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文
摘要:語文,是一門包羅萬象的學科,需要學生用心體會,不斷積累。但是,部分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缺乏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對語文存在偏見,難以主動走進語文。為了消除學生的學習困境,調動學生的活力,教師立足培養(yǎng)學生的讀寫能力,提出了具體的教學措施,想要借助生活、情境、合作來促進學生閱讀,借助問題、實踐來發(fā)展學生的寫作能力,使學生有所收獲,提高學生的綜合實力。
關鍵詞:初中語文;讀寫能力;語文教學
初中語文教師培養(yǎng)學生的讀寫能力,重視學生對語文的理解和應用,能夠強化學生的體驗感,使學生抓住語文的脈絡,走進語文的學習。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會加大閱讀量的積累,加深對寫作的思考,能夠靈活使用語文知識,活躍自己的思維。
一、培養(yǎng)學生閱讀、寫作能力的價值
閱讀和寫作都是語文學習的基本能力。閱讀,是向內輸送知識的一種渠道,而寫作,是向外輸送知識的一種渠道??梢?,閱讀和寫作都離不開知識的支撐。教師培養(yǎng)學生閱讀、寫作能力,可以增加學生知識積累量,豐富學生的視野,開闊學生的心胸,讓學生學會使用語言來表達情感。學生在閱讀中,會獲得情感上的感染,學會分析文章背后的情感,形成開口表達的意識;在寫作中,學生會掌握文章的結構,寫出具有條理性的作文,進而影響到自己的邏輯判斷能力,使得作文更具嚴謹性和打動人心的力量,提高語言組織能力。
二、培養(yǎng)初中生語文讀寫能力的方法
(一)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閱讀,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想現(xiàn)實的閱讀能力
閱讀與生活是緊密相連的關系,需要學生結合生活來剖析閱讀。教師將生活元素加入到閱讀中,給學生提供了閱讀的方向,使學生能夠站在生活的基礎上理解文本,與作者對話,發(fā)現(xiàn)閱讀的蹤跡。學生在生活的影響下,會體會到作者的想法,理解作者的寫作主旨,升華閱讀思想,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閱讀,聯(lián)想現(xiàn)實的閱讀能力。在學習《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一課時,筆者為了使學生了解作者對祖國的感情,培養(yǎng)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激勵學生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而努力,在教學中為學生提供了新聞材料,在新聞材料中為學生列舉了祖國在航天事業(yè)、民生事業(yè)、扶貧攻堅、教育改革等方面做的努力及取得的成效,讓學生圍繞這些新聞材料,結合自己的現(xiàn)實生活,說一說自己的感悟。學生從現(xiàn)實生活出發(fā),分享了自己對祖國日益強大的認識,感受到了自己作為祖國一員的驕傲,表示會為祖國的發(fā)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帶著這樣的情感,學生走進了課文閱讀中,與作者產生了情感上的共鳴,理解了課文主旨,形成了聯(lián)系生活的意識。
(二)在情境中理解閱讀,培養(yǎng)學生賞析情感的閱讀能力
教師為學生提供情境元素,增添課堂的風采,能夠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獲得身臨其境的感覺,幫助學生抓住閱讀的線索。學生在情境閱讀中,會受到情感上的渲染,懂得怎樣利用文章的語言來剖析情感、賞析文字。在學習《范進中舉》一課時,筆者為了使學生了解封建科舉制度對人的毒害,感受作者對人物的刻畫,讓學生品味到文章語言的精練與生動。在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展示了范進中舉的影視頻段,讓學生觀察演員的表演動作,感受影片的環(huán)境氛圍,體會范進中舉之后的癲狂和周圍人在范進中舉之后態(tài)度上的變化,深刻理解封建科舉對人的迫害。學生觀看影視片段后,對范進中舉的樣子有了清楚的認識,知道了范進多年考科舉不中,被人奚落,終于在日漸年邁的時候成功了,隨之而來的就是大家態(tài)度的轉變。學生在影片鏡頭的轉換中,感受到了科舉的殘酷,抓住了人物形象,理解了作者想要表達的內容和情感,找到了賞析文章的興趣。
(三)在問題中思考寫作,培養(yǎng)學生梳理寫作結構的能力
部分學生在面對語文寫作的時候,喜歡拿起來就寫,缺乏自主動腦的環(huán)節(jié),導致作文邏輯混亂、結構松散,難以吸引他人的目光。教師為了解決學生的這一問題,將重點放在了學生對文章結構的梳理上,想要借助閱讀教學促進學生對文章結構的分析。初中語文教師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應在問題中思考寫作,培養(yǎng)學生梳理寫作結構的能力。在學習《蘇州園林》一課時,筆者為了讓學生了解課文的寫作順序,知道怎樣對文章進行布局,培養(yǎng)學生梳理作文結構的能力,在教學中帶領學生重點剖析了文章的寫作特點。學生在了解亭臺軒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相互配合、花草樹木相互掩映等特點之后,發(fā)現(xiàn)作者借助有主到次的邏輯順序,寫出了蘇州園林每一個布局的別致之處,突出了蘇州園林的圖畫沒,強調了蘇州園林總的特征,圍繞被說明事物進行了闡述。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嘗試描述自己喜愛的一處景觀,借助先總后分的結構順序,徐徐展開,再利用比喻、對比、分類等說明方法,對景點進行了細致介紹,寫出了邏輯縝密、條理清晰的文章,完成了對作文結構的梳理。
(四)在實踐中探究寫作,培養(yǎng)學生應用寫作技巧的能力
初中語文教師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應在實踐中探究寫作,進而培養(yǎng)學生應用寫作技巧的能力。在學習《桃花源記》一課之后,筆者為了發(fā)揮學生的應用能力,讓學生擁有創(chuàng)新的意識,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對課文進行續(xù)寫,說一說武陵人離開之后,桃花源中發(fā)生了什么,為什么后人都找不到了呢?為了打開學生的思路,筆者還指引學生借鑒歷史來發(fā)揮想象。其中一名學生借鑒歷史,以戰(zhàn)亂的原因解釋了桃花源人消失不見的現(xiàn)象,做到了邏輯合理,能夠自圓其說,成功構思,發(fā)揮了自身想象創(chuàng)新的能力。筆者對學生的作文進行了批改,指出了學生表現(xiàn)優(yōu)異的地方。對于學生尚需改進的地方,筆者也與學生一起進行了討論,了解了學生的觀點,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得到了有效交流,促進了學生寫作質量的提升,讓學生學會了應用寫作技巧來豐富寫作內容。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學生在語文課堂上,收獲了屬于自己的精彩,增加了對語文的了解,積極地走進語文課堂,感受語文的發(fā)展脈絡,了解語文的深厚內涵。教師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重視學生閱讀、寫作的發(fā)展,給學生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發(fā)展空間,使得學生有了新的學習環(huán)境,督促學生進行語文探索。
參考文獻:
[1]陳剛.將情感教育引入初中語文作文教學[J].情感讀本,2019(35):17.
[2]宋信.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分析與策略舉隅[J].作文成功之路(下),20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