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揚帆 淮北師范大學
目前高校體育健身教學越來越受到重視,但學校在開展體育健身教學時還存在諸多問題,如不合理、不科學地安排體育健身課程的教學和訓練,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大學生身體素質的逐年下降。這需要體育教師著眼于大學生的體能現(xiàn)狀,轉變教學措施,提升大學生的身體素質。
體能訓練可以培養(yǎng)大學生敢于挑戰(zhàn)、不怕困難和挫折的意志品質。任何體育賽事都是艱巨而富有挑戰(zhàn)性的,需要運動者不斷克服氣候和環(huán)境變化、身體素質和能力限制等各種困難,伴隨著呼吸困難、疲勞和疼痛等生理反應,以及緊張和恐懼等心理壓力,這就導致了一些參與者退出和放棄的消極心理。如中長跑、重力向上、俯臥撐等活動可以激發(fā)人的運動潛能,使大學生的意志品質和運動力量逐步經受住“極限”的考驗。其次,體育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社會適應性取決于人的綜合素質,是個體接收和融入社會的表現(xiàn),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人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大學生形成樂觀的心態(tài)。此外通過體育競賽,教師可以引導大學生樹立相互尊重、公平競爭、團結協(xié)作的意識,正確認識和面對團隊的成功與挫折,進而改善大學生關系,建立真誠互助、和諧親密的友誼,塑造成熟獨立的人格,促進大學生全面發(fā)展。
在高校體育教學中主要通過體育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身體素質,一些大學體育項目很老舊,很少大學生對體育有熱情。同時教師對各類體育項目的特點認識不足,缺乏專業(yè)指導,對體育健身教學重視不夠。同時我國高校學生體育素質教育課程較少,體育課一般被認為是一門選修課。此外學校體育課時少,對學生體育教育和健身器材的投入非常有限,學生鍛煉機會少,身體素質難以明顯提高,不能滿足體育健康教育的實際需要。
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導致健康教育師資嚴重短缺,阻礙了國內大學生體育健康教育的發(fā)展。目前高校雖然開展了體育健身教學課程,更加重視學生的體育健身訓練,但由于過去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體育健身訓練的發(fā)展還不成熟。在這種情況下,體育健身教學不能達到應有的教學目標,大學生的身體素質沒有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體能發(fā)展。特別是高校在實際開展體育教學時,更多的是注重學生的理論知識。而體育教學中的實際訓練沒有得到合理的開展,這使得學生的理論性更強,導致大學生身體素質仍然沒有得到提高,體能依然很差。
隨著招生規(guī)模的擴大,學校數(shù)量有所增加,但體育場并未相應增加。學校體育場地和設備的缺乏減少了學生的運動時間。許多學校的體育場地不符合國家標準,如果繼續(xù)擴大招生規(guī)模,場地更加緊張,甚至基礎教學都非常困難。此外大學生對體育感興趣后,缺乏專業(yè)的體育指導。這要求很多學校將體育鍛煉作為一門必修體育課程,對學生進行專業(yè)指導和教學,通過專項體育鍛煉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并且高校可以根據(jù)學生身體素質和愛好的差異,設置不同類型的項目。在進行體育健身教學之前,教師應具備一定的專業(yè)知識和能力,向學生解釋體育健身訓練以及體育健身訓練的重要性。特別是體育鍛煉過程應與大學生興趣相結合,需要學校提高活動的多樣性,滿足不同大學生的體能個性化需要,使他們能夠參與體育活動。
針對大學生對體育學習和鍛煉興趣不大的問題,高??蓪Ⅲw育課作為必修課,在專項體育訓練中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由于生理負荷的限制可能會造成學生的生理和心理障礙,沒有辦法更好的繼續(xù)完成體育鍛煉。高校教師給予及時、適當?shù)纳眢w與心理指導和引導,確保學生科學地開展專項體育鍛煉,在專項體育訓練中增強學生的成就感。特別是教師要充分考慮到大學生的身體水平,安排不同的體育鍛煉活動。針對不同身體素質學生的難度,教師可以適當穿插運動與對抗比賽,增強大學生團隊凝聚力和合作能力,進而提升大學生的體能水平。此外教師要立足大學生的特點,設置難度適中的體育活動,確保每個學生適當鍛煉自己,使不同鍛煉水平的學生能夠參與,切實提升大學生的體能水平。
例如在大學生體能訓練中,大學生體育的重要性必須重視宣傳,廣泛動員人員,擴大宣傳覆蓋面,增強宣傳體育體能訓練,讓廣大大學生認識到體育的意義,參與大學生體育活動。此外高校要開展廣泛的宣傳活動,促進大學生體育教育的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由此讓大學生的體能訓練成為常態(tài),讓社會和家庭認識和參與活動,提高我國大學生的身體健康水平。特別是教師要強化大學生的體育鍛煉觀念,提高大學生的自我鍛煉意識,是解決我國大學生身體素質低下的重要途徑。同時體育教師要從大學生興趣入手,幫助大學生找到自己的興趣點,激發(fā)大學生學習體育的積極性。加強學校對家庭教育的指導,利用高校體育的優(yōu)勢,在高校附近社區(qū)開展體育活動,倡導家庭體育的內容、方法和行為,進而共同提升大學生的體能水平。
高校學校體育質量的關鍵在于是否有一支素質高、能力強、敬業(yè)的體育教師隊伍。目前體育教師短缺,一些學校的其他教師分配超出了規(guī)定。鑒于課時大幅增加,高校體育教師數(shù)量應重新核定,以確保體育教師的合理配置。大學生應該對自己的健康負責,體育鍛煉和思想鍛煉應該并行進行,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加強體育鍛煉,培養(yǎng)鍛煉意識,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確保大一、大二體育課時貫穿整個學年,加強對大三及以上學生課余體育鍛煉的指導,強調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和能力。而且教師不僅要發(fā)現(xiàn)大學生身體素質的優(yōu)點和缺陷,還要發(fā)現(xiàn)自身訓練方法中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調整和改進,不斷促進自身專業(yè)素質和專業(yè)水平的提高。另外教師可以利用趣味競賽系統(tǒng)的運動訓練方法,引導學生掌握核心力量的力量點,學會控制自己的核心力量,從而應對各種運動中的突發(fā)事件,確保自己核心軀干的安全,從而不斷促進大學生核心功能的發(fā)展和強化。
例如體育教師要結合現(xiàn)代體育訓練理念,根據(jù)最新的訓練方法,將趣味性體育訓練融入日常體育訓練中,可以有效激發(fā)運動員的訓練積極性,促進我國體育訓練整體水平的提高。最后教師要在建立統(tǒng)一的評價指標體系的基礎上,應尊重大學生在運動興趣、身體素質等方面的不同優(yōu)勢,適當增加選修項目的比例及其考核權重,強化過程考核的激勵作用。這樣不僅有利于豐富高校體育的學習內容,也有利于培養(yǎng)大學生的體育專門知識,實現(xiàn)體育評價標準與教學目標的有機統(tǒng)一。
考慮到與運動技能和體育訓練的教學相比,體育興趣和體育觀念的培養(yǎng)更為關鍵和困難。目前我國高校體育教學多以體能(耐力)、跳躍(速度)、技能(力量)等競技體育為主,訓練難度較大。要求大學生具有良好的身體素質,通過高強度的訓練和相對熟練的運動技術,從而通過體能測試,達到運動成績標準,從而對學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迫使大學生把運動作為一項任務來完成。例如常見的耐力跑訓練,如果在跑道上一圈一圈地重復同樣的動作循環(huán),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運動耐力和運動成績,但很容易讓學生產生無聊感和厭倦感,也很難體驗到身心愉悅的價值。因此體育教師應該立足大學生的運動興趣,創(chuàng)新體能訓練方式。除了采用教學、演示等常規(guī)教學方法外,還可以選擇相關的實物和教具進行直觀演示,或借助動畫等多媒體教學手段模擬體育訓練情境,項目訓練或比賽的音頻和視頻,通過觀察和情感體驗引導學生掌握跑步要領和正確的跑步姿勢,幫助學生釋放對困難的恐懼和對跑步的抵制,樹立鍛煉的信心和決心。這也要求高校體育將學生終身體育的需求納入教學目標。教師可適當增加,使用有趣的操作性運動,讓學生在參與自己喜愛的運動中親身體驗運動的樂趣和成就感,使他們對體育的學習從模仿動作和表情、追求健美的感性認識階段升華到對體育意義和價值的理性認識階段。而且大學體育可以促進各種器官系統(tǒng)的發(fā)育,增強肌肉和骨骼,從而有效改善大學生的生理機能,提高其健康水平。這需要大學生熟練掌握相關的運動技能,堅持長期鍛煉,才能改善人的生理機能,提高整體健康水平。此外在對大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過程中,高校體育教師還應傳授必要的保健知識、運動損傷的治療方法、運動競賽規(guī)則等,以盡可能減少高強度運動對學生造成的身體傷害,從而達到現(xiàn)代意義上的“健康”標準。
例如體育教師可以利用課堂項目教學和課外體育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球類、跑步、藝術體操、拳擊等體育運動,培養(yǎng)開朗、樂觀、果敢、果敢的人格素質和應急能力,改善消極心理狀態(tài),有效防止不良情緒轉化為焦慮抑郁等心理障礙和精神疾病。要使體育運動取得良好的心理健康效果,除了充分發(fā)揮高校體育的“強身”教育功能外,還必須重視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大力發(fā)展各類體育社團,鼓勵大學生每天鍛煉,進而解決提高大學生體質健康的問題。許多高校都有針對學生參加考試的訓練計劃,這些計劃是根據(jù)體質測試的復習情況為學生制定的??紤]到體質測試最重要的對象是學生,大學生是需要提高體質的主要人群,合理的測試項目可以減少學生的抱怨,不會產生強迫學生鍛煉的效果。學校還可以充分利用場館設施,組織學生開展課外活動,為大學生創(chuàng)造鍛煉機會,提高學生鍛煉的積極性,使體育鍛煉成為大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
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國高校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體現(xiàn)了青少年體質健康在“健康中國”戰(zhàn)略中的重要地位,為促進大學生體質健康提供了理論指導和制度保障。針對上述現(xiàn)實問題,我國高校應探索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有效途徑,為廣泛開展全民體育鍛煉和競賽活動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充分發(fā)揮高校體育在培養(yǎng)大學生健康體質和健全人格過程中的責任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