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金和,劉云娣,吳 衡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廣東 廣州 510405)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突發(fā)性、強傳染性及嚴格的疫情防控措施,加之受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影響的后遺癥,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狀態(tài)發(fā)生了極大改變[1-2]。老年人由于各項生理機能退化,合并多種慢性疾病,抵抗力減弱,是疫情的易感人群,同時也易誘發(fā)心理健康問題[3]。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術(PCI)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ê喎Q冠心?。┗颊咝募⊙\重建的重要治療方法[4-5],療效明顯,但PCI術后患者往往出現(xiàn)焦慮、抑郁癥狀[6-7],易受各種誘發(fā)心理問題的應激因素影響[8],造成不良預后結局[9]。因此,心血管疾病合并焦慮、抑郁等精神障礙被稱為“雙心疾病”,此類患者在治療心血管疾病時應關注其心理狀況,必要時加以干預,做到“心臟”“心理”同治,即“雙心同治”。疫情期間,由于出行不便可能會給該類人群的用藥帶來不便,而且長時間的隔離生活易滋生心理問題,不僅無益于原發(fā)疾病的康復,甚至會導致更大的風險。本研究中旨在了解COVID-19疫情防控期間PCI術后患者的心理狀況及其影響因素,為對該類人群進行心理指導及針對性制訂“雙心”治療方案提供科學依據(jù)?,F(xiàn)報道如下。
采用便利抽樣法選取廣州市某三級甲等綜合醫(yī)院2019年3月至12月收治的實施PCI術后患者68例。2020年2月4日至11日,于微信管理群發(fā)放自制調查問卷,共回收62份。其中,男39例,女23例;年齡45~81歲,平均(59.10±8.246)歲;冠心病病程(6.05±4.294)年。
基本情況調查表:參考文獻[6,10],自制一般資料與人口學特征調查表,內容包括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婚姻狀況,居住狀況,最近1周的飲食、運動、服藥情況和血壓、心率及身體狀況;疫情期間相關情況,包括是否接觸過湖北籍人員,身邊是否有人確診,PCI相關藥物是否充足,補充藥物渠道是否通暢,社區(qū)或村莊是否隔離,對疫情的擔憂程度,對疫情防控知識的了解程度。本自制調查問卷大多為客觀評估指標,主觀判斷指標較少,且自制調查內容均為非干預性指標,并不對調查對象的行為、狀態(tài)進行評價和等級劃分。因此,對調查對象無引導傾向。
焦慮自評量表(SAS):共20個條目,根據(jù)癥狀出現(xiàn)的頻度,采用4級評分。該量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α系數(shù)為0.777,分半信度系數(shù)為0.757,具有較好的信效度,累積各條目得分的總分越高,提示焦慮程度越重[11]。以50分作為有無焦慮情緒的標準分。≤50分為輕度,60~69分為中度,≥70分為重度。
抑郁自評量表(SDS):共20個評價項目,分為4級評分,能直觀反映抑郁患者的主觀感受及其在治療中的變化,目前廣泛用于門診患者的粗篩、情緒狀態(tài)評定,以及調查、科研等[12]。以53分作為有無抑郁情緒的標準分。53~62分為輕度,63~72分為中度;≥73分為重度。
采用SPSS25.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頻數(shù)和百分比(%)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行t檢驗。兩組間計量資料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3組及3組以上組間計量資料比較采用單因素ANOVA檢驗,相關性統(tǒng)計采用Pearson相關性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分類Logistic回歸模型。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62例PCI術后患者中,男39例(62.90%),女23例(37.10%);≤55歲24例(38.71%),55~75歲36例(58.06%),>75歲2例(3.23%);學歷中學及以下36例(58.06%),大專及以上26例(41.94%);已婚46例(74.19%),未婚、離異或喪偶16例(25.81%);獨居12例(19.35%),與伴侶或家人居住50例(80.65%);接觸過湖北籍人員5例(8.06%),身邊或家人確診或疑似感染COVID-19 4例(6.45%)。
術后,SAS評分為(49.24±12.01)分,高于全國常模的(29.78±0.46)分[13](t=12.759,P<0.001),也高于文獻[14-16]報道結果。其中,處于SAS狀態(tài)32例(51.61%),包 括 輕 度19例(30.65%),中 度9例(14.52%),重度4例(6.45%)。
術后,SDS評分為(54.48±11.72)分,高于全國常模的(41.88±10.57)分[13](t=8.47,P<0.001),也高于文獻[15,17]報道結果。其中,處于抑郁狀態(tài)31例(50.00%),包 括 輕 度16例(25.81%),中 度10例(16.13%),重度5例(8.06%)。
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居住狀況、最近1周血壓、血糖較疫情暴發(fā)前的狀況、藥物是否充足、是否擔心疫情影響藥物購買或補充、近期是否遵醫(yī)囑服藥、身邊或家人朋友是否為疑似或確診COVID-19對SAS和SDS得分有影響,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PCI術后患者在COVID-19疫情期間的焦慮、抑郁狀況單因素分析Tab.1 Single factor analysis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patients after PCI during the COVID-19 epidemic
多因素分析:分別以是否出現(xiàn)焦慮和抑郁為因變量,以經(jīng)單因素分析后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因素為自變量進行二元Logistics回歸分析。自變量賦值:1)居住狀況:獨居=1,與伴侶、家人居住=2;2)最近1周血壓、血糖較疫情暴發(fā)前的狀況:變差=1,穩(wěn)定=2,變好=3;3)藥物是否充足:是=1,否=2;4)是否擔心疫情影響藥物購買或補充:很擔心=1,一般=2,不擔心=3;5)近期是否遵醫(yī)囑服藥:是=1,否=2;6)身邊或家人朋友是否為疑似或確診COVID-19:是=1,否=2。結果顯示,藥物是否充足和最近1周血壓、血糖較疫情暴發(fā)前的狀況是影響PCI術后患者焦慮的主要因素;而居住狀況和最近1周血壓、血糖較疫情暴發(fā)前的狀況是影響PCI術后患者抑郁的主要因素。詳見表2。
表2 PCI術后患者在COVID-19疫情期間的焦慮、抑郁狀況多因素分析Tab.2 Multi-factor analysis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patients after PCI during the COVID-19 epidemic
流行病學調查顯示,31%的冠心病患者存在高度焦慮、抑郁[14-18],兩者均是影響冠心病的起始、發(fā)展、康復及預后的重要因素[19]。PCI術雖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術前的焦慮和抑郁狀態(tài)[20],隨著術后病程延長,焦慮、抑郁的程度會加重,可能對預后造成不良影響。面對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時,超過50%的人群都存在心理和生理問題[21],PCI術后患者可能易遭受心理和生理的雙重打擊,導致心血管風險增加。本研究中,PCI術后患者的 焦 慮 和 抑 郁 評 分 分 別 為(49.24±12.01)分 和(54.48±11.72)分,50%以上的被調查人群都伴有焦慮、抑郁,發(fā)生率分別為51.60%和50.00%,高于文獻[16]的報道結果。因此,開展疫情期間PCI術后患者的心理健康評估,了解其心理狀況和需求,實施針對性的心理咨詢和治療服務迫在眉睫。
隨著疫情的蔓延,嚴格的隔離措施對生活方式改變所產(chǎn)生的影響逐漸顯現(xiàn)出來。調查結果顯示,獨居生活狀態(tài)的患者焦慮評分顯著升高(P<0.05),提示可能由于疫情期間嚴格限制外出導致活動度下降,與親朋好友見面的機會少,缺乏與外界溝通,各種情緒無法排遣,易滋生各種精神和心理問題。PCI術后患者大部分是門診慢性病患者,需要長期服用抗血小板、調脂、逆轉心肌重構等藥物,需要到定點醫(yī)療機構門診購藥。由于突發(fā)的疫情,加上出行不便及疫情期間醫(yī)院的門診基本處于停診和半停診狀態(tài),正常的就醫(yī)行為受到影響。由于患者無法及時補充藥物,從而對藥物的儲備和供應表現(xiàn)出極大的擔憂,導致出現(xiàn)了心理問題(P<0.001)。而且這種擔憂在藥物儲備不充足的患者身上表現(xiàn)得更加顯著,兩者表現(xiàn)出負相關(r=0.345,P=0.006),說明在疫情期間藥物的充足與否,是影響其焦慮和抑郁的主要因素?;颊邔λ幬飪涞膿鷳n有可能進一步影響其服藥依從性,調查顯示,疫情期間PCI術后患者未遵醫(yī)囑服藥的比例接近30%,且兩者具有相關性(r=0.335,P=0.008)。這可能與患者擔心藥物儲備和補充途徑受限,自行減量甚至停藥有關。調查結果還顯示,疫情期間用藥依從性變差與患者的血壓、血糖控制不佳,兩者關系密切(r=0.335,P=0.008),這可能是除焦慮和抑郁情緒本身之外[22],患者血壓和血糖控制不佳的另一主要原因。血壓、血糖控制不佳又進一步加重了患者的不良情緒。如此循環(huán),有可能誘發(fā)心血管事件,值得重視。
對于疫情期間PCI術后患者的焦慮和抑郁情緒,建議采取以下措施進行干預。1)為PCI術后患者提供官方的疫情進展和科學的防控知識,同時開設疫情期間心理熱線、用藥咨詢、科普平臺等服務,為PCI術后患者提供心理疏導和專業(yè)的醫(yī)學知識。2)增設PCI術后患者線上門診。目前,國家已出臺“長處方”政策、網(wǎng)絡藥店、便民地圖等為患者提供便攜、安全的購藥途徑等措施[23]。我院也正在逐步完善和實施日常門診設置,方便疫情期間慢性病患者門診看病和開藥,避免聚集交叉感染,保駕護航。3)鼓勵患者堅持生活規(guī)律、保證充分睡眠及營養(yǎng),選擇居家鍛煉方式,遵醫(yī)囑服藥,切忌飲食不規(guī)律和熬夜。保持力所能及的學習和興趣愛好,充分利用家人聚集在一起的難得機會,加強交流,共同完成家務勞動和娛樂活動,達到緩解焦慮和抑郁情緒的作用。
臨床藥師在心血管科PCI術后患者微信管理群中開展了大量的藥物咨詢和患教服務工作;同時,藥師通過查房和查閱文獻資料了解到PCI術后患者在突發(fā)事件下更易出現(xiàn)心理問題?;诖?,設計、主導并實施了心理調查方案。
重大突發(fā)事件引發(fā)一系列的心理問題,在關注COVID-19疫情及新冠感染患者的同時,對于本身需要“雙心”治療的PCI術后患者,其焦慮、抑郁情緒明顯存在,其心理問題同樣值得關注。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應將人文關懷、心理干預納入疫情防控整體部署,加強對PCI術后患者等特殊群體心理健康的關注,以減輕疫情所致心理健康問題,促進社會穩(wěn)定。本研究中樣本量相對不足,可能存在偏倚,以后將進一步擴大調查樣本量,同時引入針對性的心理指導措施,以觀察干預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