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金彬
一、參與整理,自主建構
師:這是我們學過的四種立體圖形,你能說出它們的名稱嗎?(課件展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錐)
師:我們習慣用這些字母表示它們的邊線,你能說出這些字母分別表示什么嗎?
師:課前大家已經根據自己的理解對這部分知識進行了整理(長方體、正方體從點、棱、面方面梳理,圓柱、圓錐從點、高、面方面梳理),請把你的成果在小組里交流,等會每組選派代表進行大組交流。
師:在整理的過程中,我們發(fā)現這些立體圖形的特征都可以從“點、線、面”三個方面進行研究。
賞析:課前讓學生先期梳理,適當溫習,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促成知識的有效建構;課中有意識地鼓勵學生開展小組討論與大組展示,有助于幫助學生取長補短,厘清知識間的相互關系。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之上,沈老師注重適時有效提升,在概括知識的同時,有效滲透方法指導。
二、有效思辨,自我反省
師:接下來我們來玩?zhèn)€游戲吧!老師這里有個袋子,袋子里裝了一些立體圖形,你能根據描述猜出摸到的是什么圖形嗎?
師:我摸到一個尖尖的頂點,不對,好像不是一個,它一共有8個頂點。我再摸一摸,有6個面,還有12條棱,相對的面完全相同。你能猜出是什么圖形嗎?為什么?
生1:有可能是長方體,也有可能是正方體。因為它們都具備這些特征。
師:我再摸一摸,它的12條棱,相對的棱長度相等,相對的兩個面是完全一樣的長方形。你現在猜是什么圖形?為什么?
師:是呀,正方體具備長方體的所有特征,它是特殊的長方體。
師:再來猜一次,它有一個面是曲面。
生2:可能是圓柱體,也可能是圓錐體。
師:它還有兩個底面,一個底面是圓形,另一個底面也是圓形。
生3:肯定是圓柱體。
師:一定是圓柱體嗎?我們一起來看看,是圓柱體嗎?(圓臺)為什么不是圓柱體?
師:我們一起來看屏幕,其實這個立體圖形是把圓柱的一個底面半徑縮小一些得到的,如果把它的這個底面半徑繼續(xù)縮小,直到縮小到圓心這個點,這個立體圖形就會成為一個圓錐。
賞析:為幫助學生厘清這幾個圖形間的聯系,沈老師精心設計了猜圖形的游戲。通過教師的描述和對關鍵點的提取,學生在思辨中加深了對圖形的理解,而對圓柱、圓臺與圓錐的動態(tài)演繹,也讓學生知道立體圖形還有很多,它們之間是密切關聯的,而我們現在學習的僅僅是其中的一部分。游戲的設計不僅能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還能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意識,也為下面的復習作好鋪墊。
三、展開聯想,整體感知
師:在組成立體圖形的點、線、面中,面與立體圖形的聯系是最為緊密的。讓我們看這個長方體展開圖(圖1)的前面、下面和左面,你會試著在作業(yè)紙上畫出展開圖的另外三個面嗎?
師:長方體的展開圖都是由3對長方形組成的,每對長方形的大小完全相同。其中同樣大小的兩個長方形中間一定只隔一個其他的長方形。如果是正方體,你能很快判斷出哪些是正方體的展開圖嗎?說說理由。(如圖2)
師:如果把這些正方體的展開圖分一分類的話,我們可以分為哪幾類?(四類,141、231、222和33)
師:根據展開圖每行小正方形的個數,我們可以分為這樣的四類。掌握了這些規(guī)律,就能幫助我們快速判斷是否可以圍成正方體了。
師:如果把圓柱的表面展開又是什么圖形呢?側面展開后的長方形的長與寬分別和圓柱有什么關系呢?
賞析:在研究立體圖形表面的展開與合圍時,沈老師沒有停留在簡單的畫一畫、說一說上,而是引導學生總結規(guī)律,教會學生方法,這樣學生就學而不感其難了。在教學中有意突出情況相對復雜的正方體,通過分類與思辨,梳理出四類特殊情況,并賦予易記的名字,從而使難點不再困難。
四、引發(fā)想象,感悟聯系
1. 復習三視圖,鼓勵思辨。
師:其實研究立體圖形的面,我們還可以研究它的視圖。我們在觀察立體圖形時,從不同的角度能看到它不同的面,有時能看到一個或兩個面,最多可以看到三個面。
師:說說看,我們從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正面、側面與上面看到的分別是什么圖形。
說一說:
(1)一個立體圖形由5個同樣大小的小正方體拼成(圖3),如果要再放一個這樣的小正方體,而且要求上面和側面看到的圖形不變,應該放在哪里呢?
(2)一個用小正方體拼成的大長方體,從正面和上面看到的圖形分別如圖4。想一想,從右面看,看到的是(? )號圖形。
師:看課件演示,你選擇對了嗎?看來用小正方體拼擺成長方體,根據兩個面看到的圖形,我們就能確定是一個怎樣的長方體了。
師:長方體和正方體的三視圖都是長方形或者正方形。那圓柱和圓錐呢?說說看。
2. 復習剖面圖,引發(fā)想象。
師:圓錐從正面和側面看到的是一個等腰三角形,圓柱從正面和側面看都是一個長方形,其實這兩個圖形也可以看成是圓錐體和圓柱體的截面。
師:看著這兩個平面圖形,你還能想象出原來的圓柱和圓錐嗎?將等腰三角形繞著對稱軸旋轉一周就得到了這個圓錐,將長方形繞著中間的對稱軸旋轉一周就能得到這個圓柱,看來這兩個平面圖形還和旋轉有關。如果老師只給出這些平面圖形的一半,你還能想象出原來的圓柱和圓錐嗎?先看一看,再閉上眼睛想一想。
師:這樣一個直角三角形繞著長直角邊旋轉一周還是能得到剛才的圓錐,那么這個直角三角形的這條直角邊就是圓錐的什么呢?另一條直角邊就是圓錐的什么呢?
師:同樣的小長方形繞它的長邊旋轉一周就能得到一個圓柱體。這個小長方形的長、寬與這個圓柱有什么關系?
師:下面老師來考考大家。一個立體圖形,從正面看是一個正方形,這個立體圖形可能是什么圖形?
師:(課件動態(tài)演示)正方形往后平移,它的運動軌跡就是一個長方體或者正方體。圓形平移得到圓柱,平移到一定的高度,從正面看到的會是一個正方形,這時的底面直徑和高相等。也就是說,這個立體圖形可能是長方體、正方體或圓柱體,那么再添加什么條件,這個圖形就肯定是圓柱體?
師:把一些平面圖形通過旋轉可以得到立體圖形,借助平移也能得到立體圖形。
練一練:(先呈現基本圖形,再根據學生描述動態(tài)呈現切割圖形,然后計算)
(1)把長方體(圖5)切割成兩個完全一樣的小長方體,表面積最多增加多少?最少呢?
(2)把圓柱(圖6)切割成完全一樣的兩部分,表面積最多增加多少?最少呢?
(3)把圓錐(圖7)切割成完全一樣的兩部分,表面積增加多少?
賞析:從不同的角度溝通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聯系,從“視圖”的角度溝通聯系,引導學生進一步感悟“面在體上”;利用閉目合理想象,加上“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面動成體”的多媒體演示,幫助學生實現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的有效關聯。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東縣教師發(fā)展中心 責任編輯:王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