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 棟
浙江人被譽為“中國的猶太人”,素有經(jīng)商辦企業(yè)的傳統(tǒng)。在近代經(jīng)濟史上,浙江涌現(xiàn)出了一批杰出的實業(yè)家金融家,他們努力奮斗,不斷進取,開創(chuàng)了一項又一項近代化的新興事業(yè),為我國早期工業(yè)化的發(fā)展,為推進我國民族經(jīng)濟的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其中,又以“寧波幫”最為著名,所謂“無寧不成市”是也。而寧波幫的“開山祖師”當屬在金融、實業(yè)、藝術(shù)和慈善等多領域長袖善舞的嚴信厚。
嚴信厚(1838—1906),字小舫,浙江慈溪人,中國第一家銀行和第一個商會及近代中國第一批工廠的創(chuàng)辦和參與者,第一個商會組織“上海商業(yè)會議公所”首任總理,被譽為近代“寧波商幫”第一人,工書、畫,藏碑版、書畫甚多,輯有《七家名人印譜》《秦漢銅印譜》等。
嚴家世居寧波費市村,耕讀傳家。嚴信厚早年就讀私塾,后因家道中落,只能外出謀生。17歲的他先是在寧波鼓樓前的恒興錢鋪當學徒,后到上海供職于小東門寶成銀樓(當時上海九大銀樓之一)。工余除了和同事一樣刻苦學習英語外,他還特別鐘情于書畫。在上海這個十里洋場,當年每個資本家的發(fā)家過程都帶有傳奇色彩。有人說,嚴信厚就是靠詩書畫這個特長起家的。他曾送了把自畫的蘆雁折扇給胡雪巖,并在畫上題了首自作詩:“暫依秋水宿汀州,終共鯤鵬變化游。銜得一枝輸作稅,不教關(guān)吏苦羈留?!痹娭辛髀冻龅暮狼楹蜋C變令有著同樣身世的胡雪巖不禁青眼相加,遂被胡開設的信源銀樓聘為文書,迎來了人生命運的轉(zhuǎn)折點。后來胡又將其推薦給李鴻章。李見嚴既熟悉商務,又能詩善文,長于書畫,喜出望外,收為幕僚,并命其在上海襄辦轉(zhuǎn)運軍械等事。待李鴻章出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1870年),便委任他督銷長蘆1據(jù)《滄州志》記載:原古漳河支流流經(jīng)滄州境內(nèi),因岸邊多長蘆葦,稱為“長蘆”,南北朝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 年)在此設縣,名長蘆縣,大致位置在今滄州市。北宋熙寧四年(公元1071 年)廢縣改長蘆鎮(zhèn),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 年)設河間長蘆都轉(zhuǎn)運鹽使司,主要管理河北省鹽的運銷和鹽稅等,以有司駐地長蘆鎮(zhèn)而冠名“長蘆”,后來河北省所有鹽區(qū)都以“長蘆”命名。鹽務。長蘆鹽場產(chǎn)量巨大,占全國的四分之一,其中尤以塘沽鹽場規(guī)模最大,故嚴信厚常駐天津,1885 年任天津鹽務幫辦,次年自設同德鹽號,經(jīng)營鹽業(yè),積聚大量家財,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并步胡雪巖后塵,于光緒元年(1875 年)盤下楊源豐票號,改名為源豐潤票號,專營官府匯解款,兼營商業(yè)匯兌。為避開北方山西票號的勢力范圍,以及對當時中國經(jīng)濟中心已轉(zhuǎn)移至上海的清晰預判,嚴信厚將總號遷滬,分號則遍及大江南北,在京、津、漢、閩、粵、杭、甬、汕頭、廈門及香港甚至新加坡等都有分號,形成了較為新型的錢莊網(wǎng)絡,并與胡雪巖的阜康票號2阜康票號同時掛??靛X莊、阜康銀號的牌子,為的是道庫、匯兌、官銀及民間放貸業(yè)務通吃,源豐潤則簡明些,只做官府生意,因為其鹽場的背景已經(jīng)足以支撐起他的盈利。成為當時聞名全國的南幫“票號雙雄”。
錢莊是浙商的傳統(tǒng)領域。上海錢莊的資本總量中浙商占七成左右。嚴信厚創(chuàng)辦或投資的錢莊有上海的恒隆、德源,杭州的寅源、崇源,漢口的裕源,蘭溪的瑞亨、寶泰,金華的裕亨慎和寧波的信源、衍源、永源、五源、泰源、鼎恒、復恒、泰生等。為打破當時外資銀行獨霸中國金融市場的局面,他還發(fā)起創(chuàng)建了中國自辦的第一家銀行——中國通商銀行,并出任第一任總經(jīng)理、總董,積極引進國外金融制度和經(jīng)營管理方式。由于具有發(fā)行銀元、銀兩兩種鈔票的特權(quán),始見本國紙幣與外商銀行之紙幣分庭抗禮,金融大權(quán)不復為外商銀行所把持,并代收庫銀,業(yè)務盛極一時。他還參與創(chuàng)辦了四明銀行和中國第一家保險公司——上海華興水火保險公司。其中,中國通商銀行與四明商業(yè)儲蓄銀行、中國實業(yè)銀行、中國國貨銀行合稱為“小四行”。令人稱道的是,中國最早成立的六家銀行中有四家為浙江人創(chuàng)辦3此外三家系1907年成立的浙江興業(yè)銀行,1908年成立的四明銀行,及1909年成立的浙江銀行。。這也讓浙江在中國近代金融史上占據(jù)著重要地位。
而且,早期浙商嚴信厚既投資錢莊,又投資工業(yè),跨業(yè)經(jīng)營的好處是金融資本與工業(yè)資本得以互相支撐。1887年,他出資5萬銀兩在寧波創(chuàng)建通久源軋花廠,這是寧波的第一家近代工廠,也是中國紡紗業(yè)的先驅(qū)。1894年,他又與周晉鑣、湯仰高、戴瑞卿等滬甬富商集資45萬銀兩,在軋花廠基礎上創(chuàng)設了浙江最早的紗廠——通久源紡紗織布局,使軋花、紡紗、織布相連為一,但仍以紡紗為主,亦稱“通久源紗廠”??梢哉f,以嚴信厚為代表的寧波商幫在家鄉(xiāng)創(chuàng)辦通久源軋花廠等首批寧波近代企業(yè),開啟了寧波經(jīng)濟發(fā)展的近代化之門。此外,他還參與投資了福建南太武山煤礦、錦州天一墾務公司、寧波通久源面粉廠、上海龍章造紙廠、海州海豐面粉廠、上海同利機器紡織麻袋公司等實業(yè)公司。到其去世前,獨資創(chuàng)辦的企業(yè)有5家,參與投資的企業(yè)有8家,投資總額約72萬余元。這在當時也屬“大手筆”。
嚴信厚家學深厚,其父嚴恒4嚴恒,字笠舫,號簡舫、石泉居土,浙江慈溪人。為清代詩人、書畫家,善畫蘆雁,并結(jié)合七巧圖及書法藝術(shù),獨創(chuàng)了“七巧書法”,在其所撰的《聽月山房七巧書譜》5此書裝幀考究,印刷精美,成書于清咸豐丁巳(1857 年),刻于光緒壬辰(1892 年),內(nèi)容有古詩、占句、二字對、三字對、四字對、五字對、六字對、七字對、八字對、不成句字,著者族孫、南開大學創(chuàng)始人嚴修撰文并書跋。自序中不僅闡述了“七巧書由來”,而且該書所有文字筆畫均用三角形、正方形、菱形等七巧板木組成,似畫似字,令人稱奇,實屬罕見,還著有《聽月樓詩鈔》6由嚴信厚校對后于光緒壬寅年(1902年)九月在上海石印。,由曾任吏部尚書的奎俊7瓜 爾 佳·奎 ?。?843—1916),生于原東城區(qū)交道口黑芝麻胡同13號,字樂峰,清末滿洲正白旗人,瓜爾佳氏京城四大財主之一、榮祿的叔父。清朝大臣,書法家。光緒十四年(1888)任福建興泉永道,旋升福建按察使。1889年任山西布政使,1891年任山西巡撫,1892年任江蘇巡撫。光緒二十四年授四川總督。二十六年署成都將軍。后歷任刑部尚書(1903)、吏部尚書(1905)、內(nèi)務府大臣(1906)。宣統(tǒng)三年(1911)責任內(nèi)閣成立時,為奕劻內(nèi)閣弼德院顧問大臣。清帝退位后,解職歸里。工書,近趙孟頫,得其神髓。題寫書名,著名書畫家汪洵8汪 洵(?—1915)字 子 淵,號淵若,原名學瀚,字淵若,陽湖(今江蘇常州)人。光緒十八年(1892)進士,授編修。書法摹顏真卿,得其神骨,又參以他帖而變化之,工力甚深。兼精篆、隸,古樸。署檢。嚴信厚自幼受父親影響和指導,也喜好書畫,并一直堅持不懈。他的書法取法晉唐,傾力追慕“二王”,下涉趙孟頫、董其昌,但沒有像同時代的人那樣去崇碑學碑。應該說,在當時這種不逐時風、我行我素的定力是非常難得的。清代是中國書法史上的一個大時代,在帖學盛行和籠罩的千余年里,是清人發(fā)現(xiàn)了甲骨文、研究石鼓文。這些獨具個性的文字躺在時光的長河中,耐心地等待著知音??涤袨榈歉咭缓簦瑥氐最嵏擦饲陙硖麑W為宗的觀念,提出“尊碑”理念,一時間應者如云。而嚴信厚卻有著濃厚的帖學情結(jié),并在很大程度上表現(xiàn)為對晉唐一體化的認同,如他對王羲之《十七帖》和孫過庭《書譜》的傾愛及其大量臨習都表明了這一點。
歷代很多書家都將筆法放在首位,如從王羲之的《蘭亭序》和“二王”的大量手札中,可以看出其與眾不同、精妙絕倫的筆法:起筆多以尖鋒為主,入筆之后再捻管轉(zhuǎn)折,為下一筆的筆勢走向做出了鋪墊,不論字的走勢如何,皆在掌控之中,且對筆鋒的運用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這也是“二王”筆法之特色,可謂前無古人。觀嚴信厚的作品,特別是在行書、草書完全筑基于“二王”筆法,給受眾一種細膩、灑脫、散淡、通達之感,頗有江左風流的書寫格調(diào)。筆者以為,這主要源于兩個方面的因素:一方面,他“取法乎上”,遴選了較為純粹的“二王”筆法體系的經(jīng)典,作為學習探究的取法對象。如行書直取二王手札,草書強化起筆果敢的《書譜》等。這種“純化”可直入王字帖學之正宗,其筆法也直接體現(xiàn)在其書作之中。另一方面,他似乎比一般的書家更注重起筆動作的豐富性,更強化運筆過程的書寫感。這就使他的書法有了一種運筆的主要依憑,亦是獨到之處。他的行、草書起筆多以藏鋒為主,力量隱藏于筆畫之中,收筆出鋒呼應下一筆,多以露鋒為主,筆斷意連,比較善于表現(xiàn)典雅文靜的書寫傾向。存世作品有尺牘、手札、扇面、楹聯(lián)、匾額、中堂、條幅等,形制一應俱全,尤以楹聯(lián)、扇面為佳。由于學“二王”為主,其大字作品確實不多,至今能見的是他于光緒二十九年(1903)為山東濱州無棣縣大口河龍王廟重修后題寫的匾額“寰海安瀾”9該匾落款為:“浙江眾商公立,慈水嚴信厚敬書”。,四個字筆勢開張通達,結(jié)體雍容大度,外拓內(nèi)擫并施,不失為“二王”一路難得的大字精品。
書畫同源。嚴信厚在研習書法的同時,致力于繪畫,花鳥魚蟲,無所不涉,尤其深得蘆雁大師邊壽民10邊 壽 民 (1684—1752),初名維祺,字頤公,又字漸僧、墨仙,號葦間居士,江蘇山陽人(今淮安區(qū)),晚號葦間老民、綽翁、綽綽老人,清代著名畫家。曾考中秀才,善畫花鳥、蔬果和山水,尤以畫蘆雁馳名江淮,有“邊蘆雁”之稱。他又工詩詞、精中國書法,和鄭板橋、金農(nóng)等人齊名。的再傳,精于畫蘆雁,但又不是簡單的臨摹和“翻版”,而是傳承中見己意。這主要得益于他在繁忙的商務之余,常常去長滿蘆葦?shù)慕叄屑氂^察憩于葦間水際,或展翼欲翔,或凌空振翮俯沖而下的往來候雁,深入了解雁的形體、動作、情態(tài)、習性等,了然于胸,并視之如友,知情著意,從而構(gòu)思頓生妙諦,下筆必聚深情。所作潑墨蘆雁,無論尺幅大小,構(gòu)圖方圓,都大筆揮灑,潑墨中微帶淡赭,姿態(tài)生動,樸古奇逸,極盡飛鳴、食宿、游泳之態(tài),特別善于以淡墨干皴擦,渾厚華滋,精妙絕倫,所配數(shù)莖蘆荻迎風搖曳、濃淡有致。從而形成了既有邊氏風韻,又具筆墨疏簡、形神畢肖之個人風貌。
由于酷愛書畫,嗜好金石,嚴信厚的“朋友圈”除政客、商人、銀行家以外,還有不少藝術(shù)家,如吳昌碩、陳半丁等。因長蘆鹽場督辦的生涯,后來嚴信厚將自己在上海的寓所命名為“小長蘆館”,吳昌碩在定居上海北山西路吉慶里之前,只要來滬大多住在小長蘆館,其間還為嚴信厚治印多枚,并歷時八年幫助嚴信厚藏帖五十種刻石《小長蘆館集帖》12卷行世。陳半丁11陳半?。?876—1970),即陳年,畫家。浙江山陰(今紹興)人。家境貧寒,自幼學習詩文書畫。拜吳昌碩為師。40歲后到北京,初就職于北京圖書館,后任教于北平藝術(shù)??茖W校。擅長花卉、山水,兼及書法、篆刻。曾任中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理事、北京畫院副院長、中國畫研究會會長。代表作品有《盧橘夏熟》《高枝帶雨壓雕欄》《惟有黃花是故人》《赤壁夜游圖》《莫負此生》等。1956年在北京舉辦個人作品展覽。有《陳半丁畫集》《陳半丁花卉畫譜》《當代中國畫全集·陳半丁》行世。也是在小長蘆館結(jié)識吳昌碩并被收入門下的。陳半丁19歲那年,經(jīng)一位遠房表親、西泠印社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吳隱12吳隱(1867—1922),原名金培,字石泉、石潛,號潛泉,又號遯盫,今作遁盫。齋稱纂籀簃、松竹堂。浙江紹興人,近代篆刻家、文化企業(yè)家,“天下第一名社”杭州西泠印社創(chuàng)始人之一。的推薦,到嚴信厚處做學徒,以拓圖章(《七家名人印譜》)、刻碑與楹聯(lián)等為業(yè),自此與金石書畫結(jié)緣。小長蘆館還一度成為前朝遺老、文人墨客的雅集之所,晚清鴻儒碩彥常在此詩酒唱和,或潑墨揮毫,或持刀奏石。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近代商賈熱衷公益,樂善好施,并非到了現(xiàn)代才蔚為壯觀。其實,明清以來商人從“士農(nóng)工商”中慢慢脫穎而出,并逐漸走上經(jīng)濟發(fā)展的舞臺中央。在此背景下,他們從在家鄉(xiāng)修路建橋到響應政府號召捐輸,再到創(chuàng)辦具有現(xiàn)代意義的書院或?qū)W堂,不斷推高著做慈善的境界。并且這群人具有一個明顯的特質(zhì),那就是小時上過私塾,但家貧無以為繼,不得不在十五六歲就到社會歷練打拼。嚴信厚正有如此經(jīng)歷,故不例外,十分熱心家鄉(xiāng)的社會公益事業(yè),尤其對興辦教育、培養(yǎng)人才傾注了大量精力財力。他不僅捐巨款修筑天津塘沽鐵路和寧波鐵路,對浙中、安徽、山東等地進行賑災,在天津建立“浙江會館”,在上海與寧波分設“仁濟堂”“廣益堂”“元濟堂”“清節(jié)堂”“仁安公所”及“芝生痘局(醫(yī)療機構(gòu))”等,而且還置田97畝、廬舍18間、銀兩5000元設立“浙江富春義塾”,在家鄉(xiāng)費市興辦“養(yǎng)正學堂”“芝秀義塾”“芝田義塾”及中西式的“儲才學堂”13學校以“革新圖強,儲備人才”為辦學宗旨,棄舊科,立新學,注重學習西方科技知識,開設了格致(理化)、數(shù)學、譯學(外語)等課程。由慈城名儒楊敏曾先生任監(jiān)堂(校長)兼總教習。在第一批進校的學生中,就有爾后成為中國近代物理學先驅(qū)的北京大學物理系首任系主任何育杰教授,愛國詩人、曾任《天鐸報》主筆和北大教授的洪佛矢,北大教授葉叔眉,南社詩人費公直,民國時期曾任財政總長的李思浩等人。儲才學堂1904 年改名為寧波府中學堂,今寧波中學前身。等,使家鄉(xiāng)貧寒子弟得以免費求學并獲得現(xiàn)代教育。
嚴信厚的一生是幸運的,因為他遇到了胡雪巖、李鴻章兩位伯樂。但若嚴信厚沒有能詩善畫的才藝和修為,沒有在錢莊積累的經(jīng)驗與才能,沒有在商界的摸爬滾打,沒有主動送胡雪巖詩畫這種營銷自我的勇氣,也就很難被人所識,更不可能有后來的事業(yè)發(fā)達。這也說明一點:即使將人生的希望寄托于伯樂,也要先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質(zhì),才能抓住稍縱即逝的機遇。因為“機會永遠垂青有準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