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園存在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對三歲以上學齡前兒童實施保育和教育。幼兒園的兒童年齡一般為3~6歲。這個年齡正是兒童心智啟蒙與身體成長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里,幼兒園兒童的身體正在不斷發(fā)育中,認知行為正在逐步形成,思維能力處于不斷地開拓之中?;趦和@個時期的特點,幼兒園藝術教育必須要聯系兒童的實際生活進行展開,要讓兒童在學習中生活,在生活中學習。
關鍵詞:幼兒園;藝術教育;幼兒生活
一、 引言
幼兒園的存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家庭在培養(yǎng)兒童的時候由于父母工作忙碌無暇顧及兒童,爺爺奶奶輩身體年邁無力培育兒童,家庭空間限制不能為孩子提供多樣的活動空間,缺少同齡人互動的環(huán)境這一系列問題。兒童在幼兒園里通過與同齡小朋友的互動以及幼兒園教師的教導與陪伴增強自身的身體素質以及促進良好的品格養(yǎng)成。幼兒園的教育區(qū)別于小學中學的教育,由于幼兒園兒童的年齡較小,他們在學校中除了學習之外,更重要的是對于生活的體驗。藝術教育對于學生感知生活的能力具有巨大的幫助,在幼兒園教育工作中必須要關注藝術教育與幼兒生活的結合。文章就幼兒園藝術教育存在的問題以及幼兒園藝術教育結合幼兒生活的意義與策略進行討論。
二、 幼兒園藝術教育存在的問題
幼兒園的教育可以說是兒童整個學習涯中的基礎。在幼兒園的教育中,兒童除了學習一些基礎知識之外,更重要的是通過接觸他人,與他人共同生活來培養(yǎng)自己生活的能力,增強自己對于生活的感受。幼兒園進行的教育不是義務教育而是預備教育。在幼兒園教育過程中主要關注學生的性格是否完整健康,幼兒的行為習慣是否良好,以及一些最基礎的自然與社會常識積累。幼兒園的課程教育主要由語言、科學、藝術、健康、社會五個領域及其對應的各種活動所組成,各個領域之間又相互融合。在這五個教育領域里面最容易被忽視的就是藝術教育,藝術教育在很多人眼里是高高在上的,是脫離于生活實踐的,這一傳統(tǒng)落后的觀念也就導致了在幼兒園藝術教育中,藝術教育老師的教學工作脫離了幼兒的生活,導致了理論與生活實際出現偏差的現象。藝術教育指的是以文學、音樂、美術等一系列的藝術手段與內容構成的能夠培養(yǎng)學生審美的教育活動。藝術教育也是對于學生德智體美勞培育中的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藝術教育過程中,教師要幫助兒童達到培養(yǎng)一定的審美觀念以及對于藝術作品與生活中事物鑒賞的能力和依據自身思維與知識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的能力。藝術教育主要以培養(yǎng)學生的鑒賞能力為主要目標,創(chuàng)作能力為次要目標。受教育者能夠通過欣賞他們的優(yōu)秀藝術作品學習審美知識,培養(yǎng)自身的審美能力。在對于3~6歲幼兒園兒童的藝術教育中,有些老師沒有掌握藝術教育的理念,沒有關注兒童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或者是過高地對兒童審美能力預期,導致藝術教育課堂中缺少基礎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甚至有一些幼兒園直接忽視掉了藝術教育而將教學重點放在學生計算數數等實用類知識的培養(yǎng)上,忽略了藝術教育對于學生成長與發(fā)展的意義。藝術來源于生活最終還要應用到生活中去,在幼兒園藝術教育中必須要依托學生的生活展開教育,而不能脫離幼兒的生活進行泛泛的理論教學。就拿藝術教育中的美術教育來講,美術教育可以促進學生在未來將美術的概念,美術的方法,應用到實踐生活當中,創(chuàng)造出巨大的價值。缺乏美術素養(yǎng)將會影響幼兒今后的審美能力,表達能力。
在幼兒園藝術教育中,教師的教學模式單一,缺乏新意,幼兒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注重學生藝術思維的培養(yǎng)以及與生活實踐相互交融的能力,導致幼兒對于藝術學習缺乏興趣,不具備創(chuàng)新能力與動手能力,思維簡單,沒有充分地啟發(fā)自己的發(fā)散性思維去看待事物。對于3~6歲的幼兒園兒童來說,教學是否能夠結合生活實踐的意義重大,這決定了學生是否能夠對藝術教育產生興趣,幼兒園的學生并不像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那么理性,能夠自律地學習,幼兒的學習更多的是出于興趣,興趣是一定要結合生活實踐的。
在幼兒園藝術教育中,由于教師對于3~6歲兒童心智認識情況不足,以及對于藝術教育這門課程的理解偏差,導致一些幼兒園藝術教育與兒童生活出現了偏離。要讓幼兒園兒童通過藝術教育獲得良好的身心發(fā)展就必須要讓幼兒園藝術教育回歸到幼兒生活當中。
三、 幼兒園藝術教育與幼兒生活相聯系的意義
幼兒園的藝術教育要回歸幼兒的生活,符合幼兒身心發(fā)展成長的規(guī)律。由于低齡兒童還處于天性愛玩的階段,對于事物更關注于有趣性,對于他們而言,生活是真正能夠引起他們興趣的。幼兒園的課程設置中主要設置了學科、活動、經驗三類課程。這三類課程無不結合幼兒的生活事件。在幼兒園的教學工作中,主要是以引導兒童開展游戲為主,讓兒童在游戲過程中收獲自身的成長。學生在游戲過程中所培養(yǎng)的能力與思維也暗自映射了學生在生活中所需要的,能夠促進個人發(fā)展所需要的思維。幼兒園的藝術教育具有基礎性與啟蒙性,作為兒童接受藝術教育的最初環(huán)節(jié),是整個學習生涯的基礎。兒童在幼兒園藝術教育中所培養(yǎng)的觀念與能力將會直接影響他們幼兒時期的發(fā)展,甚至會影響學生一生的發(fā)展道路。從3~6歲幼兒發(fā)展的角度看,他們正處于人生發(fā)展的起始階段。幼兒園是他們從家庭到學校的重要跨步階段,在幼兒園藝術教育的課程中并不需要尋求小學初高中生以及大學生那樣傳授知識的深度性與系統(tǒng)性,更重要的是讓幼兒通過藝術教育課程去體驗自然、體驗人類社會。通過幼兒園藝術教育聯系生活的教學實踐活動能夠幫助幼兒認識他們所處的生活環(huán)境,讓他們在聯系生活的教育中啟發(fā)智慧,受到心靈的滋養(yǎng),培養(yǎng)良好的生活習慣與優(yōu)良品質。
對于幼兒的教育還需要關注全面性與生活實踐性。幼兒園是幼兒接受教育的重要場所。幼兒園是實現幼兒良好發(fā)展的必要階段。幼兒園的藝術教育除了實現學生的審美與創(chuàng)作能力培養(yǎng),還需要在幼兒的身體健康、行為認知以及社會情感等方面加以關注。通過幼兒園藝術教育的開展,幼兒與同齡小朋友互相溝通、互相幫助,在這個過程中學到知識,培養(yǎng)學習的態(tài)度,體驗人與人之間的美好情感,形成自己的獨特個性。這就要求了幼兒園的藝術教育必須帶有濃厚的生活氣息,與生活相結合,課程內容必須要來源于幼兒的實際生活同時又能回歸到幼兒的生活實踐中。
在幼兒的教育工作中還要關注活動性與直接經驗性。由于3~6歲的幼兒身心發(fā)展特點,在幼兒園藝術教育工作中要幫助幼兒通過感官進行學習與互動。幼兒在學習過程中的感性大于理性,教學工作也需要具備一些感性才能幫助幼兒對課程進行理解。幼兒的行為方式主要依據他們的直接經驗,他們的認知活動也較為簡單,這就使得幼兒園的課程必須設置的具有活動性與直接經驗性,才能讓幼兒切身參與到活動中,而不會因為對他們來講過于艱難就放棄參與。在幼兒園藝術教育活動中,幼兒獲得直接經驗并將其投射到實際生活當中,形成幼兒對世界的基礎理解。
幼兒的教育活動具有潛在性。在教學活動中并不是像中小學的教育一樣可以在課前提前知道學生能在課堂上收獲什么。更多的是通過開展實際教育過程,對于幼兒的思維進行啟發(fā)以及對動手能力鍛煉,讓幼兒在不自覺的過程中收獲成長。這一過程并不是顯性的、可以直接預測到的。
綜上所述,藝術教育的特點以及幼兒園教育本身具有的特殊性與3~6歲幼兒身心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都要求了幼兒園藝術教育的開展過程必須要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回歸到幼兒生活的本身當中。
四、 幼兒園藝術教育對幼兒生活回歸策略
(一)認清藝術教育目標
在開展幼兒園藝術教育的過程中,幼兒園教師要結合幼兒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來制定合理的教學策略以達成藝術教育的目標。幼兒園教師需要認識到在幼兒園的教育中,幼兒各方面的能力培育是互為融合的,都集中反映到生活當中。藝術教育可以與健康教育相結合,這里的健康是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在身體健康方面,教師可以通過在帶領幼兒跳舞做操的過程中鍛煉學生的身體素養(yǎng),在心理健康方面通過帶領學生春游在認識大自然的美的過程中,讓學生意識到生活的美好與富于樂趣,幫助學生養(yǎng)成健康的心靈。在藝術教育中還可以通過促進學生與其他小朋友之間的共同合作完成一項藝術創(chuàng)作,來鍛煉學生的社會交際能力。教師在涉及森林海洋等藝術創(chuàng)作過程中教導學生培養(yǎng)自身的環(huán)保意識。通過歌唱與朗誦以及話劇演出等形式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在繪畫等課程上培養(yǎng)學生通過自身的知識表達情感的能力。在幼兒園藝術教育中,教師必須要明確教學目標,不僅僅局限于對審美的培育,要通過藝術教育對幼兒多方面進行培育促進兒童的綜合發(fā)展,讓幼兒能夠通過藝術教育更好地生活。
(二)從生活中尋找課程內容
對于幼兒的藝術教育中,教師要盡量選取一些生活中的內容對幼兒開展教育,而不能選取過于抽象的高深的藝術作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構建教學情境來展現課程的內容,這也有利于培養(yǎng)兒童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幼兒園藝術教育中,老師應該注重啟發(fā)兒童的學習興趣,如果學生對于課程的內容沒有興趣,則有可能會導致學生討厭藝術教育課程。教師可以通過一些生活中的景物引導學生進行思考,然后聯系自己的想象進行創(chuàng)造,比如教師帶學生在校園里參觀花草樹木,可以告訴兒童這些植物的基礎知識,然后讓兒童表達他們對于這些植物的情感態(tài)度以及他們所喜歡的植物的形態(tài)顏色,最后在課堂上老師帶領兒童們畫畫,通過形狀色彩來讓學生們表達出自己心中喜歡的植物?;ú輼淠臼怯變荷钪凶畛R姷氖挛铮瑑和刻煸趯W校里、社區(qū)中都會見到,通過老師帶領兒童們細心觀察植物,能夠讓兒童激發(fā)對于課程的興趣。兒童們每天都見到各種各樣的植物,通過仔細地觀察后將它們展現在圖畫本上,對于兒童而言這樣的藝術教育是新奇的有趣的,他們更容易接受。
(三)讓藝術作品展現到生活中
幼兒園小朋友的分享表達情感非常強烈,喜歡向他人展現自己的創(chuàng)作并受到他人的表揚與贊美。幼兒園教師可以組織兒童進行優(yōu)秀藝術作品展示活動,將兒童們在藝術教育課上完成的作品擺放在幼兒園的走廊上,讓更多的小朋友與家長能夠參觀到兒童們的優(yōu)秀作品。一方面,可以充分地展示幼兒的藝術教育成果,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幼兒從他人的贊美中獲得信心。教師還可以組織幼兒的家長到學校來與兒童共同在藝術教育課堂上完成一項作品,讓兒童與最熟悉的親人一起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可以幫助培養(yǎng)幼兒與家長的親情,也拉近了課堂與生活的距離。
五、 結語
兒童在幼年的生活狀態(tài)與受到的教育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他們一生的發(fā)展,幼兒的快樂學習與生活是互為交融的,教師不能將藝術教育與幼兒的生活相互分離,這違背了孩童活潑好奇的天性。在開展幼兒園藝術教育過程中,教師要秉承回歸生活實踐的理念,促進幼兒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鄭三元.兒童與知識:一個值得反思的幼兒園教學哲學問題[J].學前教育研究,2019(10):20-25.
[2]紀瑞祥.回歸生活的幼兒美術教育活動策略[J].教學心得,2020(36):96-97.
[3]林霞.淺談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生活化的思考與實踐[J].課程教育研究,2019(26):192-193.
作者簡介:
馬燕芝,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和政縣新營鄉(xiāng)大莊村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