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丹宇
摘要:我們的生活中時時處處都和科學相伴,科學在將人的視野和能力不斷向宏觀和微觀延伸的同時,也在使人的生活從物質和請神層面不但提升,所以,科學是生活的基礎。故此,在對小學生進行科學教育的時候可以結合實際生活,將生活與科學相結合,在生活中需要有一雙善于發(fā)現的眼睛,不斷發(fā)現生活中的科學。
關鍵詞:生活科普;科學教育;實踐研究
1、內容選擇“生活化”
日程生活中的許多現象,往往隱含著科學道理,學習科學要善于觀察,善于發(fā)現??茖W在小學生的生活中隨處可見。由于小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同時比較抽象,這樣的性格特點也要求小學生所需要學習的科學能容來自生活。所以老師在進行教育時,需要根據小學生的現實生活,結合小學生身邊的事物來組織相關的活動,比如學校、游樂場、生活社區(qū)等等,這些貼合自然的環(huán)境都可以為小學生學習科學知識提供方便。春天,老師可以和學生一起享受暖風吹,看燕子翩翩飛,看小草探出嫩芽,看迎春花開放;還可以讓孩子們觀察快遞的運輸以及發(fā)放等等,讓孩子通過觀察引發(fā)對生活的探討,在進行觀察的過程中進行交流,提高學生的動手以及交流能力。同時學校運動會場上的運動設施也是科學教學的一種資源,橡膠跑道、門鎖、空調等都蘊含著豐富的科學知識,學生可以通過生活中的各種活動,了解科學,不僅可以進行游戲,還可以親近自熱,在無形中學習科學知識。
2、活動導入“生活化”
為了可以有效的吸引學生的關注,則需要合理的安排科學教學的導入,需要給科學教學賦予其藝術性,使其更能吸引學生進行學習,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開拓其思維能力,才能有效的將科學教學引入到日常生活中來。對小學的科學教學需要結合與其相關的實際生活,探索出活動內容與小學生活實際的突破口。為其創(chuàng)造出可以相互融合的情景教學活動,這樣才可以將小學生引導到學習中來,可以使其主動參與學習。同時可以通過游戲進行教學,比如在進行熱脹冷縮這節(jié)課程的教學中,可以準備一個空礦泉水瓶以及一杯70度左后的熱水,在進行實踐之前可以先進行提問,比如老師將熱水導入瓶子中會發(fā)生什么?然后在學生有疑問時,帶著學生的疑問進行實踐。首先將熱水倒入瓶子,充分搖晃,使瓶子受熱均勻,然后倒出熱水,迅速擰緊瓶蓋,之后仔細觀察瓶子的變化,可以看出瓶子緩慢的變形,以至于被壓扁,這個原理就是熱水倒出后,瓶內的氣體迅速冷卻,使氣壓變小,被外界氣壓擠壓的情況下發(fā)生的變形,這就是熱脹冷縮。通過游戲可以使學生更加直觀的發(fā)現事物的變化過程,提高其的理解能力。
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已漸漸不符合目前的教學模式,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一般都是老師進行反復的講解,學生沒有實際動手操作,所以缺少親身體驗。由于日常生活中,小學生的時間是比較自由的,不受任何條件的拘束,在生活中可以隨心所欲。這也就要求老師在進行教學中需要依據學生這種特性進行教學,從實際生活進行入手,根據學生在生活中出現的相關問題進行教育,為學生打造全新的學習平臺,以增加學生的生活體驗為基礎,不斷豐富其閱歷。
3、過程組織“生活化”
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已漸漸不符合目前的教學模式,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一般都是老師進行反復的講解,學生沒有實際動手操作,所以缺少親身體驗。由于日常生活中,小學生的時間是比較自由的,不受任何條件的拘束,在生活中可以隨心所欲。這也就要求老師在進行教學中需要依據學生這種特性進行教學,從實際生活進行入手,根據學生在生活中出現的相關問題進行教育,為學生打造全新的學習平臺,以增加學生的生活體驗為基礎,不斷豐富其閱歷。
科學教育不能僅僅局限于老師的教學生活中,同時應該貫穿著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涯以及日常生活中。比如,在喝水時可以提問學生水有形狀嗎?有味道嗎?水有確定的體積嗎?同時水結成冰是需要哪些條件呢?在學生思考的過程中,老師可以對其進行引導,并告知其正確的答案,同時可以為學生講解液體、固體、以及氣體的相互轉換,例如水在泠卻后可以變成冰,冰在加熱后會產生氣體,不斷在生活中潛移默化的為學生傳授科學知識,使其了解科學的多變性,打破其固有的思維,引導其發(fā)現世界的變化。
4、活動時間“生活化”
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可能會有以下困惑,通過長時間的備課,研究教學方案,準備教學材料,但是通過實踐得出,教學效果并不理想,課堂上的教學方式遠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以至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經常出小差,所以這也就要求老師需要在原來的教學模式上進行創(chuàng)新,解放學生的天性。在日常生活中,老師需要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不斷發(fā)現身邊事物的美好,將日常生活中的科學現象引入到學生的教學中來。比如,在午休后,可以引領孩子在操場上進行活動,同時觀察樹上的小鳥,可以引導學生觀察小鳥的覓食方式,還可以帶領學生觀察水里的小魚,看一下游動方式,在觀察中提出問題,讓學生結合實際生活進行思考研究,使其通過自己的活動發(fā)現事物的變化特征,增加其自信心。
結論
科學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同時教育是小學生生活的一部分,生活是老師進行教學的重要內容,可以為教學提供便利的條件,不僅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還可以幫助其獲取生活的經驗,使其更好的認識世界。同時也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熱愛生活,享受生活。
參考文獻:
[1]曹偉國.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促進物理教育的改革[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0(13):7-8.
[2]尤娟.《化學與生活》情境教學賓研究與實踐[D].江蘇:蘇州大學,2011.
[3]高雨.以實踐體驗為載體的館校合作研究——以山東省科技館為例[D].山東:山東師范大學,2018.
[4]郭新華.應該重視科普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作用[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