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勇輝
(廣東省梅州市平遠縣田家炳中學 廣東 平遠 514699)
隨著教育教學課程標準和教材的不斷改革與完善,教育教學的目標和內(nèi)容發(fā)生了重大變化,教學重心也逐漸從應試教育向落實核心素養(yǎng)方向轉(zhuǎn)移。根據(jù)新課改素質(zhì)教育的要求,初中教育工作者要推進教育模式的轉(zhuǎn)換,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運用互動教學的方式,加強與學生在課上的溝通交流,讓學生提升道法學習的興趣,從而更好地提升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質(zhì)量和效果,提升初中生的核心素養(yǎng)。本文就互動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途徑進行簡要闡述,以供參考。
互動的前提是參與,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是提高道德與法治教學質(zhì)量的重要途徑之一。所以,教育工作者要積極自身的功能地位,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必須堅持以生為本的主體性原則,提高課堂”趣味性”,只有讓課堂氣氛充分活躍起來,學生的主體性才能被喚,從而發(fā)揮出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要想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就必須改進教學手段,比如通過借助現(xiàn)代多媒體工具,以及互聯(lián)網(wǎng)的優(yōu)勢,結合當下學生愛追逐熱點的心理著手,將社會熱點問題引入道德與法治課堂教育中,比如前段時間美國剛剛結束的大選活動、我國的嫦娥5號探月工程的成功,以及現(xiàn)階段世界范圍內(nèi)仍然在廣泛流行的新冠疫情,就這樣熱點事件展開一些討論,比如:美國大選的特征、我們國家與別國所采取的截然不同的防疫方針及措施等話題,這種社會熱點問題就已經(jīng)上升到民族精神的高度,可以借此現(xiàn)象做為道德與法治教育體驗式改革的良好切入點,通過創(chuàng)設“辯論式”“專題講座式”等課堂情境,來加強互動,一方面互動有利于課堂氛圍的營造,有話題、有討論,學生的首先是質(zhì)疑問題的本質(zhì),為什么我們國家與別國采取了不同防疫措施,各國采取這種措施所要保護的重點是什么?利用多種互動形式發(fā)動他們針對此事件積極進行假設、論證、并就方法積極的獻言建策,引發(fā)學生的參與和共鳴,并適時的引導學生透過表象分析實質(zhì),促使他們了解法律的基本框架,認識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大意義,積極弘揚社會主義文明主旋律,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動搖。
新課程的重要理念之一就是將課堂交還學生,互動教學的重心也是如此,突出學生的主體性,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所以要改變傳統(tǒng)的以老師主動灌輸?shù)慕虒W模式,比如在八年級的道德與法治教材中“我國的基本經(jīng)濟制度”,多種分配方式以及按勞分配方式,分別是指的什么?可以在課堂上模擬市場經(jīng)濟的小游戲,以現(xiàn)場化的模擬理解所學內(nèi)容,并讓學生們結合觀察自己家庭的收入來源,來充分理解多勞多得、少勞少得的按勞分配內(nèi)容,并結合課堂實踐與觀察所得,總結這種分配形式的利與弊,從而更好的提高學習效果。
要推進德法深度融合,必須基于“立德樹人”的目標出發(fā),以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為基本原則。通過互動教學形式,來深化德法融合。德法融合不必拘泥于某節(jié)課,或是課堂中,通過以更豐富的互動形式來將德法教育開展更全面、更生動,比如開學第一課的班會活動,就可以法治教育為主題來展開,或是組織一些有教育意義的社會實踐活動,如:可以動員學生在有組織的前提下參與維護校園周邊的交通秩序活動,讓學生們在參與的過程中很好的了解交通法規(guī)的具體內(nèi)容,并且在實際社會實踐活動中以學生們遇到的具體案例進行有針對性的分析和教育,讓學生們更深入的認識到遵紀守法的重要性;除此之外,也可以組織學生參觀相關的司法單位,或是公安單位;也可以邀請相關的司法單位進校園開展法制教育活動,比如深圳就開展了中小學生的法制教育進校園活動,這樣能更好的幫助學生全面了解法治實施的基本框架和流程。在這些參與和實踐過程中更好的提升學生的法制意識,培養(yǎng)其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同時促進德法的深度融合。
綜上所述,道德與法治一門一體化的課程,具有鮮明的學段特征。在當前信息化時代全面來臨的當下,要切實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單一性,將互動教學的理念貫穿到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全過程中,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提升學生的參與性,突出學生的主體性。此外,在課后,老師還可以利用互動的方式來進行相互評價,讓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切實領會到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意義,更好的促進教學質(zhì)量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