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晨 喻燕敏 胡 霞 程洪波 胡愛珍 鄧秀英
江西省人民醫(yī)院血液內科,江西南昌 330006
腫瘤屬于常見臨床疾病,通常會采取放療以及化療治療,治療中需用到外周中心靜脈導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PICC)置管[1]。近幾年來,隨著臨床上的護理理念不斷升級以及更新,很多醫(yī)院也逐漸開始對腫瘤PICC 置管患者實施有效護理以及管理,保證預后效果更加符合預期,將反復穿刺的情況減少[2-3]。外周靜脈置管滲漏有可能會促使患者的組織壞死。而PICC 置管對患者的皮膚軟組織以及血管進行安全保護,避免穿刺痛苦??刹糠轴t(yī)護人員對PICC 置管知識了解相對不足,可能會導致患者產生各種并發(fā)癥,嚴重影響腫瘤預后[4-5]。鑒于此,本研究對腫瘤PICC 置管患者實施靜脈團隊管理模式結合健康教育,通過對實施效果的總結,探索其臨床價值。
選取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于江西省人民醫(yī)院收治的PICC 置管的94 例腫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各47 例。對照組中,男25 例,女22 例;平均(45.87±1.83)歲;置管時間6~12 個月,平均(9.85±1.35)個月。研究組中,男26 例,女21 例;年齡40~52 歲,平均(45.92±1.64)歲;置管時間8~12 個月,平均(9.91±2.07)個月。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①選擇的患者均經過醫(yī)院明確診斷;②患者已經與醫(yī)院簽訂同意書,愿意參與本研究;③患者學歷為小學及以上;④白血病、多發(fā)性骨髓瘤、淋巴瘤。排除標準:①免疫系統(tǒng)疾病者;②溝通能力或表達能力異常,不能根據(jù)護理人員指導完成鍛煉;③在醫(yī)護人員指導下,無法完成問卷調查;④治療過程中管道脫落。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內容包括定時巡房,在巡房中需記錄患者病情,并處理異常;開展PICC 置管專項護理培訓也是常規(guī)護理的關鍵步驟,應加強對護理人員專業(yè)技能的考核,若是護理人員考核未通過需實施培訓,在培訓中告知護理人員PICC 置管應用技巧以及注意事項,并安排專門人員監(jiān)督置管護理中的操作步驟等。
研究組采用靜脈團隊管理模式結合健康教育,靜脈團隊管理模式開展過程,具體如下。①計劃階段:計劃階段需創(chuàng)建專門的管理小組,小組成員包括主管護師、科室護士長以及責任護士。主管護師主要的責任是對參與本次研究的護理人員進行管理培訓,培訓內容包括PICC 置管過程、PICC 置管技巧以及注意事項等。之后經過專門人員的考核,達標后方可參與本研究小組的護理任務。小組成員主要職責是依據(jù)對腫瘤病人的實施PICC 置管護理,工作內容有了解患者的病例資料,并查閱相關文獻,結合自身既往經驗將管理團隊護理中可能存在并發(fā)癥、注意事項等進行預測,還需了解護理注意事項,例如穿刺中并發(fā)癥、最大無菌屏障以及操作步驟。針對護理中可能出現(xiàn)的風險需將其記錄,將其作為靜脈管理團隊討論的話題。小組內共同商討,進而制定針對性的護理方案。②實施階段:擬訂護理計劃并實施,置管前后詳細記錄患者置管前后肘上10 cm 臂圍及置管深度。PICC 置入當天,責任護士需積極陪同患者進入導管室,給予心理護理,并讓患者了解PICC 置管對腫瘤治療的價值以及必要性。置管之后,需對其穿刺部位加強觀察,了解其疼痛、紅腫、滲血等,并對其進行積極指導。提醒其在休息過程中注意臥姿,不能提超過5 kg 的重物,置管側手禁忌背包。若是在帶管過程中發(fā)現(xiàn)置置管側貼膜卷邊、松脫、汗?jié)?,需及時更換。告知帶管出院期間應定期到指定網點維護管道。留置導管當天,護理人員需對PICC 進行加壓包扎,通常第2 天去除。導管一般在患者的上臂中段留置。若是在護理觀察中發(fā)現(xiàn)患者存在疼痛、紅腫等需及時處理。應指導患者對置管側手實施訓練,例如握拳或是手指操,能有效預防靜脈血栓。若是在穿刺一段時間后發(fā)現(xiàn)滲血,指導患者不要緊張,需對其進行局部加壓。保證穿刺點的干燥,禁止私自可將貼膜撕下。若是在護理中發(fā)現(xiàn)導管堵塞等問題,需探討其產生的原因,提出預防措施,并做好記錄,保證PICC 置管管道通暢。③檢查階段:小組內質控管理人員需對護理質量以及效果實施客觀評價,小組護理人員主要是負責小組內各個職位人員反饋意見的記錄,并對護理結果進行總結以及探究。還應進行小組研討會議的召開,總結PICC置管護理經驗以及教訓,需將護理中產生并發(fā)癥進行重點探討,判斷其產生的原因,并制定應對及解決方案。④處理階段:對于護理檢查結果,靜脈團隊需積極汲取各個層面反饋的意見,將目前已經產生的護理問題妥善處理,將其作為護理計劃優(yōu)化的基礎,并實施下一步PDCA 循環(huán)。⑤健康教育:對腫瘤患者放療以及化療之前,責任護士需積極履行自身責任,依據(jù)不同患者病情以及化療周期以及用藥等基本信息,發(fā)放PICC 手冊。還需向患者及時說明PICC 導管重要性以及輸液前操作步驟,鼓勵患者積極參與PICC 導管維護。
兩組護理時間均為1 周。
觀察兩組的自護能力以及置管依從率,統(tǒng)計治療期間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以及對健康知識掌握程度。①自護能力評估以自我護理能力量表為基礎,評分越高,自護能力越強[6]。②并發(fā)癥包括滲血、紅腫以及疼痛。③對健康知識掌握程度以腫瘤患者PICC 置管知識調查量表為基礎,為江西省人民醫(yī)院自制,量表經過領域內專家核定,信效度為0.89,回收率是100%。問卷總分100 分,評分越高,表示對健康知識掌握程度越高。
采用SPSS 20.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的自護能力和置管依從性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自護能力以及置管依從性的比較[n(%)]
研究組的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的比較[n(%)]
研究組對健康知識掌握評分為(85.23±7.41)分,高于對照組的(32.15±10.26)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8.753,P<0.001)。
PICC 主要是為腫瘤患者建立中長期靜脈安全通路,由于化療藥物pH 值、滲透壓對患者外周靜脈刺激較大,導致患者出現(xiàn)靜脈炎的情況較多。對此類患者,需要實施護理干預,減少患者并發(fā)癥[7]。
臨床上關于腫瘤PICC 置管治療的護理方式,展開了較多研究,很多研究中的相關分析通常是停留于治療措施以及常見影響因素等方面[8-9],但護理措施往往缺少針對性[10],同時很多護士負責護理的患者較多,負責的疾病類型較多,因此護理有時難以取得實效性[11]。
近年來,團隊式管理在各種腫瘤患者逐漸得到應用。靜脈團隊管理模式靜脈輸液操作技術規(guī)范化前提下,可保證穿刺成功,降低腫瘤患者疼痛以及并發(fā)癥,保證輸液治療更加程序化、專業(yè)化以及規(guī)范化[12]。靜脈團隊管理模式可以針對PICC 置管中相對比較薄弱的環(huán)節(jié),進行改進以及完善[13]。小組內部的管理人員主要是對護理現(xiàn)存問題實施專門培訓,提升醫(yī)護人員整體處理問題的能力,例如管路維護以及護患溝通[14]。護理人員需指導患者了解PICC 手冊置管目的,讓患者了解更多的PICC 置管知識,緩解其由于對治療以及置管認識欠缺導致的負面心理狀態(tài),保證置管依從性的提升[15]。
另外,在各種疾病的護理工作中,健康教育都是必不可少的內容。健康教育護理目標比較明確,具有較強操作性,醫(yī)護人員需告知患者在特定階段健康教育內容,保證護理的針對性[16]。健康教育在行為干預的眾多理論中具有較高的影響力,不僅可對患者心理特征予以有效評估,還可保證患者對健康教育知識的接受能力提升[17]。對腫瘤PICC 置管患者實施健康教育,主要是通過系統(tǒng)性以及計劃性健康教育模式實現(xiàn)對患者合理護理[18],同時,護理人員需告知患者并發(fā)癥類型以及預防措施,確保其可進行自我護理,減少帶管過程中等問題的出現(xiàn)[10]。
靜脈團隊管理聯(lián)合健康教育護理進行PICC 置管護理可發(fā)揮兩者各自優(yōu)勢,保證護理的有效性[19],同時可使患者得到更加安全的靜脈輸液護理[20]。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置管依從性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研究組患者在專業(yè)、規(guī)范、科學的護理干預之下,深刻認識到了置管的重要性,體會到自身在疾病康復中能夠發(fā)揮的作用,因此治療配合度有了明顯提高。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的自護能力評分及健康知識掌握程度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分析原因為研究組采用的護理方法能夠為患者提供更為全面、規(guī)范、科學的疾病知識、置管知識講解,讓患者對疾病與治療有更深刻的認知,同時增強患者治療信心,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可得到提升。本研究結果還顯示,研究組的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分析原因為研究組患者能夠積極配合各項診療操作,自我管理能力強,綜合因素作用下,使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明顯減少。
通過總結臨床實踐經驗,在靜脈團隊管理模式聯(lián)合健康教育中,作為護理人員,要將腫瘤PICC 置管作用機制以及并發(fā)癥影響因素等熟練掌握,應教導患者進行科學預防。另外,還需制定個性化健康教育方案,實現(xiàn)患者自我護理,保證自護理的有效提升,并在健康教育下潛移默化將自身不良思想以及行為改變,保證置管依從性的有效增強。護理人員還應注意查閱資料借鑒以往腫瘤PICC 置管臨床護理優(yōu)秀經驗、研究成果,在保障研究的科學性以及可靠性的同時,增強護理效果。經過分析,發(fā)現(xiàn)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實踐價值,并具備很多文獻支持,可行性以及操作性均較高。本研究已經將既往結論總結借鑒,明確了腫瘤PICC置管護理必要性,但是樣本數(shù)量較少,護理措施也欠缺,導致護理結論缺乏足夠的資料以及數(shù)據(jù)支撐,因此,在之后的實踐以及研究中需后進行進一步探究。
綜上所述,對腫瘤PICC 置管患者采取靜脈團隊管理模式聯(lián)合健康教育,可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保證患者的自護能力以及置管依從性增強,值得臨床上廣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