相關干預措施,預防術中突發(fā)事件的發(fā)生。①人員配置:術中配合人員分工明確,臺上護士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等情況,臺下護士配合手術檢查,準備急救物品,另增加1名高年資麻醉醫(yī)師全程監(jiān)護,及時發(fā)現(xiàn)疾病的先兆癥狀,高效配合以預防術中意外的發(fā)生;②搶救設施配置:準備搶救車、氣管導管等物品,一旦出現(xiàn)緊急情況可立即進行氣管插管等搶救措施;③完善術前檢查:依據(jù)影像學檢查結果留置腹腔引流管,進行胃腸減壓;④術前按時用藥:遵醫(yī)囑術前15 min肌注山莨菪堿,哌替啶和地西泮,用以鎮(zhèn)靜、鎮(zhèn)痛和松弛平滑肌[5],提高患者術中配合度,高齡患者地西泮用量酌減;⑤術前預吸氧:有學者認為術前5 min給予患者鼻導管吸氧增加氧儲備,能降低術中低氧血癥等相關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6]。
3.1.2 調整腸道準備方案合理的腸道準備,可以減少術后腸道感染等并發(fā)癥,保證腸鏡定性診斷的準確性[7]。①延長緩瀉時間:該患者入科后立即停止進食并給予腸外營養(yǎng),加服緩瀉劑乳果糖口服溶液,3次/d;②術晨清潔灌腸:高齡患者無法耐受常規(guī)1000 mL的灌腸液[8],遵醫(yī)囑予以溫鹽水多次灌腸,每次溫鹽水量不超過100 mL,直至最后一次排出的灌腸液無糞渣或蓄積少許液體。為避免腹脹情況加重,灌腸過程中若前次灌腸液大部分未排出,及時停止灌腸。
3.1.3 個性化心理護理高齡腸梗阻患者機體功能減退,胃腸道蠕動功能基本消失,消化道內容物蓄積,易導致腹脹、便秘和疼痛等,從而產生抑郁、焦慮等負面情緒,給予個性化心理護理,可降低高齡患者對死亡的敏感性[9]。①形象化知識宣教:安排患者及家屬觀看腸道支架置入術操作演示視頻,更生動地了解手術目的及圍手術期注意事項,破除心理障礙,取得配合;②家庭支持:通過術前宣教,提高家屬對腸道支架置入的認識,鼓勵家屬積極與患者溝通,用其家鄉(xiāng)話引導患者真實地表達自身感受,減輕焦慮狀態(tài),營造積極樂觀的就診氛圍。
3.1.4 合理營養(yǎng)支持利用腸外營養(yǎng)支持,提高患者對支架置入術的耐受力,減少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10]。能量預測目標值依據(jù)經驗估算法[104.6 kJ(25 kcal)/(kg·d)],糖脂比為5∶5,熱氮比為100∶1計算[11],遵醫(yī)囑每日給予異甘草酸鎂注射液200 mg,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1000 mL,12種復合維生素注射劑1支,氯化鉀注射液3 g,丙氨酰谷氨酰胺針20 g,轉化糖注射劑500 mL等。
3.2.1 做好輻射防護X線下引導內鏡腸道支架置入術使得手術更安全、有效,但由于X線輻射能引起人體多部位損害,術中應做好醫(yī)護人員及患者的輻射防護。操作過程中使用鉛玻璃防護屏,醫(yī)護人員穿戴防護用品,包括鉛帽、鉛圍脖、鉛衣等,患者適當穿戴防護用品對非手術區(qū)域如甲狀腺、胸部等進行防護。醫(yī)護人員提高技術熟練程度,放射醫(yī)師盡量采用透視過程中保存圖像,減少X線曝光的時間和次數(shù)。
3.2.2 加強術中監(jiān)測嚴密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出現(xiàn)異常狀況,與手術醫(yī)師和麻醉醫(yī)師溝通,及時采取干預措施,將創(chuàng)傷風險降至最低?;颊咴诙喙δ苄碾姳O(jiān)護下進行手術,留置針建立靜脈通道,術中予以鈉鉀鎂鈣葡萄糖注射液500 mL,40滴/min,鼻導管低流量(3 L/min)吸氧,維持SpO2在95%以上,配備呼吸機、搶救車和吸引器等設備。
3.2.3 掌握配合要點護士對手術配合要點的熟練度以及醫(yī)護之間的默契度,可影響手術時間,進而影響手術的成功率。①順利通過狹窄部位:護士在準備腸鏡時應選擇直徑較細的腸鏡,插鏡時需仔細辨認狹窄部腸腔走向;②精確評估狹窄長度:術前影像學評價和術中造影劑顯影,明確梗阻近端和遠端;③選擇合適支架:根據(jù)患者實際情況選擇熟悉的種類和質量過硬的支架[12],長度要長于狹窄段3~4 cm,直徑要根據(jù)狹窄部位臨近腔道的大小選擇,避免支架對腸壁過度擠壓;④正確釋放支架:X線下動態(tài)透視,緩慢釋放,待支架要釋放結束時,再次X線透視確認位置,保證支架釋放精準到位。
3.3 術后護理
3.3.1 常規(guī)護理主要措施包括:①飲食:術后常規(guī)禁食,予以靜脈補液,24 h后如無嚴重并發(fā)癥且確定梗阻解除后,有計劃、有規(guī)律進食,少量多餐,循序漸進;②一般護理:指導患者臥床休息24 h,記錄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觀察患者的肛門排氣、排便情況,判斷梗阻是否解除;③用藥:遵醫(yī)囑使用抗生素2~3 d,預防感染。
3.3.2 并發(fā)癥的預防和處理X線下腸道支架置入術雖然已是一項治療腸梗阻安全有效的前沿方法,但仍存在一些潛在并發(fā)癥,包括腸穿孔、再阻塞、支架移位、滑脫及腸道出血等。患者腸壁炎癥水腫,支架壓迫癌腫周圍組織,術中腸鏡的過度充氣和反復牽拉、導絲反復暴力通過狹窄處、放置過程中手術器械與腸黏膜、局部腫瘤組織牽拉摩擦都會導致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應做好預防和護理。 ①腸穿孔:屬于嚴重并發(fā)癥,其發(fā)生率為4.5%[13],術后要密切觀察患者是否有腹痛、腹脹等穿孔的癥狀,一旦穿孔,需急診手術治療;②支架梗阻:一般發(fā)生于支架置入術后,其發(fā)生率為9%~10%[14],腫瘤再生造成的梗阻可在支架內再放入一個支架,以暫時解除梗阻,因高纖維飲食和便秘所致的梗阻可指導患者調整飲食結構;③支架移位、滑脫:與支架選擇失誤或放置支架后患者的后續(xù)治療有關,如化療后腫瘤縮小等,應在X線下透視了解局部情況,定期復查腸鏡;④出血:支架放置成功后須再次進鏡觀察,如出血明顯,需行鏡下止血,術后觀察患者是否排血便、黑便等,必要時做好手術準備。
高齡腸梗阻患者采用X線下腸道支架置入進行治療,既能迅速解除梗阻,又能在腸鏡下取檢,提供病理診斷結果,為制定擇期手術提供充足的準備。針對圍手術期間存在的風險,除做好常規(guī)護理工作之外,還應加強個性化護理,最大程度減少高齡患者的創(chuàng)傷和痛苦,為預后提供更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