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亦權(quán)
無意中看到這么一段視頻:夜間,三個十五六歲的男孩,跪在寺廟里又是磕頭又是上香。我還忍不住感嘆,這樣主動去上香祈福的小孩子還真不多呀,可是就在我這樣想著的時候,畫風突變——三個小男孩,抬著神龕前的功德箱就往外跑!
我這才反應過來,他們這哪是祈福呀,分明是另有圖謀!至于之前的磕頭上香,我猜大概就像武松要吃山神廟供品,先跪下來拜了拜,意思是說:“多多冒犯,今日落難,先借來充饑,來日必定加倍奉還!”
我猜想吧,這幾個孩子可能是為了去網(wǎng)吧打游戲之類,但爸爸媽媽又不肯給錢,這才想出了這種歪主意。
站在我們做家長的角度上,我猜測這三個孩子的家庭氛圍,肯定是不太好的。
現(xiàn)在,總有很多專家出來說怎么教育孩子,其實在我看來呀,教育孩子真的沒那么復雜,只要家長把家庭氛圍經(jīng)營好,把家庭經(jīng)營幸福,孩子就十有八九不太會出去做壞事。我們經(jīng)常會聽到有人說這樣的話:“哎呀,我孩子是被狐朋狗友帶壞了呀!”以這三個孩子為例,他們的家長一定也會在人前人后這樣說,但問題是,到底誰才是壞的那一個?
所以,事情的真相恐怕并不完全是這樣的。一個孩子,只有在家里感受不到溫暖,享受不到幸福,體會不到快樂,才會喜歡去外面尋找溫暖和刺激。父母恩愛、家庭幸福的孩子,一般來說都不太會愿意出去尋找那些低級的、無聊的趣味。事實上也是這樣,這三個嚴格來說并沒有獨立的孩子,天黑了還在外面游蕩,他們的父母為什么會允許?這不是說明他們的父母給了他們更多的自由,而恰恰說明他們的家庭猶如一盤散沙,誰也不關心誰在哪里,誰也不關心誰為什么還沒回家。
我以我自己的孩子為例,即使是暑假里,他也是每天8:00起床,晚上復習到1 2點睡覺。很多朋友說我的孩子聽話,但真是這樣嗎?根本不是。因為我從來沒有要求他這樣做,所以談不上聽不聽話,我和我妻子唯一做的事情,就是我們自己相互恩愛,讓家庭充滿快樂與溫馨。還記得易中天的那句話嗎:“你想讓你的孩子和我一樣愛讀書,那么你就先做到和我一樣愛讀書。”所以,我的孩子為什么到晚上12點還在復習?那是因為,我和我妻子在晚上12點還在看書。
小孩子交友確實需要謹慎,但話又說回來,沒有這個心,是不會交到壞朋友的,甚至壞朋友都不愿意和你交朋友的,即使遇見也就是打個招呼。你自己好了,壞朋友都不愿意對你來提他們的壞主意。
所以,怎樣才能讓孩子“沒有這個心”,才是最重要的,而這方面的家庭教育,其實就是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養(yǎng)成,一個幸福溫馨的家庭氛圍,比任何一種說教都更有意義。
幸福是最好的家庭教育!缺少溫暖的家庭,孩子不一定會變壞,而充滿溫暖的家庭,孩子往往會成長得更好。
編輯/李鵬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