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飛飛
(河南省鄭州市美秀小學 河南 鄭州 450000)
新課程改革以來,不僅全面素質(zhì)教育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對各學科教學理念、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方法也做出了相應的調(diào)整與改革,識字與閱讀作為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需要進行改革,需要教師在認清識字與閱讀教學之間關(guān)系的同時,不斷總結(jié)小學生參與語文識字與閱讀存在的問題,對小學語文識字與閱讀教學策略進行相應的優(yōu)化與創(chuàng)新。
1.1 閱讀能夠促進識字教學的有效性。字、詞既有抽象意思,又有具體意思,因此教師在單獨講解字詞時即使通過例句也很難將其中抽象含義展現(xiàn)出來。所以這就需要教師將漢字放在通俗易懂的語言環(huán)境中,引導學生通過具體的語言情景與閱讀文本感知其含義,因此可以說閱讀教學能夠促進識字教學有效性的提升。以《小蝌蚪找媽媽》為例。“迎”這一漢字本義為迎接、歡迎,如生活中常聽到的“歡迎光臨”等,在課文中“迎”引申出“沖著”這一含義,教師可通過動作表現(xiàn)出這一引申含義,以此完成字詞教學任務(wù)。引導學生開展閱讀學習,能促進學生的識字能力有效提升,提高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效率,有助于教師根據(jù)教學成果來合理調(diào)整教學計劃,確保學生高效地學習語文知識,為學生日后的語文知識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chǔ)。
1.2 閱讀識字共同提升學習能力。閱讀教學與識字教學存在辯證統(tǒng)一的關(guān)系,閱讀教學是識字教學的良好保證,識字教學是閱讀教學的先決條件,二者共同促進了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兩種教學并駕齊驅(qū),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的學習效率的提高。在閱讀教學中開展識字教育,可以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在識字教學中引導學生適當閱讀,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應通過結(jié)合小學階段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與學習能力水平,分析學生的學習習慣與學習方式喜好,重視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同時開展閱讀教學與識字教學,讓學生在高效的教學模式中,掌握語文知識,提高語文學習能力水平,通過閱讀提高識字學習的效率,通過識字升華閱讀學習的質(zhì)量。例如,在《麻雀》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學習“嗅、巢、拯、嘶、啞、搏、絨、龐、野物、扎煞、絕望、搖撼”等生字生詞,通過閱讀了解生字生詞在不同語境中的應用,體會不同語句所表達的意義,把握作者所要抒發(fā)的情感。教師可以發(fā)揮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堅持閱讀與識字教學雙管齊下,使閱讀教學與識字教學二者相互促進、相得益彰,讓學生享受到優(yōu)秀的教學成果,切實提高小學生語文知識的學習質(zhì)量與學習效率。
2.1 學生識字興趣不高,教學難度大。小學低年級學生年齡偏小,識字讀寫能力不高,存在很大的心理差異,這無形中增加了小學教師識字教學的壓力。教師在識字教學中就需要通過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對具有不同程度學習能力的學生進行識字能力教學的有效培養(yǎng)。低齡段的小學生自我心理控制能力比較差,不能長時間充分集中注意力,對大量的文字記憶有困難,這也是導致教師教學任務(wù)量大的原因之一。
2.2 固守陳規(guī)的教學模式帶來的弊端。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就是教師把漢字寫在黑板上面,讓學生對著課本反復抄寫和反復朗讀從而記住這個字是怎么讀的和怎么寫的,教師告訴學生這個字的意思,然后讓學生去背字的意思,這個過程就完成了漢字的識字學習。機械化的傳統(tǒng)識字教學模式使得學生的識字效果很差。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采用創(chuàng)新的模式如情景創(chuàng)設(shè)、翻轉(zhuǎn)課堂等新穎的模式讓學生產(chǎn)生學習的興趣,要寓教于樂。
2.3 學生基礎(chǔ)語文能力薄弱。在小學語文教育階段,學生基礎(chǔ)語文能力薄弱,主要體現(xiàn)在識字能力、詞匯理解及語句分析能力上。語文閱讀能力本質(zhì)是指學生綜合語文的積累運用與實踐,閱讀的過程當中需要了解詞匯、掌握語言環(huán)境、分析語句結(jié)構(gòu),這些都需要小學生具有一定的閱讀積累量和良好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但是小學生在閱讀累積量和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上存在明顯欠缺,這直接影響了語文教師對于語文閱讀教學活動的開展,對培養(yǎng)優(yōu)化學生閱讀能力、閱讀技巧、閱讀習慣都起著十分消極的影響。
3.1 以加強小學生的識字能力為基礎(chǔ),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識字能力是提升小學生語文閱讀教學中自主學習能力的基礎(chǔ),也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開展的前提條件。葉圣陶先生曾說“教是為了不教”,這一觀念的提出,是基于在小學生的識字量上。部編小學語文教科書在識字的編排上,重視自主識字能力的培養(yǎng),利用拼音和插圖、漢字的構(gòu)字規(guī)律、語境和生活經(jīng)驗等方法,不斷提升學生的自主識字能力,以實現(xiàn)“不教”的教學目的。
例如,語文教師在講解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材《小蝸?!芬徽n時,就是利用拼音和插圖的方法使小學生加深對漢字的理解,進而加強小學生的識字能力及詞語儲備量。在這一課程中,學生可以借助圖文對照的方式,一邊看圖,一邊識字,了解教材內(nèi)容。通過對有插畫的課文的學習,學生可以借助拼音進行自主識字,也可以靠插畫辨別文字,進而加深學生對于漢字的理解和記憶。這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自主能力和動腦能力,還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學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打下了良好的基礎(chǔ)。
3.2 增加學生識字量和知識積累。文字識別能力是閱讀能力、文字理解能力的基礎(chǔ)條件。小學生的教育中識字認字是十分重要的教學任務(wù)。利用閱讀教學可以同時促進小學生進行生字的理解和學習,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應當積極鼓勵學生學習、認識更多不熟悉的生字、生詞。特別是針對低年級的小學生,其認字量十分有限,在閱讀中可能存在一些困難,因此通過閱讀就能夠增加學生的識字量。另一方面,閱讀文章本質(zhì)上是一種知識的擴展和積累,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除了關(guān)注文章的字、詞、句教學,文章內(nèi)容也是值得關(guān)注的關(guān)鍵點。例如,在閱讀課堂上,教師會要求學生進行一些生字生詞的識讀、記寫等任務(wù),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就會積累一些在課本上并沒有見到過的生字、生詞,從而無形中擴充了學生的識字量。其次,教師還會通過閱讀理解幫助學生建立起基本的文字理解能力,在理解過程中學生也了解了文章所述的知識,從而增加學生的知識積累量,這是閱讀教學的基本任務(wù)和目標。
3.3 借助趣味閱讀,拓寬識字范圍。“閱讀識字”是一種輕松有效的識字方法。小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字,通過自主查閱工具書和教師的輔導,小學生可以快速掌握更多的漢字,掌握識字的方法,拓寬識字范圍,因此如何讓小學生積極投入閱讀中成了小學語文教師深思的問題。在新時期,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借助趣味閱讀,激起小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jié)和精美絕倫的景色等,讓小學生提高識字效率。小學生一邊閱讀一邊識字,整個語文課堂充滿了歡聲笑語,而且小學生為了快速了解文章的大意,會更加專心和仔細,能學到很多課本中沒有的漢字。小學語文教師可以組織識字比賽,隨機挑選一篇文章,讓小學生自主閱讀,看哪位學生能讀得既快又準,再挑選小學生進行識字比拼,對表現(xiàn)優(yōu)異的學生給予獎勵并作為其他學生的榜樣,使班級中的全體學生都能積極地識字。當然,小學語文教師還可以在多媒體大屏幕上開展趣味識字活動,通過變換字體的大小和顏色等形式,對小學生的感官進行沖擊,小學生會非常感興趣,爭先恐后與語文教師互動,識字量不斷增加,最終達到以閱讀促識字的目標。
3.4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在小學教材中,“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課后要求中的,這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情懷,使其感受到文字的力量,體會到文字的魅力。沒有感情地閱讀與有感情地朗讀一定會有不同的效果,后者更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對課文中使用的字詞、表達手法,學生都能夠有特殊的感受。值得注意的是,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注重學生理解能力的提高,還要關(guān)注學生基礎(chǔ)知識的鞏固,從多個方面塑造學生的人格,讓學生沉浸在知識的海洋中盡情遨游。
例如,教學《富饒的西沙群島》這部分內(nèi)容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西沙群島的“富饒”與“美麗”。首先,教師可以帶領(lǐng)學生朗讀一遍,讓學生學會押韻,學會抑揚頓挫,處理好語調(diào)、語音的問題,完善學生的語言素質(zhì)。其次,教師可以讓學生起來朗讀,考查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然后讓學生說出自己對文章中文字運用的理解。最后,教師可以摘抄下課文中的好詞好句,然后給學生講述其詞義以及運用的具體情景。這樣一來,通過鼓勵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識字教學與閱讀教學相輔相成不可分割,教師要理清閱讀教學與識字教學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并結(jié)合多元教學方法促進二者協(xié)調(diào)發(fā)展,以此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等語文素養(yǎng)與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