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可欣
黑龍江大學文學院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每一年都會誕生出一些新的流行語,有的流行語是人們在使用過程中不斷被創(chuàng)造出來的,例如“佛系”。也有一類流行詞語,是原有的一些詞語逐漸產(chǎn)生出新的含義與新的用法,代指一種流行的社會現(xiàn)象,從而成為流行詞,例如“錦鯉”與“盤他”等等。近幾年“上岸”一詞也隨著新用法的出現(xiàn)逐漸回到人們的視野,躋身到了的流行詞的行列之中,頻繁被人們使用。
“上岸”原指登上陸地,后來隨著使用范圍的不斷擴大,使用頻率的不斷增加。“上岸”一詞的詞義不斷擴大。逐漸演變?yōu)橐韵聨追N。
第一種詞義是指直接的行為動作,即離開水域,登上陸地。例如:
(1)從這里上岸的貨物可以從陸路抵達中歐、西歐,乃至中亞、中國,因此被人稱為意大利通往“一帶一路”的大門。
(2)為什么游完泳后上岸時會覺得冷?
第二種詞義是其引申義即“改邪歸正”。例如:
(3)今日網(wǎng)貸故事:一篇上岸真實的故事,值得我們去反思。
第三種詞義是脫離某種的情況或者環(huán)境。例如:
(4)歐冠出線形勢:皇馬熱刺終上岸馬競末輪生死戰(zhàn)。
(5)漁民上岸轉型漁船變身游船,吸引游客體驗漁村風情。
第四種詞義是成功達到某種目標,大多用來指考試或者升學。
(6)省考170+上岸,談談我這兩年的公務員備考心得和經(jīng)驗……
(7)考研上岸經(jīng)驗貼:一百五十多天的初試奮斗史
第五種是詞義是互聯(lián)網(wǎng)金融行業(yè)用語。
(8)一入金融深似海上岸也要像催收一樣不擇手段。
通過對互聯(lián)網(wǎng)上帶有“上岸”一詞的語料進行整理分析,大致可以得出上述幾種語義。這些語義在不同的語境,也帶有不一樣的附加意義,比如說第三種語義,一般與不好的環(huán)境進行搭配,例如在“不良網(wǎng)貸”中或者“足球出線危險的邊緣”中“上岸”。而第四種語義則一般與升學考試等詞語進行搭配,例如考研“上岸”和考公“上岸”。第五種語義。作為金融行業(yè)的詞匯,一般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使用,并且不屬于官方用語,互聯(lián)網(wǎng)從業(yè)人員的在口語中經(jīng)常使用。
1.詞義的擴大。
通過對互聯(lián)網(wǎng)上的語料進行分析,可以分析出,“上岸”一詞的不同語義,同詞義指稱范圍中詞義的擴大和詞義的轉移相關。
“上岸”一詞原有的意義是“從水中登上江、河、湖、海等水邊的陸地?!倍髞碓诶?)中,其詞義改變?yōu)椤案男皻w正”,從不好的事物中脫離出來轉向正義的一方。由此可以發(fā)現(xiàn),“上岸”的含義已經(jīng)從“從水中登上江、河、湖、海等水邊的陸地?!边@一具有具體實際動作的意義擴大泛化為到“從一切不好的事物轉移到好的事物上來”。雖然“上岸”這一動作蘊含的行為運動過程,沒有改變。但是“岸”的涵義已經(jīng)從“水邊陸地”這一具體的、個別的對象,轉變?yōu)楦映橄笈c一般的“好的事物”上來。因此,可以認為“上岸”的詞義逐漸擴大,指稱的范圍也越來越廣泛。
2.詞義的轉移。
“上岸”是通過隱喻的方式進行詞義轉移的即詞義從最初的語義域映射到新的目標語義域中。在例(4)與例(5)中,足球隊脫離出線危機和漁民脫離漁業(yè)進行轉型,“上岸”的詞義體現(xiàn)了脫離這一“語義”。在例(6)與例(7)中,考研成功和考公成功,“上岸”的詞義體現(xiàn)了“成功”這一語義。通過人的認知理解,可以在這些行為活動中找出了相似性,“上岸”從其最初“從水中登上江、河、湖、海等水邊的陸地”這一含義就隱含了從水中脫離出來以及成功從水中轉移到陸地這一行為動作的過程。基于這種相似性,“上岸”的語義逐漸映射到“脫離”和“成功”等語義域當中。
1.語言的經(jīng)濟性原則。
言語交際的過程應當遵從經(jīng)濟性原則,即在交際的過程中說話者不僅要有效的傳達信息,而且要選擇盡可能簡潔的表達方式,從而節(jié)省聽話人與說話人在信息傳遞過程中的時間與精力。這一原則也體現(xiàn)在說話人在說話過程中對于詞匯的選擇。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變化特別是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人們需要創(chuàng)造更多的詞匯來進行溝通與交流,但是又要符合經(jīng)濟性原則,因此創(chuàng)造新的詞語或者給舊的詞語賦予新的涵義是最主要的方法。
“上岸”一詞就是將舊詞語賦予新含義的典型代表,將“上岸”一詞代入前后的語境中或者在特定的行業(yè)內,就可以快速地辨別出其想要說明的是哪種具體的涵義,例如在互聯(lián)網(wǎng)金融行業(yè)中“上岸”一詞所代表的涵義是公司上市后,成功套現(xiàn)的股東老板的套現(xiàn)行為或者是公司完成收購后,拿到收購款的老板們的狀態(tài)。僅僅一個詞語就可以傳達出豐富的信息,因此“上岸”一詞體現(xiàn)了語言的經(jīng)濟性原則。
2.認知心理。
劉丹青(2005)提到,“認知語言學的哲學基礎是體驗哲學,心智和思維產(chǎn)生于人跟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在這個相互作用的過程中人通過自己的身體獲得經(jīng)驗。人的語言能力依附于人的一般認知能力”。“隱喻”就與人類的認知能力相關,“隱喻”作為“上岸”詞義的一種演變方式也是和人的認知心理息息相關的。人類在陸地生活,在水中無法生存。并且在大海中還有一些未知的風險。因此即使人類依靠著水域生活,但是對水域還是充滿畏懼的心理。從水中能夠登上陸地,就意味著脫離了危險。由此,岸邊就與安全產(chǎn)生了關聯(lián),這樣概念的映射使得“上岸”產(chǎn)生了由脫離某種不好的環(huán)境,甚至是“改邪歸正”的詞義。
而“上岸”的另一詞義“成功通過達到某種目標,多指升學或者考試。”在日常生活中,以“考研上岸”和“考公上岸”比較普遍。不單單是指成功進行考試后從人生的某一階段到達另一階段也是隱含了考試的困難性。因為,人在水中不像在陸地上一樣行動自如,在水中需要依靠船只等工具或者游泳的技能才能夠成功上岸,這是具有一定的困難程度的,因此“上岸”的這一語義也體現(xiàn)了人們的認知心理。
3.語言的模因理論。
理查德·道金斯從文化角度提出了“模因”這一概念,模因與生物學中的基因相似。但是模因不像是基因一樣進行簡單的復制。而是通過人的大腦進行不同程度的變異之后的模仿。
“上岸”表示考試成功的涵義,最早出現(xiàn)在公務員考試當中,因為這種考試的參與主體大多為年輕的高校畢業(yè)生。高校畢業(yè)生又是互聯(lián)網(wǎng)應用的主體,作為語言的使用者可以對某一詞語,進行判斷是否具有模因的價值,并且通過認知心理上的相似性,對模因進行進一步的復制與傳播,并使得其他的語言使用者對此產(chǎn)生認同,讓模因廣泛應用,因此隨著人們對“上岸”一詞在考試領域使用中的認同,一些相似的應用也應運而生,例如“托福上岸”、“高分上岸”?!吧习丁币辉~既有發(fā)生動作又有發(fā)生動作的結果,能夠生動的讓人聯(lián)想對應出考生從準備考試到通過考試的一個完整過程,既具有簡潔概括性又包含了生動的特點。
4.語義的類推。
在同位、上下位、主題詞群中也會發(fā)生語義類推的現(xiàn)象。“下?!迸c“上岸”就屬于同位詞群?!跋潞!迸c“上岸”都是動詞,而且兩個詞的詞義相對,一個詞義是“離開岸邊進入海里”另一個詞義是“從水中登上陸地”。在舊社會,人們將“下海”一詞暗指女子從事一些不正當?shù)男袠I(yè)。因此,人們就類推出了“上岸”的另一詞義,即女子脫離不正當?shù)男袠I(yè)。因為“上岸”與“下?!钡脑x和新義涉及到兩個不同的概念域即行為動作域和從事不正當行業(yè)域。在行為域中,“上岸”和“下?!笔巧婕跋嗤瑓⒄瘴铮ㄋ桶哆叄┖蛯φ詹煌袨閯幼?“上岸”是自水至岸,“下?!笔亲园吨了?關系的同位關系;在從事不正當行業(yè)域中,“上岸”和“下?!币彩窍嗤瑓⒄瘴?從事不正當行業(yè)的女子)兼對照不同行為動作(從事不正當行業(yè)與脫離不正當行業(yè))的同位關系。因為,“上岸”同“下?!钡恼Z義關系同“從事或離開不正當行業(yè)”的語義關系相似,因此當“上岸”同“進入不正當行業(yè)”建立對應關系之后,“上岸”也同“脫離不正當行業(yè)”建立了類推關系。兩個概念域的平行關系建立以后,兩個概念域的投射完成。
同理,當改革開放后,人們通常用“下?!眮碇复藗兎艞壴械墓ぷ鞲臑閺氖鹿ど虡I(yè)活動。后來當這一批人放棄從事工商業(yè)活動后,同樣類推了“上岸”一詞來指代這種行為。還有把考公務員的復習過程叫做“涉水”,考公務員成功之后類推為“上岸”。由此可見,語義的類推也是促進“上岸”語義多樣性的原因之一。
本文對流行詞“上岸”的演變方式以及演變動因等方面進行了分析。通過對“上岸”一詞的演變進行分析,可以看出“上岸”一詞的詞義在不斷地拓展,展現(xiàn)了詞匯隨著時代以及人類社會經(jīng)濟文明的進步也在不斷地發(fā)展?;凇吧习丁钡膸追N不同語義,結合詞義演變的方式來看,“上岸”的詞義演變方式,包括詞義的擴大、詞義的轉移。最后,對“上岸”詞義演變動因的分析可以看出,“上岸”一詞的詞義多樣化受多種動因的影響,這種多樣化的現(xiàn)象受到了語言自身發(fā)展的影響,即語言的經(jīng)濟性原則,言語交際的原則,語言的模因理論以及認知心理下的隱喻性理論和語義的類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