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蓮
摘 要: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在不同的歷史階段都對世界產(chǎn)生重要影響,特別是在美術藝術領域,一直處于領先地位。文章將以明清時期官窯瓷器上的菊花紋為例,闡述明清時期官窯瓷器上菊花紋樣的象征意義,詳細介紹明代官窯瓷器上菊花紋和清代官窯瓷器上菊花紋的細節(jié)內(nèi)涵,從而對明清時期官窯瓷器上菊花紋的文化意義做出探究。
關鍵詞:明清時期;官窯瓷器;菊花紋樣
菊花作為“四君子”之一,自古以來便被賦予淡泊名利、坦蕩無私、堅持自我的品質(zhì),深受文人騷客喜愛。菊花被廣泛應用于文學藝術作品之中,或表達對人的稱頌,或作為藝術品的配圖。明清時期,官窯瓷器制作工藝已經(jīng)達到很高水平,瓷器上的花紋樣式越來越煩瑣復雜,制作者更希望通過圖案的裝飾來實現(xiàn)瓷器藝術上的價值。匠人結合宋元時期的技藝和菊花紋制作裝飾成果,進一步對官窯瓷器上的菊花紋做了創(chuàng)新,使其具有更高的觀賞性和藝術性。菊花紋樣是明清時期官窯瓷器上最具有代表性的紋樣之一。
1 菊花紋樣的象征及寓意
紋樣在我國文化中由來已久,所有紋樣都具有裝飾性,但不同紋樣的象征意義和寓意有所不同。紋樣發(fā)展之初是源于圖騰崇拜,樣式簡單,大都是植物紋、水波紋等幾何形狀。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進步,紋樣樣式得到很大創(chuàng)新,發(fā)展出動物紋、人物紋、山水風景等紋樣,分別代表著不同的象征意義和文化內(nèi)涵。
1.1 瓷器上菊花紋的歷史發(fā)展
菊花紋從宋代開始廣泛應用于陶瓷領域。宋代耀州窯陶瓷普遍使用菊花紋作為裝飾,花紋樣式大都采取印花。從宋耀州窯制作的青釉印花碗殘片上可以看出,陶瓷內(nèi)腹印的是旋輪式團花及纏枝菊花紋,含苞待放的菊花小苞和怒放盛開的菊花相形而搭、錯落有致,強健的枝干上花朵秀美,印在溫潤晶瑩的青釉上,充滿了雅致古樸的美感。
元代的陶瓷花紋以青花為主,傳到后世的元青花瓷器數(shù)量十分稀少,但從發(fā)現(xiàn)的為數(shù)不多的元青花瓷器上都可以看到菊花紋樣。受統(tǒng)治階級影響,元代民風民俗普遍豪放粗獷,陶瓷上的菊花紋風格也以豪放、自由、崇尚自然的美感流傳于世,這也是元代陶瓷菊花紋區(qū)別于宋、明時期的特點之一。
陶瓷器發(fā)展到明清兩代進入全盛時期,陶瓷器的種類、制作工藝以及紋樣等技藝水平都達到歷史最高。紋樣作為陶瓷器最重要的裝飾內(nèi)容之一,是陶瓷器技藝水準的重要體現(xiàn),明清時期的陶瓷器紋樣發(fā)展同樣達到頂峰。
菊花有很多品種,不同品種的色彩、形象不一,人們根據(jù)創(chuàng)作需要進行不同選擇,易于入畫。人們喜愛菊花,也常常畫菊花,借助菊花的高雅脫俗表達內(nèi)心情感和個人志向。菊花作為傳統(tǒng)紋樣之一,應用于陶瓷器上可以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借此表達美好祝福和寓意,深受人們喜歡。
1.2 菊花紋情感上的象征意義
所謂象征,是指人們借助事物的色彩、形象、生態(tài)習性,來表達相似或者相近的內(nèi)涵。大部分花卉是盛開在春夏兩季,而菊花不同,是在秋季盛開,具有抗霜、耐寒的特點。前文提到的“四君子”分別是指梅花、竹、蘭花以及菊花,都具有凌霜、質(zhì)潔、脫俗的品質(zhì)意義,常用來形容讀書人。我們常在文學作品、詩詞歌賦當中讀到菊花的情感象征。
屈原的《離騷》中有“夕餐秋菊之落英”之表達,用來形容自己人格品質(zhì)的高雅、清潔,菊花象征寓意的運用也正是由此開始。創(chuàng)作者借助菊花的品質(zhì)特點來形容人的高尚品質(zhì),從而為菊花賦予了人格層面的象征含義。東晉時期的陶淵明尤其喜愛菊花,他本身是詩人,思想情感都更細膩堅韌,不隨波逐流,任何一個時代的詩人都需要面臨生存問題,沒有對文學的強烈熱愛和對初心的堅守,便沒辦法堅持對詩詞歌賦的熱衷。而盛開在秋季的菊花也不與百花爭艷,獨自面臨寒霜,在精神上、情感上與詩人有深刻共鳴,陶淵明借助菊花表達自己特立獨行、不與時代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對當世和后人產(chǎn)生深遠影響,菊花紋的高雅形象逐漸深入人心。
鐘會是三國時期的著名軍事家和書法家,一生功績卓越,他的文學作品《菊花賦》如此稱頌菊花:“圓花高懸,準天極地。純黃不雜,后土色也。早植晚登,君子德也。冒霜吐穎,象勁直也。流中輕體,神仙食也。”從形狀、品德、色彩、個性、食用方面對菊花的獨特優(yōu)點做出精準總結。菊花優(yōu)點如此之多,尤其在情感上的象征意義,深受各個階層人們喜愛。唐朝末期的黃巢在帶領農(nóng)民起義時曾寫道“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以此來表達自己反抗世俗、不畏艱難、勇敢抗爭的精神。
菊花既有與世無爭、清新脫俗的超然象征意義,還可以用來表達思鄉(xiāng)情懷。詩人杜甫的“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就深刻表達了對家鄉(xiāng)的思懷之情。菊花繪制在陶瓷器上,其象征意義與在詩詞歌賦中有異曲同工之妙,均以堅韌、傲霜凌秋的品質(zhì)為核心。畫家也常常借助菊花來表達自己的憤世、孤傲情懷。
1.3 菊花紋的美好寓意
寓意,是裝飾藝術的一種表達方式,是菊花紋樣的形式語言。菊花紋樣的寓意方式是利用紋樣的形象實現(xiàn)對相關意義的表達,它是通過視覺思維產(chǎn)生聯(lián)想的中介物。吉祥是寓意所表達的主題。我國很長的一段歷史時期都被宗教所籠罩,在宗教信仰里一切都有寓意,一切寓意都追求吉祥。明清時期菊花紋樣的最顯著特征就是“圖必有意,意必吉祥”。即使在崇尚科學的現(xiàn)代社會,人們?nèi)匀蛔非蠹榈脑⒁?,這是人們精神世界的美好愿景。
①喻義。喻義一般有明喻、借喻、暗喻等,是一種文學作品中常用的修辭手法。我國裝飾紋樣歷史悠久,人們也常常利用這些修辭手法表達美好祝愿。菊花盛開在九月,“九”與“久”是同音字,因此,菊花是長長久久和生命的象征,寓意長久和長壽。松樹和菊花搭配繪制,有松菊延年的美意。蝙蝠與菊花組合寓意福壽。菊花、牡丹等四季花卉組合,如圖1所示的琺瑯彩胭脂紅地四季花卉紋碗,是康熙晚期的作品,寓意長壽富貴、富貴連壽。人們利用菊花的生命象征表達愿望,是對生命的敬畏和重視。
②諧音。漢語博大精深,漢字歷史悠久,有很多不同用法。人們常常利用讀音相同、字義相異的漢字來表達祝福。菊花紋樣中有很多這種例子:“菊”和“居”是諧音字,把九只鵪鶉和菊花組合一起的寓意是“九世同居”;蟈蟈與菊花搭配寓意“官居一品”;黃雀和菊花組合寓意“舉家歡樂”。圖2為嘉慶紫地粉彩花鳥瓶的局部,瓶身上繪制著鵪鶉、荷花、菊花、鷺鷥、洞石、寶瓶,瓶口插著如意、雨馨、谷物等,是安居樂業(yè)、吉慶平安的象征。
中國人向來感性至上,崇尚自然,追求天人合一。菊花紋的情感象征和美好寓意都是對我國傳統(tǒng)文化習俗的體現(xiàn)。陶瓷器匠人把人們的愿景融進創(chuàng)作中,利用自然界里的事物做出表達,體現(xiàn)了人與自然的相通性,也是托物言志的具體手法展現(xiàn)。
2 明清時期官窯瓷器上菊花紋樣的特征及形式分析
2.1 明代官窯瓷器上的菊花紋
明朝初期,統(tǒng)治階級為了鞏固政權、維護社會安定,對各行各業(yè)進行了全方位的革新,手工業(yè)因此得到快速發(fā)展。隨著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普遍提高,從而開始對精神生活提出更高要求。手工業(yè)在此社會背景的刺激下發(fā)展迅速,瓷器作為手工產(chǎn)品之一,也得到了很大創(chuàng)新進步。紋樣是陶瓷器的重要組成部分,不管是陶瓷器的觀賞性還是內(nèi)在藝術價值,都需要紋樣來更好實現(xiàn)。查閱資料,明代官窯瓷器上的菊花紋樣主要盛行于宣德、洪武、永樂三個時期,洪武最為盛行,以下對洪武時期菊花紋樣式特征做出具體介紹。
2.1.1 以扁菊紋為主的菊花形象
明代官窯瓷器的菊花形象主要以扁平紋為主。馮先銘《中國陶瓷》對我國陶瓷器做出了非常詳盡的研究介紹,書中提到洪武時期青花瓷器和釉里紅瓷器具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即瓷身圖案以花卉紋為主,包括纏枝、折紙牡丹、扁菊花、蓮花,其中扁菊花應用最多。而在后世所看到的瓷器作品中,洪武青花瓷紋樣相對單調(diào),均以花卉為主,與釉里紅瓷器花紋非常相近,大都是扁菊紋,部分瓷器的主題紋樣是纏枝扁菊。馮先銘先生此書中的內(nèi)容說明洪武時期的青花瓷和釉里紅上菊花紋紋飾多以扁菊紋為主,因此,這也是明代官窯瓷器紋樣的特點。
扁菊紋的特征:首先,花大葉小,葉子形狀不整齊,葉片兩側存在缺口,且不對稱。其次,花瓣里外各一層,內(nèi)外線條勾畫方式不同,里面一層的花瓣是單線條全部留白,外面一層部分填色、部分留白。最后,花心多為雙勾線的橢圓形,橢圓形內(nèi)部以網(wǎng)格填充。
查閱大量資料發(fā)現(xiàn),洪武時期的菊花紋還具有菊瓣紋形象。在對菊瓣紋圖片收集過程中又發(fā)現(xiàn),大部分菊瓣紋都出現(xiàn)在永樂時期,由此可以推測:菊瓣紋在永樂時期最為盛行。
菊瓣紋的特征:首先,以單層為主,只有少數(shù)菊瓣紋為雙層。其次,每片花瓣都不留白,全部以顏色填充,所以顯得更為艷麗飽滿。最后,多繪制在碗底外部,以碗底為中心點向碗口呈現(xiàn)放射狀繪制。
2.1.2 纏枝菊的使用
纏枝紋起源于漢代,發(fā)展到唐代進入全盛時期,一直沿用到明清兩代,歷史悠久。纏枝紋也被稱作香草紋、穿枝紋、卷草紋、串枝紋、蔓藤紋等。纏枝花的花莖與普通花卉不同,呈波狀卷曲,相互纏繞穿插在一起,也被叫作常青藤、串枝花。人們喜歡用纏枝花象征連綿不斷、永遠常青的美意,在明代尤其流行,明代的瓷器和明代的錦囊都常使用。纏枝花品種多樣,一般以花朵種類命名。例如,花頭為牡丹就叫作纏枝牡丹,花頭為蓮花則稱作纏枝蓮,菊花為花頭就叫作纏枝菊,如果以菊花、牡丹、蓮花等多種花朵組合成花頭則被命名為纏枝四季花。纏枝花是明代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紋樣之一,而纏枝菊寓意美好,最常出現(xiàn)在碗碟瓷器內(nèi)外壁的腹部,形態(tài)上花大葉小,以突出花為主。
2.1.3 明代菊花紋與其他紋樣的搭配使用
菊花紋除了可以單獨使用象征一定美好祝福以外,還可以與其他花卉搭配組合使用。明代官窯瓷器中有很多菊花紋與其他紋樣組合使用的現(xiàn)象。組合使用時,菊花紋可以作為主題,也可以作為陪襯修飾。以菊花紋為主題的組合紋樣,一般選擇牡丹、茶花、蓮花三種花卉構成四季花卉紋樣;而作為陪襯裝飾的時候,菊花紋則多以纏枝菊的紋樣出現(xiàn),和竹石靈芝、瓜果、葡萄、園景紋搭配組合。菊花紋不管是以何種形式出現(xiàn),都具有美好、富貴、和諧的寓意,是中國傳統(tǒng)美學的具體體現(xiàn)。
2.2 清代官窯瓷器上的菊花紋
2.2.1 菊花形象意義寫實化
清代的菊花紋比較注重寫實。這一時期的官窯瓷器以粉彩瓷及琺瑯彩瓷為主,瓷身紋樣繪制風格非常細膩流暢,且十分精致,菊花紋飾內(nèi)容呈現(xiàn)寫實化特點。例如,康熙年間的琺瑯彩胭脂紅地四季花卉紋瓷碗,其上繪制有菊花等四季花卉,借鑒了西方透視繪制手法,與中國傳統(tǒng)手法相結合,使菊花紋形態(tài)精美、細膩。菊花花瓣采用單層,呈現(xiàn)近處大遠處小、近處稀疏遠處密集的特點。色彩方面,由內(nèi)向外逐漸變濃,菊花心為黃色。整體視覺上觀賞,紋飾逼真、精致,立體感非常強,栩栩如生,仿佛實物。
2.2.2 折枝菊的使用
相關數(shù)據(jù)顯示,清代的菊花紋以折枝紋為主。所謂折枝紋,即在繪畫時不畫完整,只畫一部分,采取以小見大、以少勝多的思路,運用菊花的某一部分來彰顯菊花的繁錦。比如乾隆年間的粉彩花卉扇形攢盤,其上繪制了多種不同形態(tài)的折枝花紋,且菊花的顏色各有不同,搭配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令整個風景更生動活潑,讓人仿佛置身其中。折枝紋將傳統(tǒng)繪畫方式與陶瓷技術相結合,使清代陶瓷器獲得了進一步發(fā)展。
2.2.3 清代菊花紋與其他紋樣的搭配使用
清代的菊花紋與明代菊花紋一樣,既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與其他紋樣進行組合。清代菊花紋組合使用時,在沿用明代四季花卉組合的基礎上,還增加了人物、動物、吉祥紋樣的組合方式,而且清代菊花與其他事物搭配時,多用于陪襯和裝飾邊角,主要起到襯托主題內(nèi)容的作用。
3 結語
明代菊花紋多以扁菊紋、纏枝菊紋飾為主,可以獨立使用,也可以與其他花卉組合使用。清代的菊花紋,比較注重寫實意義,以折枝菊花紋為主,同樣可以與其他花卉組合使用,用于裝飾邊角的情況比較多。明清時期官窯瓷器上的菊花紋樣式精美,寓意吉祥,是中國傳統(tǒng)美學文化和天人合一思想的最好展現(xiàn)之一。
參考文獻
[1]張世林.明清時期官窯瓷器上菊花紋樣探究[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0(8):27-29.
[2]劉首含.明清時期官窯瓷器上菊花紋樣形式美研究[D].景德鎮(zhèn):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2009.
[3]高杰.明清時期官窯瓷器上菊花紋樣研究[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8(17):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