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剛,劉沛
(武漢市第一醫(yī)院1.老年病科,2.骨科,湖北武漢430022)
骨質疏松癥是一種全身性骨骼疾病,以骨小梁與微結構退化、骨量減少、骨脆性增加為主要體征,在無創(chuàng)傷或輕微創(chuàng)傷下易出現(xiàn)骨折[1-2]。由于老年患者多伴有骨質疏松癥,加之活性維生素D合成功能減弱、鈣吸收效率及椎體骨密度降低、骨質丟失,常伴有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OVCF)[3]。經(jīng)皮穿刺椎體成形術(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是治療OVCF 的經(jīng)典術式,具有操作簡單、止痛時間短、創(chuàng)傷小等優(yōu)點。但受穿刺路徑、骨水泥注入量、椎體前中柱高度等因素影響,術后常引發(fā)椎體剛度增大效應,改變了相鄰椎體力學性能、應力分布,進而增加相鄰椎體骨折、骨水泥滲漏等風險[4-5]。祖國傳統(tǒng)醫(yī)學將OVCF 歸屬于骨痿范疇,其病機在于瘀血阻絡、肝腎虧虛,故骨折早期的治療需以行氣止痛、祛瘀生新、補腎健脾等為主[6]。紅四物湯具有消腫止痛、活血化瘀、補氣養(yǎng)血等作用,且有助于促進鈣沉積及骨折端愈合、改善微循環(huán),刺激軟骨細胞生長[7]。本研究為前瞻性隨機對照試驗,擬分析桃紅四物湯聯(lián)合單側PVP 對老年OVCF 患者的疼痛程度、骨密度、骨代謝及骨生成指標的影響。
選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就診于武漢市第一醫(yī)院的老年OVCF 患者142 例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對照原則分為研究組和觀察組,各71 例。納入標準:①年齡≥60 歲。②西醫(yī)診斷標準符合《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診療與管理專家共識》[8]中OVCF 診斷標準。③中醫(yī)診斷標準符合2015年版《中醫(yī)藥防治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專家共識》[9]中氣滯血瘀證辨證標準,主證:骨節(jié)處刺痛,痛有定處;次證:骨折,筋肉攣縮,痛處拒按,既往多有骨折史;舌脈:脈澀或弦,有瘀斑或瘀點,舌質紫暗。④經(jīng)影像學檢查及查體顯示為新鮮骨折,且為單節(jié)椎體壓縮骨折。⑤T 值< -2.5,由骨質疏松所造成的骨折。⑥CT 檢查示無脊髓或神經(jīng)根損傷,傷椎后壁完整。⑦符合手術指征。排除標準:①椎體爆裂性骨折;②繼發(fā)或特發(fā)性骨質疏松癥;③因腫瘤、感染性疾病、椎體結核等所致的壓縮性骨折;④伴惡性腫瘤、造血系統(tǒng)原發(fā)疾病、原發(fā)性免疫缺陷疾病、骨代謝性疾病;⑤凝血功能障礙;⑥合并器質性功能障礙。對照組男性33 例,女性38 例;年齡65~86 歲,平均(70.05±3.67)歲;病程1~14 d,平均(6.12±2.57)d;致傷原因:不慎摔傷45 例,交通事故11 例,扭傷13 例,原因不明2 例;骨折節(jié)段:T91 例,T1010 例,T1118 例,T1214 例,L123 例,L24 例;合并癥: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15 例,高血壓10 例,糖尿病13例。研究組男性31例,女性40例;年齡62~83歲,平均(71.12±4.32)歲;病程1~13 d,平均(5.97±1.86)d;致傷原因:不慎摔傷40例,交通事故13例,扭傷15 例,原因不明3 例;骨折節(jié)段:T92 例,T1011 例,T1120 例,T1215 例,L121 例,L22 例;合并癥: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18 例,高血壓9 例,糖尿病15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對比。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患者或其家屬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患者均接受單側PVP 術,即術前于C 型臂X 射線機透視下定位病椎并標記,取俯臥位,消毒鋪巾,使用1%利多卡因在定位區(qū)域進行局部麻醉。將長細針頭穿刺于標記點,再次透視確定病椎及椎弓根外上緣進針點,做一切口(3 mm 左右)后穿刺套管針插入。取一定斜角沿著椎弓根緩慢進針,確認導針處于椎體前1/3 處,將穿刺針拔出,留置套管。將顯影劑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調和至拉絲期,連接套管尾部與注射器,緩慢注射。于水泥即將凝固前將套管針拔出,并記錄骨水泥注入量,術后常規(guī)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術后6~8 周減少活動量,遵醫(yī)囑接受抗骨質疏松治療。研究組術后當天接受桃紅四物湯治療,藥方組成:桃仁9 g、紅花6 g、白芍12 g、川芎6 g、熟地和當歸各9 g、茯苓15 g、黃芪30 g、水煎取汁200 ml,早晚溫服,2 周/療程,共2 個療程。
1.3.1 綜合療效根據(jù)《骨科臨床療效評價標準》[10]對綜合療效進行評估,骨折完全愈合,癥狀完全消失,壓縮椎體恢復正常為優(yōu);骨折明顯愈合,癥狀減輕,壓縮椎體好轉,運動輕度受限為良;局部畸形,癥狀、壓縮椎體及運動未恢復,或加重為差。
1.3.2 傷椎高度、Cobb 角、骨密度通過X 射線測定患者術前、術后3 個月傷椎高度、Cobb 角。采用阿洛卡雙能X 射線骨密度儀(DSC-600EVX,上海涵飛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測定患者術前、術后3 個月股骨近端、L1~L4骨密度。
1.3.3 血清標本抽取患者術前、術后3 個月5 ml空腹外周血,室溫靜置30 min,以3 500 r/min 離心10 min,獲得血清,置于-80℃冰箱冷凍保存?zhèn)溆谩?/p>
1.3.4 骨代謝指標通過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試劑盒購自科邦興業(yè)(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測定骨型堿性磷酸酶(BALP)、Ⅰ型膠原羧基端肽β 特殊序列(β-CTX),使用放射免疫法(試劑盒購自上海喬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測定骨鈣素(OC),采用電化學法(試劑盒購自上海嶸崴達實業(yè)有限公司)測定總Ⅰ型膠原氨基酸延長肽(tPⅠNP)水平。檢測時間分別為術前、術后3 個月。
1.3.5 骨再生指標通過ELISA 測定患者術前、術后3 個月的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骨形態(tài)發(fā)生蛋白-2(BMP-2)、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IGF-1)水平。
1.3.6 疼痛程度、功能障礙程度視覺模擬評分法(VAS)總分為0~10 分,0 分為無痛,10 分為疼痛難忍,分值高表明疼痛重。Oswesty 功能障礙指數(shù)(ODI)涉及睡眠、旅行、行走、社會活動、站立、生活自理、坐等,總分45 分,分值高表明功能障礙嚴重。檢測時間分別為術前、術后3 個月。
數(shù)據(jù)分析采用SPSS 23.0 統(tǒng)計軟件。正態(tài)性檢驗采用Shapiro-Wilk 檢驗,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比較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比較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總優(yōu)良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202,P=0.040),研究組比對照組高。見表1。
表1 兩組綜合療效比較 (n=71)
兩組手術前后傷椎高度、Cobb 角及骨密度的差值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傷椎高度、L1~L4骨密度及股骨近端骨密度的差值大于對照組,Cobb 角減小的幅度大于對照組。見表2。
表2 兩組手術前后傷椎高度、Cobb角、骨密度的差值比較 (n=71,±s)
表2 兩組手術前后傷椎高度、Cobb角、骨密度的差值比較 (n=71,±s)
組別對照組研究組t 值P 值傷椎高度/mm 4.26±0.87 5.21±0.95 6.214 0.000 Cobb角/°-6.20±1.12-7.75±1.38 7.349 0.000 L1~L4骨密度/(g/cm2)0.06±0.01 0.13±0.02 22.610 0.000股骨近端骨密度/(g/cm2)0.02±0.01 0.04±0.01 11.916 0.000
兩組手術前后骨代謝指標的差值比較,經(jīng)t檢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BALP、OC、tPⅠNP 升高的差值大于對照組,β-CTX 降低的幅度大于對照組。見表3。
表3 兩組手術前后骨代謝指標的差值比較(n=71,±s)
表3 兩組手術前后骨代謝指標的差值比較(n=71,±s)
組別對照組研究組t 值P 值BALP/(μg/ml)2.03±0.49 6.71±1.34 27.639 0.000 OC/(ng/ml)2.80±0.82 5.80±1.54 14.489 0.000 tPⅠNP/(ng/ml)6.18±1.86 21.47±3.49 32.578 0.000 β-CTX/(ng/ml)-0.15±0.02-0.30±0.05 23.470 0.000
兩組手術前后骨再生指標的差值比較,經(jīng)t檢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大于對照組。見表4。
表4 兩組手術前后骨再生指標的差值比較(n=71,±s)
表4 兩組手術前后骨再生指標的差值比較(n=71,±s)
組別對照組研究組t 值P 值VEGF/(ng/L)42.91±4.26 98.72±5.24 61.367 0.000 BMP-2/(ng/L)31.61±3.48 50.00±5.78 22.968 0.000 IGF-1/(μg/L)3.74±0.87 8.82±0.97 32.851 0.000
兩組手術前后VAS 評分、ODI 指數(shù)的差值比較,經(jīng)t檢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下降的幅度大于對照組。見表5。
表5 兩組手術前后VAS評分、ODI指數(shù)比較(n=71,分,±s)
表5 兩組手術前后VAS評分、ODI指數(shù)比較(n=71,分,±s)
組別對照組研究組t 值P 值VAS評分-4.46±0.88-5.60±1.21 6.420 0.000 ODI指數(shù)-34.32±4.56-48.21±5.97 15.580 0.000
祖國傳統(tǒng)醫(yī)學認為OVCF 骨折加上PVP 等手術操作會損傷血脈經(jīng)絡,氣滯血瘀,氣機瘀滯,腑氣不通,氣血運動不暢,久瘀不散,不通則痛,且肌筋破壞,新血未生,最終預后康復不良[11-12]。此外,因術后需長期臥床造成腎精虧耗、精髓消耗過多、氣血不足,骨骼肌肉失濡養(yǎng),從而延長術后骨折恢復時間[13]。因此,在骨折治療過程中,應以去瘀、新生、骨合作為辨證施治的原則。
本研究表明,桃紅四物湯可促進老年OVCF患者單側PVP 術后骨折愈合,提高骨密度,降低疼痛及功能障礙程度。彭昌華等[14]研究發(fā)現(xiàn),桃紅四物湯輔助經(jīng)皮椎體后凸成形術可降低患者椎體矢狀面Cobb 角、椎體楔變角、ODI 評分、VAS評分,提升椎體前緣高度。分析其原因在于桃紅四物湯屬活血化瘀之經(jīng)典方,方中桃仁、紅花可活血止痛、化瘀行滯,白芍可活血祛瘀、養(yǎng)血柔肝、清熱涼血,川芎可活血行氣,熟地可益精填髓、止血活血、滋陰養(yǎng)血,當歸可活血補血,茯苓、黃芪可健脾、利水消腫、養(yǎng)血。諸藥合用,共奏養(yǎng)血活血、滋養(yǎng)肝腎、消腫止痛等功效[15-16]?,F(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桃紅四物湯中桃仁可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減輕炎癥滲出,抑制炎癥因子釋放;桃仁還可增加組織供血,調節(jié)局部組織微循環(huán),擴張血管,改變血液流變學;紅花有效成分紅花黃色素可抑制白細胞介素-6 mRNA 表達上升,緩解核因子-κB 核位移,減輕炎癥反應[17-18];紅花、桃仁兩者配伍可增加骨痂厚度,提升BMP-2等骨再生指標表達水平,加速骨折愈合;川芎通過抑制平滑肌增殖,發(fā)揮止痛效果。動物實驗發(fā)現(xiàn),口服川芎可促進骨折家兔或大鼠的血腫吸收及骨折愈合[19]。黃芪中成分酮可促進骨基質形成及鈣化出現(xiàn),促進骨細胞活躍,加快骨愈合;當歸成分可促進紅細胞、血紅蛋白生成,進而發(fā)揮養(yǎng)血、補血功效[20];川芎、紅花等中藥成分可清除炎癥介質,降低腫瘤壞死因子-α、白細胞介素-6 等炎癥因子水平,改善骨折部位微循環(huán),加速血液循環(huán);當歸可通過調控鈣離子從而改善骨質疏松癥;桃紅四物湯提高成骨細胞功能,抑制破骨細胞活性,調節(jié)成骨細胞與破骨細胞平衡,進而促使骨折愈合;此外,該方劑可提升堿性磷酸酶水平,促進骨質生長、修復,刺激骨髓基質細胞生長及骨骼礦化,促使骨痂形成及骨鈣沉積、鈣吸收。
骨折愈合本質是骨重建過程,與破骨細胞、成骨細胞間平衡狀態(tài)相關,當成骨細胞功能及活性超出破骨細胞時,可促進骨折斷端愈合及骨質新生[21-22]。由于受體質、年齡、環(huán)境等因素影響,老年OVCF 患者常出現(xiàn)破骨細胞活性高于成骨細胞的現(xiàn)象,骨折愈合較慢,故降低破骨細胞活性、提升成骨細胞活性在促進骨折愈合中尤為關鍵。IGF-1 是諸多組織細胞的有絲分裂原,促進平滑肌細胞、成骨細胞、軟骨細胞、成纖維細胞等細胞增殖分化;VEGF、BMP-2 可誘導膠原蛋白表達,調節(jié)血管生成[23-25]。本研究表明桃紅四物湯輔助單側PVP 術可通過趨化及誘導多組織細胞活化,調節(jié)血管生成,抑制破骨細胞,促進成骨細胞大量增生及活化等方式為骨折愈合提供適宜的微環(huán)境,進而加速骨折愈合。
綜上所述,桃紅四物湯可促進老年OVCF 患者單側PVP 術后骨折愈合,減輕疼痛及功能障礙程度,改善骨密度,調節(jié)成骨細胞及破骨細胞活性。但本研究仍存在樣本量低、來源單一、隨訪時間短等局限性,且未評估聯(lián)合方案的安全性,故后期需展開進一步的多中心、大樣本量研究。