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彩婷
摘要:《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中明確指出:“數學課程應致力于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yǎng)目標,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fā)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初中數學作業(yè)如何設計才能體現數學課程這一基本理念?為了實現數學課程這一基本理念,我們必須改變傳統的作業(yè)設計方式,進行作業(yè)設計的改革。其中實施初中數學作業(yè)分層設計是一種有效的方式,有利于貫徹這一基本理念?!白鳂I(yè)分層設計”是指教師在設計、布置作業(yè)(練習)時,根據不同學生數學學習的特點,按照不同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個性心理特征,設計出不同的、適合各類學生的作業(yè),從而幫助、促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效地完成作業(yè),通過不同層次的練習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
關鍵詞:初中數學;作業(yè);分層設計
一、初中數學作業(yè)分層的意義
1. 鞏固基礎知識
對于初中學生來說,初中數學的教學內容更多,難度也更大,通過課后練習的方式能夠有效促進學生對理論知識的鞏固。而分層的數學作業(yè)設計則能夠提高作業(yè)的針對性,使得不同學習情況的學生都能夠在其所掌握知識的基礎上開展練習活動,這樣才能夠滿足不同學生的數學學習需求,同時幫助每個學生鞏固基礎知識。數學學科的知識本就是多角度、多思維方面的,不同的學生在學習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思維方面都存在較大的差異,如果教師始終采取同一種練習模式則很難滿足所有學生的學習需求。甚至還會出現走彎路的現象,導致班級中的一些學生難以得到提升。
2. 開發(fā)學生思維
作業(yè)的分層設計能夠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對數學學習以及練習的需要,而學生自身能力的提升更加有利于學生思維方法的改善,這樣就能夠幫助學生取得較大的進步,進一步縮短不同層次學生之間的差距,同時也能夠創(chuàng)建和諧健康的教學環(huán)境,使得不同層次的學生能夠相互學習,共同進步。比如,當教師在進行有關三角形角度的題目練習時,教師可以從較為簡單的問題入手,先初步檢測學生對知識概念的理解程度,并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認知全等角、補角、余角等不同的概念。此時教師可以增加問題的難度,請學生判斷圖中的全等三角形數量。這樣的練習題目檢驗的就是學生對全等三角形概念以及判定條件的認知,對于那些基礎知識掌握不夠牢靠的學生來說,這樣的提問能夠幫助其鞏固理論知識。除去等腰三角形和角平分線這樣的判定條件,就可以將以上問題變?yōu)殚_放性的題目,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就能夠引導學生拓展其思維,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感受數學的嚴謹性與邏輯性。
二、分層教學下的初中數學作業(yè)分層設計與實踐策略
1. 根據學生情況,對學生以精準分層
由于學生的學習習慣,理解能力和認知水平都不相同所以教師要具體分析每位學生的特征,對學生進行精準分層。一般來講,可以依據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劃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的學生學習基礎差,對于教學內容理解能力差,屬于學習困難型類的學生。這時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將重點放在基礎內容的學習上。比如在對絕對值這一章節(jié)進行作業(yè)設計時,對這部分學生要加強對絕對值概念的梳理。第二個層次的學生,具備一定的學習基礎,但是由于自我認知的限制,常常沒有辦法突破自己,考試成績平平。例如:針對這類學生,教師布置的作業(yè)要具備一定的難度,可以是設置一些思考題,在絕對值作業(yè)設計中,可以結合數軸對這類學生出題,并且設置一定的獎勵,以激勵這類學生積極進行思考解決問題。第三個層次的學生基礎能力較好,學習認真,在課堂上有著顯著的積極性,課下也有積極思考的習慣,針對這類學生,教師在布置作業(yè)時,可以設置一些高難度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
2. 明確分層目標,對學生以靈活分層
傳統的數學作業(yè)布置采取一刀切的方式,使基礎差的學生感到學習吃力,基礎好的學生又感受不到作業(yè)的挑戰(zhàn)性,無法引導這類學生進行積極的思考。分層作業(yè)設計有利于針對學生不同的情況做出合理的安排,在對學生進行精準分層后,教師要明白分層的最終目的,分層不是規(guī)定學生的優(yōu)劣程度的標準,而是體現因材施教的教學要求,通過分層使學生能夠有效的完成學習任務,體驗獲取學習成果的樂趣,最終達到每個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另外,學生的層次水平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每個學生的心理和認知發(fā)展水平不一樣,一部分學生經過刻苦學習后,學習水平和成績得到顯著提升。因此,基礎部分的作業(yè)已經不適合這類學生,教師要及時的進行再次分層,保證學生能夠進行合理有效進行。
3. 依據課程要求,合理設置分層評價
分層作業(yè)的設置要以課程要求為標準,在學生完成作業(yè)后,教師應進行及時的評價,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要制定不同的評價標準,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學評價應以激勵為主。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應適當向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側重思維培養(yǎng),對于中等類的學生,教師積極強化學困生的競爭意識,始終保持良性的競爭狀態(tài)。比如:在對初中人教版正負數作業(yè)進行教學評價時,對于基礎較好的同學,可以對學生布置正負數的加減法練習并加以評價。對于基礎差的學生,只需要掌握基本的知識概念就可以,中等水平的學生需要設置更高的學習目標,引導學生認識到自身的差距,并激勵學生去追求更高的層次。分層評價要以學生的不同水平為依據,主要目的在于對學生產生激勵作用,促進學生發(fā)展。
4. 課堂內容評測
在布置作業(yè)的基礎上,還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作業(yè)結果,開展分類評測的方法,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評估。也就是說,針對不同層次的作業(yè),在評測時教師應當采用不同的評測方法,設定不同的評測標準。對于基礎比較差的第三組而言,應當采用最為寬松的評測方法,對于學生的要求設置在按時完成作業(yè),態(tài)度較為認真就可以,這樣就能夠保證作業(yè)和評測不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利于學生的學習。成績越好的學生,評測標準就應該越嚴格,不僅要要求質量,對完成作業(yè)的速度也要有一定的要求,在保證質量的同時,還能保證速度。
三、結論
綜上所述,基于分層教學下的作業(yè)設計,更應該關注作業(yè)的多樣性、科學性和互動性,要求教師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專業(yè)能力,設計出符合學生實際水平和教學目標的、有效的數學作業(y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分層教學模式的出現和運用,是關注學生個性差異化的產物,教師在備課、上課的過程中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以保證教學能夠適應不同層級學生的發(fā)展,但是不能忽視課后作業(yè)以及作業(yè)反饋信息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
[1] 趙亮.分層教學下的初中數學作業(yè)分層設計探討[D].2019.
[2] 詹巧明.初中數學作業(yè)的分層設計策略研究[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8,v.19;No.209,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