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媛
(武漢文理學院外國語學院,湖北 武漢 430435)
目前,信息技術被廣泛地應用到大學英語教學中,不僅轉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同時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對提高大學英語教學質量有著重要的意義。隨著高校信息化建設的快速發(fā)展,大學英語教學基礎設施日益完善,教學軟件資源日益豐富,涵蓋了英語的聽、說、讀、寫四個方面。在讀、寫方面,大學生應該強化自身的語言素質,做到“信、達、雅”,使得自己的語言更加精練,而不應該繼續(xù)停留在之前的水平。除了學生加強自身的練習,教師也應該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較好的學習條件,督促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觀念,提高英語綜合應用能力。
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不容忽視,是教師與學生提升自身能力的好幫手。為了提升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效率,教師可以將其當作是一種烘托氣氛的工具。從教學情境的角度來看,其在過去的傳統(tǒng)教學中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導致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較少。尤其是在大學的課堂中,一個課堂中有幾十人甚至是上百人,教師根本無暇顧及全體學生,也很少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來看待問題。而目前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造學習情境,打造班內的良好學習效果。
例如,在教學《Discovery of a new life stage》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來烘托學習情境,引導學生產(chǎn)生對于本節(jié)學習內容的興趣。除了課文內容,透過文字表面,學生還能夠學習到更多文化意識方面的知識。步入大學,學生的人生便揭開了嶄新的一頁,課文內容也正是符合了這一現(xiàn)實情況。教師可以通過一個視頻短片來作為本節(jié)課教學內容的引入,也可以通過圖像的形式,讓學生進行觀察,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進行表達。這樣一來,通過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造學習情境,教師在導入課堂形式這一方面進行了創(chuàng)新,有利于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
讀寫結合是當前教學中十分熱門的一個話題,其將英語教學中的閱讀與寫作進行了有效結合,以實現(xiàn)學生的能力提升為目標,為學生提供更多前進的可能。閱讀相較于寫作,是學生更加擅長和熟悉的一種項目,他們從小學時期就開始接觸,但是寫作的發(fā)展卻相對較差一些。受寫作形式的限制,學生很少有機會進行系統(tǒng)的寫作練習,教師布置的寫作作業(yè)次數(shù)也相對較少,這就導致學生在寫作方面的發(fā)展一直不盡人意,主要是通過背誦模板、范文來進行學習。因此,教師可以倡導讀寫結合,引導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貫徹高效學習的理念。
例如,在教學《Dance with Love》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就此展開寫作,對“l(fā)ove”這個詞匯,進行一連串的情感表達。在大學時期,學生面對的是一個全新的環(huán)境,接觸到新的人,新的事物,各種新鮮事物也會給他們帶來不同的心理感受,學生一定會遇到令自己感動、欣喜的事情,這便為他們的寫作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再結合課文中所學習的內容,無論是詞匯還是句子,都會帶給學生深刻的印象,學生一定會有感而發(fā)。這樣一來,通過倡導讀寫結合,學生的個人寫作經(jīng)驗一定會豐富許多,能夠有效貫徹自主學習理念。
課外閱讀是課內閱讀的有效補充,是學生能力提升的廣闊天地,為學生提供了許多新奇的事物,能夠引起學生的共鳴。在大學時期,學生的空余時間較多,如何合理地安排自己時間,也是考驗學生個人素質的一種方式。大學的圖書館,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知識資源,無論是紙質資源還是電子資源,對于學生而言都是非常寶貴的。綜合以往教學經(jīng)驗不難發(fā)現(xiàn),尤其是在電子閱讀十分盛行的現(xiàn)在,閱讀電子書籍和資料更是迎合了大多學生的心理。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投入課外閱讀之中,豐富自己的知識,開闊自己的視野。
為此,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進行課外閱讀的資源,讓他們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防止產(chǎn)生盲目選擇的現(xiàn)象,導致時間的浪費。當學生的英語閱讀增加了,他們心中的想法也就豐富了,語言表達的方式、方法也就增多了。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電子閱讀資源,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記好筆記,隨時關注自己學習的情況。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寫出讀書心得、讀書筆記,及時反饋自己的學習成果。等到下次閱讀課時,可以進行交流,促進相互之間知識的傳遞。通過優(yōu)化課外閱讀,學生不僅能夠學習到課內知識,還能夠豐富自己的閱讀視野。
作業(yè)設計是完成教學任務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眾所周知,在大學時期,學生所需要完成的作業(yè)并不像中小學時期那么“規(guī)律”,并且主要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來呈現(xiàn)。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難免會產(chǎn)生松懈的心理,認為自己的任務并不繁重,也不加以重視。為了爭取讓學生做到牢記所學知識,教師便可以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不再將紙質作業(yè)、書面作業(yè)當成唯一的作業(yè)形式,而是通過信息化的手段,幫助學生找到讀寫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師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來優(yōu)化作業(yè)的設計,讓學生及時回顧所學,系統(tǒng)鞏固知識。
教師可以通過信息端完成作業(yè)的布置,并且規(guī)定好時間,讓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在作業(yè)的形式上,教師也要對其進行豐富和優(yōu)化,考慮到英語學科的特色,可以通過語音、視頻等形式,讓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訓練。學生在讀寫學習的過程中,會見到許多的好詞好句,通過朗讀、配音的形式進行復習,既能夠增強學習的趣味性,也能夠加強學生的聽說能力。大學英語是每個學生都需要學習的一門科目,更是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的一門課程,因此需要更多的自主學習和自覺練習。通過優(yōu)化作業(yè)設計,學生也能夠改變自己對大學英語學習的刻板印象,有利于系統(tǒng)鞏固知識。
在課堂上,互動交流是學生進行有效學習的主要手段,只有學生之間相互溝通,相互交流,才能夠促進班內學習氛圍的提升,也能夠鼓勵學生之間相互學習,共同進步。上文中提到,大學英語課堂中的學生數(shù)量較多,他們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卻往往較少。因此,教師就需要在班內組織課堂討論、小組辯論等活動,讓學生之間多溝通,并能相互探討學習經(jīng)驗、技巧等。
例如,在教學《College—the ladder to success》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中設置互動交流環(huán)節(jié),讓學生之間展開積極的討論,探討大學對于自己獲得成功的意義。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在教室內來回走動,傾聽學生的想法,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還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記錄下來學生的交流過程,然后進行教學反思,分析學生的想法,將其作為自身專業(yè)化能力提升的主要手段。教師也可以通過在線平臺組織交流,這樣也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學生的想法。通過組織互動交流,有利于學生之間溝通分享學習方法,共同學習與進步。
綜上所述,在大學英語讀寫教學過程中,信息化的飛速發(fā)展的確為教學質量提升創(chuàng)造了必要條件。其一,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造學習情境,帶給學生一種良好的學習體驗,這是提升課堂效率的有效因素。其二,教師可以倡導讀寫結合,融合讀寫兩方面的要求,進一步貫徹學習理念。其三,教師可以優(yōu)化課外閱讀,通過信息化手段,豐富學生的閱讀視野。其四,教師可以優(yōu)化作業(yè)設計,擺脫傳統(tǒng)書面作業(yè)的局限性,使學生更加系統(tǒng)地鞏固知識。其五,教師可以組織互動交流,鼓勵學生之間溝通分享學習方法。其六,教師可以利用英語微課,突破學習難點,發(fā)揮其靈活而高效的優(yōu)勢。其七,教師可以完善教學實踐,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溝通教學經(jīng)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