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凌虹
(云南師范大學,云南 昆明 650500)
伴隨我國教育教學改革進程加快,多種教學方式應運而生,并廣泛應用到教學實踐中,取得了很大成效。其中任務型教學法在新課標中明確提出,倡導教師積極應用到實際教學中,但從我國對外漢語教學實踐情況看,大部分教師并沒有充分意識到此種教學模式的優(yōu)點,依然還在沿用講授式教學方法,單一固化的教學手法,導致對外漢語教學成效并不高,學生學習效果不理想。因此,有必要具體分析任務型教學法在對外漢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實踐。
整體性原則主要指的就是整個教學過程要保證統(tǒng)一目標,雖然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屬于相對獨立,但是相互之間卻有著緊密地聯(lián)系,所以,無論是教學內(nèi)容還是教學手法的設計,都需要保持統(tǒng)一的主題,在此基礎上實施任務。此外,對外漢語的語言輸入與輸出,二者也需要保持整體性、相輔相成。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最為基礎的部分就是漢語言的聽、說、讀、寫四部分[1],雖然大量的知識點講解可以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但這不代表學生可以大量的輸入,因為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還包含了教材、教師、學生相互之間的知識輸入。而學生在實際學習時,除了要注重知識輸入,同時還要提高對知識輸出的重視度,需要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中,提高漢語口語交際能力。
真實性主要指的是,對外漢語教師在應用任務型教學法時,需要保證漢語語言輸入真實性,無論是教材還是輔助教學資料都需要保證其準確性,與此同時,還需要全面考慮到學生實際情況,比如學生自身所處的發(fā)展階段、漢語水平等。其次,學生需要真實地理解、吸收漢語語言,這就需要對外漢語教師布置相關學習任務時,要達到學生實際學習要求,可以挖掘并激活學生潛能,促使學生正確地認識到完成任務對自身學習漢語的重要性,從而自主思考、探究。最后,需要對外漢語教師在設計任務時,要確保這個任務的真實性、積極性,通過學生自主探究、完成任務,可以學習到知識,提高漢語能力[2]。
任務型教學法的實施,強調(diào)的就是要突出學生主體學習地位,因此,在對外漢語教學中,需要教師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性,促使其積極參與到任務中,提升學生實際發(fā)展水平,同時也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興趣愛好。此外,對外漢語教師還可以通過給學生提供課外資料的方式,進一步擴展學生視野,激發(fā)學生發(fā)散性思維,例如,給學生布置買賣商品這一任務時,在學生初步掌握賣東西需要的語句和詞匯基礎上,可以引導學生賣商品,通過角色變化,提高學生漢語使用能力,進而提升自身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基于任務教學法應用原則下,為保證其在對外漢語課堂教學中有效性,教師需要構建一個完善的教學體系。在布置學習任務前,應當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從實際漢語教學目標出發(fā),創(chuàng)設相應的情境,所布置的任務需要讓學生學到知識,通過實踐過程提高自身漢語言能力[3]。其次,教師需要在學生完成任務過程中,做好記錄,總結學生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并有針對性地指導、幫助,主要目的在于可以讓所有學生都可以獲得知識。再次,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通過小組形式匯報研究結果,并向所有學生展示自己的成果。最后,整個任務結束后,教師需要重點評價學生任務完成過程,同時并展開知識的延伸,拓展下其他任務,促進學生對漢語言知識的掌握與應用。
教材作為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基礎,也是實施任務型教學法的依據(jù)。因此,需要對外漢語教師熟知教材每個板塊,并結合具體的教學目標,合理劃分各個板塊,主要目的是確保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可以抓住學習目標,掌握相應的漢語言知識。在設計、布置任務過程中,教師需要考慮到所設計的任務是否具有實用性,保證其中的內(nèi)容,學生可以使用到實際漢語交流中,促使學生可以學以致用[4]。例如,前文提到的“買賣商品”任務,教師需要這一過程所需專業(yè)詞匯、日常詞語等,最終可以使得學生獨立使用漢語完成購物過程。需要注意的是,在設計任務時,教師還需要為學生預留出自由發(fā)揮空間,旨在提升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能力。比如,在安排買賣商品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商品、數(shù)量、價格等信息作為任務空缺,這些內(nèi)容鼓勵學生填寫,激發(fā)學生思考,提升學生自主性,同時,還可以檢查學生知識掌握情況,對學生鞏固漢語知識起到重要作用。
在布置任務前,對外漢語教師需要將本次任務綜合內(nèi)容、具體要求向學生講解,通過合理的引導,激活學生自身的知識體系,引導學生調(diào)用過往知識,為任務做好基礎知識儲備。在布置好任務后,教師應當激發(fā)出學生的探究欲望,刺激學生的興趣,從而促使學生可以積極投入到任務實踐中。如果是初次學習漢語的外國學生,講解任務時教師要注意語言的使用,可以選擇使用一些簡單的詞匯,幫助學生理解,也可以適當?shù)乩靡恍W生的母語輔助講解任務,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明確任務具體內(nèi)容[5]。
在任務實施階段,教師需要給學生一些準備時間,而后提出任務,學生可以獨自或者合作完成相應的任務。當學生完成任務后,需要進行總結,并進行匯報,如果是小組合作形式,可以組內(nèi)選出一名代表,將小組完成任務的過程、結果、心得體會在課堂上匯報。在整個任務實施過程中,主要包含了任務準備階段、完成階段、匯報階段。需要注意的是,在各個階段中,學生是主體,而教師需要做好主導者,充分發(fā)揮引導、指導作用,輔助學生順利完成任務[6]。
任務反饋階段,主要就是教師實施評價的過程,從學生任務表現(xiàn)、收獲等情況出發(fā),實施綜合性評價,在這一過程中,主要目的在于進一步提高、深化學生漢語言能力。在實際評價過程中,需要指出學生容易出現(xiàn)的失誤,也需要表揚學生的精彩點,幫助學生更加全面地認知自我。除了教師評價之外,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組內(nèi)評價,使得學生可以相互學習、借鑒。由于外國學生本身對母語具有較強的依賴性,所以,在學習漢語過程中非常容易混淆,對此,教師可以匯總學生容易出現(xiàn)的錯誤,而后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幫助學生提升易錯點認識[7]。此外,為進一步加強學生漢語應用能力,教師還可以進行知識延伸和遷移,重新設計相似的任務,進一步鞏固學生知識認知能力。
下文以《發(fā)展?jié)h語》中級聽力I教材為例,結合《去哪里玩兒》這一課題,具體分析了如何將任務型教學法應用到聽力課中。
1.任務準備階段
在經(jīng)濟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國之間經(jīng)濟、文化、政治交流日益增多,而旅游更是熱點話題,對此,教師可以明確任務目標,通過此次任務,使得學生可以聽懂有關“旅游”的話題內(nèi)容,比如訂票、報團、交通工具等,同時,也可以在溝通交流中使用與旅游相關的漢語詞匯。在布置任務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做一些準備工作,結合自身興趣愛好,選擇對應的話題,并自主搜集資料,通過學生準備的過程,可以更多地了解到與旅游有關的語言表達形式,比如與旅行社有關的詞語,包含了報團、項目、自由行、自費、團餐等,與交通工具有關的詞匯,涵蓋了臥鋪、硬座、騎馬等,通過學生自主預習,做準備,不僅可以擴充漢語詞匯,同時,還可以幫助學生大致掌握任務中可能會出現(xiàn)的語言項目,自主了解到學習重點、難點。在這一過程中,充分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的任務型教學方法實施原則[8]。
2.任務實施階段
作為整個任務實施過程的中心環(huán)節(jié),任務實施效果如何,可以直接影響到學生語言學習效果。首先,教師引入旅游話題,讓學生講一講自己準備過程的收獲,在這一過程中不要給學生設置范圍,無論是語言知識還是文化背景,只要是學生想要表達的都可以,最終的目的在于鼓勵學生主動說出自己的想法。而后,教師需要匯總學生提高的關鍵詞匯、語句、語篇等,利用多媒體,形成“思維導圖”式板書,并進行講解。比如學生說到“自由行”,教師可以針對該詞進行解釋,使得學生懂得“自由行”可以理解為自己選擇玩兒的地點、住的地點、吃什么等等,主要就是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對旅行進行選擇,在學生初步理解其含義后,可以鼓勵學生進行造句。在整個任務實施過程,對外漢語教師需要仔細引導、觀察學生,要提高對學生準備知識的重視度,站在學生角度思考問題,多使用一些學生日常生活可以接觸到的知識,幫助學生可以靈活使用到實際交流中。當學生初步掌握相應詞語后,教師再開展聽力訓練,這樣學生會更容易接受,具備一定的基礎,至少不會完全排斥成篇的聽力內(nèi)容、語篇理解。當學生完成聽力訓練后,會提出但很多不理解的詞語、語篇等,此時,教師需要仔細、耐心地講解。為進一步強化學生的聽力能力,教師可以采用“聽寫”課文的方式,借助錄音讓學生復讀所聽到的內(nèi)容。
3.任務完成階段
任務完成后,對外漢語教師需要結合學生實際的反饋,評價、總結學生的表現(xiàn)。例如,學生在表達某一語言形式時,哪些還需要改進,哪些是精彩點,針對具體語段具體內(nèi)容,幫助學生清晰地梳理此話題的聽力理解的難點、重點,幫助學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漢語聽力能力,還需要進一步掌握相應的內(nèi)容。
總而言之,在對外漢語課堂教學中采用任務型教學方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語言運用能力,同時,還可以提高課堂效率。通過本文的分析,教師需要遵循任務型教學方法的運用原則,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fā),合理設計任務,提升對外漢語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