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黃鵬 劉志紅 楊 慧 徐煥新
1.江西省九江市第三人民醫(yī)院藥劑科,江西九江 332000;2.江西省九江市第三人民醫(yī)院急傳科,江西九江 332000
艾滋病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因感染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 eficiency virus,HIV)所致的感染性疾病,嚴重威脅人類的健康[1-4]。結核?。╰uberculosis,TB)是AIDS 的常見機會性感染之一,兩者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共同流行[5-7]。結核桿菌是HIV 感染者最常見的機會性感染病原體,也是結核病的主要致病菌[8-10]。HIV、TB 雖然傳播途徑不同,但兩者關系密切,全球約有1/3 的HIV 患者是死于結核病。因此,本研究調查HIV 合并TB 雙重感染患者的流行病學特征,分析其感染現(xiàn)狀和發(fā)展趨勢以及用藥情況,掌握其流行特征和變化趨勢,為醫(yī)院開展HIV 合并TB 雙重感染篩查、監(jiān)測和預防工作提供依據(jù)。
選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于九江市第三人民醫(yī)院就診的HIV 合并TB 感染患者79 例為調查對象。納入標準:①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11]中關于TB 的診斷標準,且病理檢查證實,結合影像學及臨床特征確定結核?。虎诨颊吆炇鹬橥鈺?;③所有患者均為HIV 感染患者,經實驗室HIV 抗體陽性確診。排除標準:①存在認知或精神障礙者;②合并嚴重器質性疾病者。其中男51 例,女28 例;年齡12~83 歲,平均(46.28±7.29)歲。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收集在九江市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療患者的數(shù)據(jù)資料,包括:①患者年齡、性別、婚姻狀況、感染途徑、文化水平等;②患者的用藥情況與耐藥性分析,采集患者的痰或支氣管肺泡灌洗液采用BACTEC MGIT960 系統(tǒng)進行分枝桿菌培養(yǎng),按照《結核病診斷實驗室檢驗規(guī)程》[12]進行標本的前處理和接種,并采用絕對濃度法對培養(yǎng)陽性的菌株實施耐藥性檢測。
①HIV 合并TB 感染流行病學調查:統(tǒng)計分析HIV 合并TB 感染患者年齡、性別、婚姻狀況等資料,采用單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 分析影響HIV 合并TB感染的危險因素;②統(tǒng)計分析患者的用藥情況,分析耐藥情況。耐藥率=耐藥菌株數(shù)/菌株總數(shù)×100%。
采用SPSS 24.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比較采用單樣本的χ2檢驗;單因素分析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變量,納入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調查結果顯示,不同年齡、學歷、感染途徑、CD4+細胞數(shù)及是否知曉TB 是AIDS 的常見機會性感染之一的患者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HIV 合并TB 感染流行病學調查[n(%)]
多因素logistic 分析顯示,年齡、學歷、感染途徑、CD4+細胞數(shù)及是否知曉TB 是AIDS 的常見機會性感染之一是HIV 合并TB 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表2、3)。
表2 賦值情況
79 例患者中有65 例耐藥,HIV 合并TB 感染對8種藥物的耐藥率由高到低分別為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左氧氟沙星、丙硫異煙胺、利福噴丁、對氨基水楊酸鈉、乙胺丁醇(表4)。
表3 影響HIV 合并TB 感染的多因素分析
表4 HIV 合并TB 感染患者耐藥情況分析[n(%)]
AIDS 患者免疫系統(tǒng)低下,伴有機會性感染的機會顯著增加。TB 是AIDS 最為常見的機會性感染之一,兩者可產生協(xié)同效應,相互促進,加速病情的惡化,增加了患者死亡風險,讓患者同時承受兩種疾病的負擔,對患者心理和身體都造成極大的危害[13-15]。
有關研究表明,HIV 感染者患TB 的概率是未感染HIV 的20 倍,且HIV 感染者中約有1/3 的死亡人數(shù)是由于合并TB 所致[16]。我國是全球結核病負擔最重的國家之一,僅次于印度,HIV/TB 雙重感染患者數(shù)量也不斷攀升[17]。因此,了解和掌握近年來九江市HIV合并TB 雙重感染的流行特征及發(fā)展趨勢,以便今后進一步做好HIV 合并TB 雙重感染患者的隨訪管理和防治工作提供依據(jù),制定符合地方區(qū)域化的防控措施。
對九江地區(qū)HIV 合并TB 感染患者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多因素logistic 分析顯示,年齡、學歷、感染途徑、CD4+細胞數(shù)及是否知曉TB 是AIDS 的常見機會性感染之一是HIV 合并TB 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22~45 歲年齡段的人群是HIV 合并TB 易感人群,這主要是因為這個年齡段的人群思想獨立,對性的認識比較開放,發(fā)生性關系的人數(shù)與機會較多,因而感染HIV 合并TB 的風險也較大。低學歷人群對正確的性關系理解不到位或者認識不足,知曉TB 是AIDS 的常見機會性感染之一的人數(shù)也相對較少,而且低學歷人群對性教育接受程度不足,對疾病的認識也不夠深入,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發(fā)生HIV 合并TB 感染的機會更大。性傳播和毒品是導致發(fā)生HIV 的主要途徑,因而應加強九江地區(qū)22~45 歲低學歷人群的HIV 合并TB 感染篩查工作,加強對HIV 合并TB 感染知識的普及,提高九江地區(qū)群眾的防范意識。
HIV 進入人體后能選擇性地侵犯以CD4+T 淋巴細胞為主的淋巴細胞,大量的CD4+T 淋巴細胞被HIV 攻擊后,細胞功能被損害和大量破壞是AIDS 患者免疫功能缺陷的原因[18-22]。因此可通過檢查CD4+細胞數(shù)在一定程度上判斷疾病的發(fā)生,在預防和治療HIV 合并TB 感染中起到關鍵作用。
HIV 合并TB 感染對抗結核藥物的耐藥性較單獨感染HIV 或TB 更高,因而需明確HIV 合并TB 感染對抗結核藥物的耐藥情況,有助于選擇合適的抗結核藥物進行治療。HIV 合并TB 感染對8 種藥物的耐藥率由高到低分別為異煙肼、利福平、鏈霉素、左氧氟沙星、丙硫異煙胺、利福噴丁、對氨基水楊酸鈉、乙胺丁醇。因而在治療HIV 合并TB 感染時,應根據(jù)藥敏試驗選擇合適的藥物,盡量選用耐藥率低的藥物。
綜上所述,年齡、學歷、感染途徑、CD4+細胞數(shù)及是否知曉TB 是AIDS 的常見機會性感染之一,應加強低學歷、年齡大人群的HIV 合并TB 篩查工作,根據(jù)藥敏試驗結果合理選擇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