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南景
摘要:數(shù)學是一門基礎學科,各種科學技術的發(fā)展都離不開數(shù)學的精密測算。所以,學好數(shù)學要從娃娃抓起。同時,社會在不斷發(fā)展,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目的不僅僅是具備數(shù)學基礎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數(shù)學思維、邏輯推理能力。具備這些能力后,指導解決日后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所以本文將基于筆者的日常教學經(jīng)驗從小學數(shù)學“深度學習”實踐的必要性、所面臨的問題、以及相關的建議等角度展開探索。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深度學習;讀學玩學探學寫學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29-0141-02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Deep Learning" in Mathematics Mathematics
HUANG Nanjing? (Jingyuan Primary School,High-tech Zone,Zhangzhou City,F(xiàn)ujian Province,china)
【Abstract】Mathematics is a basic subject,the development of variou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precision calculation of mathematics.Therefore,to learn mathematics well,we should start with dolls.At the same time,the society is constantly developing,the purpose of students' learning mathematics is not only to have basic knowledge of mathematics,but also to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y of mathematical thinking and logical reasoning.After having these abilities,guide and solve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future life.Therefore,this paper will be based on the author's daily teaching experience from the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deep learning" practice necessity,the problems faced,and related suggestions and other angles to explore.
【Keywords】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Deep learning;reading and playing;Exploring and writing
進入21世紀,我國開展了第八次新課程改革活動。人本主義理論、建構主義理論等是這次新課程改革運動的理論基礎。小學數(shù)學“深度學習”是指教師在以皮亞杰為代表人物的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知識理解課本內容,豐富自身原有的知識體系,產生新的思想、新的方法。學習結束后,引導學生反思,這節(jié)課的學習感受,潛移默化的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理性思維、邏輯判斷能力。
1. 小學數(shù)學“深度學習”實踐的必要性
國際知名的荷蘭數(shù)學家弗蘭登塔爾(H.Freudenthal,1905--1990)的經(jīng)典觀點:“數(shù)學的學習更多的是學習數(shù)學化?!?弗蘭登爾的這句話闡釋了數(shù)學學習的真諦,數(shù)學學習不僅是學會課本上的知識例題,會做題能在考試中拿高分,更重要的是將數(shù)學王國與現(xiàn)實生活結合起來,從生活中獲得的實際經(jīng)驗來幫助自己更好的理解課本上教的知識,并且用數(shù)學學習中學到的理性思維方法指導實際生活。用數(shù)學課上培養(yǎng)學生的理性思維方法、邏輯推理能力來指導解決日后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1)豐富“深度學習”的理論研究
2001年,我國開始第八次新課程改革,在這次改革中明確指出,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才有了“深度學習”的種子,所以我國深度學習的研究相對較少。更多的是參考國外的深度學習的理論,在“深度學習”的實踐方面更是比較欠缺。本研究力圖將理論與日常教學研究相結合,更深一層次探索小學數(shù)學深度學習的內涵及其特征,以及展開深度學習的實踐建議。
(2)為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的教學研究提高新的視角和理論支持
2014年,在教育部相關部門的組織下,多個地區(qū)圍繞“深度學習”的主題進行了教學方面改進呢的使用并開展項目研究,不斷探尋能夠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促進深度學習的教學規(guī)律。 我國的第八次新課程改革也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深度學習的視角探尋教學中的問題,可以幫助學生們認識到數(shù)學學習更深層次的意義,對教學內容也有不同的理解,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認識到數(shù)學思維碰撞的快樂。
2. 小學數(shù)學“深度學習”的實踐意義
更新教師的觀念,更新教師的知識儲備,促進學生學習。一些新入職的教師,他們的小學數(shù)學教育觀念還停留在他們讀小學時,他們的數(shù)學老師傳授給他們的數(shù)學教育觀念。所以小學數(shù)學“深度學習”能夠幫助教師更新教育觀念,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指導實踐的發(fā)展,同時有了新的觀念指引,在實踐中能夠有針對性的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適當?shù)陌l(fā)揮自身的創(chuàng)造性,使教學方法更有利于學生的知識的學習和能力的增長。最終實現(xiàn)教學相長的目標。這個過程也能促進教師對數(shù)學學科系統(tǒng)知識的探索,只有教師自身有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才能給學生講解的透徹明了,改變以往學生碎片化式知識點的學習,幫助學生形成內部的知識體系。
3. 小學數(shù)學“深度學習”實踐中的問題
(1)教師對知識的解讀不夠深入,學生形成碎片化學習
以小學六年級的立體圖形單元為例,通過多次隨堂聽課,觀察教師課堂教學呈現(xiàn)的內容、教學方法等,發(fā)現(xiàn)這樣一個問題:在立體圖形單元教材內容的教授方面,教師更多的將重點放在例題的分析與講解方面,教會學生如何掌握做題的技巧,出現(xiàn)立體圖形的題,如何算對。小學數(shù)學“深度學習”更要求的是,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建構本節(jié)課所學立體圖形的知識框架,并且培養(yǎng)學生相應的學科素養(yǎng)。
比如《圓錐的體積》這一節(jié)教學時,教師在大屏幕上呈現(xiàn)了一個圓錐還有一個圓柱,并告訴學生們,他們同底等高,讓學生們估計圓錐的體積和圓柱體積的關系,有同學因為提前預習了,直接喊“三分之一”,一個學生喊,其他學生也人云亦云跟著喊“三分之一”。接著老師說,回答正確,開始套公式計算。
這樣做,教師僅僅是在套公式計算,但是這個公式如何來,為何要這樣用,為什么同底等高的圓錐體積是圓柱的三分之一?這些值得一步一步引導學生探索的問題,教師的引導并不到位。學生也沒有將圓柱和圓錐納入整個柱類體系中,僅僅是記住了公式,沒有整體的知識架構,僅僅是碎片式學習。教師可以怎么做呢,在講授《圓柱體積》這一課時,就可以拿一個規(guī)則的圓柱的容器,問同學們如何測量這個容器的容積,有同學會說拿尺子量,有同學會說可以把水倒入容器里,測量水的容積即可。得出水的容積后,再引導學生不能每次測量容積都用水量啊,有沒有什么其他方法。再拿一張紙,折成一個圓柱,讓同學們觀察,這個圓柱是由哪些圖形組成的,同學們說,底下是個圓,然后一個矩形。折住之后,是無數(shù)個圓堆在一起形成的,所以可以是底面積×高,引導同學們推理出來圓柱的體積,再引導學生用測量出來的數(shù)據(jù)按照這樣的公式算一下,得出的數(shù)是不是和測量水的容積一樣。在講《圓錐的體積》一課時,還是用水來量圓錐容器的容積。這樣,同學們就能找到這些柱體之間的關系了,形成自己的知識架構。
(2)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環(huán)境中使學生缺乏內在的學習動機
雖然第八次新課程改革倡導,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性,為傳統(tǒng)的教師講,學生聽的課堂模式帶來一股“新風”。但是,學生的主動性發(fā)揮的還是很有限。學生習慣了聽講,認為自己即使不思考,稍后老師也會把答案講解給大家。久而久之,學生就形成了惰性的思維模式,不會或者很少主動去探尋問題解決的方法。導致學生的學習,僅僅停留在最淺層的理解還有反復誦讀后的機械記憶。這樣長期下去,學生的學習興趣會逐步下降,也難以提起積極性。教師在課堂中大包大攬,導致學生不清楚自己在課堂上的學習目標、學習任務。教師在課前沒有提前強調這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學生處于無目的狀態(tài),漫無目的的學習就會沒有學習動機可言。
所以教師需要想辦法調動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生有學習動機之后,會轉化成學習興趣,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也會激發(fā)學生主動思考,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否則只是流于表面的學習,不利于學生把握知識的本質。
4. 小學數(shù)學“深度學習”實踐探索的方法
新課程改革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核心素養(yǎng),要求學生在課堂上積極主動的學習,在課堂上獲得知識與技能,并且了解數(shù)學學習的過程與解決問題的辦法,最后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操,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體方法如下:
(1)讀學
讀學,顧名思義,是教學生學會讀書,不僅是學校發(fā)的數(shù)學教材,還有與數(shù)學相關的課外書。 先教同學們讀數(shù)學教材,學會方法后,以課內養(yǎng)課外。比如閱讀數(shù)學教材時,可以引導學生畫出每單元的知識框架,讀數(shù)學課外書的時候也能畫出這一本書的思維導圖。在畫思維導圖時中會有一個思考的過程,所以會記憶更深刻。教師也需要可以營造讀書的氛圍,比如,定期開展“讀書收獲大會”,讓同學們推薦自己喜歡讀的書,并能說出推薦的理由。其次,還可以教給學生們讀書方法,比如,用問號標記自己有疑惑的地方,用星號標記你有感悟的句子,用三角形標注這本書中的核心觀點,用波浪線標記好詞好句,用笑臉標記喜歡的句子。使同學們再翻開書后,就能很快回想起這本書的有關內容。
(2)探學
新課程改革特別強調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有問題才能有探究,建構主義強調在情境中學習。所以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設置疑難情境,激起學生的探索欲、求知欲和好奇心。
設置好疑難情境后,引導學生提出自己關心的問題。比如在教四年級數(shù)學的時候,會學到升和毫升這樣的計量單位,給他們設置情境,帶兩瓶可樂到教室,分別是小瓶和大瓶,讓同學們觀察包裝上所寫的容量,同學們很快發(fā)現(xiàn),小瓶上寫的是“500毫升”,大瓶上寫的是“1.25升”,他們會根據(jù)實際情況知道,升比毫升大,進而提出有沒有比毫升小,比升大的容積單位。 當學生提出問題后,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解決問題。
(3)玩學
小學生比較活潑好動,教師要利用好小學生愛玩的特性,引導學生從玩中學到知識,發(fā)現(xiàn)數(shù)學的趣味。比如學生們都很喜歡玩魔方,魔方雖然小小一個,多呈正方體,有8個棉,每個面有九個小正方體組成,但是卻有千百種組合方式,所以會激發(fā)人們的興趣,想要把每一面變成一個統(tǒng)一的顏色,因而能夠做到百玩不厭。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這種特點,啟發(fā)學生,正方體從不同的面剪開,會有哪些不同的結果。這也是把數(shù)學問題生活化的一種方式,同學們在把正方體一次次剪開的過程中也是玩,既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又學到了知識,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
(4)寫學
什么是寫學呢?上面所講到的讀學、玩學、探學更多的是引導學生在過程中獲得知識,培養(yǎng)思維方式與動手能力,而寫學更注重的是,在這些過程結束的總結與反思。這是在培養(yǎng)學生的“多元認知能力”
首先,可以給學生課上時間,用這節(jié)課的最后幾分鐘,教師引導學生寫“反思日記”反思今天都學習了哪些內容,自己哪些理解的比較透徹,哪些是自己的薄弱項,這個反思的過程非常重要。對自己的認識更清楚,學生在之后的學習也會更有方向性。其次,引導學生畫“思維導圖”。將一節(jié)課的知識化、體系化。由一個核心概念出發(fā),向有關知識發(fā)散,這也是在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的過程。
5. 結語
小學數(shù)學“深度學習”實踐活動是非常有必要的,既能夠更新教師的教學觀念,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還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而“讀學、玩學、探學、寫學”又是本人在日常教學中摸索出來的比較簡單易行的教學方法,希望能對同行有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劉意竹,楊剛等譯.弗蘭登塔爾 數(shù)學教育再探——在中國的講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124.
[2]郭華.深度學習及其意義[J].課程,教材、教法,2016(11):25-32.
[3]姚劍強等編著.小學數(shù)學單元教學設計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