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艷
(廣東省湛江市第二十七小學 廣東 湛江 524000)
閱讀能力包含了對文字的認識與理解、對內(nèi)容的閱讀與感悟、對文章的鑒賞與評價、對知識的積累與運用,可以說培養(yǎng)閱讀能力必備的就是對漢字的認識和對漢字含義的了解。文字是傳承思想與精神的主要載體,許多名人雅士將自己的畢生所學通過文字的記載流傳于后世,因此想要獲得知識就先要擁有閱讀能力。但是低年段的小學生首先語文學習的基礎(chǔ)比較薄弱,其次沒有進行過針對性的閱讀練習,所以培養(yǎng)的過程會比較困難。但是雖然過程艱辛,從零開始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卻能為學生奠定一個扎實的基礎(chǔ),養(yǎng)成一個好的閱讀習慣,因此教師不能忽略對低年段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
在素質(zhì)教育中主張讓學生愛上學習、享受知識學習的過程,注重因材施教。但是怎么樣才能讓低年段的小學生愛上閱讀學習的過程呢?答案當然就是增添語文閱讀學習的趣味性,并且讓學生盡量融入到團體的閱讀學習氛圍中去,讓熱火朝天的閱讀情緒感染學生,哪怕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tài)開始閱讀學習,走出第一步已經(jīng)很重要了。接下來再養(yǎng)成學生語文閱讀的良好學習習慣,這樣學生的閱讀學習能力就會逐漸得到提升。
例如:在學習《小蝌蚪找媽媽》這一課時,教師先在課堂上進行聲情并茂的閱讀教學,為了能夠讓低年段的學生便于理解,教師還增加了一些課文中沒有的句子。比如在閱讀到“烏龜笑著說:‘我不是你們的媽媽……你們到那邊去找吧!’”這句話時,教師沮喪地說:“哎呀,這也不是小蝌蚪的媽媽,它們已經(jīng)游了好久了,怎么辦??!”這樣的語氣正符合低年段小學生的說話方式,學生們紛紛給“小蝌蚪”加油鼓氣,“加油小蝌蚪,你們一定會找到媽媽的!”在教師這樣的閱讀教學影響下,學生也愿意自己去閱讀課文,看一看課文中究竟描述了怎樣的故事。于是教師為他們推薦了其他的童話故事,如《三只小豬》《龜兔賽跑》,還有《皇帝的新裝》和《睡美人》,等等。在課外閱讀結(jié)束之后,教師還為學生組織了閱讀交流會,學生可以把自己閱讀的心得講給同學們聽,逐漸養(yǎng)成兼聽則明的良好閱讀學習習慣。
所謂干擾閱讀的外因有許多,低年段學生本身年紀就小,容易被別的事物干擾而造成注意力不集中,同時閱讀的課文與材料不能保證每一名學生都喜歡感興趣,免不了有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走神、開小差。但是既然問題出現(xiàn)了我們就要想辦法來解決,外因的干擾無非是聲音和動作,教師可以在低年段小學生的閱讀學習過程中增添聲音與動作的輔助,這樣來降低外因給學生造成的干擾,也能夠傳授給學生更多閱讀學習的方法。
例如:在學習《曹沖稱象》這一課時,教師增添了角色扮演的閱讀教學方式,請學生分別扮演大象、曹操、大小官員等等。課文的開頭有人送來了一頭大象,曹操很高興,于是領(lǐng)著大家一起去看,但是聽到有人在議論這頭大象到底有多重,于是曹操也很感興趣地讓大家一起想辦法算一算,可是這么多人一起想了半天也想不出一個辦法,只見扮演曹操的學生把“胡子”一捋,看樣子就要生氣了,好在此時曹操的兒子曹沖趕了過來,他說可以把大象趕到船上,將船身下沉的地方做一個記號,然后往船上裝石頭,等船下沉到記號那里就稱一稱石頭的重量,問題居然就這樣化解了。經(jīng)過這個過程,不僅學生對課文的閱讀學習更加感興趣,還掌握了角色扮演這樣輔助閱讀的好方法。
在低年段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過程中,不僅要保證學生閱讀每一篇文章的質(zhì)量,還要讓學生閱讀盡可能多數(shù)量、多類型的文章,這樣才能讓學生通過閱讀“看一看世界”,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
例如:在學習《狐假虎威》這一課時,教師不僅為學生布置了寫讀后感的閱讀作業(yè),更為學生推薦了其他的寓言故事,像《亡羊補牢》《各有所長》《畫蛇添足》《揠苗助長》等等,都具有啟迪學生智慧的作用。教師要求學生寫的閱讀讀后感能夠保證學生認真且詳細地閱讀每一篇文章,保證了學生的閱讀學習效率,推薦給學生的課外閱讀書籍能夠豐富學生的閱讀知識面,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文章進行閱讀,都對培養(yǎng)閱讀能力有幫助。
綜上所述,培養(yǎng)低年段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非常重要。小學語文教師是學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和知識傳授的主要責任人,一定要關(guān)注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提升情況,幫助學生找到閱讀學習的竅門,讓學生愛上閱讀學習的過程,養(yǎng)成一個持久的、良好的閱讀學習習慣,這將會讓學生今后的語文學習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