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英俊
(杭州市閑林職業(yè)高級中學,浙江 杭州 311122)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培養(yǎng)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教育必須把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培養(yǎng)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學校體育作為學校教育重要內(nèi)容歷來被國家及教育部門所重視,體育課作為學校體育工作的重要抓手,在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接班人的責任中發(fā)揮了不可磨滅的作用。隨著中國夢的逐漸實現(xiàn),新時期體育課思政教育成為體育課程改革的新要求。因此,探究體育課思政教育意義深遠。幼兒教育能為幼兒成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游戲是幼兒教育的重要載體。在實踐教學中,通過合理的游戲設計與組織,可以有效地落實幼兒體育課程思政育人工作,促進幼兒健全人格、運動認知能力、健身實踐能力和社會適應能的形成。本文以手球游戲為例,就健全人格中的合作精神培養(yǎng)策略加以探究,旨在交流與共勉。
手球起源于國外,1936年前后傳入我國。相關文獻顯示,1889年丹麥的中學體育教師尼爾遜(Holger Nielsen)發(fā)明了一種用手傳遞球的游戲,場地的兩端各有一個球門,比賽雙方用手傳球并射門,后命名為“手球”。如今,手球已經(jīng)成為一項時尚的體育運動,世界知名城市紛紛舉辦了各級賽事。手球運動對參與者的技術要求相對較低,能充分將人手部的功能釋放。同時,手球比賽要求全體隊員要團結(jié)一致以取得更好的比賽成績,這對培養(yǎng)人的合作精神有重要的作用。發(fā)展至今的手球比賽具有較高的整體性、技藝化、智謀化,故此也有學者稱之概況為“表層為形態(tài),內(nèi)層為精神,深層為智慧”。近年來,隨著手球運動的推廣與普及,幼兒手球運動有了較大的進展。許多幼兒園將手球作為特色運動引入到幼兒園。實踐證明,結(jié)合幼兒身心特點所優(yōu)化后的幼兒手球游戲?qū)τ變汉献骶竦呐囵B(yǎng)具有重要的價值與作用。游戲過程中幼兒通過手靈活地控制球,在相互傳球過程中感受團體協(xié)作的意義,在完成射門動作中體會成功感。
合作精神不僅是現(xiàn)代化人才的必備素養(yǎng)之一,且這一素養(yǎng)需要從幼兒階段就開始著手培養(yǎng),才能確保幼兒在長大成人后形成一種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個人素養(yǎng)。但是,要想實現(xiàn)這一教學目標,需要幼兒教師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引導性作用,使手球游戲服務于幼兒合作精神的形成與提升,從而收到預期的教學成效。例如,在手球游戲中,偶爾會遇到小朋友人數(shù)較多,但手球數(shù)量較少的情況。此時,幼兒教師可以這樣來引導幼兒:“小朋友們,我們大家是一個團結(jié)友愛的集體,有什么好的東西都要一起分享。但是,現(xiàn)在的手球數(shù)量有點少,我建議大家通過猜拳的方法輪流玩,每次猜拳獲勝的那個小朋友可以拋五次,然后再進行下一輪猜拳,把機會留給更多的小朋友,大家說好不好!”通過這種方式,既化解了教學資源不足的矛盾,又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幼兒樹立起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還讓幼兒體會到手球游戲的樂趣,從而實現(xiàn)了教學成果的最大化。除此之外,幼兒教師還可以利用一些趣味語言引導幼兒形成合作思維,使其萌發(fā)與人合作的欲望。例如,當遇到獨自玩手球的幼兒,幼兒教師可以說:“一個人玩游戲會少了很多樂趣,要是跟幾個同伴一起玩,大家可以相互幫助,相互配合,一定更有意思!”也可以說:“大家一起玩,手球一定會更高興,也許會彈得更高,拋得更遠!”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只要幼兒教師能夠明確自身的職能定位,在手球游戲中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引導性作用,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幼兒樹立合作精神。
由于幼兒年齡較小,不懂得如何隱藏自己的喜怒哀樂,天性也釋放得比較徹底。有些幼兒在手球游戲中表現(xiàn)得自私自利、性格急躁,甚至偶爾會出現(xiàn)暴力傾向;有些性格內(nèi)向的幼兒不懂得如何與其他幼兒交流配合,顯得很不合群;還有一些幼兒不遵守游戲規(guī)則,導致游戲無法正常進行,甚至還會引發(fā)一些爭執(zhí)……這些問題的存在,雖然給幼兒教學造成了一定的阻礙,但也給幼兒教師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精神提供了絕佳契機。但是,要想真正把握住每一次教學機會,提高幼兒教育的精準性及有效性,幼兒教師還需要拿出足夠耐心與敬業(yè)精神,細心觀察每一名幼兒在游戲中的表現(xiàn)。這樣一方面有助于幼兒教師了解幼兒的性格特點和行為缺陷,為下一步教學工作提供參考依據(jù),另一方面可以從根本上減少幼兒之間發(fā)生爭吵打斗等現(xiàn)象,保證游戲過程中的安全性,營造輕松和諧的游戲氛圍。例如,在手球游戲中,有些幼兒總是喜歡單打獨斗,不愿意與其他幼兒配合。即使幼兒教師通過語言引導,也無法激發(fā)起幼兒的合作欲望。此時,幼兒教師可以與班里另外一名教師一起玩手球游戲,一邊玩一邊說“快接住”“你好棒啊”“快把球扔過來”等生動性語言,營造出一種快樂的游戲氛圍。這在這種氛圍中,幼兒的內(nèi)心會不知不覺受到觸動,行為也會受到感染,從而主動尋找其他玩伴一起玩手球,合作精神在相互玩耍過程中得以生成。另外,幼兒教師還可以基于對幼兒性格特點的了解,對其進行合理分組,如將性格內(nèi)向、外向的幼兒平均分配到各個小組中,這樣一來,便可以使不同性格特征的幼兒在游戲中很好地交流與配合,以此來提高幼兒的合作精神與團隊意識。
幼兒普遍具有好奇心旺盛、喜歡新奇事物的特點,幼兒教師如果始終按照某種固定規(guī)則開展手球游戲,不僅無法有效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精神,還會導致幼兒對手球游戲失去興趣與好感。因此,幼兒教師要時常針對手球游戲規(guī)則進行創(chuàng)新,或者同時設計多種玩法輪流使用,使幼兒始終對手球游戲保持較強的新鮮感與興趣度。以下介紹幾種創(chuàng)新手球游戲的方法。
2.3.1 滾球游戲游戲為滾南瓜。幼兒2人1組,前面的幼兒當馬,后面的學生當趕馬人。游戲開始后齊說:“小馬,小馬,慢慢跑,車上東西不能少?!鼻斑M一段距離后,教師引導每組后面的幼兒齊說:“小馬,小馬,側(cè)身跑,不然就要撞山了。”每組第一個幼兒聽到后齊說:“小馬,小馬,知道了?!贝蠹引R說:“得兒——駕!”當聽到教師說“吁——”時幼兒要逐漸停下來,完全停止后前后幼兒角色互換,繼續(xù)游戲。教師:“由于道路顛簸,盡管我們的‘小馬’和‘趕馬人’非常小心,可是路上還是掉了許多的南瓜。怎么辦,我們要把掉在地上的南瓜都撿回來。為了提高效率,我們可以通過滾南瓜來完成?!苯處熌檬智蚴痉恫⒁龑в變海骸啊疇臓摹ㄊ智颍┑淖畲蟮谋绢I就是“滾動”,快看老師的‘犇犇’滾動得多么快?。ㄊ痉稘L球動作)下面就讓我們和手球?qū)殞殹疇臓摹黄饋硗瓿蛇@個任務吧!”
2.3.2 拍球游戲教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小貓咪嗎?‘犇犇’和貓寶寶是非常好的朋友。這節(jié)課,‘犇犇’給我們帶來了一個非常好的游戲,同時‘犇犇’還要帶領大家給貓寶寶送糧食呢?”教師:“小朋友們,你們看‘犇犇’圓圓的身體內(nèi)已經(jīng)裝滿了貓寶寶所需要的食物,我們快和‘犇犇’一起給貓寶寶送糧食吧!可是,小朋友想一想,怎樣帶著‘犇犇’鉆過山洞呢?(引導幼兒回憶單手滾球、雙手滾球、行進間高運球等動作)好,老師告訴你們,我們走在山路上的時候可以采用‘拍球動作’(示范動作)的方式行進,鉆山洞時要低頭、彎腰、屈膝、緊縮身體,采用滾球的方式(示范動作)鉆過山洞?!?/p>
2.3.3 傳接球游戲(1)全體幼兒圍成一個圓圈,2名幼兒之間保持大約30cm的距離。游戲開始后,由第一位幼兒將手球傳給旁邊的小伙伴(按照順時針或者逆時針的方向均可),依次往下傳。傳完一圈后,相互之間加大距離再進行第二輪傳球,直到手球落地為止。此時,教師可以讓2名傳球失敗的幼兒通過相互配合給大家表演一個節(jié)目,如合唱兒歌、背誦古詩、猜謎語等。
(2)在手球場地中線處放置一個大紙箱(裝滿手球)小呼啦圈若干個,小背簍或籃子2個。游戲時將幼兒分成人數(shù)相等的2組,幼兒分別站在手球場的底線上。將呼啦圈分成2部分, 不規(guī)則地擺在兩隊起點到大紙箱間(間距不要過大)。游戲開始信號發(fā)出后,2組的第一名幼兒手里拿著籃子開始跳圈跳向大紙箱(可以單腿跳也可以雙腿跳),然后在紙箱里取出1只手球后放入籃子里跑回起點處。第一名小朋友把空籃子再交給第二名小朋友,第二個小朋友重復第一個小朋友的動作。上述游戲不僅可以增添游戲過程中的趣味性和娛樂性,也有利于有效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精神。
(3)2個幼兒1組,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連續(xù)拋6個球沒有落地,可到教師處領一朵小紅花;如果連續(xù)拋4個球沒有落地,可到教師處領一張粘紙;如果連續(xù)拋2個球沒有落地,可到教師處領一個小星星。(在游戲過程中,教師可言語提示幼兒“手球?qū)殞殹疇臓摹粼诘厣蠒芴鄣摹保┮部梢越M織3或4個小朋友圍成一個三角形(正方形),沿著圖形的頂點挨個拋接球,其間球沒有落地即算完成一次,在規(guī)定時間按照完成次數(shù)多少排名并給以相應的小紅星作為獎勵。
2.3.4 手球比賽將全體幼兒分成人數(shù)相等的2支隊伍,再指定一隊負責發(fā)球,另一支隊伍負責把球托起來并且再次交給對方,2隊輪流將球托給對方,球先落地的那支隊伍為輸。
2.3.5 其他游戲除上述方法之外,教師還可以結(jié)合幼兒的興趣喜好和年齡層次自行編創(chuàng),或者在手球游戲當中融入一些其他游戲元素,如傳球接力賽、擊鼓傳球等。只要能提高手球游戲的多樣性與趣味性,有助于幼兒合作精神的養(yǎng)成,均可以運用到日常教學過程中。只有這樣,才能長期保持幼兒對手球游戲的濃厚興趣,使手球游戲成為培養(yǎng)幼兒合作精神的重要載體。
對幼兒而言,只有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才能為其提供一個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促進幼兒正確思想觀念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尤其在培養(yǎng)幼兒合作精神的過程中,很多幼兒教師都反映遇到較大的阻力,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家庭教育的缺失或者教學方式不得當,導致很多幼兒都存在自我保護意識過強、做事情不夠積極主動、不愿意與他人分享等一系列問題。如果這些問題無法得到根本上的解決,不僅對幼兒教育構成較大的阻力,更不利于幼兒的性格養(yǎng)成和能力提升,是其今后人生道路上的一大隱患。對此,幼兒教師可以將幼兒在手球游戲中的表現(xiàn)用手機錄制下來,然后再通過微信、QQ等途徑分享給各位家長,讓家長看到幼兒在團隊協(xié)作中的真實表現(xiàn)。對那些表現(xiàn)出較強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的幼兒,教師要提醒家長放學后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使幼兒能夠再接再厲,表現(xiàn)得越來越好;對于那些缺乏合作精神的幼兒,教師則要著重與其家長進行有效溝通,共同探討相關改善措施,讓幼兒能夠及時認識到自身問題,并且知道該如何與人相處,發(fā)揮出家園聯(lián)合的教學優(yōu)勢。
幼兒手球游戲具有很強的靈活多樣性,在培養(yǎng)幼兒合作精神的過程中具有較高的實用價值。但是,幼兒教師在應用和創(chuàng)新手球游戲的過程中,要從實際教學需求和幼兒成長需求出發(fā),確保教學工作的有效性與科學合理性,為幼兒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