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紫霄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一般會根據(jù)教學的內容、學生的學習情況等提出相應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思考、探究,培養(yǎng)其思維能力。接下來,筆者就談談在高中語文課堂提問的幾種策略。
一、循序漸進,引導學生思考并回答問題
進行課堂提問時,教師要循序漸進,一步步地引導學生思考并回答問題,幫助他們深入地理解文本。
例如,在講解《小狗包弟》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播放一段朗讀音頻,讓學生認真聆聽后,提出如下問題。
教師提問:“通過聆聽音頻,我們可以了解到這是一個令人悲傷的故事。那么,《小狗包弟》這篇文章到底寫了哪些內容呢?”
學生歸納:“課文的第一部分介紹小狗包弟的來歷,第二部分主要寫了包弟與‘我們一家人之間親密相處的片段,第三部分主要講述了小狗包弟的死以及它的死帶給‘我的傷痛。”
教師繼續(xù)提問:“隨著故事的發(fā)展,‘我對包弟的情感發(fā)生了什么樣的變化?”
學生精讀文章后答道:“一開始,知道了藝術家和狗的故事,‘我非常悲傷;與包弟親密接觸之后,‘我感到非常開心;后來,不知道該如何安排包弟,‘我開始憂慮;將包弟送走之后,‘我感到了一絲輕松;包弟死后,‘我既悲傷又愧疚?!?/p>
教師再次提問:“送走小狗包弟后,‘我的心情由輕松變?yōu)槌林兀詈缶谷蝗滩蛔∝煿肿约?。文中的‘我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心理轉變?”
學生答道:“送走包弟后,“我”感到輕松,是因為丟掉了心中的包袱,不用再提心吊膽地生活了,不用再害怕小狗會給家人帶來災難了。后來,“我”心情之所以變得沉重,是因為聯(lián)想到小狗包弟在解剖臺上的慘象?!拔摇迸c小狗相處了七年,但為了自保還是將小狗推了出去,心生愧疚而忍不住自責?!?/p>
《小狗包弟》這篇課文是巴金《隨想錄》中的名篇。它講述了作者家中一只可愛的小狗在“文革”中的悲慘遭遇,表達了作者對小狗的歉疚之情。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循序漸進,一步步提問,能引導學生慢慢走進文本,深入體會其中的情感。
二、聯(lián)系生活,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
在提問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聯(lián)系生活實際,讓學生走出文本,走進生活,產生情感共鳴,深入理解文本的內涵。
例如,在講解《小狗包弟》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出以下問題:
1.大家喜歡小狗嗎,是否覺得小狗是人類最忠誠的朋友呢?
2.人們都說時間可以改變一切,可是時間真的能夠撫平一個人心靈上的創(chuàng)傷嗎?
第一個問題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密切相關。教師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旨在引導學生回想自己與小狗相處的經歷,以便更好地理解文本,與作者共情。此外,這個問題還能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喚起他們的愛心,讓他們在平時的生活中更加愛護小動物。
第二個問題既與現(xiàn)實生活密切相關,又與文章的主旨相關。作者所講述的這個故事距寫作時已經過去了13年,當年的庭院也已面目全非,但是作者心中的愧疚感、自責感并沒有消減,而是一直影響著他?!拔摇苯洑v了一場浩劫,不僅失去了小狗包弟,而且失去了最親的親人蕭珊,可“我”沒有怨天尤人,沒有將文章當作聲討、控訴的工具,而是自責、自省,思考自身存在的問題,以此引發(fā)讀者的深思和自省。有的創(chuàng)傷是時間可以治愈的,有的創(chuàng)傷則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消失。小狗的慘死,是作者一生的痛,他永遠也不會忘記這件事。
《小狗包弟》雖然只是講述了一個與小狗相關的故事,卻讓人看到了“文革”浩劫的一角,讓人看到了“文革”對人的精神的傷害之深,讓人看到了一位知名作家如何在遭逢了苦難和厄運之后依然執(zhí)著地保持一顆清醒的頭腦、一顆真誠的心。他通過解剖自己,用真理和良心感染著讀者。在提問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聯(lián)系生活實際,引導學生跳出文本,關注現(xiàn)實生活,幫助他們形成高尚的人格和節(jié)操。
總而言之,提問是一種技巧,也是一門藝術。在語文課上,教師要巧妙地提問,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幫助他們將知識轉化為能力,提高綜合素養(yǎng)。
(作者單位:江蘇省沭陽如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