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其海
(福建省漳州立人學校 福建 漳州 363000)
課上,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進行培養(yǎng)符合人本主義教育理論和建構主義,對學生水平發(fā)展有著一定促進作用。目前,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效果始終不太理想,其原因主要歸咎于對教材的利用不夠,不重視為學生安排實驗操作、科學探究等學習活動,且缺少對課外素材的使用。在這樣一個背景下,要積極尋求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
在對學生生命觀念核心素養(yǎng)進行培養(yǎng)時,要以教材為載體,科學梳理生命物質觀、生命系統(tǒng)結構與功能觀“大概念”,用“大概念”熏陶學生。概念教學中,為收到事半功倍生命觀念培育效果,要緊密聯系生活現象,用生活中相關現象解釋概念,啟發(fā)學生真正完成生命觀念的建構。期間,要改變以往教師一個人唱獨角戲的教法,重視強調互動性和生成性相統(tǒng)一,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對概念的掌握情況,于互動中深入認識概念。其中,在《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一課教學時,可以教材為載體,耐心地向學生講解細胞膜結構概念。細胞膜結構概念學習中,為學生展示光學顯微鏡下細胞膜結構圖,請學生仔細觀察圖片,回答:“細胞膜在光學顯微鏡下是否可見?”通過閱讀教材,學生們將回答道:“細胞膜只有8nm,只能在電子顯微鏡下看到。”當學生對細胞膜有了初步認識以后,在為他們創(chuàng)設這樣一個情境:部分科學家在實驗中發(fā)現,脂溶性物質易通過細胞膜。同時,細胞膜易被蛋白酶水解。基于這樣一個情境下,請學生說一說這個實驗說明了什么?互動中,學生們將發(fā)現細胞膜的組成成分有脂類物質和蛋白質。隨即,可向學生展示細胞膜在電子顯微鏡下的結構圖。這時,他們將發(fā)現磷脂雙分子層是細胞膜的基本支架,蛋白質位于兩側或游離表面,由此掌握到細胞膜結構概念,樹立起生命結構觀。
科學世界需要勇敢探索,課上,要利用好實驗訓練鍛煉學生探究能力。實驗訓練中,要依據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精心安排適合的實驗訓練項目。同時,要改變以往手把手教學生的方法,給他們創(chuàng)造一個獨立操作空間,將他們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要求他們以小組為單位,相互配合完成實驗的具體操作,于實驗操作中獲得良好的探究體驗。協(xié)同合作學習中,學生們將產生學習動力,主動參與到實驗探究活動中。舉這樣一個簡單的例子,在《細胞的多樣性和統(tǒng)一性》一課教學時,可先帶領學生回憶顯微鏡的具體使用方法、步驟和注意事項。接著,根據教材內容,精心設計“使用低倍、高倍顯微鏡觀察幾種細胞”的實驗訓練。實驗活動中,將全班學生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要求他們以小組為單位,互相配合制作酵母菌、水綿、葉的保衛(wèi)細胞、口腔上皮細胞裝片,再使用顯微鏡觀察單細胞生物和多細胞生物,總結不同放大倍數下細胞的不同。合作學習中,學生們將探究出低倍鏡與高倍鏡相比,其視野更大,通過的光多但倍數小。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的探究能力將得到較好地鍛煉。
日常教學中,要想讓學生具備科學思維,不再表現出某種固有思維,應教會他們一些科學思維方法。當學生掌握幾種科學思維方法以后,他們將在實際問題解決中學會靈活思考。思維活動,是學生認知的一種方式。實際教育中,要有針對性地安排創(chuàng)造性思維、批判性思維、模型與構建、歸納與概括等科學思維方法訓練,于訓練中引導學生正確使用具體的思維方法。例如,在《被動運輸》一課教學時,可于“自由擴散”知識點教學中,借用多媒體教學工具向學生直觀展示科研人員制作人工無蛋白質脂雙層膜,檢測不同物質跨膜運輸情況。結合圖片內容,指導學生運用歸納與概括科學思維方法解決這樣一個問題:“圖中哪些物質可以通過人工膜?”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學生們將歸納概括出:“氣體、脂溶性小分子可以通過人工膜,葡萄糖、離子、氨基酸不能通過人工膜。”期間,學生們將牢牢掌握歸納與概括科學思維方法,從中實現核心素養(yǎng)的顯著提升。
社會責任感,是學生所應具備的重要核心素養(yǎng)。在對學生社會責任感進行培養(yǎng)時,應不再局限于教材內容,深入挖掘豐富多彩的課外素材。期間,可利用學生們所關注的社會新聞熱點對他們社會責任感進行培養(yǎng)。但是,要依據教材內容,有針對性地篩選適合的素材。同時,要結合生物學中體現的人文情懷等搜集生活實例、科技素材等,以加深學生對社會責任感的體會。其中,在《光合作用原理和應用》一課教學時,為了培養(yǎng)學生社會責任感,讓他們更加關注農業(yè)生產。課上,可先為學生出示光合作用過程示意圖,請學生結合示意圖分析影響光合作用的環(huán)境因素。期間,學生們將總結出光照強度、CO2濃度、溫度、PH等等是影響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接著,可請學生結合自己已掌握的知識,提出一些用來提高農作物產量的措施。這時,有的學生將提到:“做溫室大棚?!庇械膶W生將提到:“合理施肥,提供礦物質元素?!边€有的學生將提到:“合理灌溉,提供適當水分?!痹谶@個過程中,通過深挖農業(yè)方面課外素材,學生們將把更多注意力放在農業(yè)發(fā)展上,由此衍生出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綜上可知,當學生理解了生命結構與功能,會使用實驗器具,能準確解釋生命現象,且有了社會責任感以后,他們將高效完成學科知識的學習。課上,在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進行培養(yǎng)時,要重視深入挖掘教材概念,充分利用課外素材,并為他們安排一些實驗操作活動,鼓勵他們運用科學方法探究問題,使他們核心素養(yǎng)水平得到明顯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